首页> 中国专利> 具互动服务的商品资讯线上交流方法

具互动服务的商品资讯线上交流方法

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具互动服务的商品资讯线上查询方法。具互动服务的商品资讯线上交流方法,是在系统数据库中建立各商品、企业资讯、所能提供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和所需的应用程序,另由业者依不同商品分别生产各种可贴附在商品上的具唯一标签序号的标签,并在系统数据库中分别建立各标签序号对应的商品、企业资讯,再由使用者利用一终端装置建立有效的用户识别信息互动关系;操作时,使用者由终端装置读取标签内容,通过标签序号连结到系统数据库,利用标签序号查询对应的商品资讯,另依需要经使用者确认需要该商品、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系统数据库依使用者的选择及其内部建立的服务项目而执行所需的应用程序。本发明可提供实时互动服务,降低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000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信实数码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08847.0

  • 发明设计人 包福碧;邬三元;包冠英;

    申请日2013-12-20

  • 分类号G06Q30/02;G06K17/00;

  • 代理机构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李卫平

  •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三段170号10楼之1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53: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16

    授权

    授权

  • 2014-04-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30/02 申请日:201312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具互动服务的商品资讯线上查询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可利用行动装置与云端系统藉由线上互动方式,使企业厂商可提供线上售前、售中、售后的实时服务,而消费者亦可于线上提出商品咨询、反馈留言资讯或分享商品资讯的线上交流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企业厂商为增加对产品销售信息的实时掌握,以及对于消费者的服务,多会依需求而设置各种与客户沟通的管道,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上述的沟通管道亦逐渐多样化,例如:由传统单纯利用电话、传真的沟通客服方式,增加了可利用电子邮件(E-mail)、实时通讯(Line)、脸书(Facebook)、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以及其它许多现代流行的沟通方式,且随着网络及各种通信技术的进步,上述现代流行的沟通管道可更快速且直接地获取消费者对于商品的意见回馈,因此已逐渐成为客户沟通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随着上述各种客服沟通管道的增加,相关的维护工作所需耗费的人力与经费亦随之增加,因此,如何能有效简化上述客服作业之程序、降低维护成本,成为各相关业者所亟待努力的课题。

再者,为维持合理的商业秩序,世界各国不断研发出各种防伪技术与产品,其中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是在商品上贴附一防伪标签(可为防伪纸张、特种印刷、RFID芯片及雷射卷标等),期能与仿冒商品形成一基本区隔;但随着仿造技术的提升,上述防伪标签的仿制也层出不穷,因此,遂有在防伪标签上除了特定的防伪图案及标示外,也会同时显示一查询序号及一查询途径(电话或传真号码)资料,以供消费者利用通讯工具(电话、传真机)连络,并依该查询序号取得对应该防伪图案的防伪(语音、传真)描述特征,以供依据该防伪描述特征与所购买商品上的防伪标签的图案作一比对,此乃为数码防伪的原理。

在中国专利第CN99801139.8号《结构纹理防伪方法》一案中提到使用电话网络或网络取得数字图像供查询者辨识,或是纹理所在位置信息,此为利用纹理防伪的系统与方法。

在台湾专利公告第I325566号《验证物品之真伪的方法》发明案,揭露了以下步骤:使一电子装置产生并传送一请求信号;根据该请求信号,使一RFID卷标基于一可变密钥产生一第一验证码,且基于该RFID标签的一唯一识别码和该可变密钥产生一第二验证码,且基于该RFID标签的该唯一识别码、该第一验证码和该第二验证码产生一第三验证码,且无线传送该第三验证码作为该电子装置的接收;及使该电子装置将接收来自该RFID标签的该第三验证码转传给一验证中心以用于验证。

然而,上述各种防伪查询的方法及系统其皆仅单纯具有验证商品真伪的机制而已,除此之外,并无其它任何的附加功能,因此无论就软、硬件的设置,都无法发挥其最大效能,致使其整体的经济效益不佳;故而,若能将上述商品(防伪)信息查询与客服沟通管道的管理相结合,应可对于提升整体经济效益有所助益。

有鉴于常见商品(防伪)查询与客服沟通管道之管理作业有上述缺点,发明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互动服务的商品资讯线上交流方法,其可使企业厂商利用统计消费者查询商品资讯的动作而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性,并针对分析后可能的消费族群经由线上连络,而在贩售前、贩售中、贩售后分别提供迅速的实时服务,以提升整体的客户服务品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互动服务的商品资讯线上交流方法,其可使企业厂商于新增、升级或更新资讯服务项目时,仅需在系统端更新对应服务项目的激活、安装或升级信息,即可直接传达给消费者,具快速资讯流动传达功效,且无需耗费庞大的纸本与宣传,可降低使用成本。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互动服务的商品资讯线上交流方法,其可提供消费者于线上的商品咨询、反馈留言资讯或分享商品资讯的管道,增进大众对商品的了解。

本发明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

具互动服务的商品资讯线上查询方法,至少包括有:一「建立商品、企业与其线上客户服务项目的连结关系」程序,是在一预设系统数据库中先建立各商品、企业的资讯、其所能提供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以及各线上客服项目所需的应用程序及资讯;一「产生标签及建立该标签与商品、企业的连结关系」程序,是由业者依不同商品分别生产各种可贴附于商品上的标签,在各标签上分别具有一唯一的标签序号,并在系统数据库中分别建立各标签序号所对应的验证资讯,以及各标签序号所对应的商品、企业资讯;一「使用者利用一终端装置建立有效的用户识别资讯互动关系」程序,是由使用者经由一终端装置加载一具系统识别资讯的应用程序,并利用该应用程序建立一唯一的用户识别资讯,再将该用户识别资讯上传至系统数据库中,由系统数据库接收并建立该用户识别资讯的档案;一「以终端装置读取标签序号,并联机系统数据库,以取得对应之验证资讯及商品资讯」步骤,是由使用者经由终端装置读取标签内容,并解析取得其标签序号,再连结到系统数据库,经由该标签上的标签序号查询对应的验证信息及商品资讯,然后由该系统数据库将所查询的验证资讯及商品资讯回传至该终端装置上;一「是否要求对应的商品、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判断步骤,是由使用者确认是否在查询特定验证资讯及商品资讯之后,需要该商品、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一「系统数据库执行该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对应的应用程序」步骤,是由系统数据库依使用者的选择及其内部建立的服务项目,而执行所需的应用程序。

依上述方法,其中该「以终端装置读取标签序号,并联机系统数据库,以取得对应的验证资讯及商品资讯」步骤之前,先经一「是否查询预设的商品资讯」判断步骤,确认使用者是否要查询特定的商品资讯,若判断为肯定"Y",则执行前述「以终端装置读取标签序号,并联机系统数据库,以取得对应的验证资讯及商品资讯」步骤;若判断为否定"N",则另执行一「是否选择特定商品、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判断步骤,以确认使用者是否针对特定商品、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进行直接查询,若判断为否定"N",则结束整体流程;若判断为肯定"Y",则执行前述「系统数据库执行该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对应的应用程序」步骤。

依上述方法,其中该「是否要求对应的商品、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判断步骤、「是否选择特定商品、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判断步骤与该「系统数据库执行该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对应的应用程序」步骤之间设有一「选择的客户服务项目是否为系统数据库提供的应用程序」判断步骤,藉以由系统数据库先确认是否支持前述所选择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若判断为肯定"Y",则执行前述「系统数据库执行该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对应的应用程序」步骤。

依上述方法,其中该「选择的客户服务项目是否为系统数据库提供的应用程序」判断步骤,若判断为否定"N",则另执行一「终端装置是否能执行服务项目对应的外部应用程序」判断步骤,以确认可否由外部应用程序执行该线上客户服务,若判断为否定"N",则执行一「提供该外部应用程序的安装资讯」步骤;若判断为肯定"Y",则另执行一「连结并执行该外部应用程序」步骤。

依上述方法,其中该「使用者利用一终端装置建立有效的用户识别资讯互动关系」程序与该「以终端装置读取标签序号,并联机系统数据库,以取得对应的验证资讯及商品资讯」步骤之间设有一「使用者登入」步骤、一「系统数据库核对用户识别资讯」步骤,藉以由该系统数据库确认使用者的身份。

依上述方法,其中该「建立商品、企业与其线上客户服务项目的连结关系」程序可依序包括:一「在一系统数据库中建立线上客服项目及其对应的应用程序与相关资讯」步骤,是在一预设系统数据库中先建立预定提供线上客服项目,以及各线上客服项目所对应的应用程序;一「在系统数据库中建立商品、企业资讯,以及其对应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连结关系」步骤,是在该系统数据库中建立商品、企业资讯,以及各商品、企业所能提供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

依上述方法,其中该「产生标签及建立该标签与商品、企业的连结关系」程序是可依序包括:一「产生多个贴附在商品上的标签,且各标签上分别具有一唯一标签序号」步骤,是由业者依不同商品分别生产各种可贴附于商品上的标签,在各标签上分别具有一唯一的标签序号,该标签序号可供建档,并与后续的验证资讯形成关联;一「在系统数据库中建立各标签序号对应的验证资讯以及商品、企业资讯」步骤,是在系统数据库中分别建立各标签序号所对应的验证资讯,以及各标签序号所对应的商品、企业资讯。

依上述方法,其中该「使用者利用一终端装置建立有效的用户识别资讯互动关系」程序可依序包括:一「使用者利用一终端装置加载一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内部具有一系统识别资讯」步骤,是由使用者经由一终端装置加载一外部的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内部具有一供与该系统数据库相连结的系统识别资讯,且该应用程序是针对具资料运算功能的行动装置所开发,应用程序内部建立有系统识别资讯有设定好的系统网络地址,使用者不需要再手动输入,且可依需要设置验证程序;一「由该终端装置利用该应用程序建立一唯一的用户识别资讯」步骤,是由使用者利用该应用程序在终端装置上建立一唯一的用户识别资讯;一「利用该终端装置根据该系统识别资讯联机至系统数据库,并上传用户识别资讯」步骤,是由该终端装置利用该系统识别资讯自动联机到系统数据库,并将该用户识别资讯上传至系统数据库中;一「系统数据库建立并验证用户识别资讯」步骤,是由系统数据库接收该上传的用户识别资讯,并给予一用户编号,以建立档案,且系统数据库可依需要主动连络该使用者,并要求验证用户识别资讯。

依上述方法,所述标签具有防止仿冒商品的防伪资讯。

依上述方法,所述「系统数据库执行该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对应的应用程序」判断步骤中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对应的应用程序系为呼叫外部实时通讯服务。

至于本发明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所示,可知本发明的方法主要包括:一「建立商品、企业与其线上客户服务项目的连结关系」1程序、一「产生标签及建立该标签与商品、企业的连结关系」2程序、一「使用者利用一终端装置建立有效的用户识别资讯互动关系」3程序、一「以终端装置读取标签序号,并联机系统数据库,以取得对应的验证资讯及商品资讯」S45步骤、一「是否要求对应的商品、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S46判断步骤,以及一「系统数据库执行该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对应的应用程序」S48步骤。

在一可行实施例中,该「建立商品、企业与其线上客户服务项目的连结关系」1程序可依序包括:「在一系统数据库中建立线上客服项目及其对应的应用程序与相关资讯」S11步骤、「在系统数据库中建立商品、企业资讯,以及其对应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连结关系」S12步骤;其中该「在一系统数据库中建立线上客服项目及其对应的应用程序与相关资讯」S11步骤是由业者(系统端A)在一系统数据库中先建立系统预定可提供线上客服项目(可逐一编号,并加以分类)、各线上客服项目所对应的应用程序,以及外部应用程序的相关资讯(包括:应用程序ID、安装程序下载位置等)。

例如,线上客服项目可概略分为以下类别:

1.电话。

2.社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脸书(Facebook)、噗浪(Plurk)、推特(Twitter)。

3.留言:E-mail、电子布告栏、留言板等。

4.实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Line、WhatsApp、QQ、阿里旺旺等。

5.增强实境(Augmented Reality)等企业客制之应用程序。

而各线上客服项目所对应的应用程序可以分为:

1.呼叫外部应用程序:Line、WhatsApp、Facebook等,使用者所使用的终端装置(如:手机)必须安装有相关的应用程序才能呼叫(系统可过滤掉不能使用的项目,或是提供使用者该应用程序的安装资讯,如手机系统的官方应用程序市集Google Play、App Store等,也可是系统或应用程序提供下载程序的官方网址)。

2.使用的终端装置(智能型行动通讯装置,如:手机)系统服务:电话、简讯等,无通话功能的智能型行动装置(如平板)不能使用(系统可过滤掉不能使用的项目)。

3.系统应用程序内部提供的服务:系统内建的实时通讯(Instant Message)软件、内建的电子布告栏(留言)、内建的社群网页等。

该「在系统数据库中建立商品、企业资讯,以及其对应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连结关系」S12步骤是在该系统数据库中建立商品、企业资讯(可为公司名称、产品名称、生产履历、商品制造地点、日期等、物流资讯、代理商、经销商、出货区域等);同时,从系统数据库提供的服务项目中建立各企业或商品所可提供的相关客户服务项目资讯(包含:程序资讯及至少一联系对象资讯),联系对象可依企业需要分为多个对象,如售前客务、售后客务、维修客服等。

在一可行实施例中,该「产生标签及建立该标签与商品、企业的连结关系」2程序可依序包括:「产生多个贴附在商品上的标签,且各标签上分别具有一唯一标签序号」S21步骤、「在系统数据库中建立各标签序号对应的验证资讯以及商品、企业资讯」S22步骤;其中该「产生多个贴附于商品上的标签,且各标签上分别具有一唯一标签序号」S21步骤是由业者依不同商品分别生产各种可贴附于商品上的标签(可为应用于防止仿冒商品且具防伪资讯的防伪标签),在各标签上分别具有一唯一的标签序号(可为印刷号码、条形码,或RFID的芯片码),该标签序号可供建档,并与后续的验证资讯形成关联。

该「在系统数据库中建立各标签序号对应的验证资讯以及商品、企业资讯」S22步骤是在业者的系统数据库中分别建立各标签的资讯,各标签上标签序号对应的验证资讯(可为防伪验证资讯,例如:纹理的存证图片、RFID的验证资讯或数码的验证码),以及各标签序号对应的商品、企业资讯,而该标签序号则经由商品、企业资讯与相关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形成以下的连结方式:

1.商品资讯=>对应的线上客户服务。

2.企业资讯=>对应的线上客户服务。

3.商品资讯=>企业资讯=>对应的线上客户服务。

4.标签序号=>商品资讯=>对应的线上客户服务。

5.标签序号=>企业资讯=>对应的线上客户服务。

6.标签序号=>商品资讯=>企业资讯=>对应的线上客户服务。

在一可行实施例中,该「使用者利用一终端装置建立有效的用户识别资讯互动关系」3程序是可依序包括:「使用者利用一终端装置加载一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内部具有一系统识别资讯」S31步骤、「由该终端装置利用该应用程序建立一唯一的用户识别资讯」S32步骤、「利用该终端装置根据该系统识别资讯联机至系统数据库,并上传用户识别资讯」S33步骤、「系统数据库建立并验证用户识别资讯」S34步骤;其中该「使用者利用一终端装置加载一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内部具有一系统识别资讯」S31步骤是由使用者经由一终端装置加载一外部的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内部具有一供与该系统数据库相连结的系统识别资讯,且该应用程序是针对具资料运算功能的行动装置所开发的,其可为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系统,应用程序内部建立有系统识别资讯有设定好的系统网络地址,使用者不需要再手动输入,也可以避免私设客服中心的问题,可以内建好几组系统网络地址(系统可能有多个位置:主要、备援、当地等),且可依需要设置验证程序。

该「由该终端装置利用该应用程序建立一唯一的用户识别资讯」S32步骤是由使用者利用该应用程序在终端装置上建立一唯一的用户识别资讯,该用户识别资讯至少包括:用户名称、行动装置码(可为国际移动设备辨识码"IMEI码")、行动电话号码、电子信箱、用户名称、验证密码等。

该「利用该终端装置根据该系统识别资讯联机到系统数据库,并上传用户识别资讯」S33步骤是由该终端装置利用该系统识别资讯自动联机到系统数据库,并将该用户识别资讯上传至系统数据库中。

该「系统数据库建立并验证用户识别资讯」S34步骤是由系统数据库接收该上传的用户识别资讯,并给予一用户编号,以建立档案;且系统数据库可依需要主动连络该使用者,并要求验证用户识别资讯(可以发送简讯或电子邮件等方式确认)。

该「以终端装置读取标签序号,并联机系统数据库,以取得对应的验证资讯及商品资讯」S45步骤是由使用者(客户端B)在操作时,可由终端装置以预设方式读取标签内容(其读取的方式是依标签不同而有差异,若为QR码用照像镜头、若为RFID用读RFID设备、若为数码防伪则以人工输入),并解析其内容以取得其标签序号,再连结到系统数据库,经由该标签上的标签序号查询对应的验证资讯及商品资讯,然后由该系统数据库将所查询的验证资讯及商品资讯回传至该终端装置,并可显示在预设的显示单元上。

该「是否要求对应的商品、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S46判断步骤是在特定商品资讯查询后,由使用者确认是否另需要该商品或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若其判断为否定"N",则结束整体流程;若判断为肯定"Y",则执行下一步骤。

该「系统数据库执行该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对应的应用程序」S48步骤是由系统数据库依使用者的选择及其内部已建立的服务项目,而执行所需的应用程序(实时通讯、社群分享),使该使用者可经由系统数据库传递互动讯息。

上述流程在实际应用时,可在该「使用者利用一终端装置建立有效的用户识别资讯互动关系」3程序与该「以终端装置读取标签序号,并联机系统数据库,以取得对应的验证资讯及商品资讯」S45步骤之间依序设置一「使用者登入」S41步骤、一「系统数据库核对用户识别资讯」S42步骤,是由使用者经由终端装置内的应用程序登入系统,并藉由该系统数据库确认使用者的身份;然后可再经一「是否查询预设的商品资讯」S43判断步骤,以确认使用者是否要查询特定的商品资讯,若判断为肯定"Y",则执行前述「以终端装置读取标签序号,并联机系统数据库,以取得对应的验证资讯及商品资讯」S45步骤;若判断为否定"N",则另执行一「是否选择特定商品、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S44判断步骤,是为使用者不查询商品资讯,而直接依下列方式选择线上客户服务:

1.在消费者个人纪录中选定查询过的商品、企业(消费者曾经执行过该商品、企业的防伪查询或服务查询)。

2.在系统数据库提供的商品、企业名单中选定。

3.透过搜寻方式找寻商品、企业。

4.接受到系统发出的商品或企业讯息时(如广告信息、优惠讯息、促销活动等)。

以确认是否选择特定商品、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若判断为否定"N",则结束整体流程;若其判断为肯定"Y",则执行前述「系统数据库执行该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对应的应用程序」S48步骤。

而在该「是否要求对应的商品、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S46判断步骤、「是否选择特定商品、企业的线上客户服务项目」S44判断步骤与该「系统数据库执行该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对应的应用程序」S48步骤之间可设置一「选择的客户服务项目是否为系统数据库提供的应用程序」S47判断步骤,先由系统确认使用者所选取的客户服务项目是否为系统数据库提供内部的应用程序,若为肯定”Y”,则执行该「系统数据库执行该线上客户服务项目对应的应用程序」S48步骤,以直接执行该系统数据库内建的应用程序(实时通讯、社群分享等);若其判断为否定"N",代表使用者选择系统外部的应用程序,或是该终端装置提供的应用程序(电话、简讯等),则可再经一「终端装置是否能执行服务项目对应的外部应用程序」S49判断步骤,若判断为肯定”Y”则执行一「连结并执行该外部应用程序」S50步骤,由系统数据库启动终端装置中的应用程序,以使该终端装置自动经由外部的应用程序(如:Line、WhatsApp、Facebook)连络该企业厂商,若判断为否定”N”,代表使用者终端装置上无此一外部应用程序或是应用程序版本不符合要求,则可依需要执行一「提供该外部应用程序的安装信息」S51步骤,以另行提供所需外部应用程序的安装信息;在实际应用上,该安装信息的一可行方式是直接显示该外部应用程序的官方指定安装信息,而另一可行方式是直接连结至该外部应用程序的安装页面,藉此,除可增进消费者使用上的便利性外,也可促进与各相关应用程序开发厂商的策略联盟,达到相辅相成的双赢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具有下列特点:

1.提升信息流动速率、降低使用成本:企业厂商的商品与服务资讯更新变动,只要在系统端更新,就能传达给消费者,不在需要庞大的纸本与宣传。

2.可提供实时互动服务:直接提供消费者售前、售中、售后的线上客服。

3.实时的意见直接反馈:消费者对商品的意见可直接反馈给企业厂商。

4.实时的分享:消费者可分享有兴趣的商品资讯给社群朋友。

5.外部应用程序安装快速方便,消费者无需自行找寻程序,也能避免安装到非官方版本的程序。

由上所述可知,本发明具互动服务的商品资讯线上交流方法确实具有利用行动装置与云端系统的线上互动,以提供企业厂商及消费者间对于商品的实时互动的功效,确已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依专利法的规定提出发明专利的申请。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