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按摩枕

一种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按摩枕

摘要

一种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按摩枕,包括一壳体,壳体上设有头靠区和颈靠区,所述颈靠区上设有一凹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与头靠区和颈靠区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腔室内充满液体,第二腔室部分容置有液体,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阀门连通,所述阀门为电磁阀,通过改变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表面的落差,使颈椎保持一定时间的曲度,可使变直的颈椎恢复到自然曲度,本发明还通过波轮产生波浪对颈部进行拍打,并通过喷嘴间歇性射水,对颈部进行刺激,能起到缓解酸痛,舒缓颈椎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843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52767.9

  • 发明设计人 陈福明;

    申请日2014-02-17

  • 分类号A61H9/00(20060101);A61F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36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晶

  • 地址 215009 江苏省苏州市学府路287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53: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H 9/00 专利号:ZL2014100527679 申请日:20140217 授权公告日:201506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20-01-0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61H9/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21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5-06-17

    授权

    授权

  • 2014-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H9/00 申请日:201402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按摩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习惯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汽车成为主要的运输和代步工具,出租车司机和长途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驾驶过程中颈部长期处于一个状态,颈椎病的发病率特别高,会计、程序员等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员,长时间的低头工作,再加上不注意姿势,就会引起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驱于年轻化的趋势。

颈椎病的主要症状: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为了减轻和治疗颈椎病,可通过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牵引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理疗,温热敷等方法,但是,上述疗法都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药物治疗只能对病痛起到缴缓解的效果,其次,运动和牵引疗法如果没有专业的医生指导,牵引不但不能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相反牵引拉直了颈椎,反而弱化颈椎生理曲度,故颈椎病应慎用牵引疗法,然后,按摩疗法,由于每位患者的症状不同,并且,按摩师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按摩手法不当,同样会加重病情,颈椎病的治疗又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市场一些针对颈椎病的治疗仪,有用电脉冲对颈部穴位进行刺激,还有机械手按摩,捶打等方法进行治疗,这些方法长时间使用会使人的颈部产生耐受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按摩枕,包括一壳体,壳体上设有头靠区和颈靠区,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与头靠区和颈靠区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容置有液体,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阀门连通;

一波轮,所述波轮设在第二腔室内,并且第二腔室内的液体的液面高于波轮;

一压力泵,所述压力泵设在第一或第二腔室内,所述阀门与压力泵连接;

一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分别与压力泵、波轮和阀门电性连接。

所述阀门为电磁阀。

所述颈靠区上设有一凹部。

还包括若干喷嘴,该些喷嘴通过管道与电磁阀连接。

还包括一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与单片机连接。

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单片机连接。

还包括电源。

本发明通过压力泵将第一腔室内的液体抽到第二腔室内,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液体形成一个落差,第一腔室的液位下降,由于颈部受到颈靠区的托承,利用头部的自重下垂,使得颈椎形成自然弯度,并保持该自然曲度,以此来达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水位可通过电磁阀进行调节,所述壳体的表面与人体接触面为软性弹性材料制成,能随腔体内液体的体积变化而随之伸缩。

本发明还通过在第二腔室内设置波轮,通过波轮的正转反转,使第二腔室内的液体发生流动,并且产生小波浪,对颈部进行拍打,还在第二腔室内设置若干喷嘴,该些喷嘴对着颈靠区的凹部,通过压力泵,将第二腔室内的液体抽出喷向凹部,对承在凹部内的人体颈部进行喷射,将水的自然柔和与波浪拍打有机融合,并辅以加热装置对液体进行加温,使患者在得到拍打的同时还能得到热敷,本发明能同时达到自然曲度拉升、拍打按摩和热敷的效果。

本发明还可通过单片机控制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水位落差,以及喷嘴喷水的压力和喷射的间歇时间,可根据个体差异调节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落差,使患者达到一个最佳的体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保持颈部曲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按摩枕,包括

一壳体1,壳体1上设有头靠区11和颈靠区12,所述颈靠区上设有一凹部122,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21,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与头靠区和颈靠区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腔室内充满液体,第二腔室部分容置有液体,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阀门5连通,所述阀门为电磁阀;

一波轮2,所述波轮2设在第二腔室121内,并且第二腔室内的液体的液面高于波轮;

一压力泵3,所述压力泵设在第一或第二腔室内,所述阀门与压力泵连接;

一单片机4,所述单片机分别与压力泵3、波轮2和电磁阀5电性连接。

还包括若干喷嘴6,该些喷嘴通过管道与电磁阀5连接,该些喷水口设在与凹部对应位置的壳体两侧,。

还包括一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与单片机连接。

还包括一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与单片机有线/无线连接。

使用时将头部放在头靠区11上,颈部放入颈靠区的凹部122内,通过控制器7启动电磁阀5,从第一阀口51进水,第二阀口52出水,将第一腔室11内的液体抽到第二腔室12内,使得第一腔室内的液位下降,同时第二腔室内的液位上升,此时,头部随头靠区11液位的下降而下降,由于颈部受凹部122的托承,并且第二腔室内的液位上升,因此凹部122与头靠区的落差变大,头部的下垂对颈椎进行拉伸,这种拉伸由于颈靠区的凹部122托住颈部,因此,头部的后仰使得颈椎发生弯曲,该弯曲与人体颈椎的自然曲度相符合。

当头部8下降到适合患者时,停止抽水,使患者颈部81的弯曲保持,启动波轮2,波轮2的正转与反转相互交替旋转,对第二腔室内的液体进行搅动,搅动后的液体液面产生波浪,波浪对靠在凹部122内的颈部进行拍打,利用水浪的柔和拍打对颈部进行按摩,由于壳体表面与人体接触部分采用软性的弹性材料制成,壳体表面与颈部与肩部的贴合度非常高,水浪对颈部的拍打面也很大。

颈部有部分区域没有受到水浪的拍打,启动压力泵,电磁阀从第二阀口52进水,从第三阀口53出水,从第三阀口53出来的水加压后从喷嘴6喷射,对高于液面的颈部进行喷射,通过间歇性的喷射对颈部进行冲击刺激。

停止使用后,第二腔室内的液体通过第二阀口52进水,从第一阀口51将液体排入第一腔室,通过控制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水位落差,可以让使用者达到一个最佳的舒适角度,可满足不同个体差异的人使用。

本发明的加热装置可以是电热棒给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液体进行加温,也可以在壳体上铺设碳纤维,通过碳纤维产生红外线对颈部进行辐射加热。

本发明还可以直接在凹部122的下方设置喷水口,不再设置波轮和两侧的喷水口,从凹部122的下方喷水口向颈部喷射,对颈部进行喷射。

实施例2

一壳体1,壳体1上设有头靠区11和颈靠区12,所述颈靠区上设有一凹部122,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21,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与头靠区和颈靠区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注有气体,还包括一气泵和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两阀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

本实施例通过气泵来分配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气体容量,启动气泵,第一腔室内的空气送到第二腔室内,使第一腔室内的空气体积变小,第一腔室的体积也随之变小,而第二腔室内的空气体积变大,从而使得颈靠区的上表面与头靠区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定的落差,头部8受头靠区下方第一腔室体积的缩小而下降,颈部的凹陷部受到颈靠区边缘9的支撑不能下降,颈椎形成一定的曲度,该曲度为颈椎的自然曲度,颈椎保持该曲度一定的时间,可使变直的颈椎恢复自然曲度。

上述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只为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所用,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