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施加在人类或动物身体上的压迫绷带

用于施加在人类或动物身体上的压迫绷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施加在人类或动物身体上的压迫绷带,其包括成面的绷带材料(11),该绷带材料具有纵向(L)和横向(Q)以及两个在纵向(L)上对置的横向棱边(11a,11b)和两个在横向(Q)上对置的纵向棱边,其中,绷带材料(11)由具有经线系统(20)和纬线系统(30)的织物构成,其中,线系统(20,3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弹性线,其中,在经线和/或纬线系统(20,30)中的线密度在绷带(10)的纵向(L)上变化,使得在纵向(L)上形成绷带(10)的至少一个区段(A,B,C),其具有与相邻的区段不同的经线和/或纬线密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617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卡尔·奥托·布劳恩两合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25602.1

  • 申请日2012-05-02

  • 分类号A61F13/00(20060101);A61F13/02(20060101);A61F13/06(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少丹;许伟群

  • 地址 德国沃尔夫斯坦因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40: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F13/00 专利号:ZL2012800256021 申请日:20120502 授权公告日:201602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20-08-0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61F13/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50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2-17

    授权

    授权

  • 2014-03-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13/00 申请日:201205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施加在人类或动物身体上的压迫绷带,其包括成面的绷带材料,该绷带材料具有纵向和横向以及两个在纵向上对置的横向棱边和两个在横向上对置的纵向棱边,其中,绷带材料由具有经线和纬线系统的织物构成,其中,线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弹性线。压迫绷带在现有技术中多次已知。

背景技术

于是,以粘贴和非粘贴形式使用织造或编织的弹性绷带,其中尤其在治疗不同的静脉状况时使用。常规的弹性的织造或编织的弹性绷带具有经线和纬线系统,其中,经线尤其弹性地构成。在此重要的是,以正确应力安置绷带,以便在绷带下方在规定时段上维持所希望的压迫力。于是,在压迫疗法中使用绷带,其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规定的拉伸能力并且例如从远端向近端经过脚跟、脚踝区域、小腿和可能还经过膝盖和大腿来施加在腿上。在此,问题来自所缠绕区域的不同几何结构、施加特性上的不同以及压迫效果方面。在此需要的是,对应的绷带保证在整个绷带上的最小压迫压力。

在这种压迫绷带的常规技术方案中,在例如施加在脚跟区域中时出现困难,并且待缠绕区域的不同几何结构不能被足够地考虑。由此引起不同的压迫效果,其不能按点或者按区段来改变或影响。因此至今为了与待缠绕的几何结构的区别相适应,提供宽度不同的绷带。这是单个绷带以及带有不同宽度的绷带的组合包,其被相继地或者重叠地缠绕。

此外,例如从WO98/47452中已知一种用于施加在身体部分上的压迫绷带,其由织造或编织的弹性绷带材料构成,其中,用于施加的指导是,绷带的至少一个棱边并不平行地延伸。尤其是,绷带应该从设置在纵向上的端部至在纵向上另一与其间隔的端部构成为梯形的,其中,较窄端部这样施加到肢体上,使得其放置在需要较高压迫力处、例如在脚踝区域中,而绷带的较宽区域例如应用在小腿肚区域中,在那里应设置较小的压迫力。

发明内容

现在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迫绷带,其在施加时考虑肢体的不同尺寸和几何结构以及应施加到肢体的不同区域上的不同压迫力。

本发明通过如下压迫绷带解决该技术问题,在该压迫绷带中,经线和/或纬线系统的线密度在绷带的纵向上变化,使得在纵向上形成绷带的至少一个具有与相邻区段不同的经线和/或纬线密度的区段。

与通常使用在压迫疗法中的、在其整个长度上性质相同的绷带相比,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从所缠绕区域的不同几何结构、形成施加特性和压迫效果的区别方面灵活地进行考虑。例如,可以产生这样的绷带,其通过在至少两个在纵向上彼此相继的区域中设置经线或纬线的不同密度而具有在其纵向上匹配于不同腿部区域的性质。以该方式,可以改进压迫绷带的施加特性和效果。

在此,可以通过改变经线和/或纬线密度来调节绷带或带子的单位面积重量以及拉伸能力和压迫力,其中可以设计的是,在整个绷带上保证最小压迫力。

尤其是,绷带在上面提及的三个参数方面的性质在绷带长度上可以可变地调节并且可以单独地适配。由此,可以实现改进的施加特性,并且可以在待缠绕四肢的长度上部分地调节压迫压力。在此可设想的是,基于四肢的测量来单独地对于每个患者适配绷带。

在此设计的是,通过改变经线或纬线系统中经线和/或纬线的数目来改变经线密度或纬线密度,即每厘米绷带宽度或绷带长度的线数目。

还可以设计的是,经线构成为有弹性的,纬线却构建为无弹性的。替选地,经线和纬线都可以是有弹性的,使得提供在纵向以及横向中有双弹性的绷带。尤其优选的在此是,弹性线是棉质弹性的线,其中,尤其可以使用棉质绉纱线。

绷带或带子的可拉伸性可以通过在一定区域中的纬纱密度或纬线密度来控制和计算。

通过过度拉伸的棉纱或棉质毛线可能的是,调节所希望的可拉伸性和压迫力。优选棉花制成的过度拉伸的毛线或纱线在织物中排出其过度的能量,方式为其通过以水和表面活性剂处理来变短和由此弹性化。

棉质弹性的绉纱线显著影响压迫绷带的效果。尤其,棉质弹性的绉纱线提供带有在所希望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其纺织结构和其纺织构造而具有较小静息压的成品绷带。

此外,也可以将永久弹性的或持久弹性的材料与其它纱线和/或纤维类型组合使用。于是,例如可以使用织构化的、热塑性的材料,如其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在持久弹性的高弹绷带(Langzugbinden)或在永久弹性的绷带中使用,例如在德国海登海姆市的PaulHartmann公司的绷带“Lastodur straff”中使用。

经线在此理解为在绷带纵向上延伸的线,其中纬线是在此在横向上延伸的线。

在此,根据定义将术语“带子(Binde)”和“绷带(Bandage)”同义地使用。

在此特别优选的是,两个在纵向上相邻的区段的经线密度在相同的纬线密度情况下不同。替选地,也可以设计相反的技术方案,即两个在纵向上相邻的区段的纬线密度在相同的经线密度情况下不同。通过纬线密度的附加变化可能的是控制拉伸,以便进一步根据希望调节压迫压力。然而通常改变经线密度和纬线密度两者,尤其在绷带的不同和/或相同的区段中进行改变。

通过在纵向弹性的绷带中在经线区域进行压紧,实现了提高压迫力。这例如在脚踝区域中和在小腿肚下部区域中是所希望的。因为压紧并不是跳跃式地进行的,所以从远端向近端的压缩力降低单独地已经通过在经线密度中改变的织法类型来实现。在同时降低纬线密度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可拉伸性并且在提高纬线密度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可拉伸性。

特别优选地还可以是,线密度不同的区段具有在宽度方向上不同的伸展。在此,例如尤其经线密度较低的区域与经线密度较大的区域相比可以具有较大宽度。以该方式可以在(例如经线的)相同的线数目的情况下改变密度。

此外,压迫绷带可以具有其它层,尤其可以设有粘贴层,其尤其是以粘贴的覆层的形式安置在绷带材料的织物上。粘贴的覆层在此可以是粘附和纯粘合性质的,即仅构建为,其附着在其本身上,而不是佩戴者的皮肤和头发以及在衣服上。

尤其设计的是,设有不同的经线或纬线密度的多于两个区段。尤其可以设计,经线密度和/或纬线密度较小的两个区域在纵向上将经线密度和/或纬线密度较大的区域包围在其之间。如果在此设计,与线密度变化同时还设计绷带在宽度方向上的延展的变化,则其可以构建为使得在线密度恒定的区域内将在横向上对置的纵向棱边构造为基本上平行的,并且仅在从一个线密度到下一线密度的过渡区域中出现变细或者展宽,使得形成压迫绷带的梯形区段。

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在于带有交替的宽度和压迫压力的短弹绷带,其中,在此经线密度和/或纬线密度较小的区域相应地设置在绷带的设于纵向上的端部区域的范围中,并且在其间设置经线密度和/或纬线密度较大的区域。经线密度不同的区域在此可以与纬线密度不同的区域重叠,然而也可以不交叠或仅部分交叠。

此外,经线密度较小的区域的经线密度与经线密度较大的区域的经线密度的比例可以是4:5,尤其是每10cm170到220根线和尤其每10cm172到192根线。

纬线密度较小的区域的纬线密度与纬线密度较大的区域的纬线密度的比例可以是0.8至1.2,尤其是每10cm130到180根线和尤其每10cm140到150根线。

最后可以优选地设计,压迫绷带在成面的绷带材料的至少一侧具有覆层、尤其是粘合性或粘附性的覆层。

在此,相应的短弹绷带可以如下构建:

示例1:变化的经线密度

绷带在纵向上的部分1和部分3

材料:棉质绉纱线,25tex×2T/N约2000S+Z

经线数目:86线–S+86线–Z

经线联系(Kettrapport):2S–2Z

厘米为单位的经线密度:17.2

绷带宽度:10cm

在50%的拉伸和双层绕制情况下的压迫压力

腿直径:12cmm27mm hg

绷带在纵向上的部分2(在部分1和3之间)

材料:棉质绉纱线,25tex×2T/N约2000S+Z

经线数目:86线–S+86线–Z

经线联系:2S–2Z

以厘米为单位的经线密度:21.5

绷带宽度:8cm

在50%的拉伸和双层绕制情况下的压迫压力

腿直径:12cm

压迫压力:34mm hg

绷带在部分1和部分3中的长度:拉伸后大约3m

绷带在部分2中的长度:拉伸后大约2m

示例2:绷带的在纵向上变化的纬线密度

对于在纵向上的所有区段:

绷带宽度:10cm

材料:强度为36tex的棉线,单支

区段1和3中的纬线密度(在纬线密度变化之前和之后)每10cm146根线

在50%的拉伸和双层绕制以及12cm的腿直径的情况下的压迫压力:27mm Hg

在区段2中的纬线密度(在纬线密度变化期间和在区段1和3之间):

每10cm180根线

在50%的拉伸和双层绕制以及12cm的腿直径的情况下的压迫压力:33mm Hg

示例3:经线密度和纬线密度在一个区段中的变化。

对于所有纵向区段:

材料经线:棉质绉纱线,25tex×2T/N约2000S+Z

材料纬线:棉线36tex×1

经线联系:86根线S+86根线Z

纵向区段部分1和部分3(在绷带的纵向上,在经线密度和纬线密度变化之前和之后):

绷带宽度10cm

经线密度:每10cm172根线

纬线密度:每10cm146根线

在50%的拉伸和双层绕制以及12cm的腿直径情况下的压迫压力:27mm Hg

纵向区段部分2(在经线密度和纬线密度变化期间,在部分1和3之间):

绷带宽度8cm

经线密度每10cm215根线

纬线密度每10cm180根线

在50%的拉伸和双层绕制以及12cm的腿直径情况下的压迫压力:41mm Hg

这种绷带在电子控制的纺织机上以不同的张宽度(Blattbreiten)和张密度来纺织。装配和大量生产在连续绷带上连续进行。根据上面对于这种压迫绷带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说明可以看出,可以如何通过改变绷带宽度而调节每厘米的经线数目来改变压迫压力。可借助绷带产生的压迫压力可以作为活体内静压力在静息的、平放的、人类的腿部上借助Kikuhime公司的压力测量器来测量。在此,将压力测量器的压力传感器放置在缠绕的绷带与从跟腱到比目鱼肌的过渡部上的皮肤之间(对应于在标准RAL GZ387中确定的测量点B1中的过渡部),并且将两个绷带按圆形绕制以在此在完成绕制后位于压力传感器上的四层来交叠地缠绕。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来自根据本发明的压迫绷带的片段;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绷带的经线密度不同的两个区域的极为简化性示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绷带的纬线密度不同的两个区域的极为简化性示图;

图4示出了经线和纬线密度都不同的两个区域的极为简化性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压迫绷带10的片段,其包括成面的绷带材料11,该绷带材料具有纵向L和横向Q以及两个纵向棱边11a和11b和两个未示出的同样对置的横向棱边。

在此,经线构建为有弹性的,尤其是棉质弹性的。纬线是无弹性的。在此,绷带基本上划分为三个区段A、B、C,其中,带有较高经线密度12的区段B通过带有较低经线密度14的两个区段A、C包围。区段A、B和C在纵向L上彼此连接。在此,在区段A、B、C的区域中绷带10的在横向Q上对置的纵向棱边11a、11b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布置。在带有较低经线密度14的区段A、C至带有较高经线密度12的区段B的过渡部的区域中出现绷带10的变细或展宽,使得在此形成锥形区域16。

在此,在经线数目相同情况下通过绷带宽度变化形成经线密度变化。

在安置在例如人类腿部上时,在绷带10的区域B中可以实现与区域A和C相比较高的压迫力。此外,除了随之而来的较高压迫力之外,不同的绷带宽度还可以实现较容易地安置在人类身体的与圆柱形或锥形强烈不同的区域上,例如足部区域或脚踝区域。

于是可以省去使用必须彼此组合的、宽度不同的绷带10。

图2现在示出了从区域C和B以及过渡区域16中来自绷带10的片段。经线设有附图标记20并且纬线设有附图标记30。纬线方向标有字母S并且经线方向标有字母K。在此,纬线30的密度在绷带的整个长度L上保持恒定,其中,经线20的密度从带有较低经线密度14的区段C向带有较高经线密度的区段B提高,其方式为区段B中横向Q上的绷带宽度小于在区段C中。由此形成过渡区域16,其具有基本上锥形的形状,其尤其连续地从区域C出发向区域B变细。在此,经线在区域C中具有间隔K1,其中,在区域B中经线的间隔为K2,并且K2小于K1

图3现在示出了一个技术方案,其中,经线20的密度和由此间隔在绷带10的整个长度L上保持恒定并且纬线30的密度在长度L上变化,其中,纬线30的间隔在在此同样称作C的区域中以S1表示,并且在同样称作B且具有较小纬线密度的区域中以S2表示。在此S2<S1。绷带在该情况下在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宽度Q。如果可以通过改变经线密度调节压迫力,则通过改变纬线密度改变可拉伸性。此外,绷带的单位面积重量通过从密度较小的区域C到密度较大的区域B来改变纬线密度而被改变。

最后,图4示出了一种技术方案,其中从带有较小纬线密度和经线密度的区域B到具有较高经线密度和纬线密度的区域C,两个线系统在其密度方面都变化。于是,在区域C中绷带10具有在经线之间为K1的间隔和在两个纬线彼此之间为S1的间隔,其中,在具有较高的经线和纬线密度的区域B中,纬线具有间隔S2并且经线具有间隔K2。在此,S2小于S1,并且K2小于K1

在此,经线密度从间隔K1到间隔K2的变化通过绷带在横向Q上的变窄而实现,使得构成过渡区域16,其又具有从区域C到区域B的变细的形状。

通过将经线系统和纬线系统在其密度方面改变可以任意调节所有自由参数,并且提供这样的绷带,该绷带可以单独地和最优地匹配于情况,如果希望的话还可以匹配于佩戴者。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形式从其余申请文件中得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