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碳化硅晶须增强氮化硅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碳化硅晶须增强氮化硅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碳化硅晶须增强的氮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碳化硅晶须增强的氮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基体为氮化硅陶瓷,增强材料为碳化硅晶须。制备方法:碳化硅晶须与硅粉混合造粒后加入烧结助剂,单体交联剂,分散剂,纯水混合形成预混液。预混液中添加引发剂和催化剂,以氧化铝作为球磨介质,在尼龙罐中球磨一段时间,经抽滤、烘干,烘干后的粉料采用热等静压烧结成陶瓷,并对陶瓷外型加工,最后在进行氮化处理。这种经碳化硅晶须增韧补强的氮化硅陶瓷,在高温强度,耐磨性,耐磨蚀性得到了提高,使得氮化硅陶瓷能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应用更加完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240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太仓派欧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09107.X

  • 发明设计人 陈照峰;余盛杰;

    申请日2013-07-23

  • 分类号C04B35/80(20060101);C04B35/81(20060101);C04B35/622(20060101);C04B35/58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科教新城健雄路20号路南2栋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36: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1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04B35/8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723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4-20

    授权

    授权

  • 2014-05-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4B35/80 申请日:201307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16

    公开

    公开

  • 2013-10-23

    文件的公告送达 IPC(主分类):C04B35/80 收件人:太仓派欧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 申请日:20130723

    文件的公告送达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碳化硅晶须增强氮化硅 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氮化硅陶瓷热膨胀系数(CTE)为2.5~3.0×10-6/K,导热系数18.4w/m·K,热膨胀低,热 导率高,从而使其抗热震性能非常优良。氮化硅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蚀、抗氧化 和良好的抗热冲击及机械冲击性能,曾被材料科学界认为是结构陶瓷领域中综合性能优良、 最有希望替代镍基合金在高科技、高温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材料。但其在1200℃ 发生蠕变,脆延转变温度低,难以单独在高温状态使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机械、电子、航空航天、能源等各工业部门对材料的性能提出 更高的要求,现有的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往往难以胜任,因此具有高硬度、耐磨损、耐腐蚀、 热化学稳定性等优异性能的陶瓷材料日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陶瓷材料的脆性大,韧性低的 弱点,也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碳化硅晶须素有“晶须之王”的美誉,在制备高性能复合材 料方面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是用于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研究得较多的一种增强材料。

2011年12月出版的《江苏陶瓷》第44卷第6期杂志中“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进展”一文中公开了碳化硅晶须增韧氮化硅陶瓷的作用机理,利用碳化硅晶须对陶瓷进行增 韧,可以大幅度提高氮化硅陶瓷的断裂韧性。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把具有高弹性和高强度的晶 须添加到材料中后,使裂纹扩展的剩余能量渗入到晶须中,发生晶须拔出、脱胶和断裂,导 致断裂能被消耗或裂纹扩展方向发生偏转,从而形成了复合材料断裂时新的吸能机制,使复 合材料的韧性大大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碳化硅晶须增强氮化硅陶瓷 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是以氮化硅陶瓷作为基体材料,以氮化硅晶须或是碳化硅短切纤维作 为增强纤维,增强纤维体积分数为30~4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碳化硅晶须增强氮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 征在于,包括下述顺序的制备步骤:

1.将碳化硅晶须与硅粉混合造粒;

2.将烧结助剂、单体交联剂、分散剂、引发剂、催化剂加入到上述混合粉料中,以纯水 作为介质,用氧化铝作为球磨介质,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纯水和氧化铝到尼龙罐中,球磨24~36 小时;

3.经抽滤、烘干,在110~150℃烘箱中保温5~10小时;

4.烘干后的粉料通过200~300目筛子过筛,造粒;

5.按照实际需要取相应重量的粉料,放置于金属或玻璃包套中,抽真空后,放入烧结炉 中准备烧结;

6.采用热等静压烧结,在热等静压炉中1650~1750℃,5~10MPa,烧结1.5~2小时,降 温速度约为每小时600~800℃;

7.陶瓷对陶瓷外型进行加工;

8.在氮化炉中进行氮化处理,氮化工艺为1100~1300℃初步氮化,1350-1450℃二次氮化 获得,与纯氮化硅陶瓷粉体烧结相比具有烧结温度低的优点。

本发明优点在于:1.以碳化硅晶须作为增强相,以保证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断裂韧性以及 高的使用可靠性;2.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结构稳定、可靠性高、强度高等优点;3.制备工艺 简单,工艺周期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 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 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实施例1

1.将碳化硅晶须与硅粉混合造粒;

2.将烧结助剂、单体交联剂、分散剂、引发剂、催化剂加入到上述混合粉料中,以纯水 作为介质,用氧化铝作为球磨介质,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纯水和氧化铝到尼龙罐中,球磨24小 时;

3.经抽滤、烘干,在110℃烘箱中保温10小时;

4.烘干后的粉料通过200目筛子过筛,造粒;

5.按照实际需要取相应重量的粉料,放置于金属或玻璃包套中,抽真空后,放入烧结炉 中准备烧结;

6.采用热等静压烧结,在热等静压炉中1750℃,5MPa,烧结1.5小时,降温速度约为 每小时600℃;

7.陶瓷对陶瓷外型进行加工;

8.在氮化炉中进行氮化处理,氮化工艺为1250℃初步氮化,1450℃二次氮化获得,与纯 氮化硅陶瓷粉体烧结相比具有烧结温度低的优点。

实施例2

1.将碳化硅晶须与硅粉混合造粒;

2.将烧结助剂、单体交联剂、分散剂、引发剂、催化剂加入到上述混合粉料中,以纯水 作为介质,用氧化铝作为球磨介质,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纯水和氧化铝到尼龙罐中,球磨36小 时;

3.经抽滤、烘干,在150℃烘箱中保温5小时;

4.烘干后的粉料通过300目筛子过筛,造粒;

5.按照实际需要取相应重量的粉料,放置于金属或玻璃包套中,抽真空后,放入烧结炉 中准备烧结;

6.采用热等静压烧结,在热等静压炉中1700℃,10MPa,烧结2小时,降温速度约为每 小时800℃;

7.陶瓷对陶瓷外型进行加工;

8.在氮化炉中进行氮化处理,氮化工艺为1200℃初步氮化,1400℃二次氮化获得,与纯 氮化硅陶瓷粉体烧结相比具有烧结温度低的优点。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两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 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的行为。但凡是未脱离本 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形式的简单修改、等 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