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的D2D通信方法

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的D2D通信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的D2D通信方法,该D2D通信方法提出了5种D2D通信模式:包括专用模式、宏蜂窝模式和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小蜂窝模式和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D2D用户选择采用系统能量效率最高的D2D通信模式进行通信。本发明的D2D通信方法在现有的D2D通信方法中增加了小蜂窝模式和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丰富了D2D用户所能选择的模式数量,增加了D2D模式选择的自由度,且充分利用了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下的工作特点,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且D2D用户采用系统能量效率最高的D2D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综合考虑D2D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和能量损耗,在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能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961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505248.9

  • 发明设计人 余官定;鲍鹏程;殷锐;

    申请日2013-10-23

  • 分类号H04W4/00(20090101);H04W52/02(20090101);

  • 代理机构33224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红娟

  • 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36: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1-25

    授权

    授权

  • 2014-03-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4/00 申请日:2013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 的D2D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已有的单一网络系统已经无法满 足高速率、大信道容量、高服务质量的通信要求,下一代无线通信技 术正朝着多种无线网络异构融合的方向发展。异构网络是指在宏基站 覆盖的范围内,引入其他通信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特定区域的覆盖, 形成多层覆盖的一种网络结构,具有网络建网灵活,维护成本低廉, 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单一的宏蜂窝网络中引入小蜂窝是目前使 用较为广泛的异构网络,小蜂窝分布于宏蜂窝内,每个小蜂窝都有独 立的小基站(small cell base station,SBS)。小蜂窝是指覆盖范围相对 宏蜂窝覆盖较小的蜂窝网络。每个小蜂窝小基站可以由蜂窝网络运营 商或者消费者部署。通过引入小蜂窝能够有效地减轻宏蜂窝负载量, 提高用户通信质量。

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通信是一种在系统的控制下, 允许终端之间通过复用蜂窝信道进行直连通信的新型技术,它能够增 加蜂窝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减轻蜂窝小区基站的负荷、降低终端发 射功率、提升系统整体吞吐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 资源匮乏的问题。

D2D通信模式是D2D通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通过选择合 适的通信模式,蜂窝网络的频谱效率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单一网 络中,D2D用户(即D2D通信双方,包括D2D发射端和D2D接收 端)可以采用三种模式进行通信:

(1)宏蜂窝模式:与传统的蜂窝通信模式一样,以宏基站作为 中继来实现D2D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且使用未被同小区内其他蜂 窝用户使用的宏蜂窝信道,该信道在D2D用户不通信时,可被宏蜂 窝用户使用;

(2)专用模式:D2D用户直接通信,不需要通过基站中继,使 用宏蜂窝专门为其分配的专用信道,该专用信道未被其他宏蜂窝用户 使用的宏蜂窝信道,且只能被D2D用户使用,在D2D用户不通信时 该信道空闲,不可被宏蜂窝用户使用;

(3)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D2D用户直接通信,不需要通过基 站中继。与专用信道模式不同,复用信道模式下,D2D用户的与被 复用蜂窝用户共同使用相同的信道。

在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蜂窝的信道资源与单一网络有很 大不同,小蜂窝会占用部分宏蜂窝信道资源或者使用新的信道资源。 因此,在异构网络下,D2D模式选择会与单一宏蜂窝网络下的模式 选择会有很大不同,且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由于引入一定数量 的小蜂窝,进行信道复用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但是由于信道复用,使 通信系统的干扰增强,进而导致整个异构网络的能耗增大,因此可以 认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和降低能耗存在一定的矛盾。在提高频谱利用率 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能耗,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宏蜂窝和小蜂窝 异构网络中的D2D通信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现有文献未考 虑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的D2D通信的D2D模式选择问题,更 未同时考虑提高频谱利用率和降低能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的D2D通信存在 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的D2D通信方法, 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和降低能耗问题。

一种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的D2D通信方法,所述的宏蜂 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具有5种可供选择的D2D通信模式,分别为专 用模式、宏蜂窝模式、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小蜂窝模式和复用小蜂 窝信道模式,

在小蜂窝模式下,D2D用户以小基站为中继进行通信,并使用 干扰最小的小蜂窝信道,

在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下,D2D用户直接通信,并复用对D2D 接收端干扰最小的小蜂窝用户的信道;

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包括:

(1)分别计算5种D2D通信模式下的D2D通信系统的系统能 量效率,

(2)比较并确定统能量效率最高的D2D通信模式,

(3)D2D用户采用步骤(2)确定的D2D通信模式进行通信;

所述的D2D通信系统包括D2D用户、被复用宏蜂窝用户、被复 用小蜂窝用户和被干扰小蜂窝用户;

所述的系统能量效率为D2D通信系统中所有用户的总信道容量 与总带宽和总发射功率之积的比值。

被复用宏蜂窝用户定义为D2D采用复用宏蜂窝模式时与D2D用 户共享信道的宏蜂窝用户,被复用小蜂窝用户定义为D2D采用复用 小蜂窝模式时与D2D用户共享信道的小蜂窝用户,被干扰小蜂窝用 户定义为D2D采用小蜂窝模式时与D2D用户共享信道的小蜂窝用户。 本发明,在任何模式下,被复用宏蜂窝用户,被复用小蜂窝用户和被 干扰小蜂窝用户均存在,被视为D2D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D2D通信方法相对于现有的单一蜂窝网的D2D通信方 法,除了现有的3种D2D通信模式(包括专用模式、宏蜂窝模式和 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外,还提供了小蜂窝模式和复用小蜂窝信道模 式,充分利用了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的特点,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且本发明还定义了系统能量效率,D2D用户采用系统能量效率最高 的D2D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综合考虑D2D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和能量 损耗,系统能量效率最高时,频谱利用率和能量损耗均达到最佳值, 使二者相互平衡,有效解决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所述的宏蜂窝模式和小蜂窝模式的系统能量效率可根据D2D用 户所处位置确定:

若D2D用户处于小蜂窝的覆盖范围内,则令宏蜂窝模式的系统 能量效率为0;

否则,令小蜂窝模式的系统能量效率为0。

其中,根据D2D用户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判断D2D用户是否处于 同一小蜂窝的覆盖范围:

若D2D用户接收到的宏基站的信号强度小于来自同一小基站的 信号强度,则判定D2D用户处于同一小蜂窝覆盖范围内;

否则,判定D2D用户处于小蜂窝覆盖范围外。

D2D用户处于同一小蜂窝覆盖范围内,则采用小蜂窝模式进行 通信必定比采用宏蜂窝模式进行通信时的系统能量效率低,反之,采 用宏蜂窝模式进行通信必定比采用小蜂窝模式进行通信时的系统能 量效率低。由于D2D用户选择系统能量效率最大的D2D通信模式, 则根据D2D用户是否处于同一小蜂窝覆盖范围内直接确定宏蜂窝模 式或小蜂窝模式的系统能量效率为0,能够有效减小运算量,提高通 信速率。

所述的系统能量效率根据公式:

η=C1+C2+C3+C4P×W

计算,其中:

C1表示D2D用户的信道容量,

C2表示被复用宏蜂窝用户的信道容量,

C3表示所有被复用小蜂窝用户的总信道容量,

C4表示所有被干扰小蜂窝用户的总信道容量,

P为D2D通信系统中所有用户的发射功率之和,

W为D2D通信系统中所有用户的信道带宽之和。

信道容量是指信道能提供的最大速率,信道容量根据香农 (Shannon)信道容量公式:

C=Wlog2(1+SI+N)

计算,其中S,I,N分别表示为接收端的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干扰和噪声功率,W表示为信道带宽,计算不同用户的信道容量时S, I和N的取值不同。5种D2D通信模式下D2D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a)专用模式:

(b)宏蜂窝模式:

(c)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

(d)小蜂窝模式:PD=(N0WD+In0)γdthHasn0,

(e)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

其中,PD表示D2D发射端的发射功率,γdth为D2D通信链路的 信干噪比门限,N0为噪声功率谱密度,Hab为D2D通信双方之间的信 道增益,HaB为D2D发射端与宏基站之间的信道增益,为D2D发 射端与其所属小基站之间的信道增益,IMR为被复用宏蜂窝用户对 D2D接收端的干扰,为被干扰小蜂窝用户对D2D用户所属小基站 的干扰,ISR为所有被复用小蜂窝用户对D2D接收端的干扰,WD为 D2D发射端的信道带宽。由于采用小蜂窝模式时,D2D通信双方(包 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必须在同一小蜂窝覆盖范围内,此时D2D用户 所属小基站就是D2D接收端所属的小基站。

不同D2D通信模式下,D2D用户的信道来源如下:

专用模式下,宏基站为D2D用户分配任意未被其他宏蜂窝用户 使用的宏蜂窝信道,在D2D用户不采用专用模式通信时,该信道保 持空闲状态,不被宏蜂窝用户使用,因此该信道被认为是专用信道。 该模式下:WD=WDE,WDE为专用信道的带宽;

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下,D2D接收端感知已被使用的宏蜂窝信 道上的干扰,选择干扰最小的宏蜂窝信道进行复用,该模式下: WD=WMR,WMR为被复用信道的带宽;

宏蜂窝信道模式下,宏基站为D2D分配任意未被本小区其他用 户使用的空闲宏蜂窝信道,且在D2D用户不采用专用模式通信时, 该信道可以被宏蜂窝用户使用,该模式下:WD=WM,WM为宏蜂窝分 配给D2D发射端的信道带宽;

小蜂窝信道模式下,D2D用户所属小基站感知小蜂窝信道上的 干扰,为D2D发射端分配干扰最小的小蜂窝信道,该信道可能空闲 也正在被小蜂窝用户使用该模式下:WD=WS,WS为被干扰小蜂窝用户 的带宽;

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时,D2D接收端感知已被使用的小蜂窝信 道上的干扰,选择干扰最小的小蜂窝信道进行复用,该信道正在被小 蜂窝用户使用,该模式下:WD=WSR,WSR为被复用小蜂窝用户的信道 带宽记。

D2D发射功率PD根据接收端的信干噪比门限要求确定,任何模 式下的D2D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干噪比等于某一门限γdth,即:

SINR=PDHabI+N0=γdth

D2D用户的信道容量C1根据香农公式:

C1=WDlog2(1+γdth)

计算。

被复用宏蜂窝用户的信道容量C2根据:

C2=WMRlog2(1+SmIaB+N0WMR)

计算,其中:

WMR为被复用宏蜂窝用户的信道带宽,

N0为噪声功率谱密度,

Sm为宏基站接收到的来自被复用宏蜂窝用户的信号强度,

IaB为D2D发射端对宏基站的干扰强度,且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 下:

IaB=PDHaB

在其他模式下,D2D不复用宏蜂窝用户信道,因此D2D用户不 对蜂窝系统造成任何干扰,同时,D2D也不收到宏蜂窝用户带来的 干扰,因此,其余D2D通信模式下:IaB=0。

所有被复用小蜂窝用户的总信道容量C3根据公式:

C3=Σn=1NCSn=Σn=1NWSRlog2(1+SnIasn+In+N0WSR)

计算,其中:

WSR为被复用小蜂窝用户的信道带宽,

N为被复用小蜂窝用户的个数,

为被复用小蜂窝用户n的信道容量,

In为被复用小蜂窝用户n所属小基站接收到的来自于其他被复 用的小蜂窝用户的干扰强度,

为D2D发射端与被复用小蜂窝用户n所属小基站之间的信道 增益,

Sn为被复用的小蜂窝用户n所属小基站接收到的来自被复用小 蜂窝用户n的信号强度,

为D2D发射端对被复用小蜂窝用户n所属小基站的干扰强度, 且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时:其余模式下

本发明考虑不同小蜂窝内的小蜂窝用户可能采用同一小蜂窝信 道,因此本发明考虑共有N个处于不同小蜂窝内的小蜂窝用户采用同 一被复用小蜂窝信道,即有N个小蜂窝用户会受到D2D用户干扰。 在其他模式下,D2D不复用这些小蜂窝信道,因此这些小蜂窝用户 不受到来自D2D用户复用带来的干扰,因此

所有被干扰小蜂窝用户的总信道容量C4根据公式:

C4=Σr=1RCSr=Σr=1RWSlog2(1+SrIasr+Ir+N0WS)

计算,其中:

R为被干扰小蜂窝用户的个数,

为被干扰小蜂窝用户r的信道容量,

Ir为被干扰小蜂窝用户r所属小基站接收到的来自于其他被干扰 小蜂窝用户的干扰,

为D2D发射端与被干扰小蜂窝用户r所属小基站之间的信道 增益,

Sr为被干扰小蜂窝用户r所属小基站接收到的来自被干扰小蜂 窝用户r的信号强度,

为D2D发射端对被复用小蜂窝用户r所属小基站的干扰强度, 且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下:

IaSr=PDHaSr,

其余D2D通信模式下:

同前文所述,本发明考虑不同小蜂窝内的小蜂窝用户可能采用同 一小蜂窝信道,因此本发明考虑共有R个处于不同小区的小蜂窝用户 采用同一小蜂窝信道,即有R个小蜂窝用户会受到D2D用户干扰。 在其他模式下,D2D不使用这些小蜂窝信道,因此这些小蜂窝用户 不受到来自D2D带来的干扰,因此

所述的D2D通信系统中所有用户的信道带宽之和为:

专用模式下:W=WDE+WMR+WSR+WS

宏蜂窝模式下:W=2WM+WMR+WSR+WS

其他D2D通信模式下:W=WMR+WSR+WS

其中,WDE为宏蜂窝分配给D2D用户的专用信道的带宽,WM为 小宏蜂窝分配给D2D发射端的信道带宽。计算信道带宽之和时,相 同的信道的带宽不重复计算。在专用模式和宏蜂窝模式下,系统需要 为D2D用户另外分配信道,其他模式下,系统不需要为D2D用过户 另外分配信道。在宏蜂窝模式下,由于D2D通信过程以小基站为中 继,因此此时D2D接收端也需要信道,其信道带宽也为WM,所以此 时D2D用户的带宽为2WM

本发明的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的D2D通信方法相对于现 有的单一蜂窝网的D2D通信方法,提出了5种D2D通信模式:包括 专用模式、宏蜂窝模式和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小蜂窝模式和复用小 蜂窝信道模式,丰富了D2D用户所能选择的模式数量,增加了D2D 模式选择的自由度,引入的小蜂窝模式和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充分利 用了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的特点,提高频谱了频谱利用率。且定 义了系统能量效率,D2D用户采用系统能量效率最高的D2D通信模 式进行通信,综合考虑D2D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和能量损耗,在提高 频谱利用率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5种D2D通信模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的D2D通信方法的 流程图;

图3为5种D2D通信模式下D2D通信系统的系统能量效率的计 算流程;

图4为本实施例中平均系统能量效率累与D2D通信双方之间距 离的函数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中:

定义同频用户为使用同一条信道的用户;

定义被复用宏蜂窝用户为D2D采用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时与 D2D共享同一信道的宏蜂窝用户;

定义被复用小蜂窝用户为D2D采用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时与 D2D共享同一信道的小蜂窝用户;

定义被干扰小蜂窝用户为D2D采用小蜂窝信道模式时与D2D发 射端共享同一信道的小蜂窝用户;

定义D2D用户为需要进行直连通信的通信双方,包括发射端a 和接收端b;

定义系统能量效率为D2D用户、被干扰的宏蜂窝和被复用小蜂 窝用户组成的系统(即D2D通信系统)的总信道容量与该系统中所 有用户的总发射功率和所占带宽之积的比值,单位为bps/mW/Hz;

定义信号强度和干扰强度分别为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和干扰的功 率。

本实施例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的D2D通信方法的应用场 景如下:

宏蜂窝覆盖半径RMB=1000m,小蜂窝覆盖半径为RSB=100m,D2D 用户之间距离为50~250m;一个宏蜂窝内部署有6个宏蜂窝用户,2 个覆盖范围不重叠的小蜂窝拥有同样的可分配信道资源,每个小蜂窝 各有2个小蜂窝用户,被复用小蜂窝的数量;同一小蜂窝内的用户使 用不同的信道,即同一小蜂窝内的用户之间不存在干扰,不同小蜂窝 中的用户可以使用相同的信道,且使用相同信道的不同小蜂窝用户之 间存在干扰,存在未被使用的空闲小蜂窝信道,即D2D用户采用小 蜂窝模式时不干扰其他小蜂窝用户,因此R=0;1对D2D用户需要 进行模式选择;D2D用户SINR门限γdth均为15dB,所有用户(包括 发射端a、接收端b、宏蜂窝用户和小蜂窝用户)带宽均为1MHz; 噪声功率谱密度N0为-174dBm/Hz;蜂窝通信链路的路径损失为 128.1+37.6log10(d),单位为dB,其中d表示通信双方之间的距离, 单位为km,阴影衰落的均值为0、方差为10dB。

本实施例的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的D2D通信方法中D2D 用户可在5种可供选择的D2D通信模式中选择一种进行D2D通信。 如图1所示,分别为5种可供选择的D2D通信模式:宏蜂窝模式、 小蜂窝模式、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和专用模式 的示意图,具体如下:

宏蜂窝模式:与传统的蜂窝通信模式一样,以宏基站作为继来实 现D2D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且使用未被同小区内其他蜂窝用户使 用的宏蜂窝信道,该信道在D2D用户不通信时,可被宏蜂窝用户使 用;

专用模式:两用户直接通信,不需要通过基站中继,使用未被同 小区内其他蜂窝用户使用的宏蜂窝信道,且该信道只能被D2D用户 使用,在D2D用户不通信时该信道空闲,不可被宏蜂窝用户使用;

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两用户直接通信。与专用信道模式不同, 复用信道模式下,D2D用户与被复用蜂窝用户共同使用相同的信道;

小蜂窝模式:D2D用户以小基站为中继进行通信,并使用未被 小蜂窝用户使用的空闲信道;

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D2D用户直接通信,并复用对D2D接收 端干扰最小的小蜂窝用户的信道。

本实施例的宏蜂窝和小蜂窝异构网络中的D2D通信方法的工作 流程如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计算5种D2D通信模式下的D2D通信系统的系统能 量效率;

(2)比较并确定统能量效率最高的D2D通信模式;

(3)D2D用户采用步骤(2)确定的D2D通信模式进行通信。

步骤(1)中根据以下方法计算5种D2D通信模式下的D2D通 信系统的系统能量效率,如图3所示,包括:

S101、分别获取D2D通信双方(即D2D用户:发射端a和接收 端b)接收到的来自宏基站信号强度和来自所有小基站的最大信号强 度,

S102、根据步骤S101获取的信号强度大小判断D2D通信双方是 否处于同一小蜂窝覆盖范围内:

若发射端a和接收端b接收到的来自宏基站的信号强度小于来自 同一小基站的信号强度,则判定发射端a和接收端b处于同一小蜂窝 覆盖范围内,令宏蜂窝模式下的D2D通信系统的系统能量效率为0;

否则,判定发射端a和接收端b处于小蜂窝覆盖范围外,令小蜂 窝模式下的D2D通信系统的系统能量效率为0。

本实施例中判定结果为:发射端a和接收端b处于同一小蜂窝覆 盖范围内,对应于小基站n0,则宏蜂窝模式下的D2D通信系统的系 统能量效率为0。

S103、获取计算系能量效率所需的参数

(a)获取D2D通信双方,即发射端a和接收端b之间的信道增 益Hab,发射端a到宏基站之间的信道增益HaB,以及发射端a与其所 属小基站n0之间的信道增益

(b)确定被复用宏蜂窝用户及相关参数

根据D2D接收端感知到的来自所有宏蜂窝用户的干扰,选择复 用干扰最小的蜂窝用户信道,带宽为WMR,该干扰功率强度记为IMR

(c)确定被复用小蜂窝用户及相关参数

(c1)接收端b感知已被小蜂窝用户使用的小蜂窝信道上的来自 小蜂窝用户的干扰,选择干扰最小的信道进行复用,将该信道上的干 扰记为ISR

(c2)将使用干扰最小的信道小蜂窝用户定义为被复用小蜂窝用 户,并获取:

发射端a和各个被复用小蜂窝用户所属小基站之间的信道增益, 记为,其中n表示被复用小蜂窝用户编号,n=1…N,N表示被复 用小蜂窝用户总数,本实施中N=2,

以及各个被复用小蜂窝用户所属小基站在被选信道上接收到的 干扰及信号强度,分别记为In,Sn,n=1…N;

(d)确定被干扰用户以及相关参数

根据D2D接收端所属小基站n0感知到的来自其他小基站的小蜂 窝用户的干扰,选择干扰最小的小蜂窝用户信道分配给D2D发射端, 带宽为WS,该最小干扰功率强度记为,使用该信道的小蜂窝用户 即为被干扰的小蜂窝用户。

S104、根据步骤S103获取的参数分别计算5种D2D通信模式下 D2D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a)专用模式:

(b)宏蜂窝模式:

(c)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

(d)小蜂窝模式:PD=(N0WD+In0)γdthHasn0,

(e)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

S105、根据公式:

η=C1+C2+C3+C4P×W

计算,其中:

C1表示D2D用户的信道容量,根据公式:

C1=WDlog2(1+γdth)

计算得到,

C2表示被复用宏蜂窝用户的信道容量,根据公式:

C2=WMRlog2(1+SmIaB+N0WMR)

计算,其中,IaB为D2D发射端对宏基站的干扰强度,且复用宏 蜂窝信道模式下:IaB=PDHaB,其余模式下:IaB=0;

C3表示所有被复用小蜂窝用户的总信道容量,根据公式:

C3=Σn=1NCSn=Σn=1NWSRlog2(1+SnIasn+In+N0WSR)

计算,为D2D发射端对被复用小蜂窝用户n所属小基站的干 扰强度,且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时:其余模式下

C4表示所有被干扰小蜂窝用户的总信道容量,根据公式:

C4=Σr=1RCSr=Σr=1RWSlog2(1+SrIasr+Ir+N0WS)

计算,其中:

为D2D发射端对被复用小蜂窝用户r所属小基站的干扰强度, 且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时:其余模式下R为被干 扰小蜂窝用户的个数,本实施例中R=0;

P为被复用宏蜂窝用户、被复用小蜂窝用户、被干扰的小蜂窝用 户以及D2D用户的发射功率之和,其中被复用宏蜂窝用户的功率由 宏蜂窝获取、被复用小蜂窝用户、被干扰的小蜂窝用户的功率由上述 用户所属基站向宏基站反馈;

W为D2D通信系统中所有用户的信道带宽之和,不同D2D通信 模式下表示为:

专用模式下:W=WDE+WMR+WSR+WS

宏蜂窝模式下:W=2WM+WMR+WSR+WS

其他D2D通信模式下:W=WMR+WSR+WS

其中,WDE为宏蜂窝分配给D2D发射端的专用信道的带宽,WM为 小宏蜂窝分配给D2D用户的信道带宽。

本实施例中:WDE=1MHZ,WMR=1MHZ,WSR=1MHZ,WS=1MHZ, WM=1MHZ。

平均系统能量效率表示为每10000次仿真系统能量效率样本的 平均值。由于小蜂窝模式要求D2D通信双方处于同一小蜂窝覆盖范 围,并非所有D2D通信都可以采用单一的小蜂窝模式,因此单一的 小蜂窝模式不具备可比性。图3为10000次仿真中所有的D2D用户 采用不同单一模式(分别为宏蜂窝模式、复用宏蜂窝信道模式、小蜂 窝模式和复用小蜂窝信道模式)通信以及本发明所提方法通信下的平 均系统能量效率与D2D通信双方之间距离的函数关系。可以看出, 所提供的模式选择方法相比单一模式可以提供更大的能量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 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