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含有再生铅的高储能环保铅酸蓄电池铅膏

一种含有再生铅的高储能环保铅酸蓄电池铅膏

摘要

一种含有再生铅的高储能环保铅酸蓄电池铅膏,由正极铅膏和负极铅膏组成,所述正极铅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再生铅粉19-21份、电子级稀土红丹55-65份、去离子水8-12份、石墨烯3-5份、稀硫酸5-7份、所述负极铅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再生铅粉10-22份、电子级稀土红丹50-60份、去离子水8-12份、石墨烯4-6份、稀硫酸4-6份、炭黑1-3份、硬脂酸钡2-4份。本发明制备的铅膏,制成蓄电池后,具有很高的初始容量和循环寿命,提高了铅酸电池的充电速度及放电速度,同时由于石墨烯自身结构强度及其网络连接,电池极板的强度得以大幅提高,避免了铅酸电池在长时间充放电循环时极板活性物质的软化和脱落,所以极大地提高了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066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轰达电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522722.9

  • 发明设计人 方丽萍;

    申请日2013-10-29

  • 分类号H01M4/38;H01M4/62;

  • 代理机构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鞠翔

  • 地址 236500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田营工业区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27: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9-30

    授权

    授权

  • 2014-03-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M4/38 申请日:201310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再生铅的高储能环保铅 酸蓄电池铅膏。

背景技术

铅酸电池已经有130年的历史,具有性能可靠,生产工艺成熟,较镍氢电 池和锂电池成本低等优点。目前的电动车绝大多数是采用密封式铅酸电池。 密封式铅酸电池是将正、负极板交错叠放排列在电池盒内,正、负极板之间 用绝缘隔板进行隔离,当电解液充入电池盒内,电解液与正、负极板上的铅 进行化学反应。当电池充电时,变成硫酸铅的正、负两极板上的铅把固定在 其中的硫酸成分释放到电解液中,分别变成铅和氧化铅,使电解液中的硫酸 浓度不断增加,电压上升,积蓄能量;放电时,正极板中的氧化铅和负极板 上的铅与电解液中的硫酸发生反应变成硫酸铅,使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不断 降低,电压下降,使得能量降低,电池对外输出能量,故电池的循环充放电 是电能和化学能不断转换的一个过程,最终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蓄电池是应用于电动助力车领域的核心部件,蓄电池 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动助力车的正常行驶,而铅酸蓄电池的性能和质 量主要受铅膏配方的影响。目前,国内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蓄电池的铅膏配方 各异,大多直接借用普通阀控铅酸蓄电池的配方,普通阀控蓄电池的配方无 法解决蓄电池的耐过放电性能和充电接受能力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克服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蓄电池 的过放电性能和充电接受能力差的问题,提高其使用寿命的含有再生铅的高 储能环保铅酸蓄电池铅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含有再生铅的高储能环保铅酸蓄电池铅膏,由正极铅膏和负极铅膏 组成,所述正极铅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所述负极铅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制备的铅膏,制成蓄电池后,具有很 高的初始容量和循环寿命,提高了铅酸电池的充电速度及放电速度,同时由 于石墨烯自身结构强度及其网络连接,电池极板的强度得以大幅提高,避免 了铅酸电池在长时间充放电循环时极板活性物质的软化和脱落,所以极大地 提高了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 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含有再生铅的高储能环保铅酸蓄电池铅膏,由正极铅膏和负极铅膏 组成,所述正极铅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所述负极铅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 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 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