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二次回路仿真方法

用于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二次回路仿真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二次回路仿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二次回路元件属性建立元件数学模型;采用广度优先搜索方式,对节点数组重新排序;采用深度优先搜索方式,形成回路单元;计算所有节点电压;接收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输入并处理;根据回路状态改变状况计算回路中节点电压。本发明根据回路接线的特点,以回路为单元进行拓扑简化,再分析回路主干电路的工作状态,最后反向回推到原始拓扑网络,实现整个二次回路电气网络的仿真分析。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F17/50 授权公告日:20170419 终止日期:20171031 申请日:2013103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4-19

    授权

    授权

  • 2014-05-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50 申请日:201310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1-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回路仿真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仿 真培训系统的二次回路仿真方法,属于电力系统仿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的电气设备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 设备是构成电力系统的主体,它是直接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设备, 包括发电机、电力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力母线、电力电缆 和输电线路等。二次设备是对一次设备进行控制、调节、保护和监测 的设备,它包括控制器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测量仪表、信号器 具等。二次设备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与一次设备取得电气联 系。一次设备及其连接的回路称为一次回路。二次设备按照一定的规 则连接起来以实现某种技术要求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该二次回 路包括发电厂和变电所一次设备的控制、调节、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测量和信号回路以及操作电源系统等。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变电站一、二次系统日益复杂, 对变电运行、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理论索质和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 高,同时对二次回路相关业务的培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电力 系统自身的特点,光靠理论分析往往难以得到全面的知识,必须与实 验研究相结合才能获得较全面的工作经验。电力系统的实验方法,可 以在实际电力系统上进行,也可以在电力系统仿真模型上进行。目前, 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己成为国内变电运行专业人员的有效培训工具, 但其无法直接用于变电运行、继电保护专业人员二次回路技能水平的 培训。

在现有的二次回路仿真方法中,二次回路实时分析方法有很多, 主要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与分析电力系统一次网络类似,需要建立关联矩阵。这类 方法分析二次回路时需要做很多假设,通过简化回路来回避模型的非 线性问题。与电网一次网络相比较,二次回路也存在规模庞大、元件 特性复杂的情况,使得关联矩阵计算规模很大。

另一类是对开关网络进行抽象,用图论类分析方法分析回路元件 连通关系。这类方法在分析二次回路正常动作逻辑时很有效,但由于 该方法忽略了元件电阻,使其在回路发生接触不良、经过渡电阻接地 等故障时无法准确判断元件动作结果,也无法提供用于查找故障的测 量数据(节点电压),这对二次回路仿真而言是重大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 供一种用于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二次回路仿真方法。

为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二次回路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根据二次回路元件属性建立元件数学模型;

采用广度优先搜索方式,对节点数组重新排序;

采用深度优先搜索方式,形成回路单元;

计算所有节点电压;

接收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输入并处理;

根据回路状态改变状况计算回路中节点电压。

其中较优地,所述根据二次回路元件属性建立元件数学模型的步 骤进一步包括:

根据二次回路元件的物理特性对二次回路元件分类;

根据二次回路元件的拓扑特性、电气特性、动作逻辑建立元件数 学模型。

其中较优地,所述对节点数组重新排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对元件数组进行初始化;

读入下一个元件数据,在0到元件总数范围内判断是否有元件与 当前元件相连;

如果所述元件与新元件相连,则将所述新的元件组存入到下一个 元件数组中,原有的下一个元件数组后移,同时将元件总数加1,再 读入下一个元件重复上述步骤;

如果该元件没有与新的元件相连,则将该元件存入元件数组中, 同时将元件总数加1,再读入下一个元件数据重复上述步骤;

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循环,直至遍历所有的元件为止。

其中较优地,所述采用深度优先搜索方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先搜索出所有主回路,然后搜索全部支路,形成回路单元。

其中较优地,所述搜索出所有主回路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首先初始化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从正母线开始搜索;

判断是否有元件相连,如果没有元件数组相连,则搜索结束;

如果有,则存入临时回路,继续判断元件数组另一端是否为负母 线,此时回路支路总数加1;

如果另一端是负母线,则将临时回路存入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 并标记所述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的所有元件已搜索过,继续从正母 线开始搜索;

如果另一端不是负母线,则判断另一端是否已经在回路中,将回 路支路总数加1;

如果另一端在回路中,将临时回路存入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 并标记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的所有元件已搜索过,继续从正母线开 始搜索;

如果另一端不在回路中,则判断是否还有元件数组相连,继续搜 索直至搜索完毕。

其中较优地,所述搜索全部支路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步骤1:遍历搜索到的回路和支路,在0到元件数组最大值范围内, 判断节点所连接元件是否都已被搜索过;

步骤2:如果所述节点所连接元件没有搜索过,继续判断所述节点 所连元件是否有未搜索过的元件;

步骤3:如果所述节点所连元件没有未搜索过的元件,则返回;

步骤4:如果所述节点所连元件有未搜索过的元件,则将所述节点 所连元件存入临时回路,从当前元件搜索,直至已经读入回路的节点 或悬空节点;

步骤5:如果最后一个节点悬空,且未清空临时回路,返回步骤2;

步骤6:如果最后节点不是悬空节点,将临时回路存入回路支路元 件信息数组,标记该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中所有元件已搜索过,返 回步骤2。

其中较优地,所述计算所有节点电压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简化处理串联的短路元件和并联的短路元件;

计算无分支的回路节点电压,回推计算全局节点电压。

其中较优地,简化处理串联的短路元件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在0到元件数组最大值范围内,依次判断元件数组当前状态是否 为短接且无分支状态;

如果是,则合并开关数组两端节点,继续简化其他串联的短路元 件;

如果不是,则直接返回继续简化其他串联的短路元件,直至所有 串联的短路元件都简化处理完毕。

其中较优地,简化处理并联的短路元件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在0到元件数组最大值范围内,依次判断该节点是否有分支;

如果没有分支,则返回简化其他并联的短路元件;

如果有分支,则遍历该节点开始的所有支路,并且判断支路状态 是否为连通且设置当前元件电阻值为0;

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则返回简化其他并联的短路元件;

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则合并支路头尾节点后返回简化其他并联的 短路元件。

其中较优地,所述回推计算全局节点电压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计算无分支的回路节点电压;

计算当前元件电阻值不为0的并联支路节点电压;

从已经算出电压的节点出发,搜索与之短接的节点,赋予电压值;

搜索开断支路和回路节点,赋予电压值;

对剩下的节点置孤立节点标志。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二次回路电流、 关键点电压直接采用欧姆定律快速准确地计算,根据节点电压计算数 据能更准确地分析、判断二次回路的动作情况,不存在大规模矩阵计 算,使得计算量大大降低,可为查找故障提供测量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次回路仿真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是端子i的数学模型示例图;

图3是二次回路电路节点重新排序的示意图;

图4是广度优先搜索,节点重新排序的示意图;

图5是广度优先搜索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二次回路电路节点形成回路单元的示意图;

图7是深度优先搜索,从正母线开始搜索回路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深度优先搜索,搜索并联支路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简化前的二次回路电路图;

图10是简化开路后的二次回路电路图;

图11是简化串联元件后的二次回路电路图;

图12是简化并联元件后的二次回路电路图;

图13是简化处理串联短路元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简化处理并联短路元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回推全局节点电压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设置虚拟元件实现故障模拟的二次回路电路图;

图17是重新计算状态改变的回路节点电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二次回 路仿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二次回路元件属性建立元件数学模 型;采用广度优先搜索方式,对节点数组重新排序;采用深度优先搜 索方式,形成回路单元;计算所有节点电压;接收变电站仿真培训系 统的输入并处理;根据回路状态改变状况计算回路中节点电压。下面 对本二次回路仿真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展开详细的说明。

首先,介绍根据二次回路元件属性建立元件数学模型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根据二次回路元件的物理特性将二次回路元件分类。 二次回路元件分为导线、端子、触点、继电器、切换开关、电阻六类。 根据二次回路元件的拓扑特性、电气特性、动作逻辑建立元件数学模 型。

如图2所示,下面以端子为优选例,对建立元件数学模型的步骤 详细说明。端子属于双端元件,因此端子的拓扑属性可以用两端节点、 分合状态来定义。例如,正常时,端子电阻为0可忽略不计;但有接 触不良等异常时,可能存在过渡电阻,需要增加电阻属性。由于端子 属于手动操作元件,自身无动作逻辑。除此之外,根据变电站仿真培 训系统的需要,需增加元件颜色、初始分合状态、当前元件异常类型 等其他属性。建立端子元件的数学模型如表1所示:

表1端子元件的数学模型

大多数二次回路元件为双端元件,例如二次回路中的双位置继电 器、切换开关等元件也可以分解为n个双端元件。因此,为方便拓扑 搜索,在拓扑搜索时忽略元件类型、电气属性等,将所有元件抽象为 开关元件存放于元件数组(cb)中。该元件数组只记录元件拓扑特性, 例如元件的首末节点。此外,定义节点数组(nd),节点数组记录广度 优先搜索的排序结果以及回路分析计算出的节点电压。

如图2所示,每个元件与元件数组、节点数组之间为一一对应的 关系。端子i、元件j、节点k、节点n都是数组的形式对应。其中端 子i数组,包括端子名称id、首端节点nd、末端节点znd、元件序号 i_cb、首端节点序号i_nd、末端节点序号i_znd;元件j数组包括元 件名称id、首端节点nd、末端节点znd、首端节点序号i_nd、末端节 点序号i_znd;节点k数组包括节点名称id、节点所接首个元件序号 p_cb1、节点电压。

其次,介绍采用广度优先搜索方式,对节点数组重新排序的步骤。

广度优先搜索方式简单讲就是从根节点至末端节点,一级一级地 分层遍历。在本发明中,从正母线出发搜索到负母线为止。下面以如 图3所示的典型二次回路为例对广度优先搜索方式展开说明。

如图3、图4所示,从正母线开始,到负母线结束。将正母线标 记为节点0,与正母线相联的导线有两条,第一条导线的断点处标记 为节点1,第二条导线与正母线连接,同为节点0;然后经过两个元件 继电器和二极管,继电器后的节点标记为节点2,二极管后的节点标 记为节点3;从节点2出发经过电阻元件到达负母线,则将负母线标 记为节点4;从节点3出发经过电阻后的节点标记为节点5;从节点5 出发经过继电器元件与电容元件,则将继电器后的节点标记为节点6, 电容后的节点标记为节点7;从节点6出发经过电阻元件到达负母线 节点4,从节点7出发经过电阻后的节点标记为节点8,又经过元件后 到负母线节点4;广度优先搜索完成。

如图5所示,首先对元件数组进行初始化,此时元件总数(lv_cb) 为0。读入下一个元件数据,在0到元件总数范围内判断是否有元件 数组与该元件数组相连。如果该元件数组与新的元件数组相连,则将 该新的元件数组存入到下一个元件数组(cb[i+1])中,原有的下一个 元件数组(cb[i+1])后移,同时将元件总数加1(Lv_cb++)。再读入 下一个元件数组循环。如果在0到元件总数范围内没有元件数组与该 元件数组相连,则将该元件数组存入以元件总数为元件名称的元件数 组(cb[lv_cb])中,同时将元件总数加1(Lv_cb++),再读入下一个 元件数据循环。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循环,直至遍历完所有的元件数组 为止。

再次,介绍采用深度优先搜索方式,形成回路单元。

深度优先搜索方式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先搜索出所有主回路(即 从正母线到负母线只有一条线路,没有支路),然后在剩下未搜索部分 的元件中梳理出全部支路(头尾节点至少有一个不在小母线上),所有 回路和支路搜索结果存在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loop)内。搜索出 所有主回路时,对于直流回路,从正母线到负母线;交流回路,从分 相电源点到中性点。本发明中以直流回路为优选例,交流回路计算方 法类似。采用深度优先搜索方式搜索时,只需要判断两节点的连接关 系,不需要判断元件分合状态。

下面以如图3所示的典型二次回路为例对用深度优先搜索方式, 形成回路单元的步骤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节点0、节点2与节点4 经过的回路为第一轮搜索主回路;节点0、节点3、节点5、节点6与 节点4经过的部分,和节点5、节点7、节点8与节点4经过的部分, 这两部分为第二轮搜索并联支路,此时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上限为 2,回路支路总数(lv_loop)上限为3。经过两轮搜索,剩下的支路、 节点不参与回路计算,只需在计算完回路电流、电压后,通过拓扑搜 索判断剩下的节点跟有电节点的连通状态即可。对图6所示的典型二 次回路深度优先搜索时,两轮搜索的深度优先搜索程序流程如图6、 图7所示。

第一轮搜索如图7所示,首先初始化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此 时回路支路总数为0。从正母线节点出发,判断是否有元件数组相连, 如果没有元件数组相连,则搜索结束;如果有,则存入临时回路,继 续判断元件数组另一端是否为负母线,此时回路支路总数加1 (lv_loop++);如果另一端是负母线,则将临时回路存入回路支路元 件信息数组(loop[lv_loop]),并标记该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的所 有元件已搜索过,继续从正母线出发;如果另一端不是负母线,则判 断另一端是否已经在回路中,需将回路支路总数加1(lv_loop++), 如果另一端在回路中,将临时回路存入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 (loop[lv_loop]),并标记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的所有元件已搜索 过,继续从正母线出发;如果不在回路中,则判断是否还有元件数组 相连,继续下面的判断。

第二轮搜索如图8所示,遍历第一轮搜索到的回路和支路,在0 到元件数组最大值范围内,判断该节点数组所连接元件数组是否都已 被搜索过;如果没有搜索过,继续判断该节点数组所连元件数组是否 还有未搜索过的元件数组;如果没有未搜索过的元件数组,则返回; 如果有未搜索过的元件数组,则存入临时回路,从该元件数组搜索下 去,直至搜索到已经读入回路的节点或悬空节点;如果最后一个节点 悬空,且未清空临时回路,返回判断是否该节点数组所连元件数组还 有未搜索过的元件数组;如果最后节点不是悬空节点,将临时回路存 入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loop[lv_loop]),标记该回路支路元件信 息数组(loop)所有元件已搜索过,返回判断是否该节点数组所连元 件数组是否还有未搜索过的元件数组。元件信息数组存放所有回路和 支路所包含的元件信息,每一个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为一个不定长 数组,按从正母线到负母线方向顺序存放该回路上所有元件的编号。

再次,介绍计算所有节点电压的步骤。

完成拓扑搜索、排序后,进行一次全局计算,计算所有节点电压。 考虑到二次回路的特殊性,它多数是并联于两电源母线之间,互相并 不影响,完全可以分解为各个独立回路进行计算。而且二次回路元件 大多为开关元件(即只具有分合两种状态,电阻可忽略不计),因此在 合并并联支路和串联支路后,回路最终大多可简化为一个电阻。而回 路开断状态下,则可通过拓扑连通搜索即可确定节点电压。在上述拓 扑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元件的分合状态,判断所有回路的连通状态。 如果支路呈断开状态,则不进行合并处理。如图9所示,R6支路开路, 则不参与合并计算。如图10所示,如果支路呈连通状态,则将其合并 到主回路。R4、R5串联,合并简化为如图11所示的R7。R7与R2并联, 合并后得R8,最后简化为一个如图12所示的没有分支的回路,采用欧 姆定律可以直接根据两端母线电压计算关键节点电压V1、V2;根据主 回路关键节点的电压再反向回推,可计算出合并到主回路的所有支路 的节点电压。下面以图10所示电路为例说明计算支路节点电压的方 法,根据节点电压V1、V2可计算出节点电压V3,计算公式为

V3=V1-(V1–V2)×R4/(R4+R5)。

将变电站二次回路简化成简单的单一有向回路并计算所有节点电压 的步骤的方法如图13至图15所示。

第1步,简化处理串联的短路元件。如图13所示,在0到元件数组 最大值范围内,依次判断元件数组当前状态是否为短接且无分支状态, 如果是,则合并元件数组两端节点,继续简化其他串联的短路元件;如 果不是,则直接返回继续简化其他串联的短路元件,直至所有串联的短 路元件都简化处理完毕。

第2步,简化处理并联的短路元件。如图14所示,在0到元件数组 最大值范围内,依次判断该节点是否有分支;如果没有分支,则返回简 化其他并联的短路元件;如果有分支,则遍历该节点开始的所有支路, 并且判断支路状态是否为连通且设置当前元件电阻值为0(r=0);如果不 满足条件,则返回简化其他并联的短路元件;如果满足条件,则合并支 路头尾节点后返回简化其他并联的短路元件。

第3步,回推节点电压。如图15所示,计算简化无分支的回路节点 电压;计算当前元件电阻值不为0(r≠0)的并联支路节点电压;从已经 算出电压的节点出发,搜索与之短接的节点,赋予电压值;搜索开断支 路和回路节点,赋予电压值;对剩下的节点置孤立节点标志。

再次,介绍接收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输入并处理的步骤。

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运行之后,实时接收变电站一二次设备操作 和认为设置的缺陷,由此导致二次回路元件发生状态变化后,系统只 计算该元件所在支路或回路电流、电压。考虑到继电器动作逻辑,此 计算过程可能按二次回路动作顺序循环多次,直至回路中再没有元件 发生状态改变。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接收变电站一二次设备操作信息, 处理后改变二次回路元件的状态;二次回路仿真软件实时扫描数据库, 检测二次回路元件状态。缺陷仿真,将二次回路元件异常分为短路、开 路、接地和阻值变化四类,通过在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loop)中增 加虚拟元件(短路导线、接地导线、电阻等)或修改元件状态来实现故 障状态的模拟。

如图16所示,设置缺陷,端子1经过渡电阻接地:在端子1接地端 与地之间加一个虚拟电阻元件,只在计算用的回路支路元件信息数组中 添加,并标记为虚拟元件,并不影响原始二次回路的拓扑结构,可实现 模拟端子1经过渡电阻接地的故障,。

最后,根据回路状态改变状况计算回路中节点电压。

按二次回路动作顺序,循环多次计算包含状态变化元件的支路或回 路的节点电压。如图17所示,元件状态更新,如果检测到元件更新(例 如,动作或元件异常),修改合并后回路元件信息数组(loop1),变位元 件所在回路重新计算,判断继电器是否动作或复归,如果没有变化则结 束计算;如果发生变化,则返回,如此循环计算回路中节点电压。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二次回路分析计算转化为二次回路拓扑分析 及等效简化,经简化后直接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关键节点电压,然后根 据回路拓扑关系及元件电气特性推算全网节点,不存在大规模矩阵计 算,可以快速准确的实现二次回路节点电压计算。本发明根据节点电 压计算数据能更准确地分析、判断二次回路元件的动作结果。

上面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二次回路仿真 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 发明实质精神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将构成对 本发明专利权的侵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