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防治香蕉花蓟马的生物源混配药剂

一种防治香蕉花蓟马的生物源混配药剂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香蕉花蓟马的生物源混配药剂。其活性成分由阿维菌素与4"-表-4"-脱氧-4"-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组成;所述阿维菌素与所述4"-表-4"-脱氧-4"-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质量比为1~9:9~1。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生物源混配药剂在防治香蕉花蓟马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进行复配,并进一步筛选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比例。经过一系列室内毒力测定,最终筛选到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具有增效作用的药剂,两者的混配综合了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的优点,从而有效防治香蕉花蓟马的生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191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15115.8

  • 发明设计人 刘奎;付步礼;邱海燕;唐良德;

    申请日2014-01-13

  • 分类号A01N43/90;A01P7/04;

  •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关畅

  • 地址 571101 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57: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0-28

    授权

    授权

  • 2014-05-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43/90 申请日:20140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香蕉花蓟马的生物源混配药剂,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香蕉花蓟马Thrips hawaiiensis(Morgan)属于缨翅目蓟马科,花蓟马属,是香蕉、 柑桔、榕树等植物花期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在世界东部、太平洋地区和美国南部, 近年来在我国南方香蕉产区发生严重。香蕉花蓟马在蕉园中以花苞为活动中心,在香 蕉抽蕾后由外界聚集,使侵入花苞的蓟马数量迅速增加。由于香蕉花蓟马雌成虫喜好 在花内幼嫩子房表皮部位产卵,虫卵周围植物组织因受刺激,生长异常而膨大隆起, 在果皮形成粗糙小黑斑,严重影响蕉果的外观品质。

目前,还缺乏对香蕉花蓟马高效的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化学防治是降 低香蕉花蓟马田间种群数量的主要措施,吡虫啉、啶虫脒等烟碱类、毒死蜱和甲氨基 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杀虫剂的使用最为常见。杀虫剂的频繁使用,必然使香蕉花蓟马 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降低,影响防治效果。最近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50克/升吡 虫啉微乳剂0.33ml/L的防效为72.00%,5%啶虫脒乳油0.67ml/L、480克/升毒死蜱乳 油0.5ml/L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0.33ml/L对该虫的防效分别仅为 62.63%、51.47%和45.91%。因此,有必要测定香蕉花蓟马对常用杀虫剂单剂的敏感性, 并通过药剂的复配,获得增效作用明显的配方,以利于为生产提供更加有效且不易产 生抗药性的复配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香蕉花蓟马的生物源混配药剂,本发明通过科学配 比筛选,获得了适合于防治香蕉花蓟马的生物源混配制剂—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 素苯甲酸盐(4"-表-4"-脱氧-4"-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混配药剂,对香蕉花蓟马 具有显著的触杀增效作用,为生产中防治香蕉花蓟马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防治香蕉花蓟马的生物源混配药剂,其活性成分由阿维菌素 与4"-表-4"-脱氧-4"-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组成;

所述阿维菌素与所述4"-表-4"-脱氧-4"-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质量比为1~9: 9~1。

上述的生物源混配药剂中,所述阿维菌素与所述4"-表-4"-脱氧-4"-甲胺基阿维菌 素苯甲酸盐的质量比可为7:3,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上述的生物源混配药剂中,所述阿维菌素与所述4"-表-4"-脱氧-4"-甲胺基阿维菌 素苯甲酸盐的质量比为下述1)-6)中任一种:

1)、1~9:1~7;

2)、1~3:1~7;

3)、3~9:7~1;

4)、1:1;

5)、3:7;和,

6)、9:1,

上述质量配比的混配药剂对香蕉花蓟马具有增效作用。

上述的生物源混配药剂中,所述阿维菌素与所述4"-表-4"-脱氧-4"-甲胺基阿维菌 素苯甲酸盐的质量比为1:9,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生物源混配药剂在防治香蕉花蓟马中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进行复配,并进一步筛选具有 增效作用的混配比例。经过一系列室内毒力测定,最终筛选到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 菌素苯甲酸盐具有增效作用的药剂,两者的混配综合了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的优 点,从而有效防治香蕉花蓟马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5种杀虫剂单剂对香蕉花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虫:香蕉花蓟马采自海南省澄迈县香蕉地,在室内续代饲养。取香蕉花蓟马二 龄若虫供试。

供试药剂:7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河北天顺生物工 程有限公司);92%阿维菌素(abamectin)(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96%啶虫脒 (acetamiprid)(石家庄伊宏化工有限公司);96%吡虫啉(imidacloprid)(南通农药剂 型研发中心);97.4%毒死蜱(chlorpyrifos)(湖南大方农化有限公司)。

测定方法:采用叶管药膜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上述5种农药原药用足量丙酮溶解配成母液,再用清水稀释至若干浓度 梯度,保证已配好药液为透明、分散均匀的参试浓度。在配制好药液后,首先制作离 心管药膜:将原药加丙酮溶解后,用清水稀释至若干浓度(阿维菌素:7.14mg/L、 6.25mg/L、5.26mg/L、4.17mg/L和3.33mg/L;吡虫啉16.67mg/L、12.5mg/L、10mg/L、 8.33mg/L和7.14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mg/L、0.77mg/L、0.67mg/L、0.63 mg/L和0.56mg/L;毒死蜱3.13mg/L、2.86mg/L、2.63mg/L、2.38mg/L和2mg/L; 啶虫脒25mg/L、20mg/L、16.67mg/L、12.5mg/L和10mg/L),量取1mL配好的药 液至5mL离心管内,盖上管盖,摇匀滚动数分钟,待药液在管内分布均匀时,倒出药 液,室内自然晾干制成药膜。

(2)再用相同的药液浓度浸渍香蕉花花瓣,待到药膜和浸药花瓣晾干后,将带药 花瓣放入药膜管内,组成叶管药膜。最后,接入参试试虫30头,并培养观察,计算死 亡率。

以水膜管和浸清水的香蕉花花瓣作为对照组,每浓度处理4个重复。对照组死亡 率<10%为有效试验。

药剂毒力测定:利用DP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唐启义,2010),求出各药剂 的毒力回归方程、LC50值及其95%置信限等。设具最大LC50药剂的相对毒力指数为 100,用最大LC50除以各药剂的LC50值,求出各药剂的相对毒力指数。

根据国家农药室内生测试验准则(N/T1154.7-2006)的方法进行计算: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单用的LC50/混剂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TI(A)×A在混剂中所占百分比+ATI(B)×B在混 剂中所占百分比;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若CTC≤80,混配药剂为拮抗作用;若80<CTC<120,混配药剂为相加作用;若 CTC>120,混配药剂为增效作用。

5种单剂对香蕉花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如表1所示。

表15种原药的室内毒力测定

由表1中的数据可得知,阿维菌素对香蕉花蓟马的触杀毒力较强,且为生物源农 药,因此选择阿维菌素与其它4种原药进行复配,并考察对香蕉花蓟马的触杀毒力。

实施例2、4种混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

将实施例1中筛选出来的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与其它4种原药按照质量比为1:1 (均折算为各种原药中活性成分的实际含量)进行二元混配得到混配药剂。考察4种 混配药剂对香蕉花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叶管药膜法进行测定,具体步骤同实施 例1中。

上述4种混配药剂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如表2中所示。

表2阿维菌素与其它4种原药的混配药剂的二元混配毒力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阿维菌素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混配药剂的共 毒系数最高,为774,表明这种混配药剂对香蕉花蓟马的室内触杀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3、阿维菌素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

由实施例2中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4种混配药剂中阿维菌素与甲氨基阿维菌素 苯甲酸盐混配药剂对香蕉花蓟马的室内触杀增效作用最强,因此,进一步考察阿维菌 素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其它配比的混配药剂的触杀毒力。

按照实施例1中的测定方法测定阿维菌素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质量配比 (均折算为各种原药中活性成分的实际含量)为1:9、3:7、7:3和9:1混配药剂 的毒力,测得这4种混配药剂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如表3中所示。

表3阿维菌素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不同比例二元混配的毒力

由表3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7:3混配,共毒系数最大,CTC为948, 表明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2)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7混配,CTC为665,大于120,表 明其混配具有增效作用。

3)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9:1混配,CTC为666,大于120,表 明其混配具有增效作用。

4)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9混配,CTC为181,大于120,表 明其混配具有增效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