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增稠器或沉降池的开放通道进料稀释系统

用于增稠器或沉降池的开放通道进料稀释系统

摘要

一种增稠/澄清沉降池的进料稀释系统的开放通道供入导管,在其上游入口端和其出口端之间设置有开孔。这些开孔被定位成接近于池中澄清液体相,并与池中澄清液体相连通,以响应于或通过在导管中流动的液体浆料进料流和池中的澄清液体之间的动量转移,将澄清液体从池中抽取到导管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702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FL史密斯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80067416.X

  • 发明设计人 T.J.拉罗斯;F.A.巴克泽克;

    申请日2011-12-09

  • 分类号C02F1/00;

  • 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陈尧剑

  • 地址 丹麦哥本哈根瓦尔比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48: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20

    授权

    授权

  • 2013-1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1/00 申请日:2011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0-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用于将流入的进料浆料中的液体和固体组分相分离开的 增稠/澄清沉降池,并特别涉及在这种增稠器/澄清器中所采用以增强澄清处 理的进料口设备。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进料稀释系统,其将经稀释的 固体浆料输送给增稠或澄清池的进料口。

背景技术

增稠/澄清沉降池被广泛用于各种工业中,以分离包括具有流体的固体, 或颗粒物质的流入进料浆料,以生产出具有比流入的进料浆料固体浓度更低 的“经澄清的”液体相,以及具有比流入的进料浆料固体浓度更高的底流 (underflow stream)。增稠/澄清池常规地包括具有底部和连续壁的池,这限 定出了一容积,澄清处理在该容积中发生。增稠/澄清池还包括用于将流入进 料输送至池中的流入进料导管、用于将沉降的固体从池中移除的底流出口, 和用于将澄清液体引导至池外的流体排放出口。增稠/澄清池可还包括耙组件 (rake assembly),其具有用于沿池底部进行刮扫的耙臂,并且可进一步包括 溢流流槽(overflow launder)或环管(bustle pipe),用于在池顶部附近收集 澄清液体。

所描述的这类增稠/澄清沉降池的操作是通过将流入进料流引入池中的 容积中而进行的,其中流入物被保留下来足够长的时间以允许通过重力将固 体从流体中沉降出来。沉降至池底部的这些固体在池底部附近产生淤泥或固 体床,其通过底流出口被移除。澄清液体在增稠/澄清池的顶部处或附近形成, 并被引导离开池体,用于进一步的处理或废弃。在一些应用中,可通过加入 絮凝剂或聚合剂以形成更容易沉降的团块来增强固体的沉降。在许多应用 中,流体澄清的目的是增强沉降处理,以达到高固体吞吐量,并从而增强固 体回收。

许多增稠/澄清沉降池被构造成具有进料口,进料口通常居中地位于池 内,流入进料流被输送到进料口中。进料口通常有助于降低进入流入进料流 的流体速度的目的,使得可在进入池中之前将流中的能量消散至某种程度。 流入进料流中能量的消散减轻了进入流入进料流对池中固体沉降速率的破 坏性影响。换句话说,以高流体速度被引入增稠/澄清器的流入进料流趋向于 在池中引起湍流并且降低固体沉降速率。因此,进料口可以不同的方式构成, 以产生或增强对流入进料的能量消散。例如,进料口和流入进料管可被构造 成将流入进料在两个相反方向上引入进料口,并进入环状空间中,诸如Eis 等人的第4,278,541号美国专利中所描述的。

在许多进料口组件中,流入进料管被结合到稀释进料系统中,该稀释进 料系统包括混合导管,其具有被连接至进料口的下游端部和具有引出结构 (eductor structure)的上游端部,其输送来自进料管的固体流或浆料以及来 自沉降池的顶部处的经澄清液体的稀释液体。进料管在其出口端处设置有喷 嘴,该喷嘴通常具有环状出口开口,其被置于接近混合导管的上游端部。

混合导管可具有经典的潜管(submerged pipe)或管道的形式,或备选 地为开放通道的形式,在开放通道的形式中混合区域可以是向大气开放的。 已经观察到的是,在开放通道的设计中进入固体浆料与增稠剂溢流或稀释液 体的混合通常不完全或效果较差。已经进一步观察到的是,稀释液体流趋向 于沿混合通道的壁流动,在来自进料管喷嘴的浓稠的固体射流外侧,并且仅 与浓稠的固体射流部分地混合。对于在进入重力增稠器之前可将絮凝剂与经 稀释的浆料进行混合的进料浆料稀释装置来说,这种性能并不是理想的,因 为,进入增稠器或进料口的混合浆料流应被充分絮结并同时被稀释成在整个 混合通道的横截面上具有基本均匀的固体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进料稀释系统,用于增稠/澄清/沉降池 的进料口组件。

本发明的更特定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进料稀释系统和方法,其提高了 进入进料口的进料流的稀释程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定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进料稀释系统,其并不昂 贵,并且移动部件最少且因此很可靠,并且所需维护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用于对增稠/澄清/沉降池的进料 口组件的流入浆料进料流进行稀释。

根据本文中的附图和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标将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本发明的每个目标被认为是通过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达到的,但是 不是本发明的任何一个实施例都必须实现本发明的所有目标。

根据本发明的增稠/澄清设备包括沉降池、被布置在池内侧的进料口本 体、布置在池中的至少一个开放通道的供入或混合导管,以及在导管的上游 入口端处的引出结构。池为位于池内所包含的液体内的颗粒物质的沉降提供 条件,并有助于在池上部区域中形成澄清液体相。开放通道供入导管包括外 侧面,并且在出口端处与进料口本体连通,用于将液体浆料进料流输送至进 料口本体。排出结构初始利用来自池中的澄清液体来稀释浆料进料流。根据 本发明,导管在其上游入口端和其出口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孔。该开孔 被定位成接近于池中澄清液体相,并与其流体连通,以响应于或通过导管中 流动的液体浆料进料流和池中澄清液体之间的动量转移将澄清液体从池中 抽取到导管中。

该开孔优选地为被布置在上游入口端和供入导管出口端之间在导管上 壁或外侧部上的多个开孔中的一个,并且该导管被定位成接近于池中澄清液 体相,并与其连通,以响应于或通过导管中流动的液体浆料进料流与池中经 澄清液体之间的动量转移,将澄清液体从池中抽取到导管中。

这些开孔可成对提供,每一对中的开孔被布置成在供入导管的相对侧壁 上彼此横向穿越导管。

这些开孔可沿供入导管的侧壁被布置在不同的竖直高度处。更特定地, 这些开孔可包括被定位在与供入导管的相应侧壁的上边缘相距第一距离的 至少一个开孔,以及被定位在与相应侧壁的上边缘相距第二距离的至少另一 个开孔,该第二距离基本上大于第一距离。

这些开孔可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包括圆形、椭圆形、长形、三角形、 人字形、矩形,或菱形。

这些开孔可设置有相应的导流部(flow guide),其被连接至导管外侧, 并从导管外侧向外延伸。这些导流部被放置成在相应开孔下游侧上与相应开 孔相邻。这些导流部可在相应的开孔的至少一部分上方延伸并与覆盖相应的 开孔的至少一部分。这些导流部可具有与开孔中给定的一个形状相近或相符 合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用于增稠/澄清池的相关联的进料口组件包括:可布置在池 内侧的进料口本体、可被布置在池中并在出口端与进料口本体连通的至少一 个开放通道供入导管,用于将液体浆料进料流输送到进料口本体,以及,在 导管上游或入口端处,并可被布置在池内侧的引出结构,其用于利用来自池 中的澄清液体来稀释浆料进料流。该导管包括外侧,并且该导管在上游或入 口端与出口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孔。这些开孔可被定位成接近于池中澄 清液体相并与其流体连通,以响应于或通过在导管中流动的液体浆料进料流 与池中澄清流体之间的动量转移将澄清液体从池中抽取到导管中。如以上所 指示的,开孔优选地为供入导管的上游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导管的上壁或侧部 上多个开孔中的一个,并且可被定位成接近于池中澄清液体相并与其流体连 通,以响应于或通过导管中流动的液体浆料进料流与池中澄清液体之间的动 量转移将澄清液体从池中抽取到导管中。

这些开孔可选地设置有相应的导流部,其被连接到导管外侧,并从导管 外侧向外延伸。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增稠/澄清/沉降池的进料口组件的改进的进料稀 释系统。本发明提高了进入进料口的进料流的稀释程度,而不需要添加系统 压头。此外,本发明降低了进入增稠器进料口的开放通道混合管或供入导管 的排放处的水跃(hydraulic jump)。

这些优点以最小的成本获得。如本文中所描述的一种经改进的进料稀释 系统不需要增加维护支出或设备停机时间,其部分原因是其没有额外的移动 部件,例如额外的稀释泵或混合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令人惊讶的最终结果,因为现有技术中的补充稀释开 口,其被教导为包括在封闭管状的供入导管中,完全不起作用。可证明地, 在这样的现有系统中,浆料经由供入管上设置的开口离开管状供入管。因此, 现有技术并不希望在增稠/澄清系统的浆料供入导管上提供补充稀释开口或 开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补充稀释开口在开放通道供入或混合导管上起作用, 这是令人惊讶的结果。

而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最终流入增稠/澄清池进料口组件的流入浆料进 料流的稀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流入浆料进料流流入开放通道 供入导管的入口端;响应于或通过所述导管中流动的所述流动浆料进料流和 池中澄清液体之间的动量转移,通过在供入导管上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开孔将 澄清液体从池中抽取到供入导管中;使得浆料进料流能够通过在供入导管内 侧的抽取澄清液体稀释并与经澄清液体中的抽取物混合,从而产生经稀释和 混合的浆料进料流,以及,使产生的稀释和混合的浆料进料流流过供入导管 的出口端进入进料口。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额外的步骤:提供引出结构, 其接近于供入导管入口,用于初始地稀释浆料进料流,并且以多种方式使浆 料进料流、澄清液体,和/或二者的组合物凝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增稠/澄清池的竖直截面图,其具有支撑旋转淤泥耙 结构的中心墩体,和具有进料稀释系统的进料口组件;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图1中增稠/澄清池的平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进料稀释系统的进料口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在开放通道供入或混合导管中的补充进料稀释开孔;

图4是图3中进料稀释系统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

图5是图3和图4中开放通道供入或混合导管的侧壁的局部侧面正视图, 其示出了备选的开孔配置;

图6是局部侧视图,其示出了图5中的开孔配置的变体;

图7是图3和图4中开放通道供入或混合导管的侧壁的局部侧视图,其 示出了另一个备选开孔配置;

图8是图3和图4中开放通道供入或混合导管的局部侧视图,示出了进 一步的备选开孔配置;

图9是图3和图4中开放通道供入或混合导管的侧壁的局部侧视图,示 出了另外的备选开孔配置;

图10是图3和图4中开放通道供入或混合导管的局部侧视图,其示出 了有另一个备选开孔配置;

图11是沿图6中的线XI-XI截取的局部横向截面图;

图12是沿图7中的线XII-XII截取的局部横向截面图;

图13是图3和图4中的开放通道供入或混合导管的局部侧视图,其示 出了又进一步备选的开孔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开放通道”在本文中被用于浆料供入(infeed)或混合导管,以 指示该导管是向环境空气开放的,可选沿上侧向环境空气开放。因此导管内 的压力被控制在可适用的限度之内。

在本文中当用于进料口供入导管时,术语“上壁部”指的是导管的除其 底部或下壁板以外的任意部分。上壁部通常是指竖直板或基本上竖直定位的 壁部分,但是取决于供入导管的总体形状,其大体上可以是u形、v形、四 边形、半四边形、半圆形或半管状等,上壁部也可被定向成其它方向。如果 将供入稀释开孔布置在开放通道供入导管的底板上,供入稀释开孔一般不起 所用,这是因为重力作用将使浆料通过这样的开孔而被引导至供入导管外。

在本文中术语“导流部”被用于指代设置在浆料供入导管的外表面或外 侧上与导管壁上的稀释开孔相关联的导流板或勺形元件,以促进澄清液体相 经由开孔流入导管。相对于在导管中的浆料流,导流部通常被定位成朝向开 孔下游侧。典型地,导流部与相应的开孔相邻并在该开孔的至少一部分上延 伸或覆盖该开孔的至少一部分。导流部的形状可重复相应的开孔的形状或与 其相符合。因此,如果开孔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则导流部具有成圆形或椭圆 形扇区的边界。如果开孔为三角形、菱形或人字形的,则导流部可包括沿线 性连接处彼此相连接的两个平坦的板。如果开孔为矩形或正方形,则导流部 可包括矩形或正方形板,其在开孔处相对于导管的外表面倾斜成锐角。在后 者的情况下,导流部可进一步包括一对三角形的上下侧元件,各自沿一边连 接至矩形或正方形的引导板,并沿另一边连接至导管壁。不同的导流部可以 是完全单独的元件,或者是从浆料供入导管本身切割、弯折、成形和/或定形 而成的。

在本文中术语“补充进料稀释开孔”或“进料稀释开孔”或简单地“开 孔”被用于指代增稠/澄清池的进料口组件的开放通道浆料供入导管的壁上或 板上的孔或开口,其中孔或开口被定位在开放通道导管的上游或入口端的下 游,以及开放通道导管的出口端的上游,开放通道导管的上游或入口端可进 一步还包括引出结构,开放通道导管的出口端注入进料口本体中。该进料稀 释开孔被布置在导管的壁上,使得该开孔被置于池中的澄清液体区域中。由 于动量转移过程,澄清液体通过开孔从池中被抽取到供入导管中。如果导管 是封闭的或者是浸没在水中的,也就是说,如果其是浸没的且不向环境空气 开放的筒形部件或管,则将不发生这样的动量转移,因为流动浆料的内部压 力必然很高,以阻止流体通过开孔进入封闭管道。

如图1和图2所示,增稠器/澄清器包括连续地操作的增稠或沉降池20, 其中,淤泥耙结构10被支撑以在中心墩体11上旋转。任意合适的已知构造 的驱动机构12都可被装配在墩体顶部,向耙结构提供了驱动扭矩。墩部还 支撑着引桥(access bridge)13的内端部。

耙结构10包括环绕墩部11的中心竖直笼部或笼体(cage)14,以及从 笼体刚性地延伸的梁状构造的耙臂。耙结构10具有彼此相反的一对长耙臂 15和16,以及一对布置成与长耙臂15和16成直角的短耙臂17和18。所有 的臂都具有被固定在其下侧的淤泥推进或输送叶片19。

耙结构10在沉降池20中操作,进料悬浮液或进料浆液通过进料稀释系 统21供应给沉降池20,进料稀释系统21终止于圆柱形进料口本体22,其 环绕耙结构的顶端部并由墩部11支撑。

池20可具有通常的构造,包括浅的倒圆锥倾斜底部24,并在墩部周围 形成有环形贮槽25,沉降的固体或淤泥通过耙结构10被输送至环形贮槽25 中。与耙结构10形成整体并且基本与贮槽25轮廓相符的刮片26将所收集 的淤泥移动至从贮槽通过排放管27排放的输送点。

进料稀释系统21在下游端部处被功能性地连接至进料口本体22。进料 口本体22具有环形底盘34(图2),其具有限定圆形开口38的内边缘36和 与进料口本体的圆柱体侧壁40邻接的外边缘。进料稀释系统21被连接至进 料口本体22,可选地连接至进料口侧壁40,以将浆料流42输送成沿进料口 本体内侧的环形路径流动。浆料流42具有基本成圆形大体位于内边缘36上 方的内边界,和基本成圆形被定位成与进料口侧壁40相邻的外边界。内和 外边界平行于浆料流42的路径延伸。

如图3所示且更示意性地如图4所示,进料稀释系统21包括浆料或固 体进料管44、被附连到进料管下游端部的喷嘴46,以及具有带下拐角49(仅 示出一个)的开放通道形式的混合导管48。进料稀释系统21可被限定成进 一步包括进料口本体22。喷嘴46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成接近混合导管48 的上游或入口端50。混合导管48的下游端部被附连到进料口侧壁40,使得 混合导管48与进料口连通。在图4中,附图标记52表示在沉降池20中的 沉降固体的床,管54被提供成用于移除增稠的底流。

喷嘴46(图4)可包括具有入口端94和出口端96的喷嘴本体92,该出 口端设置有出口开口(未示出),其将浆料流58喷射到导管48中。喷嘴46 相对于混合导管48的上游端部50的定位可形成引出(eductor)结构,正如 第5,389,250号美国专利中所说明的。通过响应于流入浆料进料流58移动的 动量转移,引出器从沉降池20的上区域带走或抽取出澄清液体(箭头51) 并将澄清液体进一步抽取到混合导管48内侧的浆料流中,用于在将流出的 浆料流69输送到进料口本体22上或进料口本体22内之前甚至之后,进一 步地,或充分地在混合导管48内稀释浆料流。

如图3和图4所示,导管48在相对的基本上竖直的侧面或侧壁60和62 上设置有开口64,开口64用作补充稀释开孔或端口,用于使额外的经稀释 的液体能够从池20中被抽取到混合或供入导管48中。开孔64可被定位成 接近于池20中的经澄清液体相并与经澄清液体相连通,以响应于或通过导 管48中的流动的液体浆料进给流58和池20中澄清液体之间的动量转移, 将澄清液体从池中抽取到导管48中。

开孔64可在跨越开放通道导管48的侧壁60和62上成对地被布置成彼 此对准。如图所示,开孔64可包括各被布置在相对于下拐角49的一个竖直 位置处的第一组开孔64a,以及各被布置在相对于下拐角49的不同竖直位置 处的第二组开孔64b。换句话说,开孔64a和64b可被布置在距导管侧壁60 和62的上边缘55和68不同距离d1和d2处。

絮凝剂可经由管74在混合导管48的上游端部50处被输送到稀释流体 或上液流66中,并且额外地在沿着混合导管48进一步下游的位置75、77 处被输送到稀释流体或上液流66中。絮凝剂还可进一步地或可选地经由被 置于与开孔64中的一个或多个相邻的管(未示出)被输送,使得絮凝剂可 与经澄清的稀释液体一起被引出(educt)至混合导管48。

开孔64可以不同方式被布置在侧壁60和62上,并可具有多种形状中 的任一种。图5示出的供入导管48的侧壁60和62设置有椭圆浆料稀释开 孔80,浆料稀释开孔80在浆料流58的方向(图4)上拉长。如在图6和图 11中所描绘的,供入导管48的侧壁60和62可进一步设置有与每个开孔80 相关联的向外延伸的导流部82,其起到勺的作用,用于通过相应的开孔80 将澄清液体引导进入导管48中。导流部82大体上各具有卵状截面的形式, 其在相应的开孔80的唇部附近被连接到侧壁60、62上。导流部82可单独 形成并被焊接在侧壁60、62上。可选地,导流部82可以在形成相应的开孔 80的过程中从侧壁60、62本身弯曲和成形。

图7示出了供入导管48的侧壁60、62,其设置有在浆料流58的方向上 拉长的矩形浆料稀释开孔84。如图7所示,供入导管48的侧壁60和62可 进一步设置有与每个开孔82相邻的向外延伸的导流部86a、86b、86c(示出 了三种尺寸),其起到勺或导流板的作用,用于将澄清液体经由相应的矩形 开孔84引导到导管48中。导流部86a、86b、86c各自具有大体上成棱柱 (prismatic)的形式,具有矩形主板88和两个三角形的翼90(图12)。导流 部86a、86b、86c可单独形成并被焊接到侧壁60、62上。可选地,在形成 相应的开孔84的过程中,导流部86a、86b、86c的主板88可从侧壁60、62 上切割,并远离侧壁60、62弯曲。

如图8所示,供入导管48的侧壁60或62可设置有菱形的浆料稀释开 孔92,其可选地在浆料流动的方向58上被拉长。供入导管48的侧壁60和 62可被额外地装备有与每个开孔92相邻的向外突出的导流部94(只示出了 不同可能的大小中的一种),其起到勺或导流板的作用,用于将澄清液体经 由相应的菱形开孔92被引导至导管48中。导流部94各限定大体上锥形的 容积,并包括三角形主板和两个三角形翼(比较图8和图12)。导流部94 可单独形成并被焊接到侧壁60、62上。可选地,在形成相应的开孔92的过 程中,导流部94的主板可以从侧壁60、62上切割并远离侧壁60、62而弯 曲。

图9示出的供入导管48的侧壁60、62设置有如箭头那样指向浆料流动 方向58的人字形浆料稀释开孔96。供入导管48的侧壁60、62还可呈现与 各开孔96相邻的向外突出的导流部98a、98b(示出了两种可能的大小)。导 流部98a各限定大致上锥形的容积,并包括三角形的主板和两个三角形翼(对 比图9和图12)。导流部98b具有锥形的基座部,和一对截头的锥形翼。

图10示出的供入导管48的侧壁60、62设置有三角形浆料稀释开孔100。 侧壁60和62可增加有与各开孔100相邻的向外突出的导流部102(仅示出 了不同可能大小中的一种)。导流部102各限定出大体上成锥形的容积,并 包括三角形主板和两个三角形翼(对比图10和图12)。导流部102可单独形 成,并被焊接到侧壁60、62上。可选地,在形成相应开孔100的过程中, 导流部102的主板可从侧壁60、62上切割并远离侧壁60、62弯曲。

图13示出的进给导管48的侧壁60、62设置有在大体上垂直于浆料流 动方向58的竖直方向上被拉长的矩形浆料稀释开孔104。侧壁60和62可设 置有与各开孔104相邻的向外延伸的导流部106。导流部106各自限定出具 有长矩形主板和两个三角形翼的棱柱形容积(见图12)。

可观察到,导流部82、86a、86b、86c、94、98a、98b、102和106在 某些程度上大体与相应的开孔80、84、92、96、100和104的几何形状成镜 像或相匹配。在相应的开孔形成的过程中一些导流部是由从导管壁60或62 切下的材料部分地形成的情况下这是自然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取决于多 种因素,诸如供入浆料的类型和相应于稀释流体或液体的流动,不匹配的导 流形状可被使用,或者甚至是优选的。

应该注意的是,供入导管48可设置有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开孔64(图3 和图4)。例如,位于上游处、较接近于导管48的上游端部50的开孔可以是 矩形或者正方形的(图7、图13),同时被布置成较接近进料口本体22的下 游开孔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图3至图6)。因此,依据沿导管48的纵向 位置,对开孔形状的选择可以是不同的。

此外,开孔64可被放置成在两个高度(level),上高度和下高度,如图 3和图4所示。可选地,开孔可全部位于同一高度,形成线性阵列,或成组 或成簇状。对于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产生其它布置和配置。

除前述所说明的设备之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最终流入增稠/澄清沉降池 的进料口组件的流入浆料进料流的稀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浆 料进料流流入开放通道供入导管的入口端,响应于或通过在所述导管中流动 的所述流动浆料进料流与池中经澄清液体之间的动量转移,将澄清液体从池 中通过在供入导管上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开孔抽取至供入导管中,使得浆料进 给流能够被供入导管内侧的被抽取的经澄清液体稀释并与之混合,从而产生 经稀释和混合的浆料进给流,并且使产生的经稀释和混合的浆料进料流流过 供入导管的出口端进入进料口。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额外的步骤:提供接 近供入导管入口的引出结构,用于对浆料进料流进行初步稀释,并以多种方 式使浆料进料流、经澄清流体,和/或二者的组合絮结。

虽然本发明已经按照特定的实施例、方法和应用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鉴于这种教导,可产生额外的实施例、方法和变体,而不 偏离所主张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相信本发明仅在具有开放 通道类型的浆料供入导管的进料口组件中是有用的,并且在尤其在具有用于 在开放通道供入导管的上游输入或入口端处进行主要或至少初步浆料稀释 的引出结构的这样的进料口组件中有用。本发明被认为对于单个或多个供入 路径,具有或不具有溢出唇(即,在进料口本体中的环形底板或搁板),是 有效的。此外,开放通道供入导管48可具有任意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例 如,菱形或正方形的、矩形的、三角形或V形的,槽形的或U形的、半圆 形或半管状的。

据此,应该理解的是本文中的附图和说明是通过示例的方式呈现的,以 有助于对本发明进行理解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其范围,其范围仅通过随附的 权利要求及其等价权利要求的最宽泛的解释来限定。

而且,承包商或其它实体可能提供,或被雇佣来提供,这些设备和/或本 方法,诸如那些在本说明书中所揭示的和在附图中所示出的。例如,承包商 可接受针对关于设计补充进料稀释的系统的项目的出价要求,或可出价以设 计这样的方法和伴随的系统。承包商则可提供诸如以上所讨论的内容的设备 和/或方法。承包商可通过出售设备和/或方法,或通过许诺销售该设备和/或 方法,和/或所述方法所使用的不同的伴随部件和设备,来提供这样的设备和 /或方法。承包商可提供被配置成符合设计准则或迎合客户或消费者的方法和 /或相关的机器。承包商可分包用于本方法的组件、或任意装置、或可设想成 本方法所使用的其它装置的制造、运送、出售或安装。承包者还可维护、修 改或更新所提供的装置以及它们在一般方法内的应用。承包商可通过分包这 样的服务,或通过直接提供那些服务,来提供这样的维护或维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