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净水器滤筒与内置滤胆的旋插、旋提连接方法及内置滤胆

净水器滤筒与内置滤胆的旋插、旋提连接方法及内置滤胆

摘要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本发明公开一种净水器滤筒与内置滤胆的旋插、旋提连接方法及内置滤胆。位于滤筒密封腔内的内置滤胆下端设置带密封件的外凸插接水口,并与其过水口插接配合,该内置滤胆沿圆周面设置螺纹旋插结构,或位于内置滤胆的壳体圆周面上,或位于内置滤胆的端盖圆周面上;滤筒内壁设置与内置滤胆旋接配合的对应螺纹旋插结构;位于插接高、低位的内置滤胆在沿该螺纹旋插结构正、反向旋转的过程中自身向下或向上移动,其带密封件的外凸插接水口与机座过水口管壁密封插接或分离。用于与内置滤胆轴向及旋转联动的手柄机构与内置滤胆的旋提结构之间设置联动及分离两个配合状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2394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杜也兵;

    申请/专利号CN201210243096.5

  • 发明设计人 杜也兵;冉伊虹;

    申请日2012-07-04

  • 分类号C02F9/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4021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永乐路新江南花园46号501室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44:3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03

    授权

    授权

  • 2014-0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9/02 申请日:201207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1-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

背景技术

目前,净水器在国内使用已比较普及。在使用饮用水时,采用净水器对水 中及输水管路引起杂质等进行深度过滤,较好地保护了使用者的健康。然而, 随着净水器的推广,它们在应用方面的缺陷以及不足也逐步暴露出来了。净水 器的滤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滤胆滤料的被杂质逐渐堵塞及吸附在滤料外表面 导致过滤、吸附效果明显下降。随着滤胆截留下来的杂质越来越多,往往会使 该滤胆成为新的“污染”源,必须更换滤胆。通常净水器是通过安装在机座下 的滤筒直接放置在厨柜内,在更换滤胆时需要将净水器取出、架空才可以拆装 位于下部滤筒中的滤胆,由于装有水的净水器很重,并且受进、出水软管牵扯, 很难操作,费力费时。对于使用开放式滤壳的内置滤胆,还需要使用专用扳手 打开滤壳更换内胆。现有开放式滤腔内的内置滤胆都是随滤筒卸下后同水一起 倒出来的,操作非常麻烦。放置净水器的环境通常都比较差,在更换滤胆过程 中外泄的水流速太快不易去除,既造成操作不便,还导致浸泡橱柜甚至损坏柜 板。为了减少体积和重量,尽可能放置大直径滤胆,滤筒内壁与内置滤胆之间 的间隙设置的非常小,很难直接用手取出滤胆。由于采用平底的内置滤胆结构, 其进、出水之间是否存在“短路”现象,完全取决于滤筒与上盖之间的螺纹连 接是否完全到位。只有当内置滤胆上、下端与密封腔完全密封,密封腔内进水 侧的水才能全部穿过滤料层到达出水侧。此时还不能保证密封腔内的水不外泄。 由于内置滤胆是串接在净水器中的,更换时稍有不慎很容易出现滤筒漏水现象。

虽然采用具有外凸密封插接水口的内置滤胆可以显著降低滤筒与上盖的 密封难度,相应操作变得简单、容易,但在内置滤胆插入滤筒的过程中,由于 密封件与滤筒底部过水口管壁的密封配合紧度,导致内置滤胆很难插接到位。 对此,现有的内置滤胆放置技术也只是采用下压的方法。但因内置滤胆的轴向 尺寸小于滤筒具体操作也很困难。此外,由于在橱柜水槽下方宽度不足二十公 分、长度不足五十五公分、高度小于四十五公分的净水器放置空间内,很难将 净水器设计成超过三个滤筒的多滤筒结构。但为了提高性能,净水器产品越来 越倾向设置多滤筒模式,甚至考虑采用双排滤筒结构,导致滤筒内壁与内置滤 胆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具有外凸密封插接水口的内置滤胆插接困难引起的新 问题也随之日趋严重。至今为止,净水器消费者每当需要更换滤胆时,还都要 与专业维修人员联系预约上门服务,相应增加专业销售服务公司的人力、财力 及交通费用等无谓支出。专业销售服务公司这些费用,以及加上维修人员的劳 动创收部分,最终一并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用户即不方便又增加了使用成本。 即使消费只承担滤胆的基本费用,维修人员也会因定时上门、没有创收而不愿 意上门服务,反过来又直接影响消费者。使得消费者在心理上对于更换滤胆的 的费用支出多少存在抵触。鉴于滤胆更换一直伴随着净水器使用的全过程,每 次更换时间间隔通常在六个月至一年左右。由更换滤胆引出的相关问题经常反 复出现,以致被公认为是净水器难以普及的三大难题之一。上述缺陷及不足致 使净水器很难得到更广泛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净水器滤筒与内置滤胆 的旋插、旋提连接方法及内置滤胆,以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

一种净水器滤筒与内置滤胆的旋插连接方法,内置滤胆下端设置带密封件 的外凸插接水口;该内置滤胆位于设置带过水口的下端堵头的滤筒与上盖构成 的密封腔内,并与其过水口插接配合,其滤料层两侧分别连通包括外凸插接水 口在内的进、出水口,并串接密封腔过水口构成过滤通道,其特征在于该内置 滤胆沿圆周面设置螺纹旋插结构,或位于内置滤胆的壳体圆周面上,或位于内 置滤胆的端盖圆周面上;放置内置滤胆的滤筒内壁设置与内置滤胆旋接配合的 对应螺纹旋插结构;位于插接高位的内置滤胆在沿该螺纹旋插结构旋转的过程 中自身向下移动,其带密封件的外凸插接水口与下端堵头的过水口管壁密封插 接;位于插接低位的内置滤胆在沿该螺纹旋插结构反向旋转的过程中自身向上 移动,其带密封件的外凸插接水口与下端堵头的过水口管壁分离;该下端堵头 或是滤筒的连体下端盖,或是由该滤筒与下置机座连接一体构成的连体滤筒的 一部分。此时,带过水口下端堵头既是滤筒的一部分,也是下置机座的一部分。

一种净水器滤筒与内置滤胆的旋插连接方法,内置滤胆下端设置带密封件 的外凸插接水口,其特征在于设置上盖的滤筒与设置过水口的下置机座连接配 合构成密封腔;该内置滤胆位于该密封腔内,并与机座过水口插接配合,其滤 料层两侧分别连通包括外凸插接水口在内的进、出水口,并与机座过水口串接 构成过滤通道;该内置滤胆沿圆周面设置螺纹旋插结构,或位于内置滤胆的壳 体圆周面上,或位于内置滤胆的端盖圆周面上;放置内置滤胆的滤筒内壁设置 与内置滤胆旋接配合的对应螺纹旋插结构;位于插接高位的内置滤胆在沿该螺 纹旋插结构旋转的过程中自身向下移动,其带密封件的外凸插接水口与机座过 水口管壁密封插接;位于插接低位的内置滤胆在沿该螺纹旋插结构反向旋转的 过程中自身向上移动,其带密封件的外凸插接水口与机座过水口管壁分离。

所述滤筒的上端设置螺纹连接结构;上盖设置对应的螺纹连接结构与滤筒 密封连接配合构成密封腔;所述的内置滤胆顶部设置多边形插接结构,或偏心 插接结构,或定位销插接结构之一的轴向插接结构;该上盖顶部也设置相同的 轴向插接结构,以便采用同一手柄机构插接配合并旋转联动。

一种用于上述权利要求所述净水器滤筒与内置滤胆的旋插连接方法的内置 滤胆,包括设置带密封件的外凸插接水口,其特征在于沿该内置滤胆圆周面设 置螺纹旋插结构;该螺纹旋插结构或位于密封壳体,或位于滤料层上端盖,或 位于滤料层下端盖的圆周面上。

包括旋提结构;该旋提结构或者位于密封壳体顶部,或者位于滤料层上端 盖顶部;该旋提结构是由多边形插接结构,或偏心插接结构,或定位销插接结 构,或园形插接结构之一的旋转联动结构,与作为轴向连接的螺纹连接结构的 组合结构。

还包括反渗透膜滤胆旋提结构;所述的上端盖是活动上端盖;所述的螺纹 旋插结构位于该活动上端盖的圆周面上;该活动上端盖通过连接件与反渗透膜 滤胆外凸上端水口管壁上的径向通孔连接构成一体;所述的旋提结构或是由多 边形插接结构,或偏心插接结构,或定位销插接结构,或园形插接结构之一的 旋转联动结构,与作为轴向联动的螺纹连接结构的组合结构;或是在外凸构件 上设置的径向插孔结构。

包括旋提结构;该旋提结构是在外凸构件上设置的径向插孔结构;该外凸 构件或者位于密封壳体顶部,或者位于滤料层上端盖顶部。

所述内置滤胆包括封闭滤胆,其壳体是筒体与上、下端盖密封连接的三件 式结构,或是带一端盖的筒体与另一端盖密封连接的二件式结构,其下端盖上 设置带密封件的外凸水口,与密封仓的对应凹形过水口密封插接。内置滤胆既 可以采用筒体与上、下端盖密封连接的三件式标准结构,构成放置滤料层的封 闭壳体;也可以采用带一端盖的筒体与另一端盖密封连接的二件式简化结构, 构成放置滤料层的封闭壳体。该壳体设置进、出水口并且分别置于滤料层的两 侧。内置滤胆的外凸过水口的轴线与筒体的轴线平行,使得其在与密封仓中插 接接时,相关过水口与密封仓的对应过水口的对接形式较简单,从而满足小直 径内置滤胆的结构设计要求。

所述的筒体与端盖的连接是活动连接。当内置滤胆的筒体与端盖的连接采 用活动连接时,该内置插接滤胆的壳体是可拆卸封闭壳体;该可拆卸封闭壳体 由端盖与筒体活动配合,并在连接处附近设置密封件构成。既可以将上端盖、 或是下端盖、或是上、下两端盖设置成活动端盖与筒体配合,密封固定在筒体 上构成封闭壳体;也可以采用带端盖的两部分筒体相互配合连接,构成封闭壳 体。

作为改进,内置封闭滤胆的上端盖设置与滤胆提手配合的旋提结构,以便 于借助于滤胆提手将该内置封闭滤胆放入滤筒内,并通过旋转完成该内置封闭 滤胆下端盖外凸密封插接水口与机座或滤筒下端面的过水口管壁的密封插接。

所述内置滤胆包括裸胆结构,其端盖包括上端盖和设置外凸密封插接水口 的下端盖。该上、下端盖与滤料层上、下端密封连接;包括外凸密封插接水口 在内的进、出水口分别连通滤料层的两侧。

所述的螺纹旋插结构既可以位于上端盖的圆周面上,也可以位于下端盖的 圆周面上。相应的,滤筒内壁设置的螺纹旋插结构,也分别位于上端盖或下端 盖圆周面所对应的位置上。

作为改进,内置裸胆的上端盖设置与滤胆提手配合的旋提结构,以便于借 助于滤胆提手将该内置裸胆放入滤筒内,并通过旋转完成该内置裸胆下端盖外 凸密封插接水口与机座或滤筒下端面的过水口管壁的密封插接。

当内置滤胆的进、出水口均设置成外凸插接水口时,两外凸插接水口既可 以设置成各自带密封件的同心内、外环结构,并髓内置滤胆一同旋转与密封腔 的对应过水口分别密封插接;也可以设置成一中心、一偏心的模式,其中绕中 心水口旋插连接,偏心水口同普通水口一样对待。

上述的螺纹旋插结构可以采用多头螺纹线结构,以减少内置滤胆的旋转角 度,便于操作。

一种用于权利要求5、6或7所述净水器滤筒与内置滤胆的旋提连接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脱卸的手柄机构;该手柄机构与内置滤胆的旋提结构之间设 置联动或分离两个配合状态:采用多边形插接结构,或偏心插接结构,或定位 销插接结构,或圆形插接结构之一结构,与螺纹连接结构的组合构成的刚性联 动状态;或者是对内置滤胆顶部外凸构件的径向插孔进行插孔构成的活动联动 状态;采用分离螺纹连接结构或插孔件构成两者之间的非联动分离状态。

所述的手柄机构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待连接内置滤胆的螺纹连接结构连接 配合构成轴向联动,并通过各自对应配合的多边形插接结构,或偏心插接结构; 或定位销插接结构,或园形插接结构之一的轴向插接结构进行插接,构成两者 的旋转联动。

所述的手柄机构包括设置通孔的支架、插孔件、复位弹簧、顶推件、限位 件;插孔件在支架的通孔内移动;当顶推件与插孔件后端接触配合时,插孔件 前端部分伸出通孔,并插入待连接内置滤胆外凸构件的径向插孔内构成两部件 插接配合并联动;当顶推件脱开与插孔件后端的接触配合后,插孔件前端与待 连接内置滤胆外凸构件的径向插孔分离退出插接配合;复位弹簧与限位件控制 插孔件沿支架通孔移动复位,回到初始位置。

本发明与现有净水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解决了采用“下置机座”和“小口径滤筒”结构引起的缺陷及不足,使得 整机重量轻、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采用旋插连接模式避免现有直插连接模 式出现的插、拔困难、滤胆不易插接到位、滤胆外凸插接水口密封件容易损坏, 以及内置滤胆难以取出的现象出现。内置滤胆与提手之间的连接或分离操作简 便快捷;内置滤胆与滤筒的旋插连接方便、省力。使用者可以自行更换滤胆, 避免了由专业人员上门服务引起的不便和服务支出,相应降低了滤胆的使用成 本,同时也方便了远程用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用贯通式滤筒与设置过水口的机座连接构成的密封腔,设 置带径向插孔的旋提结构和螺纹旋插结构的内置封闭滤胆,以及采用插孔件插 孔构成的活动联动模式,在开启密封腔中的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1中,设置密封上盖(未标注)的贯通式滤筒4a采用标准件紧固或螺纹 连接或内扣式连接接口等常规连接方法与设置过水口2的下置机座1连接配合, 并以密封件密封连接处构成密封腔。内置滤胆3采用带壳体的内置封闭滤胆3, 其带密封件3a的外凸插接水口3b与机座过水口2插接。在内置封闭滤胆壳体 3c的上部圆周面上设置螺纹旋插结构6,与滤筒4a对应处的螺纹旋插结构6 连接配合。位于壳体3c顶面的外凸构件7e上设置两个对称的径向插孔7d。该 外凸构件的内壁呈多边形插接结构7a,其外壁呈环形。手柄机构8的下部支架 8a设置与内置封闭滤胆3外凸构件7e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的对应形状,其支 架8a壁上设置的两个通孔8b分别对应内置封闭滤胆3顶端外凸构件的径向插 孔7d。插孔件8c的前端位于在支架8a的通孔8b内,并与待连接内置封闭滤 胆3顶端外凸构件7e的径向插孔7d对应。插孔件8c沿导向结构(未标注)在 支架8a的通孔8b内往复移动,并可以插入待连接内置封闭滤胆3顶端外凸构 件7e的径向插孔7d内。复位弹簧9套在插孔件8c上。在两个插孔件8c之间 设置限位挡块11a作为限位件11,限制插孔件8c的复位位置。与插孔件8c后 端接触配合的顶推杆10a作为顶推件10的下端插在两个插孔件8c之间。卡位 弹簧12套在顶推杆10a上,其一端作用在顶推杆10a上,另一端作用在支架 8a上。顶推杆10a的上端套有单向棘轮旋套13。该单向棘轮旋套13成上、下 两部分,其上部套在位置切换齿轮杆15内;其下部围绕凸台均布六个向上的齿 牙,并且在该凸台外侧另设有三个带凸条c的棘齿间隔对应三个齿尖。单向棘 轮旋套13与位置切换齿轮杆15各自的六个齿互相上、下对应,并且都位于固 定在支架8a上的单向棘轮外套14内,并与其配合。单向棘轮外套14均布的六 个向下的棘齿齿尖之间间隔给出两组高、低不同的切换位置:三个连通轴向导 向槽的切换高位置a和三个切换低位置b。单向棘轮旋套13的三个带凸条c的 棘齿也构成相应的棘齿切换高、低位置a、b:其低位置b对应插孔件8c伸出, 插入待连接内置封闭滤胆3顶端外凸构件7e的径向插孔7d内。此时,此时, 手柄机构8与待连接内置封闭滤胆3既有对应配合的轴向多边形插接结构7a, 也存在插孔件8c与径向插孔7d之间的插接关系,构成两部件之间的轴向和旋 转联动。其高位置a对应插孔件8c的复位位置。此时,手柄机构8与待连接内 置封闭滤胆3只有对应配合的轴向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不存在插孔件8c与 径向插孔7d之间的插接关系,只能构成两部件之间的旋转联动。

位置切换齿轮杆15沿圆周面对应齿尖均布的凸台e与单向棘轮外套14内 的轴向导向槽对应,并且错开一个对应位置。位置切换齿轮杆15借助于圆周面 上均布的凸台e插入单向棘轮外套14的轴向导向槽内,并上、下移动。当单向 棘轮旋套13三个带凸条c的棘齿处于单向棘轮外套14的轴向导向槽内时,该 单向棘轮旋套13处于高位置a。此时,位置切换齿轮杆15向下的六个齿与单 向棘轮旋套13的六个向上的齿之间处于非完全咬合状态f。按钮16套在位置 切换棘轮杆15的上端。

图2是本发明采用单向棘轮旋套、位置切换齿轮杆、单向棘轮外套的连接 切换原理展开示意图。

图2中,a处为棘齿切换高位置;b处为棘齿切换低位置;f处为位置切换 齿轮杆15向下的六个齿,与单向棘轮旋套13的六个向上的齿之间处于非完全 咬合状态。围绕上、下配合的单向棘轮旋套13、位置切换齿轮杆15圆周面均 布设置六对上、下咬合的齿牙。两部件位于单向棘轮外套14内,在单向棘轮旋 套13的六个向上齿牙外围等间隔设置三个带凸条c的棘齿,其齿尖与向上齿牙 的齿尖对齐。固定在下部支架8a上的单向棘轮外套14的向下棘齿,沿内圆周 面等间距分别设置三组棘轮切换高、低位置a、b,其中,每个棘轮切换高位置 a对应一个轴向导向槽。单向棘轮外套14的上端设有挡环d对位置切换齿轮杆 15进行轴向高处限位,避免其从上端跑出。位置切换齿轮杆15沿圆周面对应 齿尖均布的凸台e与单向棘轮外套14内的轴向导向槽对应,并且错开一个对应 位置。棘轮旋套13三个带凸条c的棘齿处于单向棘轮外套14的轴向导向槽内 时,该单向棘轮旋套13处于高位置a。

图3是本发明采用连体滤筒与设置过水口的机座构成的密封腔,设置带径 向插孔的旋提结构和螺纹旋插结构的内置封闭滤胆,以及采用滚珠插孔胀紧构 成的另一种活动联动模式,在开启密封腔中的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3中,设置密封上盖,带外凸插接水口的下端堵头的滤筒4构成密封腔。 该带外凸插接水口的下端堵头为机座的一部分,滤筒与机座连为一体构成连体 滤筒。内置滤胆3采用带上、下端盖5a、5b的内置裸胆3。在内置裸胆的上端 盖5a圆周面上设置螺纹旋插结构6,与滤筒4对应处的螺纹旋插结构6连接配 合。位于上端盖5a顶面的外凸构件7e上设置两个对称的径向插孔7d。该外凸 构件7e的内壁呈多边形插接结构7a,其外壁呈环形。手柄机构8的下部支架 8e设置与内置裸胆3外凸构件7e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的对应形状,其支架壁 上的两个通孔8b内设置两个滚珠8d,分别对应内置裸胆3顶端外凸构件7e的 径向插孔7d。该滚珠8d在支架8a的通孔8b内往复移动,与待连接内置裸胆3 顶端外凸构件的径向插孔7d对应,并且其前端部分可以部分插入该径向插孔 7d内。该插孔7d既可以是沉孔,也可以是盲孔,以便起到控制滚珠8d插入量 的作用。与滚珠8d后端接触配合的顶推套10b作为顶推件10,与支架8e的外 壁接触配合,从另一侧控制滚珠插入径向插孔7d的深浅程度。复位弹簧9套支 架8a上,其一端作用在支架8e凸环下端,另一端作用在顶推套10b的上端。 在顶推套10b外侧设置限位套11b作为限位件11,及限位挡圈11c限制滚珠8d 的复位位置。该限位套11b位于低位时,滚珠前端部分插入待连接内置裸胆3 顶端外凸构件7e的径向插孔7d内;该限位套11b位于高位时,复位弹簧9受 到压缩,滚珠可以移动至顶推套10b下端与限位套11b之间凹槽内的复位位置。 此时,手柄机构8与待连接内置裸胆3只有对应配合的轴向的多边形插接结构 7a,不存在滚珠8d与径向插孔7d之间的固定插接关系。

图4是本发明采用连体滤筒与设置过水口的机座构成的密封腔,设置多边 形插接结构与螺纹连接结构的组合旋提结构和螺纹旋插结构的内置裸胆,构成 的双向联动模式,在开启密封腔中的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4中,在图3所示连体滤筒和内置裸胆的旋插配合基础上,取消上端盖 5a顶面的外凸构件上设置两个径向插孔7d,并在该环形外凸构件7f外侧设置 螺纹连接结构7g。该外凸构件7f的内壁呈多边形插接结构7a。手柄机构8的 下部支架8f设置与内置裸胆3外凸构件7f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的对应形状, 两者互相插接。手柄机构8还设置与内置裸胆螺纹连接结构7g连接的螺纹连接 件8g。该螺纹连接件8g套在下部支架8f上并可以上、下移动。该下部支架8f 插入手柄机构8内并由销8h连接构成一体。

图5是本发明采用连体滤筒与设置过水口的机座构成的密封腔、反渗透膜 滤胆以及与其配套设置的定位销插接结构与螺纹连接结构的组合旋提结构和螺 纹旋插结构的过渡结构,构成的另一种双向联动模式,在开启密封腔中的连接 原理示意图。

图5中,滤筒为连体滤筒结构,其腔壁上部设置一个进水口4b;其底部设 置两个过水口,其中一个过水口2为中央出水口;另一个为偏心的排浓水口2b。 内置滤胆采用反渗透膜裸胆3,其下端带密封件3a的外凸插接水口3b与机座 过水口2插接;其上端外凸水口管壁上设置对称设置两个径向孔7d;其滤料层 外部还设置一密封件7h,用于将密封腔隔成上、下两部分,并将腔壁上部的进 水口4b与底部的出水口2及排浓水口2b隔开。活动端盖17外圆周面上设置螺 纹旋插结构6;并设置与反渗透膜裸胆上端外凸水口对应的凸环17a。该凸环 17a设置与两个径向孔7d对应的两孔8b,并以销17b插接,将该活动端盖17 与反渗透膜裸胆连成一体。该活动端盖的凸环17a外圆周面设置螺纹连接结构 7g;其顶面还设置一个偏心销孔17c。手柄机构8的下部设置与凸环17a连接 结构7g连接的螺纹连接件8g,以及偏心定位销插接结构7c。该偏心定位销插 接结构7c具备与内置滤胆旋提结构的相互插接的偏心插接结构7b,与活动端 盖17的销孔17c插接,使得手柄机构8与活动端盖17之间不能转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2示出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

插接内置封闭滤胆3时,将手柄机构8的下部支架8a设置的多边形插接结 构7a与内置封闭滤胆3外凸构件7e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相互插接,两部件的 径向孔7d、8b也相互对应。按下位于手柄机构8中央的按钮16,使位置切换 齿轮杆15沿固定在支架8a上的单向棘轮外套14的轴向导向槽向下移动,推动 与其处于非完全咬合状态f的单向棘轮旋套13也相应向下移动,直至其棘轮齿 尖低于单向棘轮外套14下端时处于完全咬合:在卡位弹簧12向上回弹力的作 用下,单向棘轮旋套13的棘轮齿尖摆脱单向棘轮外套14轴向导向槽的限制, 沿位置切换齿轮杆15向下齿与单向棘轮旋套13向上齿之间的咬合配合面产生 旋转并完全咬合。当手离开按钮16后,与位置切换齿轮杆15完全咬合的单向 棘轮旋套13在卡位弹簧12向上回弹力的继续作用下,向上移动过渡到与单向 棘轮外套14向下的棘齿低位齿尖的咬合配合,并继续旋转至切换低位b。此时, 顶推杆10a向下移动,挤压驱动插孔件8c沿导向结构(未标注)在支架8a的 通孔8b内移动,并插入待连接内置封闭滤胆3顶端外凸构件7e的径向插孔7d 内。手柄机构8与内置封闭滤胆3连接构成一体。两者之间既有对应配合的轴 向多边形插接结构7a,也存在插孔件8c与径向插孔7d之间的插接关系。

将内置封闭滤胆3放入贯通式滤筒4内,带密封件3a的外凸插接水口3b 插入下置机座1过水口2内。旋转手柄机构8通过插孔件8c和带动内置封闭滤 胆3一起旋转,并通过螺纹旋插结构6,与滤筒4a连接在一起。位于插接高位 的内置插接滤胆3在沿该螺纹旋插结构6旋转的过程中自身向下移动,其带密 封件3a的外凸插接水口3b与下置机座1过水口2的管壁密封插接,从而实现 了设置外凸插接水口3b的内置封闭滤胆3与配置过水口2的滤筒的旋插连接。

再次按下按钮16,使位置切换齿轮杆15沿固定在支架8a上的单向棘轮外 套14的导向槽向下移动,推动与其处于非完全咬合状态f的单向棘轮旋套13 也相应向下移动,直至其棘轮齿尖低于单向棘轮外套14下端时旋转处于完全咬 合:在卡位弹簧12向上回弹力的作用下,单向棘轮旋套13的棘轮齿尖摆脱单 向棘轮外套14导向槽的限制,沿位置切换齿轮杆15向下齿与单向棘轮旋套13 向上齿之间的咬合配合面产生旋转完全咬合,并过渡到与单向棘轮外套14向下 的棘齿咬合配合,直至沿单向棘轮外套14轴向导向槽移动与高位齿尖接触配合 即到达切换高位置a。此时,顶推杆10a向上移动,复位弹簧9驱动插孔件8c 沿导向结构在支架8a的通孔8b内向后移动,并退出径向插孔7d内,直至触及 作为限位件11的限位挡块11a。按钮16和位置切换齿轮杆15处于高位。提取 手柄机构8,脱开与待连接内置封闭滤胆3的轴向插接配合。

将带密封件和外螺纹连接结构的上盖盖在设置内螺纹旋插结构6的滤筒4 上。该上盖顶部也设置与内置滤胆3相同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再将手柄机构 8设置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插入该多边形插接结构7a内。手握手柄顺时针方 向旋转,带动上盖旋紧在滤筒上。

自来水由下置机座1过水口2进入内置封闭滤胆3的外凸插接水口2b,穿 过内置封闭滤胆3的滤料层后进入密封腔并由过水口2a流出。

开启上盖时,将手柄机构8设置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插入该上盖的轴向插 接结构7内,手握手柄带动上盖逆时针方向旋转脱开与滤筒的螺纹连接。

除多边形插接结构7a外,轴向插接结构7还可以包括偏心插接结构7b, 或定位销插接结构7c。

作为实施例1的另一种模式,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采用设置带过水口2 的下端堵头的滤筒4与上盖构成的密封腔内。该下端堵头或是滤筒4的连体下 端盖,或是由该滤筒4与下置机座1连接一体构成的连体滤筒的一部分。就密 封腔而言,其设置的过水口2和螺纹旋插结构6与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可 视为具有相同的密封腔。

实施例2。图3示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

在图3所述结构基础上,插接内置裸胆3时,拉起作为手柄机构限位件11 的限位套11b,将手柄机构8的下部支架8e设置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与内置 裸胆3外凸构件7e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相互插接,两部件的径向孔7d、8b 也相互对应。位于下部支架8e壁上通孔8b内的滚珠8d的前端,遇到内置裸胆 3外凸构件7e时被顶入下部支架8e的通孔内,其后端外移至顶推套10b下端 与限位套11b之间凹槽内的复位位置。此时,手柄机构8与待连接内置裸胆3 只有对应配合的轴向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手柄机构8的下部支架8e与内置 裸胆3外凸构件7e互插到位后,两部件的径向孔7d、8b位置也正好对齐。放 落限位套11b,在复位弹簧9作用,顶推套10b和限位套11b一起向下移动直 至碰到限位挡圈11c为止,将滚珠8d挤入通孔8b内,并且阻止滚珠向外移动。 鉴于下部支架8e的壁厚小于滚珠直径,因此,当顶推套10b将滚珠8d后端挤 入通孔8b内时,该滚珠8d的前端已卡入内置裸胆3外凸构件7e的径向插孔 7d内,从而使手柄机构8和内置裸胆3两部件联动。为了避免两部件之间出现 配合间隙,将插孔7d设置成沉孔或盲孔,以便起到控制滚珠8d插入量的作用。 通过控制手柄机构8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与内置裸胆3外凸构件7e的多边形 插接结构7a的配合间隙控制两部件之间的旋转联动间隙。

将内置裸胆3放入连体滤筒4内,带密封件3a的外凸插接水口3b插入下 置机座1过水口2内。旋转手柄机构8通过滚珠8d带动内置裸胆3一起旋转, 并通过螺纹旋插结构6,与滤筒4a连接在一起。位于插接高位的内置裸胆3在 沿该螺纹旋插结构6旋转的过程中自身向下移动,其带密封件3a的外凸插接水 口3b与下置机座1过水口2的管壁密封插接,从而实现了设置外凸插接水口 3b的内置裸胆3与配置过水口2的滤筒的旋插连接。

自来水由下置机座1过水口2a进入密封腔内,并由内置裸胆3的外侧穿过 滤料层进入其内侧后,经内置裸胆3下端盖5b上的外凸插接水口3b、下置机 座过水口2流出。

再次拉起限位套11b并将手柄机构8提起,位于下部支架8e壁上通孔8b 内的滚珠8d受向上的力作用,其前端外凸部分与内置裸胆3外凸构件7e的径 向孔7d相互作用,产生位置移动退入下部支架8e壁上通孔8b内,此时该滚珠 8d的后端外移至顶推套10b下端与限位套11b之间凹槽内的复位位置。提取手 柄机构8,便脱开与待连接内置封闭滤胆3的轴向插接配合。

实施例3。图4示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

图4中,连体滤筒4和内置裸胆3以螺纹旋插结构6连接旋插配合。内置 裸胆3的上端盖5a顶面设置带螺纹连接结构7g的外凸构件7f。手柄机构8的 下部支架8f与内置裸胆3以多边形插接结构7a互相插接。手柄机构8还设置 与内置裸胆3螺纹连接结构7g连接的螺纹连接件8g。该螺纹连接件8g套在下 部支架8f上并可以上、下移动。该下部支架8f插入手柄机构8内并由销8h 连接构成一体。

插接内置封闭滤胆3时,将手柄机构8的下部支架8f设置的多边形插接结 构与内置裸胆3外凸构件7f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相互插接,将套在下部支架 8f上的螺纹连接件8g与内置裸胆3连接构成一体并联动。

将内置裸胆3放入连体滤筒4内,带密封件3a的外凸插接水口3b插入下 置机座1过水口2内。将手柄机构8带动内置裸胆3一起旋转,并通过螺纹旋 插结构6,与滤筒4连接在一起。位于插接高位的内置裸胆3在沿该螺纹旋插 结构6旋转的过程中自身向下移动,其带密封件3a的外凸插接水口3b与下置 机座1过水口2的管壁密封插接,从而实现了设置外凸插接水口3b的内置裸胆 3与配置过水口2的滤筒的旋插连接。

自来水由下置机座1过水口2a进入密封腔内,并由内置裸胆3的外侧穿过 滤料层进入其内侧后,经内置裸胆3下端盖5b上的外凸插接水口3b、下置机 座过水口2流出。

将螺纹连接件8g反向旋转脱开与内置裸胆3外凸构件7f的连接,然后提 起手柄机构8,便脱开与待连接内置封闭滤胆3的轴向插接配合。

当手柄机构8的下部支架8f与内置裸胆3外凸构件7f设置的轴向插接结 构7为圆形时,在螺纹连接件8g上设置螺钉孔,通过螺钉进行锁定。

实施例4。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是关于内置反渗透膜滤胆在滤筒中的旋 插连接例。

在图5所述结构基础上,对应于作为标准滤胆的反渗透膜滤胆,放置该内 置反渗透膜滤胆3的密封腔,其腔壁上部设置一个进水口4b;其底部设置两个 过水口,其中一个过水口2为中央出水口;另一个为偏心的排浓水口2b。该反 渗透膜裸胆的下端带密封件3a的外凸插接水口3b与机座过水口2插接;其上 端外凸水口管壁上设置对称设置两个径向孔7d;其滤料层外部还设置一密封件 7h,用于将密封腔隔成上、下两部分,并将腔壁上部的进水口4b与底部的中央 出水口2及排浓水口2b隔开。鉴于外购的反渗透膜滤胆3不设有螺纹旋插结构 6,需要利用反渗透膜裸胆上端外凸水口管壁上的两个原有径向孔7d,通过将 设置螺纹旋插结构6、螺纹连接结构7g、偏心定位销孔17c,以及设置与两个 径向孔7d对应的两孔8b,并以销17b插接的凸环17a,将活动端盖17与该反 渗透膜裸胆连接构成一体,从而将该外购的标准反渗透膜裸胆3改造成具有本 发明技术特征的内置裸胆3,以便于实施该反渗透膜滤胆3在滤筒4中与滤筒 密封腔的旋插连接。

自来水由滤筒4上部筒壁进水口4b进入密封腔,并进入反渗透膜滤胆3的 进水侧。在管路增压泵作用下,分成两路流出:一路为排浓水由密封腔底部下 置机座1过水口2b流出,在通过控制排泄流量的截留阀后a排出机外;另一路 为纯水,经内置反渗透膜滤胆3的外凸插接水口3b、下置机座过水口2流出。

当需要将手柄机构8与该内置反渗透膜滤胆3脱开时,拔起手柄机构8的 偏心定位销7c,脱开该偏心定位销插接结构7c与活动端盖17的销孔17c插接, 使得手柄机构8与活动端盖17之间可以反向旋转转动并分离。

实施例5。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将内置滤胆圆周面上的的螺纹旋插 结构6设置在内置滤胆3的下端盖5b圆周面上;放置内置滤胆3的滤筒4内壁 设置与内置滤胆3旋接配合的对应螺纹旋插结构6也下移至相应位置处,并与 位于内置滤胆3下端盖5b圆周面上螺纹旋插结构6连接配合。

实施例6。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当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各手柄机构8 连接联动的内置滤胆3均采用封闭滤胆结构时,将内置封闭滤胆圆周面上的的 螺纹旋插结构6设置在内置封闭滤胆3的壳体上,如上、中、下部位。放置内 置封闭滤胆3的滤筒4也在相应的内壁上、中、下部位上设置对应螺纹旋插结 构6,并与位于内置滤胆3的圆周面上螺纹旋插结构6连接配合。

作为实施例1、3、4的改进,将带密封件和螺纹连接结构的上盖盖在设置 螺纹连接接口的滤筒4端口上。该上盖顶部也设置与内置滤胆3相同的多边形 插接结构7a。再将手柄机构8设置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插入该上盖的多边形 插接结构7a内。手握手柄机构8顺时针方向旋转,带动上盖旋紧在滤筒4上。

开启上盖时,将手柄机构8设置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插入该上盖的多边形 插接结构7a内,手握手柄机构8带动上盖逆时针方向旋转脱开与滤筒4的螺纹 连接。

作为轴向插接结构7的多种结构之一,除多边形插接结构7a外,轴向插接 结构7还可以包括偏心插接结构7b,或定位销插接结构7c。

在此基础上,对于实施例2而言,当图2所示的手柄机构8的下部支架8e、 顶推套10b及限位套11b均采用多边形插接结构7a时,也可以将上盖顶部设置 与内置滤胆3相同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并采用设置的相同多边形插接结构7a 的手柄机构8,分别与上盖和内置滤胆3插接联动。

实施例7。在上述各实施例基础上,将所述下部支架与内置滤胆3相互插 接的轴向插接结构7的多种结构之一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或偏心插接结构7b, 或定位销插接结构7c以园形插接结构取代。此时,手柄机构8与内置滤胆3 之间的旋转联动,完全取决于两部件之间的“旋转插接件”,如,插孔件8c、 滚珠8d、偏心及定位销结构7b、7c,以及螺钉进行旋转联动的锁定。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边形插接结构7a,既包括正多边形,如正 四边形、正六边形等,也包括各种对称的多边形,并且延伸为可以传递手柄机 构8扭矩,带动内置滤胆3旋转的多边形插接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偏心插接结构7b和定位销插接结构7c,既 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其作用都是传递扭矩,以及防止手柄机构8 与内置滤胆3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在两部件旋转联动过程中松开。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密封腔与腔盖的密封连接配合模式不影响本技术方 案的实施。无论密封腔是单腔结构还是串接的连体滤腔结构,以及腔盖是分置 腔盖,或是整体腔盖;还有腔盖与密封腔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模式、标准紧固件 紧固模式或凹凸牙扣旋转插接模式,只要满足内置滤胆3的插接方向与提取方 向一致,都不影响使用滤胆提手提取腔内的内置滤胆3。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内置滤胆3的顶端都设置有旋提结构。不论内置 滤胆3是否有封闭壳体3c,都不影响通过手柄机构8与旋提结构活动连接并联 动,将内置滤胆3提出密封腔外的内胆旋提方法。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密封腔既可以是分置的独立密封腔;也可 以是连体、串接密封腔。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基础上,通过将各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进行重新组合 可以构成新的实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