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便携式听力测试、校准设备及方法

一种便携式听力测试、校准设备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听力测试设备、方法及校准方法,所述测听设备包含:计算机声卡,用于控制声卡输出指定频率和声强的标准声音信号;和双声道耳机,用于将计算机声卡发出的标准的声音信号传入耳内,以实现主导的交互式气导测听。所述设备还包含:听力曲线生成模块,用于绘制检查者的听力曲线。所述的双声道耳机与计算机声卡通过转接器相连;所述转接器包含:两芯音频线、4个PG7铜质接头、直径6.5毫米的音频插座及盒体;其中,所述两芯音频线的一端与计算机声卡的RCA输出口相连,另一端与固定于盒体一端的两个PG7铜质接头相连;剩余的PG7铜质接头位于盒体的另一端的直径为6.5毫米的音频插座相连,且双声道耳机的输入端与音频插座相连。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901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46460.4

  • 发明设计人 冀飞;王秋菊;周其友;于澜;李娜;

    申请日2013-12-30

  • 分类号A61B5/12;

  • 代理机构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杨小蓉

  • 地址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44:3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B 5/12 专利号:ZL2013107464604 申请日:20131230 授权公告日:201507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7-08

    授权

    授权

  • 2014-04-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5/12 申请日:2013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利用笔记本计算机声卡、专业耳机的测听设备,满足医学检 查需要。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耳鼻喉科室的测听检查多数需要专业的测听室和测听设备,造价昂 贵,且不具有便携性,尤其不利于患者进行听力的随时筛查和监测。

传统的测听检查通常采用测听室来完成,而且现有的测听检查方式不具有便携 性,病人进行测听检查极为不方便,特别是听力波动患者的日常监测不容易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听力测试、校准设备 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听力测试设备,所述测听设备包含:

计算机声卡,用于控制声卡输出,进而发出指定频率和声强的标准声音信号; 和

双声道耳机,用于将计算机声卡发出的标准的声音信号传入耳内,以实现气导 测听。

可选的,上述设备还包含:听力曲线生成模块,用于绘制检查者的听力曲线。

上述的双声道耳机与计算机声卡通过转接器相连;

所述转接器包含:两芯音频线、4个PG7铜质接头、直径6.5毫米的音频插座及 盒体;

其中,所述两芯音频线的一端与计算机声卡的RCA输出口相连,另一端与固定 于盒体一端的两个PG7铜质接头相连;

剩余的PG7铜质接头位于盒体的另一端的直径为6.5毫米的音频插座相连,且 双声道耳机的输入端与音频插座相连。

上述测试设备还包含:用于校准测听设备的校准单元,且所述校准单元包含:

声级计,用于测量经过双声道耳机传输的标准声音信号的声压级和声级;

调整记录模块,用于根据声级计的测量结果调整计算机声卡输出,并记录测量 结果与声卡输出的对应关系;

校准结果提取模块,用于将记录的声级计的测量结果与声卡输出的对应关系进 行数据线性拟合,完成声强与声卡输出坐标图的绘制;然后选取绘制图上的部分点 进行验证,如果验证误差过大,提示校准失败,则需要重新校准,如果验证误差在 容许范围,则提示校准成功,将校准数据存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听力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步骤101)用于控制计算机声卡发出指定频率和声强的声音信号;

步骤102)将计算机声卡发出的指定频率和声强的声音信号经双声道耳机传入耳 内进行听力测试,并记录听力测试结果;

返回步骤101),直到完成所有特定频率和特定声强的声音信号的测量;

步骤103)依据听力测试绘制听力测试图。

上述步骤101)之前还包含:校准步骤。

上述校准步骤具体为:

步骤201)调整计算机声卡输出,获得特定频率和特定声强的标准声音;

步骤202)确定标准声音是否达到指定的精度,如果没有达到标准精度则返回步 骤201;否则,记录特定频率和特定声强的标准声音与输出的对应关系;

然后判断是否完成所有标准声音的测试,如果完成则进入步骤203);否则返回 步骤201)直至完成所有标准声音的校准测试;

步骤203)将记录的特定频率和特定声强的标准声音与输出的对应关系进行先行 拟合,得到拟合曲线;

步骤204)验证拟合曲线是否在容许的误差范围内,如果在则校准完成;否则返 回步骤201),直至拟合曲线的误差在容许范围内;

步骤205)记录最终的特定频率和特定声强的标准声音与输出的对应关系,完成 校准。

上述述耳机与耦合腔相连,所述耦合腔为国际标准IEC60126规定的2cc声耦合 腔。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利用计算机声卡和专业耳机的测听设备造价低, 便于携带,使用简单,功能强大,可以满足医学检查需要,并有利于患者完成听力 自我监测,对于一些三线城市医院和乡镇医院极具推广力。针对声卡+专业耳机便携 式测听设备,能够很好地完成校准工作,声音误差在合理的容许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听力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校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将笔记本、耳机和转接器连接作为测听设备,并将声级计与耳机相连进行校准。 选择校准方式,如果选择自动校准,则具体的校准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201)调整计算机声卡输出,获得特定频率和特定声强的标准声音;

步骤202)确定标准声音是否达到指定的精度,如果没有达到标准精度则返回步 骤201;否则,记录特定频率和特定声强的标准声音与输出的对应关系;

然后判断是否完成所有标准声音的测试,如果完成则进入步骤203);否则返回 步骤201)直至完成所有标准声音的校准测试;

步骤203)将记录的特定频率和特定声强的标准声音与输出的对应关系进行先行 拟合,得到拟合曲线;

步骤204)验证拟合曲线是否在容许的误差范围内,如果在则校准完成;否则返 回步骤201),直至拟合曲线的误差在容许范围内;

步骤205)记录最终的特定频率和特定声强的标准声音与输出的对应关系,完成 校准。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听力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采用图1的校准方法校准测听设备,所述测听设备包含:计算机声卡、转接器 和耳机;校准后选择测听功能,然后获得检测者信息,启动测听检测,具体包含如 下步骤:

步骤101)用于控制计算机声卡发出指定频率和声强的声音信号;

步骤102)将计算机声卡发出的指定频率和声强的声音信号经双声道耳机传入耳 内进行听力测试,并记录听力测试结果;

返回步骤101),直到完成所有特定频率和特定声强的声音信号的测量;

步骤103)依据听力测试绘制听力测试图。

为了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降低测听设备成本,增强其便携性,本发明设计提供 了一种基于软件,利用计算机声卡和专业耳机的测听设备,此测听设备可以满足医 学检查需要,并且易于携带,成本低。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脑传出的声音信号是由声卡输出控制的,声卡输 出与声音信号的声强、频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利用软件控制 声卡输出,发出特定频率、特定声强的标准信号,通过一个专业耳机,传入检查者 耳内,以实现气导测听。本系统提供了一个与检查者交流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用简 单。待检查结束后,该系统能自动绘制检查者的听力曲线,生成检查报告单,将检 查数据存入数据库,实现与医院其他系统的无缝式融合。

为了拓宽便携式测听设备的实用范围,提高其测听精准,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校 准方法,应用该校准方法的设备可以在误差容许范围之内满足医院科室测听以及听 力自我监测的功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笔记本计算机、专业耳机、声级计作为该校准 方法的硬件条件。笔记本计算机上声卡的不同输出值对应产生的不同声强、不同频 率的声音,声级计是一种声音测量仪器。在进行校准时,声级计通过专业耳机接收 来自笔记本计算机上声卡的声音信号,通过调整声卡输出,产生符合要求的声音信 号,此时记录声卡输出。重复以上步骤,完成所有频率、声强测试点输出的记录。 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完成声强-声卡输出坐标图的绘制,然后选取部 分点进行验证,如果验证误差过大,提示校准失败,需要重新校准,如果验证误差 在容许范围,则提示校准成功。将校准数据存储,以备测听之用。

总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程序控制笔记本声卡产生不同 声强的声音以满足测听功能,无需增加外接功放设备控制强度。从而有效减小了现 有测听设备的体积。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 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