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氟唑活化酯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一种氟唑活化酯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唑活化酯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A选自氟唑活化酯,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四氟醚唑、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60∶1。本发明组合物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都有较高活性,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菌谱,并具有用药量小、耐雨水冲刷,增效明显的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514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55323.3

  • 发明设计人 张伟;

    申请日2012-09-21

  • 分类号A01N43/828(20060101);A01N43/653(20060101);A01N55/10(20060101);A01P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715500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农化基地工业园区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40: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2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01N43/82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92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5-09-09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43/828 申请日:201209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氟唑活化酯与三唑类的杀菌 组合物在作物病害上的应用。

技术背景

氟唑活化酯是一类新型植物诱导抗病激活剂,这类化合物本身没 有杀菌活性,而在活体植物上能够诱导植物产生对侵染病菌的抗性。

四氟醚唑、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均属三唑类杀菌剂,这类 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 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 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 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 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 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 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 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氟唑活化酯与四氟醚唑、 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 用,且有关氟唑活化酯与四氟醚唑、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相关 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 好的氟唑活化酯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氟唑活化酯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 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60∶1,所述 的活性成分A选自氟唑活化酯,活性成分B选自四氟醚唑、戊菌唑、 氟硅唑、丙硫菌唑中的一种;优选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 量比为1∶60~40∶1;更优选为氟唑活化酯与四氟醚唑的重量比为 1∶25~10∶1,氟唑活化酯与戊菌唑的重量比为1∶30~10∶1,氟 唑活化酯与氟硅唑的重量比为1∶30~10∶1,氟唑活化酯与丙硫菌 唑的重量比为1∶40~5∶1;最优选氟唑活化酯与四氟醚唑的重量比 为1∶14~4∶1,氟唑活化酯与戊菌唑的重量比为1∶14~4∶1,氟 唑活化酯与氟硅唑的重量比为1∶19~4∶1,氟唑活化酯与丙硫菌唑 的重量比为1∶24~1∶1。

所述的氟唑活化酯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 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 微囊悬浮-悬浮剂。

所述的氟唑活化酯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的病害; 所述的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 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 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所述的病害包括白 粉病、黑穗病、颖枯病、云纹病、纹枯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黑 星病、锈病、叶霉病、枯萎病、菌核病、网斑病、灰霉病、褐斑病、 黑胫病。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 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 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病害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 量为总重量的1%~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 活性成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60% 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 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 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2%~30%, 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 其配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成分与 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 湿润剂、粘结剂、抗冻剂、崩解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 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抗冻剂等。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0.1%~60%、活性成分B 0.1%~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 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0.5%~60%、活性成分B 0.5%~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 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 0.5%~5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 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 0.5%~50%、溶剂1%~20%、乳化剂1%~12%、 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增稠剂0~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 A0.5%~50%、活性成分B 0.5%~50%、乳化剂3%~25%、溶剂1%~10%、 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 0.5%~50%、乳化剂1%~10%、分散剂1%~10%、 溶剂1%~2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 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 A0.5%~50%、活性成分B 0.5%~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0%、分 散剂2%~10%、溶剂1%~10%、乳化剂1%~7%、pH调节剂0.01%~5%、 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 A0.5%~50%、活性成分B 0.5%~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2%、分 散剂1%~12%、湿润剂1%~8%、溶剂1%~15%、乳化剂1%~8%、消 泡剂0.01%~2%、增稠剂0~2%、pH调节剂0.01%~5%、去离子水加 至10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与持效作用,防 效高于单剂;(2)农药用药量减少,降低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 轻环境污染;(3)扩大了杀菌谱,对多种病害如白粉病、黑穗病、颖 枯病、云纹病、纹枯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黑星病、锈病、叶霉 病、枯萎病、菌核病、网斑病、灰霉病、褐斑病、黑胫病都有较高活 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 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施例1~12可湿性粉剂

将氟唑活化酯、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 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 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2。

表1实施例1~6各组分及含量

表2实施例7~12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13~24水分散粒剂

将氟唑活化酯、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 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 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 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3、 4。

表3实施例13~18各组分及含量

表4实施例19~24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25~36悬浮剂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 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氟唑活化酯、活性成分B, 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余量用去 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5、6。

表5实施例25~30各组分及含量

表6实施例31~36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37~48水乳剂

将氟唑活化酯、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 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 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 油相,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表7、8。

表7实施例37~42各组分及含量

表8实施例43~48各组分及含量

将表1~8中四氟醚唑、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互换,可制得 新制剂。

实施例49~56微乳剂

将氟唑活化酯、活性成分B溶解在装有溶剂的均化器中,将乳 化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加入到装有上述溶液的均化 器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后予以强烈混合并匀化,最后得到外观清 澈透明的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具体见表9、10。

表9实施例49~52各组分及含量

表10实施例53~56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57~59悬乳剂

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 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戊菌唑或氟硅唑或丙硫菌唑,在球 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悬浮剂, 然后将氟唑活化酯、乳化剂、溶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 到悬浮剂中,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具体见表11。

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 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氟唑活化酯,在球磨机中球磨2~3 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氟唑活化酯悬浮剂,然后 将四氟醚唑、乳化剂、溶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 剂中,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具体见表11。

表11实施例57~59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60~62微囊悬浮剂

将氟唑活化酯、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 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 剂、分散剂、消泡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 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 的微囊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12。

表12实施例60~62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63~65微囊悬浮-悬浮剂

将氟唑活化酯、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 将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 制成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 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戊菌唑或氟硅唑或丙硫菌唑, 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悬浮 剂,然后将悬浮剂加入到微胶囊悬浮剂的水相溶液中,去离子水补足 余量,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具体见 表13。

将四氟醚唑、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 将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 制成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 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氟唑活化酯,在球磨机中球 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悬浮剂,然后将悬 浮剂加入到微胶囊悬浮剂的水相溶液中,去离子水补足余量,制成本 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13。

表13实施例63~65各组分及含量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 (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 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药剂按有效 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 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 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 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 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 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 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 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A为氟唑活化酯;

B选自四氟醚唑、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中之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病害:草莓白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 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唑活化酯与四氟醚唑二者不同配 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4氟唑活化酯与四氟醚唑复配对草莓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4可知,氟唑活化酯与四氟醚唑复配防治草莓白粉病的配 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 ∶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氟唑活化酯与四氟醚唑的配比在 1∶25~10∶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申 请人试验发现氟唑活化酯与四氟醚唑的配比为10∶1、9∶1、8∶1、 7∶1、6∶1、5∶1、4∶1、3∶1、2∶1、1∶1、1∶2、1∶3、1∶4、 1∶5、1∶6、1∶7、1∶8、1∶9、1∶10、1∶15、1∶20、1∶25,其 中氟唑活化酯与四氟醚唑重量比为2:5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 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病害:葡萄白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 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唑活化酯与戊菌唑原药及二者不 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5氟唑活化酯与戊菌唑复配对葡萄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5可知,氟唑活化酯与戊菌唑复配防治葡萄白粉病的配比 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 ∶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氟唑活化酯与戊菌唑的配比在1 ∶30~10∶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0以上。经申 请人试验发现氟唑活化酯与戊菌唑的配比为10∶1、9∶1、8∶1、7 ∶1、6∶1、5∶1、4∶1、3∶1、2∶1、1∶1、1∶2、1∶3、1∶4、1 ∶5、1∶6、1∶7、1∶8、1∶9、1∶10、1∶15、1∶20、1∶25、1 ∶30,其中氟唑活化酯与戊菌唑重量比为1: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 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病害:梨树黑星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 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唑活化酯与氟硅唑原药及二者不 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6氟唑活化酯与氟硅唑复配对梨树黑星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6可知,氟唑活化酯与氟硅唑复配防治梨树黑星病的配比 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 ∶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氟唑活化酯与氟硅唑的配比在1∶ 30~10∶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申请 人试验发现氟唑活化酯与氟硅唑的配比为10∶1、9∶1、8∶1、7∶1、 6∶1、5∶1、4∶1、3∶1、2∶1、1∶1、1∶2、1∶3、1∶4、1∶5、 1∶6、1∶7、1∶8、1∶9、1∶10、1∶15、1∶20、1∶25、1∶30, 其中氟唑活化酯与氟硅唑重量比为1:4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 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病害:小麦白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 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唑活化酯与丙硫菌唑原药及二者 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7氟唑活化酯与丙硫菌唑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7可知,氟唑活化酯与丙硫菌唑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配 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 ∶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氟唑活化酯与丙硫菌唑的配比在 1∶40~5∶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申 请人试验发现氟唑活化酯与丙硫菌唑的配比为5∶1、4∶1、3∶1、2 ∶1、1∶1、1∶2、1∶3、1∶4、1∶5、1∶6、1∶7、1∶8、1∶9、1 ∶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 1∶19、1∶20、1∶21、1∶22、1∶23、1∶24、1∶25、1∶30、1∶ 35、1∶40,其中氟唑活化酯与丙硫菌唑重量比为1:13时增效比值 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经试验发现: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 白粉病、黑穗病、颖枯病、云纹病、纹枯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 黑星病、锈病、叶霉病、枯萎病、菌核病、网斑病、灰霉病、褐斑病、 黑胫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1.5以上。

药效实验部分: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 照药剂10%氟唑活化酯乳油(自配)、4%四氟醚唑水乳剂(市购)、 10%戊菌唑乳油(市购)、10%氟硅唑水乳剂(市购)、20%丙硫菌唑 悬浮剂(自配)。

应用实施例六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药 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泾阳县,药前调查黄瓜白粉病病情,于病情 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 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8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由表18可以看出,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 防治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 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同时对黄瓜灰霉病也有很好的防 效,且防效均高于96%。

应用实施例七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药 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药前调查小麦白粉病病情,于病情 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3天、 7天、15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9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效试验

由表19可以看出,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 防治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 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同时对小麦网斑病、锈病、云纹 病、纹枯病、颖枯病、菌核病、黑穗病都有很好的防效,且防效均高 于96%。

应用实施例八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梨树黑星病药 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药前调查梨树黑星病病情,于病情 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 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0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梨树黑星病药效试验

由表20可以看出,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效防 治梨树黑星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 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九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黑星病药 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泾阳县,药前调查黄瓜黑星病情,于病情初 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 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1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黑星病药效试验

由表21可以看出,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 防治黄瓜黑星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 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同时对黄瓜枯萎病也有很好的防 效,且防效均高于96%。

应用实施例十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 病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药前调查苹果斑点落叶病病情,于 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 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 所示:

表22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效试验

由表22可以看出,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 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 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同时对苹果褐斑病也有很好 的防效,且防效均高于96%。

应用实施例十一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纹枯病 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药前调查水稻纹枯病病情,于病情 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 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3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纹枯病效试验

由表23可以看出,氟唑活化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 防治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 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氟唑活化酯与四氟醚 唑、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白粉病、黑穗 病、颖枯病、云纹病、纹枯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黑星病、锈病、 叶霉病、枯萎病、菌核病、网斑病、灰霉病、褐斑病、黑胫病等常见 病害的防效均在95%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