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渭北旱塬苹果-红豆草立体配置标准化生产技术

渭北旱塬苹果-红豆草立体配置标准化生产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渭北旱塬苹果-红豆草立体配置标准化生产技术,过程和步骤如下:(1)播种时间和播种量:春播,初春后苹果树发芽后即播种;或者在夏、秋季雨季后播种;播种量每亩3.0~4.0kg;(2)播种方式:在栽植密度(株距×行距)为2m×4m的苹果园,采取“行间种草模式”;(3)刈割时间:播种第一年不进行刈割;第二年开始刈割,第一次刈割以始花期前为宜,以后每隔40~50天刈割一次,全年刈割3次;第三年同第二年,第四年只刈割一次,第五、六年同第二年。(4)田间管理。本发明技术改善了果园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进而调节生态环境增加固碳制氧生态价值,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0 授权公告日:20170125 终止日期:20171203 申请日:201312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1-25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31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渭北旱塬苹果-红豆草立体配置标准化生产技术,属于园艺和草学 领域。

背景技术

苹果是我国最重要的果树,产值和经济效益在种植业中稳居前列。渭北旱塬地处黄 土高原干旱和半干旱区域,是我国两大苹果主要产区之一。苹果园具有经济、社会和生 态三重作用,特别是作为经济林生态系统,在碳氮循环、固碳制氧和净化空气中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经济利益最大化思想的制约,在果树生产管理实践中,传统的管理方式和耕 作措施导致苹果园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引起土壤结构破坏和肥力逐 年下降,清耕法致使地表裸露,土壤表层水分大量蒸发而造成土壤干旱加剧,果园微气 候环境破坏使用引起的土传病害严重等,严重制约和影响着该地区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随着苹果园种植年限的增加,渭北苹果生产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例如 土壤有机质下降引起果品质量下降、病虫害多发、果树缺素症增加等直接造成果树产量 减少,甚至树体死亡。

“草去眼中净”、草会和果树争抢养分等是许多果农对苹果园的管理认识,在土壤 耕作管理中仍然以“清耕法”为主。保护性耕作技术,如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地膜覆 盖等措施可以有效的保持土壤水分、改良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但是对物力、资金投入 要求很高,特别是需要很大的人力。因此,限制了其在果园中的应用和推广。果园种草 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管理措施,相对来说,对资金投入和人力要求不高。苹果园种草可 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可同时获得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红豆草因其具有极高 的营养价值素有“牧草皇后”之称,其性喜温凉、干燥气候、耐干旱、寒冷、缺肥贫瘠 土壤等,特别适合在降雨量400毫米的地方种植;另外,红豆草产量高,侧根丰富并着 生大量的根瘤菌可以肥田。因此,在渭北旱塬建立苹果—红豆草立体配置技术生产具 有很高的可行性。相比现在推广的白三叶,两年以上的红豆草返青期比三叶草早10~15 天,在相同的气候和水肥条件下,多年平均亩产比白三叶高15~25%。

目前所采用的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清耕法夏季土壤裸露在太阳直射下,土壤水 分大量蒸发,造成土壤干旱板结;(2)清耕法紫外线照射损害土壤中有机质;(3)清 耕法需要很大的人工劳动力,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4)其它技术如秸秆和地膜覆 盖资金成本高,需要人工劳动力高;(5)对土壤的扰动和翻耕增加了土壤C02的排放量。

我国果园,特别渭北旱塬苹果园,以往的果园土壤耕作管理措施是以传统的“清耕 法”为主,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板结、土壤水分蒸发等,造成果园生态环境恶化, 从而引起果树病虫害加剧和果品质量下降。为此,通过7~8年的试验-示范成功的提出 了渭北早塬苹果园-红豆草立体配置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立健康可持续的果草立体配置生态系统,提出适合渭北旱塬苹 果园种植红豆草的标准化技术,改善果园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 进而调节生态环境增加固碳制氧生态价值,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渭北旱塬苹果-红豆草立体配置标准化生产技术,主要过程和步骤如下:

(1)播种时间和播种量:以春播为宜,初春后苹果树发芽后即可播种;或者在夏、 秋季雨季后播种,但不应迟于8月中旬。播种量以每亩3.0~4.0kg适宜。

(2)播种方式:在栽植密度(株距×行距)为2m×4m的苹果园,采取“行间种草模 式”。具体为在果树主干约60cm的地方留出清耕带,用于后续压青作绿肥的区域。剩余 2.8m的行间播种红豆草,以撒播为宜,也可条播,条播时行距保持20cm。适宜播种深 度为2~5cm。

(3)刈割时间:播种第一年不进行刈割,带种子成熟后让其自然脱落于田间。第 二年可开始刈割,第一次刈割以始花期前为宜,以后可每隔40~50天刈割可刈割一次, 全年可刈割3次。第三年同第二年,第四年只刈割一次,第五、六年同第二年,这样可 以保持田间红豆草植株苗的不断更新和补充。刈割以割草机进行。留茬高度:刈割留茬 高度以大于5cm为宜。利用方式:刈割后牧草可以直接用于羊、牛等饲草料,或者用于 直接压青作绿肥。用于直接压青做绿肥时,刈割后可以采取直接覆盖于果树树冠层预留 出的清耕带,也可浅埋于清耕带以加速植被残体分解速率。

(4)田间管理:播种前应适当施用过磷酸钙15千克底肥,播种第一年要注意除杂 草。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渭北旱塬的苹果生产区进行果园红豆草种植,经过多年 的连续观测,与未种植的果园相比具有以下主要效果:(1)可避免连年翻耕对土壤的扰 动,种植红豆草后不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果树根系;(2)果园种植红豆草具有涵养 水分的能力、可有效降低降雨对土壤的直接侵蚀而提高水分沉降和渗透速率,减少土壤 水分蒸发量而提高果树对水分的利用效率;(3)增加了果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为果树害虫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减少了果树病虫害的发生;(4)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 氮素含量,与对照相比,8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3~1.8%,年均可提供氮素15~ 30kg。(5)种草后植物覆盖度增加使土壤呼吸速率提高了20~30%,可以增加果园植被 固氮量;(6)有效调节果园小气候生态环境,降低果园夏季温度;(7)提前果实着色时 间7天左右,可以增加果品产量和优果率。

上述苹果园—红豆草立体配置建植方法操作简单,适宜机械或人工作业,投入少, 见效快,只需一次种植,即可连续多年利用,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重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

在旬邑县底庙镇塬地建立的苹果-红豆草示范基地,按照本发明技术,主要过程和 步骤如下:

(1)播种时间和播种量:初春后苹果树发芽后即播种;或者在夏、秋季雨季后播 种。播种量每亩3.0~4.0kg。

(2)播种方式:在栽植密度(株距×行距)为2m×4m的苹果园,采取“行间种草模 式”。具体为在果树主干约60cm的地方留出清耕带,用于后续压青作绿肥的区域。剩余 2.8m的行间播种红豆草,以撒播为宜,也可条播,条播时行距保持20cm。适宜播种深 度为2~5cm。

(3)刈割时间:播种第一年不进行刈割,带种子成熟后让其自然脱落于田间。第 二年可开始刈割,第一次刈割以始花期前为宜,以后可每隔40~50天刈割可刈割一次, 全年可刈割3次。第三年同第二年,第四年只刈割一次,第五、六年同第二年,这样可 以保持田间红豆草植株苗的不断更新和补充。刈割以割草机进行。留茬高度:刈割留茬 高度以大于5cm为宜。利用方式:刈割后牧草可以直接用于羊、牛等饲草料,或者用于 直接压青作绿肥。用于直接压青做绿肥时,刈割后可以采取直接覆盖于果树树冠层预留 出的清耕带,也可浅埋于清耕带以加速植被残体分解速率。

(4)田间管理:播种前应适当施用过磷酸钙15千克底肥,播种第一年要注意除杂 草。

通过多茬刈割压青试验,促进了果树的生长,提高了果品的质量,长期试验结果表 明,苹果产量2300kg/亩,收入9890元/亩,与相同条件下未压青果园收入6520元相比, 提高34.07%。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 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