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治疗伤寒戴阳症的中药组合物

一种用于治疗伤寒戴阳症的中药组合物

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伤寒戴阳症的中药组合物,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组成,葱白90-110g、熟附子19-21g、肉桂9-11g、干姜9-11g、红参9-11g、五味子4-6g、麦冬9-11g、大枣2-4枚、黄芪19-21g、煅龙骨6-8g、煅牡蛎7-9g、茯苓9-11g、炒白术9-11g、法半夏5-7g、桂枝9-11g、龟板14-16g、鳖甲14-16g、生白芍9-11g、熟地9-11g。本发明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成本低廉、配伍合理等特点,服用剂量小,有害成分含量低,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995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宝芝堂药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583020.1

  • 发明设计人 徐洪海;徐峰;

    申请日2013-11-19

  • 分类号A61K36/9068;A61P9/00;A61K35/56;A61K35/02;

  • 代理机构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鞠翔

  • 地址 236500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工业园区胜利路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31: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9068 专利号:ZL2013105830201 申请日:20131119 授权公告日:201506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6-17

    授权

    授权

  • 2014-03-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申请日:20131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伤寒戴阳症的中药 组合物。

背景技术

戴阳,证名。指病人两颧色淡红如妆,游移不定的病证。①多因下元虚 衰,真阳浮越所致下真寒上假热。《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其面戴阳, 下虚故也。”常伴见口鼻作衄,或口燥齿浮,足胫逆冷,脉浮大,按之空虚无 力,或微细欲绝等。治宜补气、敛阳、固脱为主。急用参附汤、白通汤、十 全大补汤、八味地黄汤等。参见阴盛格阳条。②亦可由阳气怫郁在表所致。《杂 病源流犀烛·面部病源流》:“面戴阳症,一因浮火所冲,一因阳气怫郁于 表。……其因阳气怫郁者,当发表,不可攻里,火郁则发之是也。”《伤寒 论》云:“少阳症,手足厥逆,其人面色赤。”患者肾中阴阳皆衰,阴霾四布, 真阳飞越,水火不济,心神无附,故神昏,面赤嫩如红妆,手足厥冷;寒邪 激动水饮,故痰声漉漉;苔黑,口渴少饮,乃真阳式微,如釜底无薪,津液 不能升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的用 于治疗伤寒戴阳症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治疗伤寒戴阳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 剂,

葱白90-110g、熟附子19-21g(先煎)、肉桂9-11g、干姜9-11g、红参9-11g、 五味子4-6g、麦冬9-11g、大枣2-4枚、黄芪19-21g、煅龙骨6-8g、煅牡蛎7-9g、 茯苓9-11g、炒白术9-11g、法半夏5-7g、桂枝9-11g、龟板14-16g、鳖甲14-16g、 生白芍9-11g、熟地9-11g。

各组分的优选重量为:

葱白100g、熟附子20g(先煎)、肉桂10g、干姜10g、红参10g、五味子5g、 麦冬10g、大枣3枚、黄芪20g、煅龙骨7g、煅牡蛎8g、茯苓10g、炒白术10g、 法半夏6g、桂枝10g、龟板15g、鳖甲15g、生白芍10g、熟地10g。

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药可从普通中药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 材标准即可。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辅料,例如崩解 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 制剂,其中,所述的口服制剂可以是汤剂、丸剂、胶囊剂或片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1)按处方重量数称取各原料药;

2)将上述各味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面,浸泡 20~40分钟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续煎30分钟,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 液过滤,得到汤剂。

葱白宣通上下,火有归宿,急回上越之虚阳;

红参、附子、龙骨、牡蛎、半夏扶正阳回救塑,曙痰固脱;

龟板、鳖甲、白芍、大枣酸甘化阴,至游离之火,以潜镇摄纳,潜藏为 贵,潜则体健,深得“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该证奇难处在患者服熟附子、干姜不知辛辣味而知甜,可洞见脏脏之真 寒,火不生土,而脾阳虚,经服药后,引火归元,燮理阴阳,肾中阴阳趋于 平衡,病告霍然。

用法与用量:

本发明药物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以及病人的年龄、体重、健康状 况等因数。使用指导: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分服。

本发明制备的药膳进行了大量的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 以及治疗疾病的大量临床试验,对该药投入治疗疾病的使用环节提供了科学 而客观的依据。其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分别如下:

1.对本发明熬制的药膳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药物:由本发明的组方熬制的汤剂,在冰箱内保存备用,由安徽中医学 院第一附属医院提供。

试验动物:小白鼠,体重在30-50g,雌雄随机选择,由安徽医科大学提 供。

方法和结果:取小白鼠50只,分成5组,每组10只,饥饿15小时左右,按 每只每次5ml灌喂药物,第1、2、3、4、5组分别在24小时内灌喂药物1、2、3、 4、5次,观察5天,小白鼠活动正常,无毒性反应,无死亡。其中小白鼠用药 量按公斤体重药量计算,表明口服液无急性毒性,临床用药剂量安全。

2.对本发明熬制的汤剂进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

试验动物:大白鼠,体重在120-130g,全部选择雄性大白鼠,由安徽医 科大学提供。

方法和结果:取大白鼠50只,分成5组,每组10只,其中第1、2、3、4组 作为给药组,每组分别灌喂药物4ml、6ml、8ml、10ml,第五组正常喂食作为 对照组,每日一次,连续灌喂90天,测体重,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4小时断头 处死,测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取心、肾等内脏,观察组织形态的 变化,观察剂量的作用,观察饮食、活动的变化,实验证明给药组与对照组 比较无显著变化,可见按公斤体重计算相对于临床50-200倍的剂量均无毒性 反应,是一种安全的药物。

为了验证临床疗效,本组方界首市中医院进行试用,通过随机选取其中 空洞型肺结核40例(住院6例,门诊34例);

1、治疗方法

按照本发明药物比例,称取原料(一剂量),依据通常煎药的方法得到药 液,每日一剂,早中晚各服一次,疗程一周。

2、临床资料

本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1~20岁6例,21~40岁14例,41~60 岁16例,60岁以上4例。中医诊断属伤寒戴阳证。

3、治疗结果

显效29例(神清,语言回答自如,手足温和),有效9例(手足温),无效 2例,总有效率达9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成本低廉、配伍合 理等特点,服用剂量小,有害成分含量低,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 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按如下重量数称取各原料药:葱白100g、熟附子20g(先煎)、肉桂10g、 干姜10g、红参10g、五味子5g、麦冬10g、大枣3枚、黄芪20g、煅龙骨7g、煅 牡蛎8g、茯苓10g、炒白术10g、法半夏6g、桂枝10g、龟板15g、鳖甲15g、生 白芍10g、熟地10g。

将上述各味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面,浸泡20~40 分钟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续煎30分钟,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过 滤,得到汤剂。使用指导: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分服。

实施例2

按如下重量数称取各原料药:葱白110g、熟附子21g(先煎)、肉桂11g、 干姜11g、红参11g、五味子6g、麦冬11g、大枣4枚、黄芪21g、煅龙骨8g、煅 牡蛎9g、茯苓11g、炒白术11g、法半夏7g、桂枝11g、龟板16g、鳖甲16g、生 白芍11g、熟地11g。

将上述各味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面,浸泡20~40 分钟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续煎30分钟,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过 滤,得到汤剂。使用指导: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分服。

实施例3

按如下重量数称取各原料药:葱白90g、熟附子19g(先煎)、肉桂9g、干 姜9g、红参9g、五味子4g、麦冬9g、大枣2枚、黄芪19g、煅龙骨6g、煅牡蛎 7g、茯苓9g、炒白术9g、法半夏5g、桂枝9g、龟板14g、鳖甲14g、生白芍9g、 熟地9g。

将上述各味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面,浸泡20~40 分钟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续煎30分钟,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过 滤,得到汤剂。使用指导: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分服。

典型病例

病例1

刘某,男,62,退休干部,安徽省界首市人。平时动则喘作少痰,近日 不慎感寒,始则微热恶寒,口虽渴而不饮水,小便清长,越三日气急痰鸣, 面红如妆,神昏不语,汗出津津,手足厥冷,舌苔黑润,脉两寸浮滑而细, 两尺豁然而空,血9.33/5.0kpa。脉证合参,拟诊:伤寒戴阳症。给予本发明 实施例1药物服用,连服7剂治愈。

病例2

龚某某,男,58岁,安徽省临泉县人。于2012年07月20日就诊。苔黑, 口渴少饮,神昏不语,手足凉,血压12.00/7.5kpa。给予本发明实施例2药物 服用,连服3剂治愈。

病例3

姜某某,女,58岁,安徽省太和县人。于2012年01月26日就诊。手足凉, 口感甜味,胸闷,心阳不振,脾不健运。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药物服用,连服 3剂治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 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 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