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缠绕特别是用于电机条形绕组的导条端部的方法和固定装置

用于缠绕特别是用于电机条形绕组的导条端部的方法和固定装置

摘要

本申请描述了一种缠绕方法(100)和缠绕固定装置(10),用于缠绕用于电机的转子或定子条形绕组的导条(1、1’)的自由端部(2A、3A、2A’、3A’)。该缠绕固定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主结构(11A)和副结构(11B)的容腔元件(11),其中该主结构设置有相邻容腔(11A’)弧,以及该副结构包括其它容腔(11B’)并且相对于该主结构(11A)轴向可动地安装。该导条的一些但并非全部的自由端(2A、3A、2A’、3A’)设置在所述相邻的容腔(11A’)中。该主结构然后转动以部分地缠绕所述自由端(2A、3A、2A’、3A’)。然后,该副结构(11B)轴向地移动,从而使得该导条的其余自由端(2A、3A、2A’、3A’)插入到该容腔(11B’)中。之后,该主结构(11A)和副结构(11B)两者同步地转动以进一步缠绕所有自由端(2A、2A’)。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145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泰克马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80060703.8

  • 发明设计人 桑特·古尔奇奥尼;

    申请日2011-01-04

  • 分类号H02K15/00(20060101);H02K15/0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76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刘云贵;韩龙

  • 地址 意大利特拉莫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27: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17

    授权

    授权

  • 2013-1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K15/00 申请日:2011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缠绕导条自由端部的缠绕方法和固定装置,该导条 特别地用于电机的定子或转子绕组。

背景技术

已知提供电机如发电机或电动机的定子或转子,例如用于混合电力机车 (HEVs)中,其中定子或转子绕组由多个导条构成,它们被弯曲并不同地 彼此互连,从而提供所谓的条形绕组。

特别地,现有技术包括由具有矩形横截面的导条构成的条形绕组,其中 术语“矩形”指的是方形截面以及“平面状”截面,一般地表示矩形截面, 其中该截面的两个侧部小于另外两个侧部。

所谓的导条通常是由直线导条通过“U”或“P”形弯曲而形成。美国 专利US7480947描述了一种用于预成形导条的方法(在这个文献中称作“发 卡式导体”)。“U”或“P”预成形导体,在本领域通常也被称作为“基 本预成形导体”,典型地具有两个具有不同长度的相邻腿,每个设置有一自 由端部和一相对端部,每个腿通过一连接部分与另一腿相连接。

例如,为了提供定子,已知的是在“U”或“P”预成形导体上进行两 种不同类型的缠绕。

在第一种类型的缠绕中,也被称作为“从插入侧缠绕”,基本预成形导 体合适地插入对应的径向对准容腔中,这些容腔设置在缠绕设备中,在插入 之后适于弯曲这些导体。该缠绕设备实质地用于“推开”“U”或“P”形 的腿,从而使得同一导体的两条腿在将后者从缠绕设备中拔出后可连续地插 入定子铁芯的狭槽中,这些狭槽以预定的间距彼此之间径向地偏移开。

公开的专利申请US2009/0178270描述了一种示例性的“插入侧”缠绕 方法,其用于在导条插入到缠绕设备的容腔中之后以统一的间距来缠绕这些 预成形的导条。

在经过第一种类型缠绕之后,这些导条通过定子铁芯的第一侧(所谓的 “插入侧”)而插入到定子铁芯的狭槽中,从而使得各自的自由端部从该铁 芯的第二侧(被称作为“焊接侧”或“连接侧”)伸入,其中该第二侧与该 第一侧相对。

在插入到设置在合适的缠绕固定设备中的容腔之后,从该焊接侧伸出的 自由端部然后进行第二种类型缠绕,也被称作为“焊接侧缠绕”。该缠绕固 定设备的目标是弯曲(“缠绕”)这些导体的自由端部,从而合适地成形这 些端部以及因此使得在这些导体之间提供合适的电气连接,从而完成该绕 组。

需要注意的是,导体自由端部的精确弯曲便于在这些导体之间形成连接 部。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会难以按照要求正确地和精确地弯曲这些导体的 自由端部。例如,由于焊接侧上这些端部的多数的伸出量相对较小,会难以 接近这些导体的端部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从而保证在该定子铁芯轴线的周 围以及在其轴向方向上的正确弯曲。此外,例如,导体的精确成形是比较复 杂的,这是因为它们具有固有弹性,在弯曲之后,该固有弹性会试图将它们 部分地拉回到它们的起始位置。

已公开的美国专利申请2009/0302705描述了一种典型的上述类型的焊 接侧缠绕方法。该专利中描述的该方法能够一次实现导条自由端部的非一致 缠绕。为了提供这样的缠绕,该专利申请描述了一种包括容腔元件的缠绕固 定装置,其设置有一空动元件,用于限定容腔元件的腔室。特别地,该空动 元件相对于容腔元件的主结构周向可动地安装。

如此,需要提供一种相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可替换的缠绕方法,用于缠绕 电机条形绕组的导条的自由端部。

发明内容

本描述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种缠绕方法,其能够满足上述需要。

这个以及其它目标通过在权利要求1中限定的缠绕方法的基本形式,以 及在其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来实现。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是提供一种如在权利要求6中限定的基本形式,以 及在其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的缠绕固定装置。

附图说明

从其实施例的下面详细描述中,将会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这些实施 例是示意性的并且因此不局限于下列附图,其中:

图1示出了用于缠绕导条自由端部的缠绕固定装置的现有优选实施例 的透视图,该导条特别是用于电机的绕组,其中该缠绕固定装置被示出为处 于第一操作结构;

图2示出了图1的固定装置的透视图,其中该固定装置被示出为处于第 二操作结构;

图3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图1中的固定装置处于该第一操作结构时的平 面图;

图4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图1中的固定装置处于该第二操作结构时的视 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固定装置的四个部件的四个透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固定装置的四个其它部件的四个透视图;

图7A-7C示出了分别处于三种不同结构的导条的三个透视图;

图8A-8C示出了适于用作相端子的其它导条的三个透视图,其分别示 出了处于三种不同结构;

图9示出了一透视图,其中示出了处于该第一操作结构的图1中的固定 装置和用于电机的具有插入各个狭槽中的多个导条的定子或转子铁芯,其中 该铁芯和该固定装置被示出为整体地处于第三操作结构;

图10示出了图9中的铁芯和固定装置的进一步视图,其中示出了处于 第三操作结构时的透视图,其中该缠绕固定装置的一些部件被移除;

图11示出了图9中的铁芯和固定装置的透视图,基本上示出了处于第 四操作结构;

图12示出了处于第四操作结构的图9中的铁芯和固定装置的进一步的 剖面和透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2的放大图;

图14示出了图9中的铁芯和固定装置的进一步透视图,其中该铁芯和 固定装置处于第四操作结构;

图15示出了包括图1中的缠绕固定装置的缠绕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前部 平面视图;以及

图16示出了一缠绕方法的流程图。

在这些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采用相同的数字标记来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平面状”或“方形”导条表示实质上具有四个平面侧部 的导条,每个侧部典型地通过圆形边缘连接到相邻的侧部。

因此,用于描述导条横截面的词语“平面状”或“方形”或等效术语使 用的是基本含义,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排除这些导条具有连接平面侧部的显 著圆形边缘的事实。术语“平面导体”应当被认为意味着该导体具有相对的 两侧,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余相对侧之间的距离。在本描述中,术语“矩 形导体”应当被认为是广义上的平面状和方形,因为方形导体是矩形导体的 一个特例,即其中四个侧部具有相同的尺寸。

在本描述中,容腔可被限定为元件中的凹槽或凹部,其完全地被这个元 件以及元件中的空腔所包围,其中该空腔的开口侧通过相邻元件的表面或壁 被有效地封闭起来。

为了描述的目的,用于描述导条端部的术语“缠绕”应被认为是如该部 件弯曲或成形的基本含义,从而在这些导体之间提供合适的电连接。

为了描述的目的,相对于一方向或轴线限定的术语“径向的”或“周向 的”或其它类似表达方式应当被理解为圆周,其位于垂直于该方向或轴线的 平面中并且在该方向或轴线上居中。此外,为了描述的目的,相对于一方向 或轴线限定的术语“成角度地隔开”(或其它类似表达方式)指的是一圆周 的两个半径之间的角度,其位于垂直于所述方向或轴线的平面中,以及它们 的中心位于所述方向或轴线上。

初步地参考图7A和8A,分别示出了用于电机的定子或转子绕组的导条 1、1’的两个实施例。在这个例子中,导体1、1’是平面状矩形铜导体,因为 它们具有一对相对的面,该相对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两个相对面之间的距 离。

如图7A所示,导体1是第一预成形“P”形导体,其具有通过连接部4 连接的两个腿2、3,并且每个腿具有各自的自由端部2A、3A。连接部4在 相关技术领域中也经常被称作为“头部”,如图7A中所示的那样,腿2A 比腿3A稍长一些。

图8A所示的导体1’是第二导条,特别是适于用作相端子的导体,其具 有实质上与导体1的形状相同的形状,不同之处仅在于其具有一个比其它腿 明显更长一些的腿。特别地,导体1’包括两个腿2’、3’,它们通过连接部4’ 连接并且每个腿具有各自的自由端部2A’、3A’。

现在参考图1,10,基本表示用于缠绕电机条形绕组的导条的自由端部 的缠绕固定装置的现有优选实施例。例如,固定装置10适于缠绕多个导条 1、1’的自由端部2A、3A和/或自由端2A’、3A’。

缠绕固定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容腔元件11,其围绕缠绕轴线Z-Z延伸。 优选的环形容腔元件11包括主结构11A和至少一个副结构11B,该副结构 相对于主结构11A可动地支撑。

根据如图5所示的现有优选实施例,主结构11A具有环形形状,在这 个例子中其实质上是圆筒形的。

图6中示出了根据现有优选实施例的多个副结构11B,特别是5个副结 构11B。特别地,图6中的副结构11B可接合到图5中的主结构11A,以提 供容腔元件11。在图6的实施例中,副结构11B通过弯曲的支撑基部11C 而彼此固定在一起,用于刚性地将结构11B的端部彼此连接在一起。然而, 根据进一步的实施例,副结构11B可彼此分隔开。换句话说,结构11B也 可以是完全不同的结构,其可以独立地被驱动。

参考图3或4,可注意到容腔元件11设置有圆形容腔阵列S1,它们的 中心位于缠绕轴线Z-Z上。阵列S1包括多个容腔11A’、11B’,它们分别由 主结构11A和副结构11B限定并且被设置为整体上形成阵列S1。该例子中 的阵列S1包括72个容腔。需要注意的是,在图3和4中,缠绕轴线Z-Z垂 直于图平面并且通过十字被示意性地示出。

每个容腔11A’、11B’中都设置有插入开口11A’’、11B’’,或者进入开 口11A’’、11B’’,导条的各自的自由端部可通过该开口而进入,例如导体1、 1’的端部2A、3A、2A’、3A’中的一个,以使得该部分能够插入到各个容腔 中。可注意到的是,这个例子中的开口11A’’、11B’’实质上具有矩形形状 并且优选地分别设置在主结构11A和副结构11B的平面形端表面上。这些 端表面特别地是横切或者实质上垂直于缠绕轴线。

主结构11A被这样设置,从而限定包括在阵列S1的多个相邻容腔11A’ 中的至少一个容腔弧R1。如图5所示,在这个例子中,主结构11A设置有 多个容腔弧R1。更特别的,结构11A包括三个容腔弧R1,它们相对于缠绕 弧Z-Z成角度地分布,其中每个弧包括不同数量的容腔11A’。如图5所示, 除了3个弧R1之外,在这个例子中,结构11A被这样设置从而限定两个其 它的容腔11A’,它们彼此成角度地分布并且特别地具有比其它容腔11A’的 轴向延伸更长的轴向延伸(Z-Z轴)。

返回到图3或4,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弧R1的容腔11A’是成角度的并 且是一致分布的。换句话说,如图3或4所示,两个相邻容腔11A’的中心 彼此之间相对于缠绕轴线Z-Z成角度地分隔开相同的预定角度A1。在这个 例子中,角度A1特别地等于5度。

仍然参考图3或4,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副结构11B被这样设置,从而 限定阵列S1的至少一个容腔11B’。换句话说,除了由主结构11A限定的容 腔11A’之外,每个副结构11B限定阵列S1的至少一个其它容腔11B’。

在该典型实施例中,副结构11B被这样设置,从而限定包括多个相邻容 腔11B’的每个容腔弧R2。特别地,容腔弧R2也是成角度地并一致地分布 的,从而使得这两个相邻容腔11B’的中心彼此之间相对于缠绕轴线Z-Z成 角度地分隔开相同的预定角度A2。在这个例子中,角度A2等于角度A1, 即5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副结构11B的容腔11B’相对于容腔11A’在 一个方向上全部周向地偏移预定的量。换句话说,如图3所示的那样,相邻 容腔11A’和容腔11B’的中心相对于缠绕轴线以不等于所述角度A1、A2的 角度成角度地分布。

副结构11B相对于主结构11A轴向可动地安装,即它们可在缠绕轴线 Z-Z的方向上滑动。更特别的,副结构11B适于相对于主结构11A仅在缠绕 轴线Z-Z的方向上平移。换句话说,结构11B围绕缠绕轴线Z-Z与主结构 11A可转动地结合在一起。再换句话说,每个结构11B实质上相对于主结构 11A仅提供一个自由度。在这些例子中,为了能够进行所述轴向滑动,副结 构11B通过精密耦件连接到主结构11A。参考图5,为了提供这样的精密耦 件,容腔元件11优选地包括多个滑动座12,在这个例子中为5个滑动座12, 其中每个座由一对周向地相对的引导壁12’、12’’限定。特别地,各个副结 构11B在每个座12上可滑动。

参考图1和2,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副结构11B被如此地设置,以占据 轴向后方操作位置(图1)和相对于轴向后方位置的轴向前方操作位置(图 2)。

如在图1中注意到的那样,在轴向后方位置(Z-Z轴线),每个副结构 11B被如此设置,从而限定容腔元件11的凹部13或空腔13。特别地,在该 位置中,结构11B的插入开口11B’’位于主结构的容腔弧R1的插入开口 11A’’的第一轴向距离(Z-Z轴线)处。

参考图2,在轴向前方位置处(Z-Z轴线),容腔11B’的插入开口11B’’ 设置在距离主结构11A的弧R1的进入开口11A’’的第二轴向距离处。该第 二轴向距离优选地小于第一轴向距离。在现有的优选典型实施例中,当副结 构11B占据轴向前方位置时,插入开口11B’’特别地与插入开口11A’’齐平 (图2)。根据一其它实施例,在结构11B的轴向前方位置,开口11B’’可 实质上与插入开口11A’’齐平,而不是优选地与所述开口齐平。在这种情况 下,开口11B’’优选地相对于插入开口11A’’设置在轴向后方位置,其中它 们与后者开口的距离优选地等于若干毫米,例如1mm-3mm。

现在参考图1、5和6,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现有优选实施例,缠绕固 定装置10包括至少一对容腔元件。特别地,在这个例子中,固定装置10包 括两对容腔元件11、14和15、16,它们之间是同轴的。在这个例子中,如 可从图5和6注意到的那样,元件14、15和16相对于元件11具有一些结 构上的差异。然而,这些元件具有对应于元件11并且实质上执行元件11的 类似功能的特征。换句话说,作为一个例子(图1,5和6),元件14、15 和16分别地包括:

-圆形容腔阵列S2、S3、S4;

-设置有至少一个容腔弧的主结构14A、15A、16A,包括设置有插入 开口14A’’、15A’’、16A’’的多个容腔14A’、15A’、16A’;以及

-至少一个副结构14B、15B、16B,其相对于主结构14A、15A、16A 轴向可滑动地安装(Z-Z轴线),副结构14B、15B、16B设置有至少一个 具有插入开口14B’’、15B’’、16B’’的容腔14B’、15B’、16B’。

现在参考图11,其中示出了固定装置10和定子或转子铁芯20。例如, 铁芯20是电机的定子或转子铁芯,例如一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机车的电动 机。

就自身而言,铁芯20包括薄片状管形主体,其在两个相对面22、23之 间沿着定子轴线(其对应于图9-12中的缠绕轴线Z-Z)轴向地延伸,这两 个相对面分别地被称作为插入面22和焊接面23。铁芯22的主体包括多个 狭槽24,其在主体的厚度内轴向地延伸(即在定子轴线的方向上)并且可 被多个导条穿过。在这个例子中,特别地,铁芯20包括72个狭槽24。更 特别的,狭槽24可成角度地并一致地分布,从而使得两个相邻狭槽24的中 心相对于缠绕轴线以等于上述角度A1的角度,即5度,而成角度地分布。

根据一个实施例,铁芯20的狭槽24被两个导条冠25、35占据,特别 地,径向的内部冠25和径向的内部冠35。在这个例子中,冠25仅包括多 个导体1(图7A-7C),以及冠35包括多个导体1和多个相端子1’(图8A-8C)。

参考图9和10,其中铁芯20被部分地示出,可注意到的是,导体1和 1’插入狭槽24中,其各自的自由端部2A、3A和2A’、3A’从焊接面23伸出。 还可注意到的是,在图9-13中,插入到铁芯20中的导体1和1’分别具有 图7B和8B中的形状。换句话说,该导体具有被分隔开预定量的各自腿2、 3和2’、3’,例如在“头部”4、4’的缠绕操作之后(该缠绕对本领域技术人 员来说是公知的,因此不再赘述)。还可注意到的是,图9-13中的自由端 部2A、3A、2A’、3A’是直线端部,即没有任何的弯曲。

参考图12,其中铁芯20和固定装置10在透视部分中示出,可注意到 的是,导条的腿设置在铁芯20的内部,从而使得它们形成四个圆形同心腿 阵列,以及因此形成从焊接面23伸出的四个圆形同心自由端部阵列T1、T2、 T3、T4。特别地,每个阵列T1-T4的自由端部优选地彼此齐平或者实质上 齐平,除了阵列T1的相端子1’的自由端部2A’之外,其相对于阵列T1的其 它端部2A形成明显的凸出。

此外,如图12所示,阵列T1-T4的自由端部相对于缠绕轴线Z-Z彼此 之间径向地对准。

下面将会描述如前所述的缠绕固定装置的一个典型操作方式。

在图9中,固定装置10和铁芯20被示出为处于导条1、1’在容腔11、 14、15、16的插入配置中。在图9中,固定装置10特别地占据对应于图1 的配置的初始配置。换句话说,容腔11、14、15、16的所有副结构11B、 14B、15B和16B占据上述轴向后方操作位置(这些图中的下方后方位置)。

铁芯20初始地与固定装置10支撑开一轴向距离(Z-Z轴线),阵列T1-T4 的端部朝向容腔阵列S1-S4。需要注意的是,阵列T1-T4分别与阵列S1-S4 相关联。

铁芯20和固定装置10然后被轴向地设置到一起(Z-Z轴线),从而将 阵列T1-T4的端部2A、3A、2A’、3A’的一部分插入到容腔元件的主结构11B、 14B、15B、16B的容腔中。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图11和12的设置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配置结构中,主结构11A、14A、15A、16A的 所有容腔11A’、14A’、15A’、16A’内部地接收阵列T1-T4的各个自由端部。 还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这种配置结构,由于副结构11B、14B、15B、16B 位于所述后方位置,阵列T1-T4的未插入到主结构11A、14A、15A、16A 的容腔中的端部位于距离副结构11B、14B、15B、16B的插入开口11B’’、 14B’’、15B’’、16B’’一轴向距离(Z-Z轴线)的容腔11B’、14B’、15B’、16B’ 的外部。

还需注意的是,在图11和12的配置结构中,阵列T1-T4的未插入到主 结构11A、14A、15A、16A的容腔中的自由端部相对于副结构11B、14B、 15B、16B的对应容腔彼此之间轴向地偏移开(Z-Z轴线)相对于缠绕轴线 的预定角度。作为一个例子,阵列T1-T4的端部与副结构11B、14B、15B、 16B的容腔之间的这种偏移如图13所示,其中示出了阵列T4的一些端部, 它们相对于一个副结构16B的对应容腔16B’轴向地偏移。

在这个例子中,阵列T1-T4的未插入到主结构11A、14A、15A、16A 的容腔中的每个端部相对于对应的容腔(即相对于副结构11B、14B、15B、 16B的容腔,其中所述端部插入该容腔中)轴向地偏移开等于角度A1或A2 一半的角度(其也等于两个相邻狭槽24之间的角度),即在这个例子中, 偏移角度为2.5度。在任何情况下,可以一般的术语适当地指出,为了避免 缠绕过程中这些导体自由端部之间的干涉,上述偏移对应于小于两个相邻容 腔11B’之间的角度A2的一个角度是很重要的。

从图11的配置结构开始,容腔元件11、14、15和16围绕缠绕轴线Z-Z 被旋转地驱动并且同步地在轴向方向上平移,特别是通过将固定装置10更 加靠近铁芯20设置,从而仅执行已插入到主结构11A、14A、15A、16A的 容腔中的阵列T1-T4的端部的第一缠绕。特别地,每个容腔元件相对于相邻 的容腔元件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动,从而在相反的方向上缠绕阵列T1-T4的端 部。

换句话说,为了执行该第一缠绕,固定装置10和铁芯20相对于缠绕轴 线Z-Z受到一相对转动-平移动作,优选地以连续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 原则上,转动-平移相对动作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假设通过仅 包括一个容腔元件例如元件11的缠绕固定装置来进行一个阵列T1-T4的缠 绕,该配置结构可使得容腔元件被保持不动以及铁芯20被转动和平移。另 一方面,可转动容腔元件,其中铁芯20被朝着这些元件同步地平移。然而, 相对于用于实现所述相对转动-平移动作的一个所述方法的可替换方法基 本上较少地有利。

在这个例子中,在第一缠绕结束时,容腔元件11、14、15和16中的每 个相对于缠绕轴线转动2.5度。因此,在第一缠绕结束处,阵列T1-T4的被 初始地相对于对应的容腔轴向地偏移的自由端部轴向地与副结构11B、14B、 15B、16B的对应容腔对准。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第一缠绕过程中,这些端部保持在副结构11B、 14B、15B、16B的容腔外部。

此外,在第一缠绕结束时,这些端部仍然是直线端部,同时插入到主结 构11A、14A、15A、16A的容腔中的端部是弯曲的端部。

在第一缠绕步骤结束时,从轴向后方位置开始,副结构11B、14B、15B、 16B相对于主结构11A、14A、15A、16A轴向地平移,在这个例子中是同 步的,从而将阵列T1-T4的剩余端部插入到副结构11B、14B、15B、16B 的容腔中。换句话说,这些副结构被驱动从而轴向地平移,直至它们占据上 述轴向前方位置(图2),在该位置处,阵列T1-T4的剩余自由端部被接收 在副结构的容腔中。特别地,在这种的配置结构中,副结构的插入开口11B’’、 14B’’、15B’’和16B’’与主结构的插入开口11A’’、14A’’、15A’’和16A’’齐平 或者实质上齐平。此外,在这种配置结构中,插入到副结构11B、14B、15B、 16B的容腔中的自由端部仍然是直线的,即未受到弯曲。

一旦所有阵列T1-T4的突出端部插入固定装置10的容腔中,即执行第 二缠绕,其中阵列T1-T4的所有端部被同步地在铁芯20和固定装置的容腔 元件之间通过进一步的相对转动-平移动作而弯曲。该第二缠绕以实质上类 似于第一缠绕的方式进行。然而,在第二缠绕中,该例子中的容腔元件相对 于缠绕轴线Z-Z执行更大的转动。特别地,在这个例子中,在第二缠绕结束 时,每个容腔元件相对于第一缠绕进行了20度的额外转动。因此,在这个 例子中,已进行了第一缠绕的端部在第二缠绕结束时总共进行了22.5度的 缠绕,同时仅进行第二缠绕的端部总共进行了20度的缠绕。通过固定装置 10,因此可以执行阵列T1-T4的自由端部的非一致缠绕。

图14示出了处于第二缠绕过程中的铁芯20和固定装置10。需要注意 的是,在该结构中,本例中的导体1、1’分别地设置为如图7C、8C所示。

参考图16,基于固定装置10的上述操作,可注意到的是,对该操作进 行概括,可描述一种用于缠绕电机的条形绕组的导条的自由端部的缠绕方法 100,其包括:

a)提供缠绕固定装置10的步骤101,该缠绕固定装置10包括围绕缠绕 轴线Z-Z延伸的至少一个容腔元件11并且设置有在缠绕轴线Z-Z上具有其 中心的圆形容腔阵列S1,容腔元件11包括主结构11A和副结构11B,该主 结构设置有所述阵列S1的相邻容腔的弧R1,该副结构相对于主结构11A 可动地安装并设置有所述阵列S1的其它容腔11B’,所述阵列S1的每个容 腔包括各自的插入开口11A’’、11B’’,其被所述自由端部2A或2A’的一个 穿过以用于将所述自由端部插入所述容腔中;

b)提供设置有多个狭槽24的定子铁芯20或转子铁芯20的步骤102, 这些狭槽被各自的多个所述导条1、1’所占据,该导条设置有从定子或转子 铁芯20的一侧突出的自由端部2A、2A’,所述突出的自由端部形成端部2A、 2A’的圆形阵列T1;

c)将所述端部阵列T1的相邻端部2A、2A’的弧插入到主结构11A的容 腔的弧R1中的步骤103;

d)通过所述铁芯20与所述容腔元件11之间的相对转动-平移动作而 缠绕端部的该弧的第一步骤104,其中该弧被插入到该容腔的所述弧R1中;

e)相对于主结构11A轴向地平移(Z-Z轴线)副结构11B的步骤105, 用于将除了插入到所述弧R1中的端部的弧之外的所述阵列T1的其它端部 2A或2A’插入到副结构11B的所述其它容腔11B’中;以及

f)通过所述铁芯20与所述容腔元件11之间进一步的相对转动-平移 动作而同步缠绕插入到主结构11A的容腔的弧R1中的该端部的弧以及插入 到副结构11B的其它容腔11B’的其它端部2A、2A’的第二步骤106。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第一缠绕步骤104之前,缠绕方法100包括使得副 结构11B占据相对于主结构11A的轴向后方操作位置的步骤,其中端部的 所述弧插入容腔的弧R1中,其它端部2A或2A’可相对于所述容腔11B’的 插入开口11B’’以某个轴向距离设置在其它容腔11B’的外部。

根据缠绕方法100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一缠绕步骤104中,所述其它端 部2A或2A’保持在其它容腔11B’的外部。

根据方法100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一缠绕步骤104之前,当端部的所述 弧插入到容腔的所述弧R1中时,其它的端部2A或2A’相对于其它的容腔 11B’轴向地偏移相对于缠绕轴线Z-Z的预定角度,同时在第一缠绕步骤104 结束时,其它的端部2A或2A’与其它容腔11B’轴向地对准。

根据方法100的一个实施例,轴向地平移步骤105包括将其它容腔11B’ 的插入开口11B’’与所述弧R1的容腔的插入开口11A’’齐平或者实质上齐平 地设置。

参考图15,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可例如采用包括固定装置10的缠 绕装置200来执行,铁芯20可设置在固定装置10中。特别地,装置200例 如包括驱动元件210,其可连接到固定装置10以驱动容腔元件以及特别地 所述副结构。例如,驱动元件210可包括电气轴线,或者其它液压或气动类 型的伺服装置。此外,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按压元件220,用于在缠绕过 程中啮合和容纳连接部4、4’。

基于上面的描述,因此可以理解上述缠绕方法和固定装置是如何能够满 足所述需要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相对于容腔元件的主结构轴向滑动地安装的副结 构的构造有利地帮助提高副结构针对可在缠绕过程中发生的应力的强度,特 别是在周向方向上,其中该副结构设置有多个容腔。再次,副结构与主结构 通过精密耦件的构造也有利地帮助提高缠绕固定装置的可靠性和强度。一般 来说,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本描述的缠绕固定装置能够进行特别有效和可靠 的缠绕,以及同时还具有相对简单和坚固的结构。

在本发明原则的基础上,在不脱离如附加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 的前提下,用于执行本发明及其特别实施例的方式可相对于本描述和示例具 有许多改变方式,这些描述和示例仅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