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方法及装置

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方法及装置

摘要

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方法及装置,它涉及一种采用含碳垃圾作为燃料的发电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SOFC中作为燃料的氢气价格昂贵的技术问题。发电方法如下:将含碳垃圾加入燃料管4中,含碳垃圾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再与含碳垃圾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电解质层2传递过来的氧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失去电子,一氧化碳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由阳极3流入阴极1,形成电流回路。本发明装置包括阴极1、电解质层2、阳极3、燃料管4和密封胶塞5。本发明实现了SOFC的无成本运行。本发明属于利用含碳垃圾发电领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4412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416634.0

  • 申请日2013-09-13

  • 分类号H01M8/12;H01M8/22;H01M8/04;

  •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侯静

  •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23: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M8/12 授权公告日:20150819 终止日期:20160913 申请日:2013091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8-19

    授权

    授权

  • 2014-01-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M8/12 申请日:201309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2-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含碳垃圾作为燃料的发电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能源转换装置,它能够把燃料如氢气中的化学 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因此具有较高能源转换率。通常SOFC的能源 转换率可达到60%,如果采用热电联供方式,能源转换率可达到80%,是普通火力发电 的2~3倍。除此之外,SOFC还是一个洁净能源系统。SOFC的传统燃料是氢气,系统的 最终反应产物是水,可以供人类直接饮用。进入21世纪,当人类面临严峻的能源和环境 问题时,SOFC的优势更加凸显,它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也备受关注。但是,迄今为止SOFC 仍旧没有实现商业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运行成本较高,输出电力与传统火电相比没 有价格优势。SOFC的运行成本,绝大部分来源于燃料,因为SOFC各个部件都是全陶瓷 结构,在运行过程中没有任何消耗和损失,理论上讲,如果保证燃料持续供给,SOFC就 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电力输出。作为燃料氢气不仅价格昂贵,并且产量低,不易运输,不 易储存,因此,寻找低成本替代燃料成为当下SOFC的研发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SOFC中作为燃料的氢气价格昂贵的技术问题,提供了 一种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方法及装置。

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方法如下:

将含碳垃圾加入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装置的燃料管4中,燃料管4 中的含碳垃圾首先与反应腔6内的残留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再与燃料管4 中的含碳垃圾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生成的一氧化碳吸附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3的表 面,一氧化碳与电解质层2传递的氧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失去电子,一氧化碳失去 的电子通过导线由阳极3流入阴极1,形成电流给用电设备7供电,其中在发电的过程中 持续从燃料管4的一端向其内部加入含碳垃圾。

所述的含碳垃圾是树叶、树枝、树皮、树根、锯末、秸秆、桔梗、煤炭、煤灰、原煤 或焦炭。

其电池的运行原理依靠如下三个反应:

C(含碳垃圾中固态碳)+O2(反应腔6内残留氧气)→CO2(气态)

CO(气态)+O2-(电解质与电极界面)→CO2(气态)+2e-

所述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装置第一种技术方案包括阴极1、电解质层 2、阳极3、燃料管4和密封胶塞5,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3为底端封闭的管状,密封胶塞 5插在阳极3的开口端将阳极3封闭,所述的燃料管4位于密封胶塞5与阳极3所形成的 反应腔6的内部,燃料管4的两端穿出密封胶塞5,所述的燃料管4的管体上开有过气孔; 阳极的外表面上蒙覆一层电解质层2,电解质层2的外表面蒙覆阴极1。

所述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装置第二种技术方案包括阴极1、电解质层 2、阳极3、燃料管4、密封胶塞5和陶瓷管8,其特征在于片状的阳极3的一个表面固定 在陶瓷管8的一端并将该端部封闭,密封胶塞5插在陶瓷管8的开口端将陶瓷管8封闭, 所述的燃料管4位于密封胶塞5与陶瓷管8所形成的反应腔6的内部,燃料管4的两端穿 出密封胶塞5,所述的燃料管4的管体上开有过气孔;阳极3的另一表面上蒙覆一层电解 质层2,电解质层2的一个表面与阳极3相连,电解质层2的另一表面蒙覆阴极1。

所述燃料管4的形状为U型。

所述燃料管4U型的底部盘曲成螺旋状。

本发明实现了SOFC的无成本运行,即SOFC的工作所需燃料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的含碳垃圾,如树叶,树枝,木屑,麦梗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U型的底部盘曲成螺旋状的燃料管4的结构图;

图4是实验一中将柳树叶直接作为燃料的SOFC在700、750和800℃下的输出性能, 图中-■-表示柳树叶作为燃料SOFC在700℃下的I-V曲线,-□-表示柳叶作为燃料SOFC 在700℃下的I-P曲线,-●-表示柳树叶作为燃料SOFC在750℃下的I-V曲线,-○-表示柳 叶作为燃料SOFC在750℃下的I-P曲线,-★-表示柳树叶作为燃料SOFC在800℃下的 I-V曲线,-☆-表示柳叶作为燃料SOFC在800℃下的I-P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 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方法如下:

将含碳垃圾加入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装置的燃料管4中,燃料管4 中的含碳垃圾首先与反应腔6内的残留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再与燃料管4 中的含碳垃圾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生成的一氧化碳吸附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3的表 面,一氧化碳与电解质层2传递的氧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失去电子,一氧化碳失去 的电子通过导线由阳极3流入阴极1,形成电流给用电设备7供电,其中在发电的过程中 持续从燃料管4的一端向其内部加入含碳垃圾。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含碳垃圾是树叶、树 枝、树皮、树根、锯末、秸秆、桔梗、煤炭、煤灰、原煤或焦炭。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 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 电装置包括阴极1、电解质层2、阳极3、燃料管4和密封胶塞5,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3 为底端封闭的管状,密封胶塞5插在阳极3的开口端将阳极3封闭,所述的燃料管4位于 密封胶塞5与阳极3所形成的反应腔6的内部,燃料管4的两端穿出密封胶塞5,所述的 燃料管4的管体上开有过气孔;阳极的外表面上蒙覆一层电解质层2,电解质层2的外表 面蒙覆阴极1。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不同的是所述燃料管4的形状为U 型。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或四不同的是所述燃料管4U型的底 部盘曲成螺旋状。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三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 电装置包括阴极1、电解质层2、阳极3、燃料管4、密封胶塞5和陶瓷管8,其特征在于 片状的阳极3的一个表面固定在陶瓷管8的一端并将该端部封闭,密封胶塞5插在陶瓷管 8的开口端将陶瓷管8封闭,所述的燃料管4位于密封胶塞5与陶瓷管8所形成的反应腔 6的内部,燃料管4的两端穿出密封胶塞5,所述的燃料管4的管体上开有过气孔;阳极 3的另一表面上蒙覆一层电解质层2,电解质层2的一个表面与阳极3相连,电解质层2 的另一表面蒙覆阴极1。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不同的是所述燃料管4的形状为U 型。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或七不同的是所述燃料管4U型的底 部盘曲成螺旋状。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六或七相同。

采用下述实验验证本发明效果:

实验一:结合图1,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方法如下:

一、配制混合硝酸盐水溶液:向硝酸镧、硝酸锶、硝酸铬、硝酸锰和硝酸镍的混合物 中加入去离子水,以400r/min的搅拌速率搅拌15min,加入尿素,尿素与金属离子摩尔比 为2:1,以400r/min的搅拌速率搅拌10min,得到La0.75Sr0.25Cr0.5Mn0.5(NO3)x和Ni(NO3)2的前驱体溶液;其中,硝酸镧、硝酸锶、硝酸铬、硝酸锰与硝酸镍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75: 0.25:0.5:0.5:0.2,La0.75Sr0.25Cr0.5Mn0.5(NO3)x和Ni(NO3)2的前驱体溶液中Mn离子的摩 尔浓度为0.25mol/L;

二、制备多孔阳极支撑体:将电解质YSZ与有机造孔剂木薯粉按照5:3的质量比混 合后在玛瑙研钵中研磨5小时,得到均匀粉体,将0.25g粉体均匀撒入Φ13模具中,在 300MPa压力下成型,再在1000℃预烧2小时,得到坯体;

三、制备多孔阳极及电解质薄膜:将电解质YSZ粉在玛瑙研钵中研磨2小时后加入 粘结剂(松油醇和乙基纤维素组成,松油醇和乙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7﹕3),电解质YSZ 粉与粘结剂(松油醇和乙基纤维素组成,松油醇和乙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7﹕3)质量比 为7﹕3,再混合研磨3小时,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利用旋涂工艺涂覆到步骤 二的坯体上,在1400℃煅烧4小时,得到多孔阳极支撑体和致密YSZ电解质层2;

四、浸渍:将步骤一中配制的La0.75Sr0.25Cr0.5Mn0.5(NO3)x和Ni(NO3)2的前驱体溶液滴 注到多孔支撑体表面,利用孔隙中的毛细力将溶液引入到多孔基底中,在300℃烘烤30 分钟后,形成金属氧化物,重复上述过程30次后,在1200℃烧结2小时,得到阳极3;

五、制备电池阴极:按照化学式La0.8Sr0.2O3中的计量比将所需金属硝酸盐称量后溶 于去离子水中,配成浓度为1mol/L的硝酸盐溶液,甘氨酸和柠檬酸(摩尔比为1:1)按照 2倍于金属离子(摩尔比)的量加入硝酸盐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15分钟,然后在80℃ 水浴锅中持续搅拌直至水蒸干形成凝胶,将凝胶在200℃烘箱中烘干膨胀后,在1000℃烧 结2小时成相,成相后的粉体在玛瑙研钵中研磨2小时后加入粘结剂(松油醇和乙基纤维 素组成,松油醇和乙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7﹕3),持续研磨2小时形成阴极浆料,最后将 其涂覆在阳极支撑体光滑电解质薄膜YSZ表面,在1100℃烧结2小时,形成多孔阴极1;

六、电池测试:利用银膏将片状的阳极3固定在陶瓷管8的一端并将该端部封闭,在 200℃烘干30分钟,将收集的柳树叶在80℃焙干10分钟后搓碎,然后将碎的树叶加入 燃料管4中,密封胶塞5插在陶瓷管8的开口端将陶瓷管8封闭,所述的燃料管4位于密 封胶塞5与陶瓷管8所形成的反应腔6的内部,燃料管4的两端穿出密封胶塞5,所述的 燃料管4的管体上开有过气孔;阳极的外表面上蒙覆一层电解质层2,电解质层2的外表 面蒙覆阴极1;电池测试采用四电极法,阳极3和阴极1分别用银膏粘连四条银丝,作为 导线,并将引入的四根银丝与仪器相连,将电池端放入电炉中,电炉升温,对电池进行检 测。测试仪器采用SI 1287电化学工作界面和SI 1260阻抗分析仪。

从图4可以看出以柳树叶作为燃料的SOFC在700、750和800℃下的输出性能,在 800℃电池的输出最大功率密度已经达到350mW cm-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