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的中药

一种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的中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人参10份、白术10份、当归15份、川芎6份、阿胶10份、艾叶10份、香附20份、吴茱萸6份、肉桂10份、益母草30份、薏苡仁30份、牡丹皮10份、桃仁10份、红花10份、甘草6份、大黄6份、干姜10份、茯苓30份、桂枝30份、白芍15份。本发明采用适宜的药材和配比,各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能有效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三年来,通过对76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总有效率达86%。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368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谭钦文;

    申请/专利号CN201310545007.7

  • 发明设计人 谭钦文;

    申请日2013-11-07

  • 分类号A61K36/9068;A61P15/08;A61K35/36;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金枫南路1258号C幢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05: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9068 授权公告日:20150408 终止日期:20161107 申请日:2013110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4-08

    授权

    授权

  • 2015-03-25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906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107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3-25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68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302 申请日:2013110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申请日:201311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1-29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的中药,主要是用于治疗女性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

背景技术

不孕症是指有正常规律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两年未妊娠者。不孕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大约影响到至少10-15%的育龄夫妇。引起不孕的发病原因分为男性不孕和女性不孕,女性不孕主要以排卵障碍,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为主。 中医将不孕病分为脾肾两虚证型不孕、肝郁型不孕、气滞血瘀型不孕、痰湿内阻型不孕、气血虚弱型不孕、阳虚寒凝型不孕等多个证型。目前,治疗不孕病大多数采用中药调理,但目前还没有一种专用于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的中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人参10份、白术10份、当归15份、川芎6份、阿胶10份、艾叶10份、香附20份、吴茱萸6份、肉桂10份、益母草30份、薏苡仁30份、牡丹皮10份、桃仁10份、红花10份、甘草6份、大黄6份、干姜10份、茯苓30份、桂枝30份、白芍15份。

本发明配方中所述的各种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人参【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性味】 甘、微苦,平。【归经】 归脾、肺、心经。【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白术【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性味】 苦、甘,温。【归经】 归脾、胃经。【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当归【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性味】 甘、辛,温。【归经】 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川芎【来源】是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的干燥根茎。【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阿胶【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质块。【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肝、肾经。【功能主治】滋阴润肺,补血止血,定痛安胎。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临床应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失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咳咯血、 吐血、便血崩漏。

艾叶【来源】为菊科植物艾 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叶。【性味】辛、苦,温,无毒。【归经】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 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脱皮。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香附【来源】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 的干燥根茎。【性味】 辛、微苦、微甘,平。【归经】 归肝、脾、三焦经。

【功能主治】 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吴茱萸【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 var. bodinieri (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性味】 辛、苦,热;有小毒。【归经】 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肉桂【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性味】 辛、甘,大热。【归经】 归肾、脾、心、肝经。

【功能主治】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益母草【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性味】 苦、辛,微寒。【归经】 归肝、心包经。【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薏苡仁【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性味】 甘、淡,凉。

【归经】 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 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牡丹皮【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性味】 苦、辛,微寒。【归经】 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桃仁【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 或山桃 Prunus davidiana (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 苦、甘,平。【归经】 归心、肝、大肠经。【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红花【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性味】 辛,温。【归经】 归心、肝经。【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甘草【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性味】 甘,平。【归经】 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大黄【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 苦,寒。【归经】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干姜【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性味】 辛、热。【归经】 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主治】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茯苓【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性味】 甘、淡,平。【归经】 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桂枝【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性味】 辛、甘,温。【归经】 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白芍【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性味】 苦、酸,微寒。【归经】 归肝、脾经。【功能主治】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中医认为:阳虚寒凝证不孕病是因为阳气不足,失去温煦推动,阴寒凝滞所致。临床一般以胸胁、脘腹、腰膝冷痛喜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等为常见的证候。本发明采用适宜的药材和配比,各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能有效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三年来,通过对76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总有效率达86%。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08年4月-2013年5月间共收集了96例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的门诊患者,年龄29-3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试验方法

2.1对照组口服助孕丸,按照说明书服用。疗程一个月经周期。

2.2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胶囊,早、中、晚各一次。疗程一个月经周期。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1-3个月过后,正常怀孕。无效:3-6个月仍没有怀孕。

3.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n痊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5044688%对照组46153132.6%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1

称取人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5克、川芎6克、艾叶10克、香附20克、吴茱萸6克、肉桂10克、益母草30克、薏苡仁3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大黄6克、干姜10克、茯苓30克、桂枝30克、白芍15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与10克阿胶粉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2

称取人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5克、川芎6克、艾叶10克、香附20克、吴茱萸6克、肉桂10克、益母草30克、薏苡仁3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大黄6克、干姜10克、茯苓30克、桂枝30克、白芍15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与10克阿胶粉混合均匀,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散剂。

用于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3

称取人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5克、川芎6克、艾叶10克、香附20克、吴茱萸6克、肉桂10克、益母草30克、薏苡仁3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大黄6克、干姜10克、茯苓30克、桂枝30克、白芍15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与10克阿胶粉混合均匀,再加入适量糊精和矫味剂,按照本领域常规工艺制粒,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颗粒剂。

用于治疗阳虚寒凝证型不孕病。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