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能避免病变肠段切取时另处再种植复发的医用辅助器械

能避免病变肠段切取时另处再种植复发的医用辅助器械

摘要

能避免病变肠段切取时另处再种植复发的医用辅助器械。一种便于取出肠道切除物的医用器械。它是通过蘑菇头(4)与内芯(2)连接并通过螺纹旋入外套(1),然后插入肛门。器械插入肛门后将蘑菇头(4)和内芯(2)组合体通过螺纹旋出,将蘑菇头(4)换下,换上孔头(5),以同样的方法旋入外套(1),通过内密封圈(3)和外密封圈(6)避免肠道漏气,用手力通过孔头(5)控制手术钳(J)抓取切除物后以相同的方法将孔头(5),外密封圈(6)和内芯(2)旋出。它容易加工制造,并且,利用它能够确保在钳取切除的病变肠段(Q)在上述外套(1)的直接隔离下达到避免该病变肠段(Q)的细胞重新在其他肠壁(C)位置种植与复发的可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499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纬玮;

    申请/专利号CN201310567950.8

  • 发明设计人 李纬玮;

    申请日2013-11-08

  • 分类号A61B1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中国计量学院12检疫1班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01: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3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B19/00 登记生效日:2019121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10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5-20

    授权

    授权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9/00 申请日:201311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技术,尤其能避免病变肠段切取时另处再种植复发的医用辅助器械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病变肠段切除手术有两种:

一种开腹手术:在腹部切开长度为6cm的切口,病变肠段经此切口取出;

另一种肠道腹腔镜手术:在腹部开两个1cm的孔,通过肚脐放入气腹针(充入CO2,在腹腔内建立手术空间,并对手术过程中更换器械时造成的漏气进行补充)和腹腔镜(进行手术引导),以两个1cm的孔为主操作孔进行手术切除,病变肠段(例如:生有肿瘤部位)切除后再经肛门直接拖出。——后者手术会因肛门挤压病患肠道造成该患者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在健康肠道段种植复发,这于患者是非常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非常不利”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之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

本发明包括:外套与定位在该外套内侧的内芯;

其特征在于:

上述的外套与内芯是通过螺纹及外加内密封圈衔接的;

所述的内芯前端部定位有蘑菇头或孔头;

当内芯与孔头连接时,在孔头前端部与手术钳之间又设置了外密封圈;

——所述的外套的长度小于内芯的总长度。

本发明的特点:由于设置了摘取病变肠段时它与肠道内壁之间造成隔离的外套,这就为避免上述因肛门挤压病变肠道造成该患者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在健康肠道段种植复发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了本发明的结构;

图2示意了本发明关键部件“外套”设置在肠道中的状况;

图3示意了在肠道中取出切割下的病变肠段时的状态。

1:外套;2:内芯;3:内密封圈;4:蘑菇头;5:孔头;6:外密封圈;Q:病变肠段(例如:生有肿瘤的病患肠道——手术时必须将病变肠段全部切除);L:螺纹;L1:外套的内螺纹;W:已切割下来的病变肠段与健康肠段之间的断裂位置;C:肠壁;P:皮肤;G:肛门(肠壁和皮肤的交接处)J:手术钳;a:手术夹头;b:出力手柄(与剪刀手柄的使用方法一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结构组成包括:

一、外套1:其长15cm,内径4cm,厚0.2cm;外套1的前端有能嵌入衔接外套1与内芯2的内密封圈3的环形槽;距顶端0.3cm处有长为3cm,宽为0.1cm的内螺纹,取材于不锈钢,插入肠道时定位在健康肠段之前,以保证健康肠段的完整保护。

二、内芯2:其长18cm,外径3.8cm,厚0.2cm,距顶端1.3cm处有长3cm,宽为0.1cm的外螺纹,取材于不锈钢。

三、内密封圈3:其为内径3.8cm,外径3.9cm,宽0.1cm的空心圆环,取材于软橡胶,它主要用于外套1与内芯2之间缝隙的密封(尽管外套1与内心以螺纹衔接,但之间存在细小缝隙,容易造成不密封的状态存在——操作时是充入适量CO2来建立手术空间的)。

四、蘑菇头4:成半球形,内径3.8cm,空心,取材于塑料。

五、孔头5:成半球形状,内径3.8cm,空心,顶端中央有直径0.5cm孔可置入手术器械,取材于塑料。

六、外密封圈6:其为内径0.5cm,外径0.6cm,宽0.2cm的空心圆环,通过胶水固定在有孔头顶端,取材于软橡胶,它主要用于手术钳J(它是一个操作时的手动受力部件,容易造成不密封的状态存在——操作时是充入适量CO2来建立手术空间的)与孔头5的密封。

本发明在病变肠段Q(例如:生有肿瘤的部位)被切除后准备从肛门G位置取出之前(即通过上述气腹针对腹腔充入CO2建立手术空间并切割了病患肠道之后)利用本发明来取出上述病患肠道时的步骤方法如下:

一、首先,将蘑菇头4以卡紧的方式定位在内芯2的前端;再将设置有蘑菇头4的内芯2从外套1的尾部插入,并通过两者之间的螺纹L旋紧,此时正好依靠内密封圈3将内芯2与外套1之间进行密封。

二、然后,将上述“一”所述的组装好的器械以蘑菇头4为先导从肛门G口塞入肠道,并使得该蘑菇头4定位在被切割的病变肠段Q之后的位置上(该位置是通过腹腔镜指示的),随后,通过内芯2的倒旋(使得通过螺纹L旋紧的两部分脱离)并将该内芯2从外套1内整体向后抽出。

三、接着,将蘑菇头4取下,在同一位置将孔头5以卡紧的方式定位内芯2的前端,——此时在孔头5上又以通过外密封圈6的形式设置了专用的手术钳J——同时将该组合好的上述器具从肛门G插入外套1,并让孔头5伸出外套1的前端。

四、此时,通过气腹针再稍许充入一些CO2(使它稍许恢复原来的手术空间以便钳夹被切割下来的病变肠段Q),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手术钳J在腹腔镜的指示下将被切割下来的病变肠段Q钳住,并通过外套1的内壁空间拖出肛门G。

五、最后,抽离外套1,完成了本发明器械的全部手术功能。

——外套1执行了将肠壁C与切割下来的病变肠段Q之间的隔离作用(本发明的关键),即避免了病变肠段Q在拖出肛门G之前种植在健康肠道段并引起复发的可能。

在上述“五”步骤方法完成之后,即本发明的使用步骤方法完成之后,再继续肠道手术的最后肠道吻合及缝合工作,这属于肠道手术的常规步骤,不属于本发明的步骤方法的范畴之内,这里从略。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