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O型圈安装设备上用的O型圈分离机构

一种O型圈安装设备上用的O型圈分离机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型圈安装设备上用的O型圈分离机构,它包括两个气缸(3)以及一个用于套置O型圈的上料套筒(1),所述两个气缸(3)分别设置在上料套筒(1)的两侧,每个气缸(3)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一顶块(2),所述上料套筒(1)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弹性卡爪(4),所述顶块(2)顶压在弹性卡爪(4)上。本发明可以大大降低O型圈安装设备的生产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068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雄华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64051.0

  • 发明设计人 陆辉;

    申请日2013-06-28

  • 分类号B23P1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46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连平

  •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浒关分区大新科技工业园18幢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01: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1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23P19/00 登记生效日:2019112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62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12-28

    授权

    授权

  • 2014-02-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P19/00 申请日:201306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1-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O型圈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O型圈安装设备上用的O型圈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使得设备能获得更好的密封性,人们往往采用在零部件上安装一O型圈来实现这一密封性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绝大多数安装该O型圈都是采用手动方式,就是人工地将O型圈撑开,然后将O型圈套置到零件的安装部位,众所周知的是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安装的缺陷就是安装效率很低,而且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比较高,而且由于人工安装误差的存在,还是会出现安装不到位的情况,这种安装方式是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加工的需求的,为了提高效率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人们也设计的多种机械设备进行O型圈的安装,在该技术领域实现O型圈机械自动安装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将O型圈从上料部件上分离出来,现有技术中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关则采用了精度较高的机械手臂,我们可以想象的是,采用这样高精度的机械臂来安装O型圈的生产成本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在生产代工领域,O型圈的安装本身的利润就非常低,如果再采用了如此高精度的机械进行安装无疑将提高生产成本,在代工生产领域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将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技术门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O型圈安装设备上用的O型圈分离机构,它可以大大降低O型圈安装设备的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O型圈安装设备上用的O型圈分离机构包括两个气缸以及一个用于套置O型圈的上料套筒,所述两个气缸分别设置在上料套筒的两侧,每个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一顶块,所述上料套筒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弹性卡爪,所述顶块顶压在弹性卡爪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弹性卡爪由弹性片和卡爪部构成,所述卡爪部固定在弹性片上,所述卡爪部呈弯折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卡爪部的工作端呈楔形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卡爪部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弹性片的前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弹性片有弹性材质制得,该所述弹性片后端固定在机架上,该所述弹性片的前部与顶块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弹性片的后端铰接在机架上,该所述弹性片的后部安装有一弹簧,该所述弹簧的一端作用力于弹性片上、另一端作用力于机架上,该所述弹性片的前部与顶块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顶块的前端与弹性卡爪接触的部位为弧形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上料套筒安装在外套筒中,所述外套筒的前端开口处安装有一伸缩管状头,在所述伸缩管状头和上料套筒之间安装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作用力于伸缩管状头上、另一端作用力于上料套筒上,所述外套筒的后端设置有一供吹起送料用的进气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它能够实现O型圈的机械自动安装,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成本较高的机械手臂来实现O型圈的自动安装,本发明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可以大大降低O型圈自动安装设备的生产成本,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手动安装方式,它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安装的精确度也更加高,对于生产代工领域来说,本发明降低了中小型企业的技术门槛,可以在生产代工领域实现机械自动安装O型圈的普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弹性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料套筒安装在外套筒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上料套筒;2、顶块;3、气缸;4、弹性卡爪;5、弹簧;6、外套筒;7、伸缩管状头;41、弹性片;42、卡爪部;61、进气孔;a、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体现本发明原理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O型圈安装设备上用的O型圈分离机构包括两个气缸3以及一个用于套置O型圈的上料套筒1,所述两个气缸3分别设置在上料套筒1的两侧,每个气缸3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一顶块2,所述上料套筒1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弹性卡爪4,所述顶块2顶压在弹性卡爪4上。

另外,弹性卡爪4由弹性片41和卡爪部42构成,所述卡爪部42固定在弹性片41上,所述卡爪部42呈弯折状。

而且,卡爪部42的工作端呈楔形状,卡爪部42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弹性片41的前部。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弹性片41有弹性材质制得,该弹性片41后端固定在机架上,该所述弹性片41的前部与顶块2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卡爪4具有弹性则是由于弹性片41的弹性材质决定的,在工作完成之后,气缸3后退之时则是由于其自身的弹性作用使其复位。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片41的后端铰接在机架上,该所述弹性片41的后部安装有一弹簧5,该所述弹簧5的一端作用力于弹性片41上、另一端作用力于机架上,该所述弹性片41的前部与顶块2接触,本实施例中弹性卡爪4的弹性作用来自于弹簧5,在工作完成之后,气缸3后退之时则是由于弹簧5的弹性作用力使其复位。

本发明中,顶块2的前端与弹性卡爪4接触的部位为弧形面,这样可以较小有效的接触面积以降低摩擦力,使得在工作过程中,顶块2与弹性片41之间的相对运动能更加顺畅。

本发明在工作的时候,O型圈如图1所示是套置在上料套筒1上的,在两个气缸3的驱动下,顶块2顶压弹性卡爪4使得卡爪部42的前端插入到第一个O型圈a和第二个O型圈2之间,这样就可以讲第一个O型圈a从众多的O型圈中分离出来。

现在这里提供了一种实现O型圈a自动安装的结构,该机构如图5所示,在本机构中上料套筒1安装在外套筒6中,所述外套筒6的前端开口处安装有一伸缩管状头7,在所述伸缩管状头7和上料套筒1之间安装有一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一端作用力于伸缩管状头7上、另一端作用力于上料套筒1上,所述外套筒6的后端设置有一供吹起送料用的进气孔61。

上述机构在工作的时候,卡爪部42的前端是插入到第一个O型圈a和第二个O型圈2之间的,而需要安装O型圈a的零部件插套在伸缩管状头7中的,此时对伸缩管状头7用力使得伸缩管状头7向外套筒6里面回缩,此时O型圈a沿着伸缩管状头7的外表面爬升直至待安装的零部件,在气缸3松开之后,弹性卡爪4复位,之后则从进气孔61进气,通过吹起送料到位,使得第二个O型圈位于原来第一个O型圈所在的位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