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野生动物自动捕捉笼箱

一种野生动物自动捕捉笼箱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动物自动捕捉笼箱,包括设有进口的箱体;设于进口的箱门;吸引野生动物的引诱装置;设于箱体内部的第一传感装置,用于不间断检测是否有野生动物进入箱体内部;设于箱体的进口的第二传感装置,用于不间断检测箱门的关闭轨迹所在空间是否有野生动物;控制机构,其设于箱体内部或外部,包括电源,分别连接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的第一控制电路,以及根据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的检测信号触发箱门关闭的锁紧件,所述第一传感装置与第二传感装置同时产生检测信号,不触发锁紧件;所述第一传感装置产生检测信号,第二传感装置无检测信号,触发锁紧件。本发明结构简单,降低了野生动物被箱门夹伤的可能性,提高安全捕捉野生动物的可靠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4880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动物园;

    申请/专利号CN201310539530.9

  • 申请日2013-11-04

  • 分类号A01M23/2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100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德魁

  • 地址 510075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2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52: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2-2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M23/20 授权公告日:20150304 终止日期:20151104 申请日:201311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3-04

    授权

    授权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M23/20 申请日:20131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捕捉技术领域,尤其是针对野生动物的捕捉笼箱。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野生动物捕捉器主要用于抓捕老鼠、猫等小野生动物。传统的野生动物捕 捉器包括由弹性板夹、捕捉弩、捕捉笼等,弹性板夹和捕捉弩构造简单,但捕捉成功率不高, 且裸露在外容易,容易误伤人畜,捕捉效果不理想;捕捉笼体积一般较小,野生动物对空间 较敏感,不容易进入笼体内部。另外,这些捕捉装置都是使用机械触发,机械触发的触发范 围比较小,而且触发成功率不高是造成其捕捉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因素。最重要的是,其都会 对被捕捉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伤害。

申请号为:201220543243.6,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红外线野生动物捕捉器。其由红外线 触发装置触发,当野生动物进入到该箱体中,红外线触发装置触发,前箱门关闭。在该专利 中,其利用了红外线触发箱门,进而抓捕野生动物。其产生的效果是操作简单、捕捉效果好。 但是该装置并不适用于捕捉一些受保护的珍贵的野生动物。因为其操作过程中前箱门可能会 因为关闭而会夹到野生动物的肢体,例如尾巴等部位。这对于一些野生动物来说就更不适用。 因为野生动物长期生活在野外,其警觉度比家养的或驯服的野生动物都高,且其动作更快。 如果关门速度过慢,野生动物会逃跑或者夹伤,如果关门速度过快,会令野生动物受惊而在 笼内乱动受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关门速度适中,具有对野生动物保 护的野生动物自动捕捉笼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野生动物自动捕捉笼箱,包括:

箱体,其设有一容纳野生动物的容腔,以及与该容腔连通的进口;

箱门,其设于箱体的进口,用于利用自身重力自上而下关闭进口;

引诱装置,其设于箱体内,用于吸引野生动物;

第一传感装置,其设于箱体内部,用于不间断检测是否有野生动物进入箱体内部;

第二传感装置,其设于箱体的进口,用于不间断检测箱门的关闭轨迹所在空间是否有野 生动物;

控制机构,其设于箱体内部或外部,包括电源,分别连接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 的第一控制电路,以及根据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的检测信号触发箱门关闭的锁紧件, 所述第一传感装置与第二传感装置同时产生检测信号,不触发锁紧件;所述第一传感装置产 生检测信号,第二传感装置无检测信号,触发锁紧件。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包括与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的电机、与电机连接的凸轮、以及与箱 门活动扣合的复位弹簧锁;所述复位弹簧锁包括复位件、锁杆和锁舌,锁杆穿过复位件一端 连接锁舌,另一端设有与凸轮抵触连接的挡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紧急保护装置,其包括设于箱体内的第三传感装置和弹性装置, 所述第三传感装置用于感应箱门关闭过程中,其关闭轨迹所在空间是否有野生动物,所述弹 性装置设于靠近进口的箱体底板上,其与进口之间设有一间距,其用于接收第三传感装置产 生的有野生动物的检测信号后向上弹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紧急保护装置,其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用于感应箱门关闭过程中, 其关闭轨迹所在空间是否有野生动物的第四传感装置,设于箱体内用于阻挡箱门与箱体底板 闭合的电磁弹簧锁,以及分别连接第四传感装置和电磁弹簧锁的第二控制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感装置包括光电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箱门上设有其关闭 后遮挡第二传感装置的挡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分别包括若干个并联连接的传感器,所述 若干个传感器呈直线分布。

进一步地,还包括箱门缓降弹簧,其一端连接箱门,另一端连接箱体。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设有自锁装置,其用于箱门关闭后锁紧箱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 内的弹簧、锁柄、锁舌、以及连接锁柄和锁舌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壳体,其上设有一 挡块,所述挡块与套在连接杆上的弹簧抵触连接,所述锁柄指向箱体外侧,连接杆与箱门成 一锐角,锁舌的锁舌面与箱门所在平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引诱装置包括声音装置、食物、气味装置或野生动物模型中的一种或多 种。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布在箱体四个侧面的帘幕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传感器和自由落体的箱门有效配合,大大降低了野生动物被箱门 夹伤的可能性,提高安全捕捉野生动物的可靠性。同时还具有以下优点:

1、箱门根据自重关闭,无需增加额外的关门机关,结构简单,速度也有保证;

2、引诱装置大大增加了野生动物进入该笼箱的可能,提高了捕捉的成功率;

3、两个传感装置有效地保证了野生动物的尾巴、手指等部位不被关闭的箱门夹伤;

4、第一紧急保护装置有效地将箱门启动关闭至箱门完全落下关闭这一时间段野生动物 的肢体出现在箱门关闭轨迹所在平面的可能性降低,增强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5、第二紧急保护装置在一定高度停止了正在关闭的箱门下落,有效地防止箱门夹伤动物 的肢体。

6、挡片阻挡了第二传感装置,防止马达空转造成的噪声惊动野生动物;

7、多个并联连接的传感器以直线排列,形成平面感应空间,令触发箱门关闭的概率增加, 增加捕捉成功率;

8、箱门缓降弹簧在箱门下落过程中有助于降低其速度,防止箱门撞击箱体底板发出的噪 声造成的野生动物惊吓;

9、有效聪明的野生动物,例如猴子等在箱门关闭后,懂得自己拉起箱门,通过自锁装置 可以将箱门固定死,防止野生动物自己开启箱门逃出去;

10、帘幕装置将周围的景象干扰降低,令野生动物在相对黑暗的环境里,有助于降低 对野生动物的惊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所述的野生动物自动捕捉笼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自锁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二所述的野生动物自动捕捉笼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所述的野生动物自动捕捉笼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四所述的野生动物自动捕捉笼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1—箱体;11—第一传感装置;12—第二传感装置;13—箱体底板;

2—箱门;21—挡片;22—缓降弹簧;

3—引诱装置;

4—控制机构;41—电源;42—第一控制电路;43—锁紧件;431—电机;432—凸轮; 433—锁杆;434—锁舌;435—复位件;436—挡板;

51—第三传感装置;52—弹性装置;

61—第四传感装置;62—电磁弹簧锁;63—第二控制电路;

7—自锁装置;71—壳体;72—弹簧;73—锁柄;74—锁舌;75—连接杆;76—挡块;

8—帘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野生动物自动捕捉笼箱包括箱体1、箱门2、引诱装置3、第一 传感装置11、第二传感装置12以及控制机构4。箱体1为具有容腔的笼箱结构,既通风,又 能保证封闭性。其设有一个进口供野生动物进入箱体1。为了防止野生动物逃走,在进口处 设置箱门2。箱门2在平时的捕捉过程中,始终都处于打开状态。通过引诱装置3将野生动 物吸引进箱体1内,通过控制机构4触发箱门2,令箱门2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做落体运动, 进而将进口关闭,从而完成野生动物的捕捉。

其中,第一传感装置11设于箱体内部,其由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并联连接的红外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传感器组成。第一传感装置1不间断地持续检测 是否有野生动物进入箱体内部。第二传感装置12设于箱体的进口,沿着箱体进口的边上设置, 不间断检测箱门2的关闭轨迹所在空间是否有野生动物,即箱门2从打开到关闭这个过程中 箱门经过的空间内是否有野生动物的肢体或另一头野生动物的出现。由于动物进入箱体1后, 可能其尾巴或其它肢体还会留在进口处,如果关闭箱门2,则箱门2会对其尾巴或其它肢体 造成伤害。因此,需要通过第二传感装置时刻留意是否有野生动物的肢体在进口处,以达到 保护野生动物不被伤害的发生。第二传感装置由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并联连接的超声波传感 器或光电传感器中的一种或两种传感器组成。

如图2所示,其为控制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控制机构4设于箱体内部或外部,不管控 制机构设于箱体的内部还是外部,其均与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连接,用来传输数据 的数据线用硬管包裹起来,防止被动物咬开及抓断。控制机构4包括给各个部分供电的电源 41,分别连接第一传感装置11和第二传感装置12的第一控制电路42,以及根据第一传感装 置11和第二传感装置12的检测信号触发箱门2关闭的锁紧件43。锁紧件43在箱门2处于 开启的捕捉野生动物的时候锁紧箱门,防止其在自重作用下关闭进口。锁紧件43包括与第一 控制电路42连接的电机431、与电机431连接的由电机431带动的凸轮432、以及与箱门2 活动扣合的复位弹簧锁。复位弹簧锁由电机431通过凸轮432驱动而实现复位弹簧锁与箱门 的分离。在没有复位弹簧锁的锁紧作用下,箱门在自重作用下下降关闭进口。其中,复位弹 簧锁包括复位件435、锁杆433和锁舌434。锁杆433穿过复位件435与锁舌434连接,其另 一端设有一块挡板436。锁杆433在复位件435的作用下,始终都呈现恢复到原来的锁舌434 伸出的状态,即锁紧箱门2防止其关闭进口的状态。当电机431转动时,凸轮432跟着转动, 从而凸轮432抵触挡板436,由挡板436带动锁杆433及锁舌434退出箱门2的锁孔,从而 触发箱门2的关闭的动作。复位弹簧锁的结构与现有的弹簧锁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传感装置、第二传感装置、第一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野生动物被包括声音装 置、食物、气味装置或野生动物模型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引诱装置吸引进入箱体,在进口处的 第二传感装置首先检测到有野生动物的信号。接着,野生动物进入到箱体,位于箱体内部的 第一传感装置检测到有野生动物的信号。此时,由于可能野生动物的尾巴或其它肢体或者另 一头野生动物还在进口处,并不触发控制机构关闭箱门。通过第二传感装置继续检测,若检 测不到野生动物存在,则第一控制电路控制电机转动,从而令凸轮触发复位弹簧锁开启箱门 的关闭动作。若检测到野生动物,则出于完整保护野生动物的原因,不驱动电机转动,箱门 保持开启的状态。如图1所示,为了增强感应精度,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的若干个 传感器呈直线分布。多个传感器形成一个感应平面,更准确地感应到野生动物的位置,避免 了部分传感器失效导致整个装置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提高了捕捉率和可靠性。第二传感装 置的传感器从箱体底板沿其高度设置,设置的高度和数量根据实际的需求和经验确定。

在箱门关闭过程中,由于箱门比较重,若直接冲击到箱体底板上,将发生很大的震动和 声音,这样会刺激到被捕捉的野生动物,令其受惊,甚至在箱体中剧烈碰撞自残。在箱门2 和箱体1之间设置一缓降弹簧22,其一端连接箱门2,另一端连接箱体1。在箱门2关闭过 程中,箱门2离箱体底板越近,其受到缓降弹簧22的弹性拉力越大,进而减速,防止出现箱 门剧烈冲击箱体底板的现象。通过两根对称的缓降弹簧22,可以保证拉力的平衡,令箱门关 闭过程更平缓。在箱体底板上设置硅胶等缓冲物可以更好地降低关门声音,不用担心野生动 物受惊。

在箱门2关闭后,由于第二传感装置12仍然工作,当其检测不到野生动物时,第一传感 装置11仍然感应到野生动物,这样电机431就会不断运转发出噪声,刺激到野生动物。第二 传感装置12包括光电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在箱门2上设有挡片21。在箱门关闭后,挡 片21刚好遮挡第二传感装置12。挡片21的作用相当于野生动物,令第二传感装置12一直 都检测到信号,这样可以避免电机持续工作而刺激野生动物。为了防止动物将箱门抬起逃跑, 在箱体上设有箱门关闭后锁紧箱门2的自锁装置7。如图3所示,其包括壳体71、设于壳体 内的弹簧72、锁柄73、锁舌74、以及连接锁柄73和锁舌74的连接杆75。连接杆75贯穿壳 体71,其上设有一挡块76。挡块76与套在连接杆75上的弹簧72抵触连接。为了防止猴子 等聪明的动物自己开锁,将锁柄73指向箱体2外侧,这样猴子就不容易打开自锁装置7。

另外,为了增加自锁装置7的工作寿命以及减少其对箱门下落过程中的阻力,连接杆75 与箱门2成一夹角,该夹角为锐角。即,自锁装置7的锁舌74向下倾斜。同时锁舌74的锁 舌面与箱门所在平面平行,这样在箱门下落过程中,箱门的底部碰到锁舌时,锁舌就能轻松 回缩,但不会因为碰撞对锁舌面造成严重损伤,延长了自锁装置的使用寿命。

箱门关闭后,野生动物突然被关闭在一个空间中,会产生恐惧的情绪,且随着人类的接 近,恐惧感不断增强而引起情绪暴躁、产生自残行为。因此,在箱体外面设置帘幕装置8, 在箱门关闭后,帘幕装置8自动或手动打开,将箱体的四个面通过布帘等遮光物体封闭起来, 减少外界对被捕捉野生动物的影响。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其增加了第一紧急保护装置。主要为 了预防箱门2正在关闭过程中,野生动物突然将其肢体或其它动物在进口处被夹伤的情况。 其包括设于箱体内的第三传感装置51和弹性装置52。第三传感装置51用于感应箱门关闭过 程中,其关闭轨迹所在空间是否有野生动物的存在。第三传感装置51和第二传感装置12可 以为同一个传感装置,也可以单独设置。弹性装置52设于靠近进口的箱体底板13上,其与 进口之间留有一间距,用于接收第三传感装置51产生的有野生动物的检测信号后向上弹起。

以猴子为例,当箱门正在下落,猴子的尾巴突然伸到进口处。此时,第三传感装置感应 到猴子的尾巴,其将感应信号发送到弹性装置,弹性装置从箱体底板弹起到一定高度。弹性 装置设置在靠近进口的箱体底板上,因此必然会触碰到猴子的尾巴,猴子的尾巴被瞬间托起。 由于猴子的触感相当高,其尾巴能马上收缩,防止其尾巴被箱门夹到。另外,对于一些触感 没有那么高的野生动物第一紧急保护装置也能有效地保护。弹性装置并不设置在与进口贴近 的位置,而是稍微有一定的距离,即弹性装置与进口保持一间距。弹性装置与进口保持一距 离的好处是,当箱门下落过程中,野生动物的肢体突然出现在进口处,第三传感装置感应到 肢体,此时弹性装置弹起,将肢体托起到一定高度。在肢体承托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在进 口处的肢体相当于被拉起,从而向箱体内部方向移动,同时野生动物也能感觉到并及时收缩, 不会再留在进口处,也就不会被箱门夹伤。弹性装置与进口保持一距离的可以提供一缓冲空 间容纳野生动物在进口甚至伸出笼体的肢体,有效防止该部分肢体被夹伤。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进,其增加了第二紧急保护装置。其主要 为了预防箱门正在关闭过程中,野生动物突然将其肢体从进口伸出被夹伤的情况。其包括设 置在箱体内用于感应箱门关闭过程中,其关闭轨迹所在空间是否有野生动物的第四传感装置 61,设于箱体内用于阻挡箱门2与箱体底板13闭合的电磁弹簧锁62,以及分别连接第四传 感装置61和电磁弹簧锁62的第二控制电路63。第四传感装置61可以和第二传感装置12使 用同一个传感装置,也可以是单独的传感装置。在箱门下落的过程中,当第四传感装置61检 测到有动物的肢体或动物时,第二控制电路63接收到该传感信号后给电磁弹簧锁62通电。 电磁弹簧锁62的锁舌弹出,阻挡箱门继续下落,箱门就不会夹到动物的肢体或者动物了,有 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的安全。电磁弹簧锁的高度根据实际的需求确定。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将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紧急保护装置和第二紧急保护装置组合 起来。由于第二传感装置、第三传感装置和第四传感装置的作用都是检测箱门的运动轨迹所 在空间中是否有动物,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使用同一个传感装置。在箱门2关闭过程中, 野生动物的肢体出现在进口处,第三传感装置51和第四传感装置61均产生了感测信号,则 弹性装置52与电磁弹簧锁62一起工作。弹性装置52从箱体底板13弹起,电磁弹簧锁62的 锁舌弹出挡住箱门2继续关闭。箱门2停止关闭,且其底部与箱体底板13留有一空隙。弹性 装置52弹起的高度大于空隙的高度,这样弹性装置就将该空隙有效遮挡,野生动物不容易看 出该空隙,不会想到从该空隙逃生而将肢体从该空隙伸出,也增加了野生动物逃出的难度。 弹性装置52和电磁弹簧锁62的结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野生动物肢体不受伤害,也防止了 野生动物逃生。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捕捉野生动物,也适用于捕捉其它的家养动物,也可以作为转移动物 的转移装置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解释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凡在相同 之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之范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