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

一种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

摘要

一种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包括叶栅、滑动调节杆一、滑动调节杆二、调节杆、转杆和作动筒;其中:叶栅为中空结构,沿S弯二元喷管出口段纵向交替分布,滑动调节杆一与叶栅前端通过转动副连接,中间通过转动副和滑动副与调节杆连接;滑动调节杆二与叶栅中段或后段通过转动副和滑动副连接;调节杆前端连接在滑动调节杆一和叶栅前段之间转动副上,后端连接在滑动调节杆一和叶栅中段或后段之间转动副上;作动筒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与S弯二元喷管连接。本发明的优点:能够有效增强S弯二元喷管的隐身能力,可有效减小S弯二元喷管前段高度尺寸,同时使S弯二元喷管具有矢量功能,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4230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47572.2

  • 发明设计人 赵春生;徐速;

    申请日2013-08-09

  • 分类号F02K1/11;

  • 代理机构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任玉龙

  • 地址 110015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万莲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48: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9-07

    授权

    授权

  • 2013-1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2K1/11 申请日:201308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2-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喷管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增强S弯二元 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

背景技术

S弯二元喷管由于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得到航空发动机设计 者的青睐。但是由于S弯二元喷管良好的隐身性能是基于将喷管筒体 设计成S弯的形状,实现对发动机前端热端构件的遮挡,要实现对前 端热端构件的全部遮挡,喷管S弯筒体的前后段高度差需要设计的很 大,这就增加了S弯喷管的外廓尺寸,同时增加了喷管重量;另外, 由于S弯二元喷管实现矢量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增加若干调节片和控 制系统,而且控制较为复杂。所以为有效降低S弯二元喷管的外廓尺 寸以及具有矢量功能,需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减小S弯二元喷管前后段 高度尺寸以减小S弯二元喷管外廓尺寸,增强S弯二元喷管的隐身能 力,同时使S弯二元喷管具有矢量功能,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叶栅 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结构简单、运动构件少、提高可靠性, 特提供了一种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包 括叶栅1、滑动调节杆一2、滑动调节杆二3、调节杆4、转杆5和作 动筒6;

其中:叶栅1为中空结构,沿S弯二元喷管出口段纵向交替分布, 用于调节S弯二元喷管出口气流方向,实现S弯二元喷管的矢量功能; 同时由于叶栅2偏转,能够有效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遮挡,增强S弯二 元喷管的红外隐身能力;滑动调节杆一2与叶栅1前端通过转动副连 接,中间通过转动副和滑动副与调节杆4连接,同时沿S弯二元喷管 出口处侧壁面纵向滑动;滑动调节杆二3与叶栅1中段或后段通过转 动副和滑动副连接,中段通过转动副和滑动副与调节杆4连接,同时 沿S弯二元喷管出口处侧壁纵向滑动;调节杆4前端连接在滑动调节 杆一2和叶栅1前段之间转动副上,后端连接在滑动调节杆一3和叶 栅1中段或后段之间转动副上,而前中段或中段位置通过转动副连接 在沿S弯二元喷管出口处侧壁上,调节杆4绕侧壁转动副转动时,带 动滑动调节杆一2和滑动调节杆二3沿侧壁纵向滑动;转杆5一端与 调节杆4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与作动筒6一端连接;作动筒 6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与S弯二元喷管连接;通过作动筒6伸缩驱动转 杆5带动调节杆6绕侧壁转动副转动,使滑动调节杆一2和滑动调节 杆二3沿S弯二元喷管侧壁纵向滑动,实现叶栅1的矢量调节,同时 由于叶栅1的偏转实现对前端热端构件的遮挡。

所述的叶栅1沿S弯二元喷管纵向分别,数量为1~20个。

所述的叶栅1沿宽度方向设置加强筋,数量为1~100个。

所述的叶栅1型面为平面或曲面。

所述的调节杆4连接在S弯二元喷管一个侧壁上或两个侧壁上, 连在两个侧壁上时,对称分布,数量为1~2个。

所述的转杆5数量与调节杆4相同。

所述的作动筒6数量与调节杆4相同。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能够 有效增强S弯二元喷管的隐身能力,可有效减小S弯二元喷管前段高 度尺寸,同时使S弯二元喷管具有矢量功能,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主视图;

图2为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正等侧轴向视图;

图3为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 包括叶栅1、滑动调节杆一2、滑动调节杆二3、调节杆4、转杆5和 作动筒6;

其中:叶栅1为中空结构,沿S弯二元喷管出口段纵向交替分布, 用于调节S弯二元喷管出口气流方向,实现S弯二元喷管的矢量功能; 同时由于叶栅2偏转,能够有效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遮挡,增强S弯二 元喷管的红外隐身能力;滑动调节杆一2与叶栅1前端通过转动副连 接,中间通过转动副和滑动副与调节杆4连接,同时沿S弯二元喷管 出口处侧壁面纵向滑动;滑动调节杆二3与叶栅1中段或后段通过转 动副和滑动副连接,中段通过转动副和滑动副与调节杆4连接,同时 沿S弯二元喷管出口处侧壁纵向滑动;调节杆4前端连接在滑动调节 杆一2和叶栅1前段之间转动副上,后端连接在滑动调节杆一3和叶 栅1中段或后段之间转动副上,而前中段或中段位置通过转动副连接 在沿S弯二元喷管出口处侧壁上,调节杆4绕侧壁转动副转动时,带 动滑动调节杆一2和滑动调节杆二3沿侧壁纵向滑动;转杆5一端与 调节杆4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与作动筒6一端连接;作动筒 6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与S弯二元喷管连接;通过作动筒6伸缩驱动转 杆5带动调节杆6绕侧壁转动副转动,使滑动调节杆一2和滑动调节 杆二3沿S弯二元喷管侧壁纵向滑动,实现叶栅1的矢量调节,同时 由于叶栅1的偏转实现对前端热端构件的遮挡。

所述的叶栅1沿S弯二元喷管纵向分别,数量为1个。

所述的叶栅1沿宽度方向设置加强筋,数量为1个。

所述的叶栅1型面为平面。

所述的调节杆4连接在S弯二元喷管一个侧壁上或两个侧壁上, 连在两个侧壁上时,对称分布,数量为1个。

所述的转杆5数量与调节杆4相同。

所述的作动筒6数量与调节杆4相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 包括叶栅1、滑动调节杆一2、滑动调节杆二3、调节杆4、转杆5和 作动筒6;

其中:叶栅1为中空结构,沿S弯二元喷管出口段纵向交替分布, 用于调节S弯二元喷管出口气流方向,实现S弯二元喷管的矢量功能; 同时由于叶栅2偏转,能够有效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遮挡,增强S弯二 元喷管的红外隐身能力;滑动调节杆一2与叶栅1前端通过转动副连 接,中间通过转动副和滑动副与调节杆4连接,同时沿S弯二元喷管 出口处侧壁面纵向滑动;滑动调节杆二3与叶栅1中段或后段通过转 动副和滑动副连接,中段通过转动副和滑动副与调节杆4连接,同时 沿S弯二元喷管出口处侧壁纵向滑动;调节杆4前端连接在滑动调节 杆一2和叶栅1前段之间转动副上,后端连接在滑动调节杆一3和叶 栅1中段或后段之间转动副上,而前中段或中段位置通过转动副连接 在沿S弯二元喷管出口处侧壁上,调节杆4绕侧壁转动副转动时,带 动滑动调节杆一2和滑动调节杆二3沿侧壁纵向滑动;转杆5一端与 调节杆4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与作动筒6一端连接;作动筒 6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与S弯二元喷管连接;通过作动筒6伸缩驱动转 杆5带动调节杆6绕侧壁转动副转动,使滑动调节杆一2和滑动调节 杆二3沿S弯二元喷管侧壁纵向滑动,实现叶栅1的矢量调节,同时 由于叶栅1的偏转实现对前端热端构件的遮挡。

所述的叶栅1沿S弯二元喷管纵向分别,数量为10个。

所述的叶栅1沿宽度方向设置加强筋,数量为50个。

所述的叶栅1型面为曲面。

所述的调节杆4连接在S弯二元喷管一个侧壁上或两个侧壁上, 连在两个侧壁上时,对称分布,数量为2个。

所述的转杆5数量与调节杆4相同。

所述的作动筒6数量与调节杆4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S弯二元喷管隐身能力的矢量叶栅机构, 包括叶栅1、滑动调节杆一2、滑动调节杆二3、调节杆4、转杆5和 作动筒6;

其中:叶栅1为中空结构,沿S弯二元喷管出口段纵向交替分布, 用于调节S弯二元喷管出口气流方向,实现S弯二元喷管的矢量功能; 同时由于叶栅2偏转,能够有效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遮挡,增强S弯二 元喷管的红外隐身能力;滑动调节杆一2与叶栅1前端通过转动副连 接,中间通过转动副和滑动副与调节杆4连接,同时沿S弯二元喷管 出口处侧壁面纵向滑动;滑动调节杆二3与叶栅1中段或后段通过转 动副和滑动副连接,中段通过转动副和滑动副与调节杆4连接,同时 沿S弯二元喷管出口处侧壁纵向滑动;调节杆4前端连接在滑动调节 杆一2和叶栅1前段之间转动副上,后端连接在滑动调节杆一3和叶 栅1中段或后段之间转动副上,而前中段或中段位置通过转动副连接 在沿S弯二元喷管出口处侧壁上,调节杆4绕侧壁转动副转动时,带 动滑动调节杆一2和滑动调节杆二3沿侧壁纵向滑动;转杆5一端与 调节杆4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与作动筒6一端连接;作动筒 6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与S弯二元喷管连接;通过作动筒6伸缩驱动转 杆5带动调节杆6绕侧壁转动副转动,使滑动调节杆一2和滑动调节 杆二3沿S弯二元喷管侧壁纵向滑动,实现叶栅1的矢量调节,同时 由于叶栅1的偏转实现对前端热端构件的遮挡。

所述的叶栅1沿S弯二元喷管纵向分别,数量为20个。

所述的叶栅1沿宽度方向设置加强筋,数量为100个。

所述的叶栅1型面为平面。

所述的调节杆4连接在S弯二元喷管一个侧壁上或两个侧壁上, 连在两个侧壁上时,对称分布,数量为2个。

所述的转杆5数量与调节杆4相同。

所述的作动筒6数量与调节杆4相同。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