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节肥增效配方肥

节肥增效配方肥

摘要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肥增效配方肥。本发明节肥增效配方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402~587份,磷酸一铵136~273份,氯化钾100~200份,微生物菌粉剂1~3份;其中,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中大颗粒尿素与聚天冬氨酸的重量比为1000:3~5。本发明肥料产品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原料、延长肥期、减少施肥次数、降低人工投入及农业生产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8-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5G3/00 授权公告日:20150708 终止日期:20160702 申请日:201307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7-08

    授权

    授权

  • 2013-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5G3/00 申请日:201307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1-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肥增效配方肥。 

背景技术

肥料是装备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型节肥高效肥料产品的研发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组配研发高效化、长效化、专用化、无害化的各类节肥、增效肥料新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肥料产品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原料、延长肥期、减少施肥次数、降低人工投入及农业生产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节肥增效配方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402~587份,磷酸一铵136~273份,氯化钾100~200份,微生物菌粉剂1~3份;其中,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中大颗粒尿素与聚天冬氨酸的重量比为1000:3~5。

根据上述节肥增效配方肥,复合肥中 N:P2O5:K2O的重量比为20~30:6~12:6~12。

根据上述节肥增效配方肥,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中优选比例大颗粒尿素:聚天冬氨酸为1000:4。

根据上述节肥增效配方肥,微生物菌粉剂中有效活菌数不小于300亿/克,优选300~400亿/克。

根据上述的节肥增效配方肥,所述微生物菌粉剂中的生物菌包括巴西固氮螺菌、地衣芽孢杆菌和EM菌。

根据上述的节肥增效配方肥,所述微生物菌粉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的生物菌:巴西固氮螺菌24~32%、地衣芽孢杆菌15~25%和EM菌35~50%。

根据上述的节肥增效配方肥,所述微生物菌粉剂为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登记证号:9412008Y1431。

根据上述节肥增效配方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按比例配备原料;

(2) 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把大颗粒尿素倒入包膜机中,将聚天冬氨酸均匀喷洒在大颗粒尿素表面,在包膜机滚筒中搅拌5~10分钟后,出料包装,放置2个星期以上,使天冬氨酸完全渗入到大颗粒尿素里面;

(3) 将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加入搅拌机料仓,再均匀喷洒微生物菌粉剂,再次进行掺混包膜,滚筒搅拌5~10分钟,使微生物菌粉剂均匀包裹在肥料颗粒上,然后出料包装。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

1、本发明肥料产品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原料资源,延长肥期,减少施肥次数,降低人工投入及农业生产成本。同时,还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聚天冬氨酸(PAPS)包裹(包膜)大颗粒尿素的作用是:

生物降解性:聚天冬氨酸是一种常有羧酸侧键的聚合氨基酸,其聚天冬氨酸水凝胶在活性泥土中的生物降解速度为28天达到76%。毒性:利用昆明种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实验结果显示:聚天冬氨酸既无毒性,也无致突变作用。这为安全使用聚天冬氨酸提供了依据。聚天冬氨酸其作用机理,聚天冬每个单体都有一个开放的羧基,这个羧基是配位化学上的供体也就是齿合位,螯合正价例子输送至作物的新生部位,从而起到营养输送工具的作用。增加作物产量:据田间试验,小麦增产18-21%,玉米增产10-14%,蔬菜增产12.9-18%。改善作物品质,聚天冬氨酸通过促进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达到了作物养分的协调供应,改善了作物品质。据实验,小麦品质改善明显,其千粒重、湿面筋、容重、粗蛋白等值分别提高0.4g、6.8%、17g/L、2.22%。促进主根、侧根、根毛生长,提高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强作物的抗到、抗旱、抗寒、抗病等抗逆性能。聚天冬氨酸课间闪过粮食费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改善土壤质量。

3、添加微生物菌粉的作用是:

在高盐复合肥中存活,有益菌生物个体数量多且稳定性强。固氮、活化磷钾:活化土壤有机与无机养份,提高肥效率,促进作物循环、长效吸收利用。有效抑制土传病害: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抑制土壤病原菌繁殖,克服连作障碍,减少农药使用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消除土壤板结,中和酸碱度、降低土壤重金属和盐碱毒害。改善品质,增产增收:有益微生物在繁殖代谢过程中,可分泌细胞分裂素、吲哚乙酸、维生素、本乙酸、赤霉素等植物生长素及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强力促进增根、生根、壮根、毛细跟数量增加一倍以上,增强吸水、吸肥能力。

表1 节肥增效配方肥料玉米应用效果调查表

表2 节肥增效配方肥料小麦应用效果调查表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节肥增效配方肥中N:P2O5:K2O的重量比为28.5:12:10;所述配方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N46%)558份,磷酸一铵(N11%-P2O544%)273份,氯化钾(K2O60%)167份,微生物菌粉剂2份。其中,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中大颗粒尿素与聚天冬氨酸的重量比为1000:4;生物菌主要包括巴西固氮螺菌、地衣芽孢杆菌和EM菌,为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登记证号:9412008Y1431。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按比例配备原料;

(2) 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把大颗粒尿素倒入包膜机中,将聚天冬氨酸均匀喷洒在大颗粒尿素表面,在包膜机滚筒中搅拌5~10分钟后,出料包装,放置2个星期以上,使天冬氨酸完全渗入到大颗粒尿素里面;

(3) 将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加入搅拌机料仓,再均匀喷洒微生物菌粉剂,再次进行掺混包膜,滚筒搅拌5~10分钟,使微生物菌粉剂均匀包裹在肥料颗粒上,然后出料包装。

实施例1田间肥效试验(玉米)

1、试验标准:NY/T 798-2004;试验地点:分别在河南省兰考县城关乡鲁屯村鲁建学、坝头乡长胜村孙站、爪营镇程庄村刘彪、爪营镇栗西村卜庆合、固阳镇范砦村张常聚、孟寨乡孙西村孙理波、孟寨乡韩营村将争红、仪封乡东二里寨朱卫红、红庙镇北村陆长青、架子镇王大瓢村程东祥的责任田内;供试作物玉米品种:先玉335。

2、试验方法

试验设5个处理,采取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50平方米,每个小区之间、区组间均应设埂,防止窜水窜肥,试验地周围设1m保护行。试验各处理除按方案要求的追肥外,其它管理措施相同。施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开沟一次性施入。

处理1:空白对照(不施肥);

处理2:氮磷钾28-12-10掺混肥料,每亩50kg;

处理3:氮磷钾28-12-10掺混肥料+微生物菌,产品有效活菌数为0.20亿/克,每亩50kg;

处理4:氮磷钾28-12-10掺混肥料+聚天冬氨酸,产品聚天冬氨酸每亩用量达到10~12克,每亩50kg;

处理5:本实施例节肥增效配方肥,每亩40kg。

表3    玉米肥效实验基本情况统计表

3、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4  试验考种测产表

3.1不同处理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玉米生物学性状是玉米产量的基础,施用肥料不同,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影响很大,从而影响着玉米的产量。由表4可以看出,在肥料施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添加微生物菌或聚天冬氨酸,玉米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也在增加,当同时添加微生物菌和聚天冬氨酸,肥料使用量减少20%,这些生物学性状达到最大值。

3.2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在肥料施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添加微生物菌或聚天冬氨酸,玉米产量也在也在增加,单一添加微生物菌或聚天冬氨酸,产量增加的幅度相当,当同时添加微生物菌和聚天冬氨酸,肥料使用量减少20%,玉米亩产量达到最大值630.4kg,处理5相对处理2,亩增产66.2kg,增产率12.16%,肥料利用率提高了44.80%。

4、结论

在施肥量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添加微生物菌或聚天冬氨酸,玉米产量增加,微生物菌和聚天冬氨酸能够增加玉米产量。同时添加微生物菌和聚天冬氨酸,肥料使用量减少20%,玉米产量达到最大值。可见,添加微生物菌和聚天冬氨酸,不仅能增产,而且减少肥料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节肥增效配方肥中N:P2O5:K2O的重量比为21.5:12:8;所述配方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N46%)402份,磷酸一铵(N11%-P2O544%)273份,氯化钾(K2O60%)133份,微生物菌粉剂2份。其中,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中大颗粒尿素与聚天冬氨酸的重量比为1000:4,微生物菌粉剂中有效活菌数为300~400亿/克,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的生物菌:巴西固氮螺菌32%、地衣芽孢杆菌20%和EM菌48%。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田间肥效试验(小麦)

1、试验标准:NY/T 798-2004;试验地点:分别在河南省兰考县城关乡王庄村段文兴、坝头乡张庄村孟大庆、爪营镇二村代壮、爪营镇一村杨国顺、固阳镇范砦村范彦堂、固阳镇贺庄村贺喜林、城关乡高场村张志强、仪封乡园艺场李进忠、红庙镇牌坊村郭新元的责任田内;供试作物小麦品种:豫麦34。

2、试验方法

试验设5个处理,采取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40平方米,每个小区之间、区组间均应设埂,防止窜水窜肥,试验地周围设1m保护行。试验各处理除按方案要求的追肥外,其它管理措施相同。施肥:供试肥料全部底施,在小麦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15kg。

处理1:空白对照(不施肥);

处理2:氮磷钾21.5-12-8掺混肥料,每亩50kg;

处理3:氮磷钾21.5-12-8掺混肥料+微生物菌,产品有效活菌数为0.20亿/克,每亩50kg;

处理4:氮磷钾21.5-12-8掺混肥料+聚天冬氨酸,产品聚天冬氨酸每亩用量达到10~12克,每亩50kg;

处理5:本实施例节肥增效配方肥,每亩40kg。

表5    2009年小麦肥效实验基本情况统计表

3、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6   试验考种测产表

3.1不同处理对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小麦生物学性状是小麦产量的基础,施用肥料不同,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影响很大,从而影响着小麦的产量。由表6可以看出,在肥料施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添加微生物菌或聚天冬氨酸,小麦株高、茎粗、穗长、穗粒数、亩穗数、千粒重也在增加,当同时添加微生物菌和聚天冬氨酸,肥料使用量减少20%,这些生物学性状达到最大值。

3.2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在肥料施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添加微生物菌或聚天冬氨酸,小麦产量也在也在增加,单一添加微生物菌或聚天冬氨酸,产量增加的幅度相当,当同时添加微生物菌和聚天冬氨酸,肥料使用量减少20%,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490.3kg,处理5相对处理2,亩增产82.7kg,增产率20.29%,肥料利用率提高了50.58%。

4、结论

在施肥量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添加微生物菌或聚天冬氨酸,小麦产量增加,微生物菌和聚天冬氨酸能够增加小麦产量。同时添加微生物菌和聚天冬氨酸,肥料使用量减少20%,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添加微生物菌和聚天冬氨酸,不仅能增产,而且减少肥料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节肥增效配方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402份,磷酸一铵136份,氯化钾100份,微生物菌粉剂1份,其中,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中大颗粒尿素与聚天冬氨酸的重量比为1000:3,微生物菌粉剂中有效活菌数为300~400亿/克,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的生物菌:巴西固氮螺菌24%、地衣芽孢杆菌15%和EM菌45%,余量为杂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节肥增效配方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587份,磷酸一铵273份,氯化钾200份,微生物菌粉剂3份,其中,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中大颗粒尿素与聚天冬氨酸的重量比为1000:5,微生物菌粉剂中有效活菌数为300~400亿/克,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的生物菌:巴西固氮螺菌32%、地衣芽孢杆菌25%和EM菌43%。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节肥增效配方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500份,磷酸一铵210份,氯化钾150份,微生物菌粉剂2份,其中,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中大颗粒尿素与聚天冬氨酸的重量比为1000:4,微生物菌粉剂中有效活菌数为300~400亿/克,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的生物菌:巴西固氮螺菌28%、地衣芽孢杆菌20%和EM菌50%,余量为杂质。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节肥增效配方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587份,磷酸一铵136份,氯化钾200份,微生物菌粉剂2份,其中,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中大颗粒尿素与聚天冬氨酸的重量比为1000:3,微生物菌粉剂为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登记证号:9412008Y1431。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节肥增效配方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402份,磷酸一铵273份,氯化钾100份,微生物菌粉剂2份,其中,聚天冬氨酸包膜尿素中大颗粒尿素与聚天冬氨酸的重量比为1000:5,微生物菌粉剂为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登记证号:9412008Y1431。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发明等同或者类似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