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地采矿山快捷低成本人工假顶构筑方法

一种地采矿山快捷低成本人工假顶构筑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采矿山快捷低成本人工假顶构筑方法,是针对矿岩极端破碎开采条件,使用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预先构筑人工假顶形成安全保护层的情况;依据矿山实际,结合斜拉承载原理、板块理论等,得到锚索、锚杆及钢筋混凝土集成的高强度板块结构,为继续开采提供安全经济的人工假顶结构。与传统的人工假顶构筑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科学合理、承载能力大、构筑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施工工艺快捷、高效等显著优点。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1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E21C41/22 登记生效日:20170627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52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1-1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E21C41/2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52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5-06-10

    授权

    授权

  • 2013-10-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C41/22 申请日:201305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采矿山快捷低成本人工假 顶构筑方法,应用于矿山下向充填采矿法初始分层的制作与极破碎矿 体的护顶层构筑,通过构筑人工假顶防护结构,实现对矿体的安全高 效回采。

技术背景

在地下矿山工程中,人工假顶是使用工程复合材料构筑成的人工 顶板防护结构,用于承受上部破碎矿岩或充填体荷载,从而保证人工 假顶下部作业人员的安全。在使用人工再造环境法、下向分段充填法 以及崩落法等方法对矿岩破碎矿体进行开采过程中,均需构筑人工假 顶防护式结构。在国内外人工假顶构筑方法中,多参考类似工程或经 验进行构筑,由于地下条件复杂且不稳定地质因素难以把握,往往构 筑强度不尽合理,不符合矿山实际要求,或者构筑成本过高。

如CN102587915A公开的“人工假顶下诱导崩落采矿法”,是在 采场顶板直接安装1~2层钢管桩并添加钢筋网后注浆进行人工假顶 构筑,其中钢管桩安装工艺复杂,钢材消耗量大,人工假顶造价偏高, 且人工假顶构筑方法与配筋等均参考设计手册,构筑科学性与合理性 较差,难以达到合理承载要求及低成本构筑目标。又如CN10230507 4A公开的“一种带钢混结构人工假顶的平底结构有底柱分段崩落 法”,其中人工假顶由底部底层型钢支托和上层的菱形钢筋网和混凝 土浇灌层组成,底层型钢与上层钢筋网进行焊接,工艺复杂,且其下 部的型钢承载强度缺乏理论分析,承载强度不尽合理,且型钢成本较 高,构筑成本相对较高。在下向进路充填法或下向分层充填法人工假 顶构筑中,由于空区高度不大,承载强度要求较小,按经验法进行构 筑也相对容易实现。但在下向分段充填法人工假顶构筑中,由于空区 高度增加,人工假顶需在高荷载下保持稳定可靠,相关工程经验与理 论分析缺乏,传统方法不尽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国内外地下矿山人工假顶构筑过程复杂、承 载强度不符合实际要求以及构筑成本较高、时间长等技术问题,提供 了一种承载强度合理、低成本且施工工艺快捷、高效的人工假顶构筑 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地采矿山的快捷低成本人工假顶构筑方法,是针对矿岩极端 破碎的开采条件,使用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预先构筑人工假顶形成 安全保护层的情况;依据矿山实际,结合斜拉承载原理、弹性力学理 论等,得到锚索、锚杆及钢筋混凝土集成的高强度板块结构,为继续 开采提供安全经济的人工假顶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1)借助弹性力学理论,提供人工假顶合理承载强度与相关参 数;

(2)对破碎矿岩采用锚网快速支护,在巷道底板预留碎矿垫层 并铺盖隔水薄膜,在巷道二侧及顶板进行锚索、锚杆施工,铺设一定 长度、端部有弯钩状的钢筋,用吊筋将锚索、锚杆连结一起;

(3)靠下盘一侧外露的锚索同时与上盘横主筋绞接,形成斜拉 承载;

(4)钢筋铺设好后,再铺设一层金属网;

(5)一次性浇注混凝土,形成由锚索、锚杆悬吊的内置钢筋、 金属网的厚度为500mm~1000mm的钢混人工假顶结构。

所述人工假顶承载强度是通过理论分析与推导所得,并通过锚 索、锚杆悬吊,内置钢筋与金属网,使用吊筋连接于一体,浇灌混凝 土构筑而成。分析与推导所得承载强度为人工假顶的合理承载强度。

所述人工假顶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25,人工假顶经济厚度 为500~1000mm。该人工假顶经济厚度是经数学解析方法推导所得。

所述巷道底板预留厚度为100~200mm的碎矿垫层,减弱下分段 炮孔爆破震动对人工假顶的影响,并铺盖隔水薄膜防止混凝土浆液渗 透至碎矿中胶结碎矿,利于碎矿回收。

所述锚索、锚杆均与横主筋连接,则锚索与锚杆间距根据配筋设 计定为0.2~0.4m,锚索、锚杆施工位置距巷道底板分别为1~1.5m与 0.3~0.6m;根据上下盘围岩条件,上盘锚索长4~6m,下盘锚索深入 围岩段3~4m,锚索外露段长度大于巷道宽度,以便与上盘横主筋绞 接。

所述钢筋网由横主筋和纵筋组成,钢筋网距碎矿垫层5~10cm高 度,确保钢筋网被混凝土包裹;所述的吊筋将钢筋网与锚索、锚杆连 接于一体;铺设金属网代替辅筋,提高人工假顶整体强度;人工假顶 厚度超过0.5m,则在第一层钢筋网上部10cm处再铺设一层钢筋网; 所述的下盘外露段锚索与上盘横主筋绞接,形成斜拉承载,防止上盘 一侧人工假顶失稳。

所述人工假顶现场一次性浇筑混凝土完毕,并达到经济厚度值, 完成人工假顶构筑施工,或使用井下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浇筑作业,提 高人工假顶构筑效率。

本发明创新核心体现在:①采用悬吊与斜拉承载方式,吊筋悬挂 并锚固于锚索、锚杆之上,使用钢混复合材料构筑人工假顶,适用于 各种采矿法中人工假顶的构筑,应用广泛且快捷高效。②根据弹性力 学理论,分析不同条件下人工假顶承载强度,适用性强,并使用数学 解析方法,得出人工假顶造价最低时的配筋设计与厚度值,达到承载 要求,并降低构筑成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传统的人工假顶构筑方法相比,本发明具 有科学合理、承载能力大、构筑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施工工艺快 捷、高效等显著优点。

本发明针对矿山复杂环境下人工假顶构筑,提出了一种快捷低成 本人工假顶构筑方法。借助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人工假顶合理承载 强度,结合斜拉承载原理与矿山实际,通过锚索、锚杆悬吊,内置钢 筋与金属网,使用吊筋连接一体,一次性浇灌混凝土构筑成人工假顶, 并通过斜拉承载方式确保人工假顶可靠稳定,因此该工艺具备承载安 全可靠且科学合理的特点。

本发明由数学解析方法,推导出造价最低时的配筋设计与经济厚 度,按以上分析结论进行人工假顶构筑,达到造价最省目标;所用设 备与材料在矿山应用普遍,不需引进其他设备和材料,同样降低人工 假顶构筑成本。

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人工假顶构筑,构筑工艺简单,各工序 独立,不影响其他工程施工;所需设备与材料在矿山应用普遍,作业 人员对相关构筑工序熟练,操作效率高,应用广泛;在人工假顶构筑 中,使用矿山金属网代替辅筋,同样达到了提高人工假顶整体强度效 果,并且构筑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人工假顶构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图5为锚索与吊筋及吊筋与横筋连接示意图;

图6为锚杆与横筋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上盘锚杆,2—上盘锚索,3—锚盘,4—金属网,5— 下盘锚索,6—下盘锚杆,7—下盘吊筋悬吊,8—斜拉锚索,9—内置 金属网,10—混凝土,11—横主筋,12—纵筋,13—碎矿垫层,14 —上盘吊筋悬吊,15—上盘围岩,16—弯钩连接,17—锚盘锚固, 18—横主筋弯钩,19—破碎矿体,20—矿体顶板线,21—矿体底板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支撑和进一步解释,但以 下所述不构成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某沙坝矿两翼存在走向长500m急倾斜破碎矿体,厚度4~8m, 属于中厚矿体。由于矿体破碎,回采安全性差,为此构筑人工假顶防 护机构,在其护顶下对矿体进行下向高分段回采。下面采用本发明方 法构筑人工假顶。

①用沙坝矿S4盘区S3#试验矿房1100分段脉内凿岩巷道平均宽 4m,长18m,上部矿体破碎,下分段高度20m,在脉内凿岩巷道进 行人工假顶防护结构构筑施工,保护下分段作业人员安全回采矿体。

②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解析方法,确定1100分段人工假顶配筋 设计,选用C25混凝土强度,人工假顶经济厚度值为0.5m。

③预留碎矿垫层及铺设隔水薄膜。在巷道底板预留10~20cm厚 碎矿垫层后平场,铺盖一层塑料隔水薄膜于碎矿垫层上。

④锚索与锚杆施工。根据上下盘围岩条件与巷道宽度限制,上盘 锚索为4.5m,下盘锚索为8.5m,其中下盘锚索外露段长度为4.5m, 以便与上盘横主筋连接;标记锚索、锚杆位置,锚索与锚杆间距为0. 25m,锚索与锚杆距巷道底板距离分别为1.5m与0.5m;锚杆施工时 应下向倾斜10°~20°,并套装锚盘,在推进锚杆时外露10cm左右, 以方便将吊筋挂到锚杆上。

⑤钢筋加工、连接与铺设。将钢筋加工成一定长度,所用横主筋 直径20mm,纵筋与吊筋直径均为16mm,将吊筋和横主筋两端加工 成弯钩状,在现场对弯钩进行拉拔试验,确定弯钩承载能力;吊筋逐 一挂接到锚索与锚杆上,使用锚盘锚固,之后铺设横主筋与纵筋,其 中横主筋与吊筋连接,绑扎牢固,钢筋网距碎矿垫层高度5~10cm左 右,确保钢筋网被混凝土包裹,从而锚索、锚杆通过吊筋与钢筋网连 接于一体;将下盘外露段锚索与上盘横主筋铰接,形成斜拉承载,确 保人工假顶安全可靠。

⑥金属网铺设与混凝土浇筑。钢筋网绑扎完后,在之上铺设一层 金属网,并绑扎牢固,代替辅筋,提高人工假顶整体强度,金属网规 格为2m×2m,网度为100mm×100mm;完成以上工序后,现场一次 性浇筑混凝土完毕,并且达到经济厚度0.5m,人工假顶构筑完成。

按照以上步骤得到的人工假顶构筑正面图如图1所示,弯钩连接 和锚盘锚固连接图(图1中的D部分放大图)如图2所示,图1的B —B剖面图如图3所示,图1的C—C剖面图如图4所示,锚索与吊 筋及吊筋与横筋连接示意图如图5所示,锚杆与横筋连接示意图如图 6所示。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构建的人工假顶结构包括上盘锚杆 1,上盘锚索2,锚盘3,金属网4,下盘锚索5,下盘锚杆6,下盘 吊筋悬吊7,斜拉锚索8,内置金属网9,混凝土10,横主筋11,纵 筋12,碎矿垫层13,上盘吊筋悬吊14,上盘围岩15,弯钩连接16, 锚盘锚固17,横主筋弯钩18。图中的19表示破碎矿体,20表示矿 体顶板线,21表示矿体底板线。该人工假顶承载强度是通过理论分 析与推导人工假顶的合理承载强度所得,并通过锚索、锚杆悬吊,内 置钢筋与金属网4,使用吊筋连接于一体,浇灌混凝土10构筑而成。 人工假顶中混凝土10强度等级为C20~C25,经数学解析方法推导得 到人工假顶经济厚度为500~1000mm。巷道底板预留厚度为100~200 mm的碎矿垫层13,减弱下分段炮孔爆破震动对人工假顶的影响,并 铺盖隔水薄膜防止混凝土10浆液渗透至碎矿中胶结碎矿,利于碎矿 回收。锚索、锚杆均与横主筋11连接,则锚索与锚杆间距根据配筋 设计定为0.2~0.4m,锚索、锚杆施工位置距巷道底板分别为1~1.5m 与0.3~0.6m;根据上下盘围岩条件,上盘锚索2长4~6m,下盘锚索 5深入围岩段3~4m,锚索外露段长度大于巷道宽度,以便与上盘横 主筋11绞接。钢筋网由横主筋11和纵筋12组成,钢筋网距碎矿垫 层135~10cm高度,确保钢筋网被混凝土10包裹;所述的吊筋将钢 筋网与锚索、锚杆连接于一体;铺设金属网4代替辅筋,提高人工假 顶整体强度;人工假顶厚度超过0.5m,则在第一层钢筋网上部10cm 处再铺设一层钢筋网;所述的下盘外露段锚索与上盘横主筋11绞接, 形成斜拉承载,防止上盘一侧人工假顶失稳。该人工假顶现场一次性 浇筑混凝土10完毕,并达到经济厚度值,完成人工假顶构筑施工, 或使用井下混凝土10输送泵进行浇筑作业,提高人工假顶构筑效率。

在构筑完成并养护28天后,人工假顶防护结构具备承载能力, 在人工假顶保护下,开始安全高效回采下分段矿体,通过矿体回采试 验,人工假顶承载能力得到验证,矿山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高。以上 实施结果表明使用本发明构筑人工假顶防护结构具备承载强度高、安 全可靠、成本低且构筑工艺快捷高效等优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