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所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具有式I、式II、式III、式IV、式V或式VI结构。本发明以氨基化的聚乙二醇为核通过反复的与丙烯酸甲酯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及与乙二胺进行氨解反应得到具有不同代数,末端具有不同伯胺数目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聚合物,通过氨基与酰氯进行反应,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所制备的两亲性高分子可以在水中组装成纳米粒子并包载药物。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聚合物的方法简单,产率较高。并且,聚乙二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延长纳米粒子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891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04391.4

  • 申请日2013-05-28

  • 分类号C08G83/00;C08G65/48;A61K47/34;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赵青朵

  • 地址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03: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0-07

    授权

    授权

  • 2013-10-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G83/00 申请日:201305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 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多种纳米材料,如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等被用 于药物传输体系。这些纳米粒子可以有效传输多种不同的药物,保护药物不 被提前降解,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由于肿瘤部位毛细血管具有很好的 渗透性,包载药物的纳米粒子可以通过EPR效应在肿瘤部位富集,实现被动靶 向。

虽然很多种纳米粒子已经被开发出来作为药物载体,但是因为是载体材 料的潜在毒性以及结构的不明确性,只有很少的种类的材料被FDA批准。其 中,作为药物载体的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具有明确的结构,并且低代数的树枝 状聚酰胺-胺已经被证明几乎无细胞毒性,还可以通过控制疏水段的比例有效 控制它的组装行为。Bioconjugate Chem.(Volume21,page1216-1224,2010)报 道了一类基于聚乙二醇,树枝状聚赖氨酸与胆酸的线形-树枝状两亲性聚合物, 将该聚合物作为载体用于紫杉醇的包载运输,具有较高的载药量,良好的稳 定性,载药的聚合物的治疗效果优于商品化抗肿瘤药物制剂泰素。但是,该 方法在制备树枝状聚赖氨酸的过程中所用得到的Fmoc-Lys(Fmoc)-OH价格高 昂,并且脱保护条件不易控制,往往产率较低,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 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 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较高的产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具 有式I、式II、式III、式IV、式V或式VI结构:

式I;

式II;

式III;

式IV;

式V;

式VI;

其中,M为具有式VIII结构的基团,M’为具有式IX结构的基团,M’’ 为具有式X结构的基团,

式VIII;

式IX;

式X;

其中,R为烷基、取代烷基、芳香基、取代芳香基、芳香杂环、胆固醇 甲酰基或胆酸基,n为聚合度,20≤n≤2000。

优选的,所述R为CH3(CH2)4(CH=CH)CH2(CH=CH)(CH2)7-、CH3(CH2)14-、 CH3(CH2)7(CH=CH)(CH2)7-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具有式a结构的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或具有式b结构的端氨 基化的聚乙二醇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第一加成产物;将 所述第一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氨解反应,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 1.0代聚合物;

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成 反应,得到第二加成产物;将所述第二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氨解反应, 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

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成 反应,得到第三加成产物;所述第三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氨解反应, 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

式a;

式b;

B)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具有式I 或式IV结构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具有式II或 式V结构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具有式III 或式VI结构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式I;

式II;

式III;

式IV;

式V;

式VI;

其中,M为具有式VIII结构的基团,M’为具有式IX结构的基团,M’’ 为具有式X结构的基团,

式VIII;

式IX;

式X;

其中,R为烷基、取代烷基、芳香基、取代芳香基、芳香杂环、胆固醇 甲酰基或胆酸基,n为聚合度,20≤n≤2000。

优选的,所述酰氯为棕榈酰氯、亚麻酰氯、油酰氯或胆固醇酰氯。

优选的,所述具有式a或式b结构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 1000~100000Dal。

优选的,所述具有式a或式b结构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 2000~10000Dal。

优选的,所述具有式a结构的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或具有式b结 构的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与丙烯酸甲酯进行加成反应的温度为28~40℃,时间 为24~72h;

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与丙烯酸甲酯进行加成反应的温 度为28~40℃,时间为24~72h;

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与丙烯酸甲酯进行加成反应的温 度为28~40℃,时间为24~72h。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成产物与乙二胺进行氨解反应的温度为30~40℃,时 间为70~100h;

所述第二加成产物与乙二胺进行氨解反应的温度为30~40℃,时间为 70~100h;

所述第三加成产物与乙二胺进行氨解反应的温度为30~40℃,时间为 70~100h。

优选的,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的温度为 22~28℃,时间为20~40h;

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的温度为22~28℃, 时间为20~40h;

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的温度为22~28℃, 时间为20~40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 枝状聚合物具有式I、式II、式III、式IV、式V或式VI结构。本发明以氨基 化的聚乙二醇为核通过反复的与丙烯酸甲酯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及与乙二胺 进行氨解反应得到具有不同代数,末端具有不同伯胺数目的聚乙二醇-聚酰胺- 胺聚合物,通过氨基与酰氯进行反应,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 形-树枝状聚合物。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聚合物的方法简单,产率较高。并且, 聚乙二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 物相容性。以本发明所制备的聚合物作为载体,对药物进行包封,得到包封 药物的纳米粒子,所述包封药物的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显示 一定的缓释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中数均分子量为5000的氨基化聚乙二醇单甲醚的质谱图;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MPEG5000D1.0的质谱图;

图3为实施例8提供的MPEG5000D2.0的质谱图;

图4为实施例14提供的MPEG5000D3.0的质谱图;

图5为实施例20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 核磁共振图;

图6为实施例26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 质谱图;

图7为实施例26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 核磁共振图;

图8为实施例32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 核磁共振图;

图9为实施例26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与 PEI25K对MCF-7细胞的毒性考察结果;

图10为实施例93所提供的包封阿霉素的纳米粒子与未进行包封的阿霉 素对MCF-7细胞的药效考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具 有式I、式II、式III、式IV、式V或式VI结构:

式I;

式II;

式III;

式IV;

式V;

式VI;

其中,M为具有式VIII结构的基团,M’为具有式IX结构的基团,M’’ 为具有式X结构的基团,

式VIII;

式IX;

式X;

其中,R为烷基、取代烷基、芳香基、取代芳香基、芳香杂环、胆固醇 甲酰基或胆酸基,n为聚合度,20≤n≤2000。

在本发明中,R优选为烷基、取代烷基、芳香基、取代芳香基、芳香杂 环、胆固醇甲酰基或胆酸基,更优选为CH3(CH2)7(CH=CH)(CH2)7-、 CH3(CH2)14-、CH3(CH2)4(CH=CH)CH2(CH=CH)(CH2)7-或

n为聚合度,优选的,20≤n≤2000。 更优选的,100≤n≤100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具有式a结构的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或具有式b结构的端氨 基化的聚乙二醇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第一加成产物;将 所述第一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氨解反应,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 1.0代聚合物;

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成 反应,得到第二加成产物;将所述第二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氨解反应, 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

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成 反应,得到第三加成产物;所述第三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氨解反应, 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

式a;

式b;

B)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具有式I 或式IV结构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将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具有式II 或式V结构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将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具有式III 或式VI结构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式I;

式II;

式III;

式IV;

式V;

式VI;

其中,M为具有式VIII结构的基团,M’为具有式IX结构的基团,M’’ 为具有式X结构的基团,

式VIII;

式IX;

式X;

其中,R为烷基、取代烷基、芳香基、取代芳香基、芳香杂环、胆固醇 甲酰基或胆酸基,n为聚合度,20≤n≤2000。

本发明首先将具有式a结构的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或具有式b结 构的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第一加成 产物;

在本发明中,所述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具有式a结构,

式a;

其中,所述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是将聚乙二醇单甲醚末端的羟基 改为氨基,得到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所述具有式a结构的聚合物的 数均分子量范围优选为1000~100000Dal,更优选为2000~10000Dal。本发明 对所述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来源并无特殊限制,一般市售即可。n为 聚合度,优选的,20≤n≤2000,更优选的,100≤n≤1000。

本发明将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成反应, 得到第一加成产物的具体方法为:

将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溶解于甲醇中,得到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 单甲醚的甲醇溶液,在冰浴搅拌的条件下,向丙烯酸甲酯的甲醇溶液中滴加 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的甲醇溶液,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搅拌、进行加成反应,反应结束后,去除甲醇以及 未反应完全的丙烯酸甲酯,得到第一反应产物,将所述第一反应产物溶解于 甲醇中,乙醚沉降后,去除甲醇和乙醚,得到第一加成产物。

本发明以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为核,通过与所述丙烯酸甲酯进行 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第一加成产物。所述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与所 述丙烯酸甲酯的摩尔比优选为1:(30~1000),更优选为1:(50~500),最优 选为1:(100~300)。所述向丙烯酸甲酯的甲醇溶液中滴加端氨基化的聚乙二 醇单甲醚的甲醇溶液的滴加时间优选为0.4~0.6h,更优选为0.45~0.55h。

在本发明中,所述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具有式b结构,

式b。

其中,所述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是将聚乙二醇末端的羟基改为氨基,得 到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所述具有式b结构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范围优选 为1000~100000Dal,更优选为2000~10000Dal。n为聚合度,优选的,20≤n ≤2000,更优选的,100≤n≤1000。本发明对所述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的来 源并无特殊限制,一般市售即可。

本发明将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成反应,得到 第一加成产物的具体方法为:

将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溶解于甲醇中,得到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的甲醇 溶液,在冰浴搅拌的条件下,向丙烯酸甲酯的甲醇溶液中滴加端氨基化的聚 乙二醇的甲醇溶液,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搅拌、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去除甲醇以及未反 应完全的丙烯酸甲酯,得到第一反应产物,将所述第一反应产物进行溶解于 甲醇中,乙醚沉降后,去除甲醇和乙醚,得到第一加成产物。

本发明以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为核,通过与所述丙烯酸甲酯进行迈克尔 加成反应,得到第一加成产物。所述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与所述丙烯酸甲酯 的摩尔比优选为1:(30~1000),更优选为1:(50~500),最优选为1:(100~300)。 所述向丙烯酸甲酯的甲醇溶液中滴加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的甲醇溶液的滴加 时间优选为0.4~0.6h,更优选为0.45~0.55h。

在本发明中,对所述第一混合溶液搅拌、进行加成反应的方式并无特殊 限制,优选为在密封的条件下加热搅拌,所述加热的方式优选为油浴加热, 所述加热的温度即为加成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8~40℃,更优选为30~35℃; 所述加成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4~72h,更优选为48~60h。本发明对所述去除甲 醇以及未反应完全的丙烯酸甲酯的方式并无特殊限制,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 员熟知的方式,在本发明中,优选为真空抽干或采用旋转蒸发仪蒸干。

得到第一加成产物后,本发明将所述第一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 氨解反应,得到共聚物中间体,具体方法如下:

将所述加成产物溶解于甲醇中,得到加成产物的甲醇溶液,在冰浴搅拌 的条件下,将所述加成产物的甲醇溶液滴加丙烯酸甲酯的甲醇溶液中,得到 第二混合溶液;

将所述第二混合溶液加热、进行氨解反应,采用红外跟踪至酯键消失, 停止反应,去除第二混合溶液中的甲醇以及未反应完全的乙二胺,得到第二 反应产物,采用甲苯反复将所述第二反应产物进行溶解,并抽干,再用甲醇 溶液溶解,乙醚沉降后,去除甲醇和乙醚,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 聚合物。其中,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末端有2个伯胺或4 个伯胺。

其中,所述加成产物与乙二胺的摩尔比优选为1:(10~1000),更优选为 1:(50~500),最优选为1:(100~300)。所述氨解反应的温度优选为30~40℃, 更优选为33~38℃;所述氨解反应的时间优选为70~100h,更优选为72~80h。

本发明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 行加成反应,得到第二加成产物,所述第二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氨解 反应,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

本发明所制得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的末端由2个伯胺或 4个伯胺,因此,可以继续与丙烯酸甲酯进行加成反应,再与乙二胺混合进行 氨解反应。即以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为核,通过与所述丙烯酸 甲酯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再与乙二胺混合进行氨解反应,得到聚乙二醇-聚 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

本发明将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 成反应,得到第二加成产物的具体方法为:

将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溶解于甲醇中,得到聚乙二醇-聚酰 胺-胺第1.0代聚合物的甲醇溶液,在冰浴搅拌的条件下,向丙烯酸甲酯的甲 醇溶液中滴加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的甲醇溶液,得到混合溶液 a;

将所述混合溶液a搅拌、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去除甲醇以及未反应 完全的丙烯酸甲酯,得到反应产物a,将所述反应产物a溶解于甲醇中,乙醚 沉降后,去除甲醇和乙醚,得到第二加成产物。

本发明以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为核,通过与所述丙烯酸甲 酯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第二加成产物。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 代聚合物与所述丙烯酸甲酯的摩尔比优选为1:(30~1000),更优选为1: (50~500),最优选为1:(100~300)。所述向丙烯酸甲酯的甲醇溶液中滴加聚 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的甲醇溶液的滴加时间优选为0.4~0.6h,更 优选为0.45~0.55h。

在本发明中,对所述混合溶液a搅拌、进行加成反应的方式并无特殊限 制,优选为在密封的条件下加热搅拌,所述加热的方式优选为油浴加热,所 述加热的温度即为加成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8~40℃,更优选为30~35℃;所 述加成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4~72h,更优选为48~60h。本发明对所述去除甲醇 以及未反应完全的丙烯酸甲酯的方式并无特殊限制,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 熟知的方式,在本发明中,优选为真空抽干或采用旋转蒸发仪蒸干。

得到第二加成产物后,本发明将所述第二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 氨解反应,得到共聚物中间体,具体方法如下:

将所述第二加成产物溶解于甲醇中,得到第二加成产物的甲醇溶液,在 冰浴搅拌的条件下,将所述第二加成产物的甲醇溶液滴加丙烯酸甲酯的甲醇 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b;

将所述混合溶液b加热、进行氨解反应,采用红外跟踪至酯键消失,停 止反应,去除混合溶液b中的甲醇以及未反应完全的乙二胺,得到反应产物b, 采用甲苯反复将所述反应产物b进行溶解,并抽干,再用甲醇溶液溶解,乙 醚沉降后,去除甲醇和乙醚,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其中, 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末端有4个伯胺或8个伯胺。

其中,所述第二加成产物与乙二胺的摩尔比优选为1:(10~1000),更优 选为1:(50~500),最优选为1:(100~300)。所述氨解反应的温度优选为30~40 ℃,更优选为33~38℃;所述氨解反应的时间优选为70~100h,更优选为 72~80h。

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后,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 第2.0代聚合物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第三加成产物,所述 第三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氨解反应,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 聚合物。

本发明所制得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的末端由4个伯胺或 8个伯胺,因此,可以继续与丙烯酸甲酯进行加成反应,再与乙二胺混合进行 氨解反应。即以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为核,通过与所述丙烯酸 甲酯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再与乙二胺混合进行氨解反应,得到聚乙二醇-聚 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

本发明将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 成反应,得到第三加成产物的具体方法为:

将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溶解于甲醇中,得到聚乙二醇-聚酰 胺-胺第2.0代聚合物的甲醇溶液,在冰浴搅拌的条件下,向丙烯酸甲酯的甲 醇溶液中滴加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的甲醇溶液,得到混合溶液 c;

将所述混合溶液c搅拌、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去除甲醇以及未反应 完全的丙烯酸甲酯,得到反应产物c,将所述反应产物c溶解于甲醇中,乙醚 沉降后,去除甲醇和乙醚,得到第三加成产物。

本发明以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为核,通过与所述丙烯酸甲 酯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第三加成产物。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 代聚合物与所述丙烯酸甲酯的摩尔比优选为1:(30~1000),更优选为1: (50~500),最优选为1:(100~300)。所述向丙烯酸甲酯的甲醇溶液中滴加聚 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的甲醇溶液的滴加时间优选为0.4~0.6h,更 优选为0.45~0.55h。

在本发明中,对所述混合溶液c搅拌、进行加成反应的方式并无特殊限 制,优选为在密封的条件下加热搅拌,所述加热的方式优选为油浴加热,所 述加热的温度即为加成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8~40℃,更优选为30~35℃;所 述加成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4~72h,更优选为48~60h。本发明对所述去除甲醇 以及未反应完全的丙烯酸甲酯的方式并无特殊限制,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 熟知的方式,在本发明中,优选为真空抽干或采用旋转蒸发仪蒸干。

得到第三加成产物后,本发明将所述第三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 氨解反应,得到共聚物中间体,具体方法如下:

将所述第三加成产物溶解于甲醇中,得到第三加成产物的甲醇溶液,在 冰浴搅拌的条件下,将所述第三加成产物的甲醇溶液滴加丙烯酸甲酯的甲醇 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d;

将所述混合溶液d加热、进行氨解反应,采用红外跟踪至酯键消失,停 止反应,去除混合溶液d中的甲醇以及未反应完全的乙二胺,得到反应产物d, 采用甲苯反复将所述反应产物d进行溶解,并抽干,再用甲醇溶液溶解,乙 醚沉降后,去除甲醇和乙醚,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其中, 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末端有8个伯胺或16个伯胺。

其中,所述第二加成产物与乙二胺的摩尔比优选为1:(10~1000),更优 选为1:(50~500),最优选为1:(100~300)。所述氨解反应的温度优选为30~40 ℃,更优选为33~38℃;所述氨解反应的时间优选为70~100h,更优选为 72~80h。

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具有式I或 式IV结构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具有式II或 式V结构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具有式III 或式VI结构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聚乙二醇-聚酰胺 -胺第2.0代聚合物或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的具体步 骤为:

将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 物或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共沸除水后,用二氯甲烷溶解,然后 与酰氯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加入三乙胺,反应结束后,得到第三反应产物;

采用乙醚对所述第三反应产物进行沉降,过滤、透析、干燥后,得到聚 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本发明对所述共沸除水的方式并无特殊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 法即可。在本发明中,以除水后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聚乙 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或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作为引发 剂与酰氯进行反应,其中,所述酰氯优选为棕榈酰氯、亚麻酰氯、油酰氯或 胆固醇酰氯。添加酰氯的量远大于所述引发剂的量,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与 酰氯的摩尔比为1:(50~500),更优选为1:(100~300)。所述三乙胺与酰氯 的摩尔比优选为1:(1~2),更优选为1:1。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 聚合物、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或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 合物与酰氯进行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2~28℃,更优选为24~26℃;所述反应的 时间优选为20~40h,更优选为24~36h。

本发明采用乙醚对第三反应产物进行沉降,其中,所述第三反应产物与 乙醚的体积比优选为1:(10~20),更优选为1:(12~15)。将沉降后的第三反 应产物进行过滤,本发明对所述过滤的方式并无特殊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 熟知的过滤方式即可。过滤后得到过滤物,将所述过滤物抽干后进行透析, 本发明对所述透析的方式并无特殊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树脂的透析方式即 可。本发明所述透析的时间优选为70~100h,更优选为72~90h。透析后得到 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水溶液,将所述水溶解进 行干燥即可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在本发明 中,对所述干燥的方式并无特殊限制,优选为真空干燥。所述真空干燥的温 度优选为25~60℃,更优选为30~40℃,所述真空干燥的时间优选为18~48h, 更优选为24~36h。

将本发明所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作为 载体,对药物进行包封,得到包封药物的纳米粒子,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将载体与药物溶解于DMSO中,避光搅拌,滴加入三乙胺,搅拌、透析、 冷冻干燥,得到包封药物的纳米粒子。

其中,所述载体与药物的质量比优选为(5~20):1,更优选为(7~15):1。 所述避光搅拌的温度优选为22~28℃,更优选为24~26℃;所述避光搅拌的时 间优选为18~36h,更优选为20~30h;所述透析的时间为18~36h,更优选为 20~30h;所述透析的次数优选为4~7次,更优选为5~6次。

将所述包封药物的纳米粒子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 备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显示一定的缓释功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具有式 I、式II、式III、式IV、式V或式VI结构。本发明以氨基化的聚乙二醇为核 通过反复的与丙烯酸甲酯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及与乙二胺进行氨解反应得到 具有不同代数,末端具有不同伯胺数目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聚合物,通过氨 基与酰氯进行反应,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聚合物的方法简单,产率较高。并且,聚乙二醇具有良 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 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以下各实施例中,反应原料均为从市场上购得或者按照常规方法制得, 反应产率=实际得到的产物质量/理论得到的产物质量×100%。

实施例1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4.7g(0.0023mol)氨基化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乙二醇单 甲醚,利用50mL甲醇溶解,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 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 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 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即为第一加成产物。命名为MPEG2000D0.5, 产率为:90.2%。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3.3g(0.00167mol)MPEG2000D0.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 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 反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 应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 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 用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 得白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命名为 MPEG2000D1.0,产率为91.7%。

实施例2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11.6g(0.0023mol)氨基化数均分子量为5000的聚乙二醇单 甲醚,利用50mL甲醇溶解,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 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 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 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即为第一加成产物。命名为MPEG5000D0.5, 产率为:91.2%。

取10.0g(0.167mol)乙二胺(大过量)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 瓶中,冰浴搅拌。再称取8.3g(0.00167mol)MPEG5000D0.5,利用50mL甲 醇溶解后,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 油浴中搅拌反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 空2h。向反应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 20mL甲醇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 体溶解,利用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 空8h后,得白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命名为 MPEG5000D1.0,产率为92.4%。

将实施例2中数均分子量为5000的氨基化聚乙二醇单甲醚进行质谱检 测,结果见图1,图1为实施例2中数均分子量为5000的氨基化聚乙二醇单 甲醚的质谱图。

将实施例2提供的MPEG5000D1.0进行质谱检测,实验结果见图2,图2 为实施例2提供的MPEG5000D1.0的质谱图。

由图1和图2可知,图中MPEG5000D1.0平均分子量5121与理论数均分 子量5148非常相近,证明得到了结构明确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结构。

实施例3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23.2g(0.0023mol)氨基化数均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二醇 单甲醚,利用50mL甲醇溶解,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 应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 再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 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即为第一加成产物。命名为 MPEG10000D0.5,产率为:93.1%。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16.7g(0.00167mol)MPEG10000D0.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 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 反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 应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 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 用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 得白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命名为 MPEG10000D1.0,产率为92.5%。

实施例4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2.4g(0.0012mol)氨基化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乙二醇, 利用50mL甲醇溶解,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 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 mL甲醇溶解,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 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即为第一加成产物。命名为PEG2000D0.5,产率为: 90.3%。

取10.0g(0.167mol)乙二胺(大过量)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 瓶中,冰浴搅拌。再称取1.7g(0.00084mol)PEG2000D0.5,利用50mL甲醇 溶解后,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 浴中搅拌反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 2h。向反应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 甲醇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 利用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 得白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命名为PEG2000D1.0, 产率为91.4%。

实施例5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6.0g(0.0012mol)氨基化数均分子量为5000的聚乙二醇, 利用50mL甲醇溶解,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 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 mL甲醇溶解,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 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即为第一加成产物。命名为PEG5000D0.5,产率为: 91.3%。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4.2g(0.00084mol)PEG5000D0.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滴 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反 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应 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将 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用 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 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命名为PEG5000D1.0,产 率为93.3%。

实施例6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12.0g(0.0012mol)氨基化数均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二醇, 利用50mL甲醇溶解,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 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 mL甲醇溶解,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 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即为第一加成产物。命名为PEG10000D0.5,产率 为:90.9%。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8.4g(0.00084mol)PEG10000D0.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滴 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反 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应 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将 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用 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 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命名为PEG10000D1.0, 产率为92.4%。

实施例7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2.4g(0.0012mol)MPEG2000D1.0,利用50mL甲醇溶解, 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 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 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 即为第二加成产物。命名为MPEG2000D1.5,产率为:90.4%。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1.7g(0.00084mol)MPEG2000D1.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 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 反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 应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 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 用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 得白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命名为 MPEG2000D2.0,产率为91.4%。

实施例8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6.0g(0.0012mol)MPEG5000D1.0,利用50mL甲醇溶解, 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 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 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 即为第二加成产物。命名为MPEG5000D1.5,产率为:92.5%。

取10.0g(0.167mol)乙二胺(大过量)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 瓶中,冰浴搅拌。再称取4.2g(0.00084mol)MPEG5000D1.5,利用50mL甲 醇溶解后,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 油浴中搅拌反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 空2h。向反应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 20mL甲醇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 体溶解,利用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 空8h后,得白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命名为 MPEG5000D2.0,产率为91.6%。

将实施例8所制备的MPEG5000D2.0进行质谱检测,实验结果见图3, 图3为实施例8提供的MPEG5000D2.0的质谱图。由图3可知,图中 MPEG5000D2.0的平均分子量5582与理论数均分子量5604非常相近,证明 得到了结构明确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结构。

实施例9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12.0g(0.0012mol)MPEG10000D1.0,利用50mL甲醇溶解, 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 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 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 即为第二加成产物。命名为MPEG10000D1.5,产率为:92.8%。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8.4g(0.00084mol)MPEG10000D1.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 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 反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 应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 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 用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 得白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命名为 MPEG10000D2.0,产率为92.1%。

实施例10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1.4g(0.0006mol)PEG2000D1.0,利用50mL甲醇溶解, 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 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 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 即为第二加成产物。命名为PEG2000D1.5,产率为:90.2%。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1.3g(0.00042mol)PEG2000D1.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滴 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反 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应 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将 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用 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 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命名为PEG2000D2.0,产 率为92.3%。

实施例11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3.2g(0.0006mol)PEG5000D1.0,利用50mL甲醇溶解, 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 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 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 即为第二加成产物。命名为PEG5000D1.5,产率为:92.7%。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2.5g(0.00042mol)PEG5000D1.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滴 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反 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应 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将 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用 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 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命名为PEG5000D2.0,产 率为93.3%。

实施例12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大过量)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 反应瓶中,冰浴搅拌。再称取6.0g(0.0006mol)PEG10000D1.0,利用50mL 甲醇溶解,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0℃ 油浴中搅拌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mL甲醇溶 解,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 得白色固体,即为第二加成产物。命名为PEG10000D1.5,产率为:91.2%。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4.2g(0.00042mol)PEG10000D1.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滴 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反 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应 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将 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用 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 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命名为PEG10000D2.0, 产率为90.3%。

实施例13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1.6g(0.0006mol)MPEG2000D2.0,利用50mL甲醇溶解, 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 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 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 即为第三加成产物。命名为MPEG2000D2.5,产率为:92.4%。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1.4g(0.00042mol)MPEG2000D2.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 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 反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 应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 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 用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 得白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命名为 MPEG2000D3.0,产率为90.5%。

实施例14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3.4g(0.0006mol)MPEG5000D2.0,利用50mL甲醇溶解, 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 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 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 即为第三加成产物。命名为MPEG5000D2.5,产率为:91.9%。

取10.0g(0.167mol)乙二胺(大过量)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 瓶中,冰浴搅拌。再称取2.7g(0.00042mol)MPEG5000D2.5,利用50mL甲 醇溶解后,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 油浴中搅拌反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 空2h。向反应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 20mL甲醇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 体溶解,利用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 空8h后,得白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命名为 MPEG5000D3.0,产率为90.4%。

将实施例14所制备的MPEG5000D3.0进行质谱检测,结果见图4,图4 为实施例14提供的MPEG5000D3.0的质谱图。由图4可知,实施例14提供 的MPEG5000D3.0平均分子量6326与理论平均分子量6517非常相近,证明 得到了结构明确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结构。

实施例15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6.5g(0.0006mol)MPEG10000D2.0,利用50mL甲醇溶解, 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 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 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 即为第三加成产物。命名为MPEG10000D2.5,产率为:93.4%。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4.8g(0.00042mol)MPEG10000D2.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 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 反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 应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 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 用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 得白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命名为 MPEG10000D3.0,产率为94.5%。

实施例16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1.1g(0.0003mol)PEG2000D2.0,利用50mL甲醇溶解, 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 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 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 即为第三加成产物。命名为PEG2000D2.5,产率为:93.1%。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1.0g(0.00021mol)PEG2000D2.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滴 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反 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应 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将 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用 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 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命名为PEG2000D3.0,产 率为92.5%。

实施例17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2.0g(0.0003mol)PEG5000D2.0,利用50mL甲醇溶解, 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 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 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 即为第三加成产物。命名为PEG2000D2.5,产率为:93.1%。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1.6g(0.00021mol)PEG5000D2.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滴 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反 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应 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将 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用 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 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命名为PEG5000D3.0,产 率为93.4%。

实施例18

取10.0g(0.116mol)丙烯酸甲酯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 冰浴搅拌。再称取3.5g(0.0003mol)PEG2000D2.0,利用50mL甲醇溶解, 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完。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0℃油浴中搅拌 反应48h,所得产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再利用20mL甲醇溶解,100mL 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色固体, 即为第三加成产物。命名为PEG10000D2.5,产率为:92.1%。

取10.0g(0.167mol)乙二胺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反应瓶中,冰浴 搅拌。再称取2.7g(0.00021mol)PEG10000D2.5,利用50mL甲醇溶解后,滴 加到反应瓶中,约半小时滴加完毕。将反应瓶密封后移至35℃油浴中搅拌反 应三天,红外跟踪发现酯键消失后,停止反应,将反应瓶抽真空2h。向反应 瓶中加入20mL甲苯将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加入20mL甲醇将 产物溶解,真空抽干,反复三次,然后再利用20mL甲醇将固体溶解,利用 100mL无水乙醚沉降,将抽滤后得到的固体利用真空油泵抽真空8h后,得白 色固体,即为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命名为PEG10000D3.0, 产率为91.5%。

实施例19~36

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

将0.0005mol实施例1~18中制备的18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聚合物在干 燥反应瓶中共沸除水后,利用30mL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分别滴加入18个有 过量的胆固醇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的干燥反应瓶中,反应瓶中加入与胆固醇 酰氯等摩尔量的三乙胺,在25℃,搅拌子搅拌条件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 把溶液倒入体积为溶剂10倍量的乙醚中沉降,过滤,抽干,在利用一次水透 析3天,冻干后得到18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所 得产物见表1,表1为实施例19~36制备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 树枝状聚合物的原料用量、接枝量以反应产率结果

表1实施例19~36制备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原 料用量、接枝量以反应产率结果

表1中,A/I为胆固醇酰氯与实施例1~18中的18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 聚合物投料的摩尔比;DP(a)为胆固醇甲酰氯的接枝量,由1H NMR测试计 算得到;DP(b)为胆固醇甲酰氯的接枝量,由Moldi-Tof测试计算得到。

将实施例20所制备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进 行核磁共振扫描,其中,溶剂为氘代氯仿。结果见图5,图5为实施例20提 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核磁共振图。由图5可 知,各个峰的积分比例与理论值非常相近,证明得到了结构明确的聚乙二醇- 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结构。

将实施例26所制备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进 行质谱检测,结果见图6,图6为实施例26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 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质谱图。由图6可知,实施例26提供的聚乙二醇-聚 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6981与理论平均分子量7254 非常相近,证明得到了结构明确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 合物结构。

将实施例26所制备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进 行核磁共振扫描,其中,溶剂为氘代氯仿。结果见图7,图7为实施例26提 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核磁共振图。由图7可 知,各个峰的积分比例与理论值非常相近,证明得到了结构明确的聚乙二醇- 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结构。

将实施例32所制备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进 行核磁共振扫描,其中,溶剂为氘代氯仿。结果见图8,图8为实施例32提 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核磁共振图。由图8可 知,各个峰的积分比例与理论值非常相近,证明得到了结构明确的聚乙二醇- 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结构。

实施例37~54

将0.0005mol实施例1~18中制备的18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聚合物在干 燥反应瓶中共沸除水后,利用30mL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分别滴加入18个有 过量的油酰氯二氯甲烷溶液的干燥反应瓶中,反应瓶中加入与油酰氯等摩尔 量的三乙胺,在25℃,搅拌子搅拌条件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把溶液倒 入体积为溶剂10倍量的乙醚中沉降,过滤,抽干,在利用一次水透析3天, 冻干后得到18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油酸线形树枝状聚合物。所得产物见表 2,表2为实施例37~54制备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油酸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 原料用量、接枝量以反应产率结果

表2实施例37~54制备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油酸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原料 用量、接枝量以反应产率结果

表2中,A/I为油酰氯与实施例1~18中的18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聚合 物的摩尔投料比;DP(a)为油酰氯的接枝量,由1H NMR测试计算得到; DP(b)为油酰氯的接枝量,由Moldi-Tof测试计算得到。

实施例55~72:

将0.0005mol实施例1~18中制备的18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聚合物在干 燥反应瓶中共沸除水后,利用30mL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分别滴加入18个有 过量的棕榈酰氯二氯甲烷溶液的干燥反应瓶中,反应瓶中加入与棕榈酰氯等 摩尔量的三乙胺,在25℃,搅拌子搅拌条件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把溶 液倒入体积为溶剂10倍量的乙醚中沉降,过滤,抽干,在利用一次水透析3 天,冻干后得到18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棕榈酸线形树枝状聚合物。所得产 物见表3,表3为实施例55~72制备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棕榈酸线形-树枝 状聚合物的原料用量、接枝量以反应产率结果。

表3实施例55~72制备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棕榈酸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原 料用量、接枝量以反应产率结果

表3中,A/I为棕榈酰氯与实施例1~18中的18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聚 合物的摩尔投料比;DP(a)为棕榈酰氯的接枝量,由1H NMR测试计算得到; DP(b)为棕榈酰氯的接枝量,由Moldi-Tof测试计算得到。

实施例73~90:

将0.0005mol实施例1~18中制备的18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聚合物在干 燥反应瓶中共沸除水后,利用30mL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分别滴加入18个有 过量的亚麻酰氯二氯甲烷溶液的干燥反应瓶中,反应瓶中加入与亚麻酰氯等 摩尔量的三乙胺,在25℃,搅拌子搅拌条件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把溶 液倒入体积为溶剂10倍量的乙醚中沉降,过滤,抽干,在利用一次水透析3 天,冻干后得到18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亚麻酸线形树枝状聚合物。所得产 物见表4,表4为实施例73~90制备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亚麻酸线形-树枝 状聚合物的原料用量、接枝量以反应产率结果。

表4实施例73~90制备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亚麻酸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原 料用量、接枝量以反应产率结果

表4中,A/I为亚麻酰氯与实施例1~18中的18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聚 合物的摩尔投料比;DP(a)为亚麻酰氯的接枝量,由1H NMR测试计算得到; DP(b)为亚麻酰氯的接枝量,由Moldi-Tof测试计算得到。

实施例91~96:

根据表7提供的原料用量,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包封阿霉素的纳米粒子。

按照表7中原料的用量,将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 物与阿霉素溶解于DMSO中,室温避光搅拌24h,滴加阿霉素1.5倍摩尔当量 的三乙胺搅拌4h,纯水透析24h,换水5次除去DMSO及溶液中的盐,避光 -20℃冷冻,冷冻干燥至含水量小于3%。表5为实施例91~96制备的包封阿 霉素的纳米粒子的原料及其用量关系。

表5实施例91~96制备的包封阿霉素的纳米粒子的原料及其用量关系

测定所述包封阿霉素的纳米粒子的包锋效率(DLE)和包峰量(DLC), 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阿霉素的浓度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阿霉素在纳米粒 子中的包封效率(DLE)通过式A所述的公式进行计算;

阿霉素在纳米粒子中的包封量(DLC)通过式B所述的公式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6,表6为实施例91~96制备的包封阿霉素的纳米粒子的药物担 载结果。

式A;

式B。

表6实施例91~96制备的包封阿霉素的纳米粒子的药物担载结果

如表8所示,实施例91~96制备的包封阿霉素的纳米粒子在载体材料与 阿霉素质量比为5~10的范围内,包封率在50%以上,载药量可通过投料比有 效控制,可见载体对阿霉素具有良好的担载能力。

实施例97:

以MCF-7细胞为模型,以实施例26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 线形-树枝状聚合物作为待检测物。采用细胞毒性试验,将所述待检测物作用 于细胞后,观察细胞的存活率情况,以考察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的生物相容 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收集对数期MCF-7细胞,调整细胞浓度,接种入96孔板内,每孔细 胞数为104个,每孔加入培养基180μL;

2、将实施例26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制 成7个浓度梯度的混合溶液,其中,实施例26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 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10mg/mL,5mg/mL,2.5 mg/mL,1.25mg/mL,0.625mg/mL,0.3125mg/mL和0.15625mg/mL。将上 述7个不同浓度的混合溶液加入到7个不同的孔中,每孔加入20μL,每个浓 度做6个重复,得到42个试验样品;

3、将上述42个试验样品置于CO2浓度为5%的细胞培养箱中,在37℃, 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

4、48h后,每孔加入20μL浓度为5mg/mL的MTT溶液,继续培养4h;

5、4h后终止培养,吸去孔内培养液,每孔加入150μL DMSO,低速振荡 10分钟,用酶标仪检测各孔在492nm处的吸收值,将所述每个浓度的6个样 品的吸光度值求平均值,实验结果见图9,图9为实施例26提供的聚乙二醇- 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与PEI25K对MCF-7细胞的毒性考察结 果。其中,1为实施例26提供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 物对MCF-7细胞的毒性考察结果。

对比例1

以MCF-7细胞为模型,采用细胞毒性试验,将PEI25K作用于细胞后, 观察细胞的存活率情况,所述PEI25K为重均分子量为25000的聚乙烯亚胺, 以考察PEI25K的生物相容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收集对数期MCF-7细胞,调整细胞浓度,接种入96孔板内,每孔细 胞数为104个,每孔加入培养基180μL;

2、用培养基稀释PEI25K,制成7个浓度梯度的混合溶液,其中,PEI25K 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10mg/mL,5mg/mL,2.5mg/mL,1.25mg/mL,0.625 mg/mL,0.3125mg/mL和0.15625mg/mL。将上述7个不同浓度的混合溶液加 入到7个不同的孔中,每孔加入20μL,每个浓度做6个重复,得到42个试 验样品;

3、将上述42个试验样品置于CO2浓度为5%的细胞培养箱中,在37℃, 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

4、48h后,每孔加入20μL浓度为5mg/mL的MTT溶液,继续培养4h;

5、4h后终止培养,吸去孔内培养液,每孔加入150μL DMSO,低速振荡 10分钟,用酶标仪检测各孔在492nm处的吸收值,将所述每个浓度的6个样 品的吸光度值求平均值,实验结果见图9,图9为实施例26提供的聚乙二醇- 聚酰胺-胺-胆固醇线形-树枝状聚合物与PEI25K对MCF-7细胞的毒性考察结 果。其中,2为PEI25K对MCF-7细胞的毒性考察结果。

实施例98

以MCF-7细胞为模型,采用细胞毒性试验,将实施例93所提供的包封 阿霉素的纳米粒子作用于细胞后,观察细胞的存活率情况,以考察本发明所 述的嵌段接枝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载药粒子是否保持阿霉素对细胞的 杀伤作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收集对数期MCF-7细胞,调整细胞浓度,接种入96孔板内,每孔细 胞数为104个,每孔加入培养基180μL;

2、用培养基稀释实施例93所提供的包封阿霉素的纳米粒子,制成7个 浓度梯度的混合溶液,其中,实施例93所提供的包封阿霉素的纳米粒子中阿 霉素的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50.0μg/mL,25.0μg/mL,12.5μg/mL,6.3μg/mL, 3.1μg/mL,1.6μg/mL,0.78μg/mL。将上述7个不同浓度的混合溶液加入到7 个不同的孔中,每孔加入20μL,每个浓度做6个重复,得到48个试验样品;

3、将上述48个试验样品置于CO2浓度为5%的细胞培养箱中,在37℃, 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

4、48h后,每孔加入20μL浓度为5mg/mL的MTT溶液,继续培养4h;

5、4h后终止培养,吸去孔内培养液,每孔加入150μL DMSO,低速振荡 10分钟,用酶标仪检测各孔在492nm处的吸收值,将所述每个浓度的6个样 品的吸光度值求平均值,实验结果见图10,图10为实施例93所提供的包封 阿霉素的纳米粒子与未进行包封的阿霉素对MCF-7细胞的药效考察结果。其 中,1为实施例93所提供的包封阿霉素的纳米粒子对MCF-7细胞的的药效考 察结果。

对比例2

以MCF-7细胞为模型,采用细胞毒性试验,将未进行包封的阿霉素作用 于细胞后,观察细胞的存活率情况,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收集对数期MCF-7细胞,调整细胞浓度,接种入96孔板内,每孔细 胞数为104个,每孔加入培养基180μL;

2、用培养基稀释未包封的阿霉素,制成7个浓度梯度的混合溶液,其中, 未包封的阿霉素的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50.0μg/mL,25.0μg/mL,12.5μg/mL, 6.3μg/mL,3.1μg/mL,1.6μg/mL,0.78μg/mL。将上述7个不同浓度的混合溶 液加入到7个不同的孔中,每孔加入100μL,每个浓度做6个重复,得到48 个试验样品;

3、将上述48个试验样品置于CO2浓度为5%的细胞培养箱中,在37℃, 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

4、48h后,每孔加入20μL浓度为5mg/mL的MTT溶液,继续培养4h;

5、4h后终止培养,吸去孔内培养液,每孔加入150μL DMSO,低速振荡 10分钟,用酶标仪检测各孔在492nm处的吸收值,将所述每个浓度的6个样 品的吸光度值求平均值,实验结果见图10,图10为实施例93所提供的包封 阿霉素的纳米粒子与未进行包封的阿霉素对MCF-7细胞的药效考察结果。其 中,2为未包封的阿霉素对MCF-7细胞的药效考察结果。

由图9和图10可知,本发明所制备的载药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而载药的复合物胶束较好地保持了阿霉素的毒性,并显示一定的缓释功 能,与DOX有相近的杀伤能力,同时还呈现明显的剂量-药效关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 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