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火山环型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发动机及车辆

火山环型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发动机及车辆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山环型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所述燃烧室(10)是由活塞(1)、缸体(2)、缸盖(3)、进气门(6)、排气门(8)围成的供混合气燃烧的空间,所述活塞(1)头部整体为平顶,其顶平面上突出有火山环型环岸,所述环岸在发动机压缩上止点位置处将所述燃烧室(10)分隔成两个燃烧区,即环内区和环外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稳定燃烧,加速燃烧,并能抑制爆震;2、油耗、排放可以同时降低;3、无需额外增加装置,成本低,对现有发动机产品技术升级,产业化前景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348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02329.9

  • 发明设计人 王志;王建昕;宋涛;刘辉;

    申请日2013-07-17

  • 分类号F02B23/10;

  • 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莹

  •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北京100084-82信箱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03: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9-30

    授权

    授权

  • 2013-1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2B23/10 申请日:201307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0-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火山环型缸内直喷 汽油机燃烧室、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直喷增压小排量汽油机相对于传统汽油机具有大幅度节能减排潜 力,正在成为汽油机的主要节能途径。但汽油机目前仍存在着燃烧不 稳定和油耗高的问题。汽油机要大幅度实现节能减排,燃烧系统是关 键。

表1列出了缸内直喷汽油机(GDI)问世(1996年)以来国外主要 汽车公司开发的GDI产品的燃烧系统特征。从表中各种GDI发动机的设 计参数和特征来看,其压缩比大致在9.5~12.5之间,商品化的GDI发动 机进气以滚流为主,但也有采用了涡流进气的形式,火花塞都采取了 中心布置的形式,喷油器布置靠近火花塞的中心或者进气侧。其燃烧 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显著提高燃油经济性而采用的分层混合气 稀薄燃烧系统,另一种是为了利用三效催化剂降低排放而采用的均质 混合气化学计量比燃烧系统。

表1

以上汽油机燃烧系统都是针对火花点火(SI)燃烧模式,但仍存在 着中小负荷工况燃烧不稳定和油耗高,大负荷工况易爆震和排放高的 问题。近年来,汽油机中又出现了新的燃烧模式:压燃(CI)和点燃 压燃(SICI),以上燃烧系统难以适应新型燃烧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缸内直喷汽油机火山环型燃烧室,能够 保证点燃模型下的着火稳定性并抑制爆震,也能够适应压燃模式和点 燃压燃模式,同时发动机油耗、排放以及动力性能均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山环型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所述燃烧室 是由活塞、缸体、缸盖、进气门、排气门围成的供混合气燃烧的空间, 所述活塞头部整体为平顶,其顶平面上突出有火山环型环岸,所述环 岸在发动机压缩上止点位置处将所述燃烧室分隔成两个燃烧区,即环 内区和环外区。

优选地,所述缸盖上装有喷油器和火花塞,所述喷油器和所述火 花塞被包围在环内区。

优选地,所述环岸顶部上设有若干个半圆形凹槽,在所述发动机 压缩上止点附近通过所述凹槽联通两个燃烧区。

优选地,所述缸盖上设有进气道,所述进气道为滚流气道,其环 形缺口方向指向进气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其包括上述的火山环型缸内直喷汽 油机燃烧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发动机。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稳定燃烧,加速燃烧,并能抑制爆 震;2、油耗、排放可以同时降低;3、无需额外增加装置,成本低, 对现有发动机产品技术升级,产业化前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 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 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火山环型燃烧室结构 示意图。

其中:1.活塞;2.缸体;3.缸盖;4.喷油器;5.进气道;6.进气 门;7.火花塞;8.排气门;9.排气道;10.燃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 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 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火山环型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是由 活塞1、缸体2、缸盖3、进气门6、排气门8围成的一混合气燃烧的 空间10。

其中,缸盖上装有喷油器4和火花塞7。

其中,活塞1头部整体为平顶,活塞顶平面上突出一环岸(火山环 型),在发动机压缩上止点位置时该环岸将燃烧室分隔成两个燃烧区 (环内区和环外区),火花塞7和喷油器4被包围在环内区。

其中,环岸顶部上开若干个半圆形凹槽,在发动机压缩上止点附近 时主要通过凹槽联通两个燃烧区。

环内区混合气着火后,燃烧放热产生强流动,高速燃气通过环岸顶 部的凹槽冲入外环区,形成火焰喷射,引发外环区的混合气快速着火 燃烧。

缸盖上的进气道5为滚流气道,排气道9为直气道,活塞顶上环形 缺口方向指向进气侧,在进气过程中能保持较强的滚流;在压缩冲程 末期,大尺度滚流被压碎,由于环岸的分隔,在两个区中均形成强湍 流。

点燃模式下,小负荷时,压缩冲程喷射燃料,在环内区形成浓混合 气,火花塞点火,燃烧稳定,环外区为纯空气。整个燃烧室内总体燃 空当量比为1,为化学计量比模式。中高负荷时,采用两次喷射,进 气冲程中进行第一次喷射,在缸内形成稀混合气;压缩冲程进行第二 次喷射,在环内形成浓混合气,火花点火后,火焰传播,燃烧放热产 生强流动,高速燃气通过环岸顶部的凹槽冲入外环区,形成火焰喷射, 引发外环区的稀混合气快速着火燃烧。整个燃烧室内总体燃空当量比 为1,为化学计量比模式。采用三效催化剂解决HC、CO和NOx排放。

压燃模式下,通过二次喷射,进气冲程第一次喷射,压缩冲程进 行第二次喷射,在环内形成浓混合气,环外形成稀混合气,环内浓混 合气区域先自燃着火,火焰喷射入外环区,随后稀混合气区域稀混合 气区域被引燃着火,这种压燃-引燃的顺序着火方式,降低了压燃模式 下的燃烧噪声。整个燃烧室内总体燃空当量比小于1,为稀燃模式,低 温燃烧。NOx排放极低,也采用三效催化剂解决HC和CO排放。

本发明的燃烧室实现了两阶段燃烧,解决了小负荷爆震和大负荷 爆震的问题,适合于直喷汽油机点燃模式和压燃模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其包括前述任一种火山环型缸内直 喷汽油机燃烧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发动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 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 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 改或者替换,并不时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 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