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测后模拟的配电网缆-线混合线路的故障定位方法

基于测后模拟的配电网缆-线混合线路的故障定位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测后模拟的配电网缆-线混合线路的故障定位方法,属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当故障发生在缆-线混合线路时,先通过模极大值来获得故障行波的第二个波头或第三个波头与首波头之间的时间差,以此求得模拟故障距离,并将模拟故障距离与短健全馈线的长度进行比较来确定测后模拟定位的时间差;排除短健全馈线的干扰后,然后根据对应的时间差计算电缆部分与架空线部分的模拟故障距离;最后对各个模拟故障距离下的零序电流行波与实际故障零序电流行波特征频带下对应的小波系数进行相关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中所得最大的相关系数的模拟故障距离视为实际故障距离。本发明原理简单,不受健全馈线末端反射波的干扰,鲁棒性较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787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19226.6

  • 发明设计人 束洪春;荣潇;王明锦;董俊;

    申请日2013-06-05

  • 分类号G01R31/08(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50093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53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59: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03

    授权

    授权

  • 2013-10-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R31/08 申请日:201306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测后模拟的配电网缆-线混合线路的故障定位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及城市用电负荷逐渐增大,现有的架空线路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因而,电缆网络供电取代原有的架空线路供电已成为城市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电网不断升级改造,城市电缆网络逐步向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发展。由于高压电缆的投资造价相当高,所以大部分利用架空线路的路径选择,采用高压架空线和电缆的混合线路供电方式来取代单纯的电缆供电方式。

与纯架空线路和纯电缆线路构成的直配线路相比,利用故障零序电流行波故障点反射波辨识的测后模拟的缆线混合线路定位方法更为复杂,主要体现为:1、故障行波在架空线和电缆线路传播速度相差较大,不可再用同一个波速度计算模拟故障距离;2、架空线部分和电缆部分线路波阻抗不同,不可以再用统一的线路波阻抗计算出反向电压行波排除健全馈线末端反射行波的干扰;3、故障行波发生折反射节点增加一个,故障行波波头辨识更加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因故障行波在架空线和电缆线传播速度相差较大而不能使用同一波速度计算模拟故障距离的问题、克服因架空线部分和电缆部分线路波阻抗不同而不能使用同一的线路波阻抗计算出反向电压行波来排除健全馈线末端反射行波干扰的问题、克服故障行波波头辨识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测后模拟的配电网缆-线混合线路的故障定位方法,:当故障发生在缆-线混合线路时,首先通过模极大值来获得故障行波第二个波头与首波头之间的时间差△t1和第三个波头与首波头之间的时间差△t2,同时利用△t1求得模拟故障距离,并将模拟故障距离与短健全馈线的长度进行比较来确定测后模拟定位的时间差△t;排除短健全馈线的干扰后,然后根据对应的测后模拟定位的时间差△t分别计算电缆部分与架空线部分的模拟故障距离;最后对各个模拟故障距离下的零序电流行波与实际故障零序电流行波特征频带下对应的小波系数进行相关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中所得最大的相关系数的模拟故障距离视为实际故障距离。

所述配电网缆-线混合线路的故障定位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模拟故障距离lf0

                                                                                               (1)

式中:vl 为架空线路行波传播速度;△t1= t2- t1 为电流故障行波的第二个波头和首波头之间的时间差; t1t2 分别为故障电流行波的首波头和第二个波头到达的时刻;

(2)判断lf0范围:若计算得到的故障模拟距离与短健全馈线的长度相差较小,则认定故障行波的第二个波头为健全馈线末端反射行波,利用△t2 进行故障行波故障点反射波辨识的测后模拟定位;反之,若计算得到的故障模拟距离与短健全馈线的长度相差较大,则可直接利用△t1进行故障行波故障点反射波辨识的测后模拟定位;

其中,△t2 = t3- t1为电流故障行波的第三个波头和首波头之间的时间差,t1t3 分别为电流故障行波的首波头和第三个波头到达的时刻;

(3)利用步骤(2)中筛选出的与故障点相关的行波波头时间差△t计算模拟故障距离:

假设故障点位于架空线部分,此时模拟故障距离:

                                                      (2)

                                                       (3)

式中:为架空线部分长度;为行波传播波速度;

假设故障点位于电缆部分,此时模拟故障距离:

                                                  (4)

                                                (5)

式中:lf1 、lf2 为架空线部分发生故障时的模拟故障距离;lf3 、lf4 为电缆部分发生故障时的模拟故障距离;为电缆部分长度;为行波传播波速度;期

(4)对实际故障零序电流行波进行db4小波6层分解,将排除工频所在的最低频带后的能量最大的频带定义为特征频带,得到特征频带下的小波系数;故障点分别设置在lf1lf2lf3 lf4处,对四个模拟故障距离下的故障零序电流行波进行相同的小波变换,得到相同频带下的小波系数,将其分别与实际故障零序电流行波特征频带下对应的小波系数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将所得最大的相关系数的模拟故障距离视为实际故障距离。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故障发生在缆-线混合线路时,首先对母线量测端检测到的故障电流行波进行三次B样条小波变换求取其行波模极大值,通过模极大值对应的时刻来确定行波波头到达的时刻以此获得故障行波第二个波头与首波头之间的时间差△t1和第三个波头与首波头之间的时间差△t2,同时利用△t1求得模拟故障距离,并将模拟故障距离与短健全馈线的长度进行比较来确定测后模拟定位的时间差△t是取△t1还是△t2;排除短健全馈线的干扰后,然后根据对应的测后模拟定位的时间差△t分别计算电缆部分与架空线部分的模拟故障距离;最后利用db4小波对实际故障零序电流行波进行6层小波变换,将排除工频所在的最低频带后的能量最大的频带定义为SFB,得到SFB下的小波系数;故障点分别设置在lf1lf2lf3 lf4处,对四个模拟故障距离下的故障零序电流行波进行相同的小波变换,得到相同频带下的小波系数,将其分别与实际故障零序电流行波特征频带对应的小波系数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并将分析结果中相关系数最大零序电流对应的模拟故障距离视为实际的故障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法原理较简单,采用测后模拟的方法无需辨识故障行波波头。

2、本方法解决了因故障行波在架空线和电缆线路传播速度相差较大而不能使用同一波速度计算模拟故障距离的问题。

3、本方法不受架空线部分和电缆部分线路波阻抗不同而不能使用统一的线路波阻抗计算出反向电压行波来排除健全馈线末端反射行波的干扰,鲁棒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缆线混合直配线系统结构图:图中,L1为缆线混合馈线,L2L3均为架空线,L为消弧线圈,R为消弧线圈的阻尼电阻,TZ是Z字形变压器,CE为母线系统对地等效电容,T为主变压器,K为隔离开关,M为位于母线处的故障行波的量测端;

图2为实施例1的故障电流行波及其模极大值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故障零序电流及其SFB小波系数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模拟故障距离lf1下零序电流及其SFB下的小波系数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模拟故障距离lf2下零序电流及其SFB下的小波系数图;

图6为实施例1的模拟故障距离lf3下零序电流及其SFB下的小波系数图;

图7为实施例1的模拟故障距离lf4下零序电流及其SFB下的小波系数图;

图8为实施例2的故障电流行波及其模极大值图;

图9为实施例2的故障零序电流及其SFB小波系数图;

图10为实施例2的模拟故障距离lf1下零序电流及其SFB下的小波系数图;

图11为实施例2的模拟故障距离lf2下零序电流及其SFB下的小波系数图;

图12为实施例2的模拟故障距离lf3下零序电流及其SFB下的小波系数图;

图13为实施例2的模拟故障距离lf4下零序电流及其SFB下的小波系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PSCAD仿真软件模型中缆线混合模型,其中馈线L1为缆线混合馈线,架空线部分长10km电缆部分长5km,健全馈线L2L3均为架空线,长度分别为5km和15km。该配电网中母线右侧布置故障馈线L1,母线左侧布置健全馈线L2L3,T为主变压器,电压比为110kV/35kV,联结组别为YN/d11;消弧线圈L通过隔离开关K投切;M点是位于母线处的故障行波的量测端,母线系统对地等效电容CE为0.0001μF,负荷侧降压变的对地等效电容如图1中虚框所示。

假设故障发生在架空线部分,故障点距离测量端4km,故障时刻为0.084ms,过渡电阻为0.01Ω。对母线测量测端检测到的故障电流行波进行三次B样条小波变换求取其行波模极大值,结果如图2所示。

利用模极大值对应的时刻来确定行波波头到达的时刻。如图2中所示,行波①为故障初始行波,行波②为故障点反射行波,行波③为缆线节点反射行波。其中,

Δt1=0.027ms,Δt=0.035ms。根据上述缆线混合定位方法,首先计算lf0= vl×Δt1/2=0.027×300/2=4.05km,因lf0与短健全馈线长度相差较大,故可直接利用Δt1计算出四个模拟故障距离。其中,电缆部分行波的传播速度vc=158.73km/ms。根据式(4)、(5)计算得到lf1= vl×Δt1/2=300×0.027/2=4.05km,lf2=10-4.05=5.95km,lf3=10+vc×Δt1/2=10+158.73×0.027/2=12.14km,lf4=10+5-2.14=12.86km。

利用db4小波对故障零序电流行波进行6层小波变换,选取除去工频所在的频带中能量最大的第五层频带作为SFB,其对应小波系数和零序电流波形,如图3所示。将故障距离分别设置在lf1lf2lf3lf4处,对四个模拟故障距离下的故障零序电流行波进行相同的小波分解,得到SFB下的小波系数,如图4~7所示。将模拟故障距离下的SFB对应的小波系数与实际故障下的小波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模拟故障距离xf1的零序电流行波SFB下的小波系数与实际故障的零序电流行波SFB的小波系数的相关性最大,因此可以认为xf1对应的模拟故障距离即为故障距离,与真实的故障距离时间误差为0.05km。

实施例2:同样采用实施例1中的模型,假设故障发生在电缆部分,故障点距离量测端11km,距离缆线节点1km,故障时刻为0.084ms,过渡电阻为0.01Ω。对母线量测端检测到的故障电流行波进行三次B样条小波变换求取其行波模极大值,结果如图8所示。如图8中所示,行波①为故障初始行波,行波②为缆线节点反射行波,行波③为健全馈线末端反射行波,其中,Δt1=0.015ms,Δt=0.03ms。首先计算=0.015×300/2=2.25km,因lf0与短健全馈线长度相差较大,故可直接利用Δt1计算出四个模拟故障距离:lf1=vl×Δt1/2=0.015×300/2=2.25km,lf2=10-2.25=7.75km,lf3=10+=10+158.73×0.015/2=11.19km,lf4=10+5-1.19

=13.81km。

利用db4小波对故障零序电流行波进行6层小波变换,选取除去工频所在的频带中能量最大的第五层频带作为SFB,其对应小波系数和零序电流波形,如图9所示。将故障距离分别设置在lf1lf2lf3lf4处,对四个模拟故障距离下的故障零序电流行波进行相同的小波分解,得到SFB下的小波系数,如图10~13所示。将模拟故障距离下的SFB对应的小波系数与实际故障下的小波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模拟故障距离xf1的零序电流行波SFB下的小波系数与实际故障的零序电流行波SFB的小波系数的相关性最大,因此可以认为对应的模拟故障距离即为故障距离,与真实的故障距离时间误差为0.19km。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