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Mg掺杂AlN基稀磁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

一种Mg掺杂AlN基稀磁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g掺杂AlN基稀磁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它采用高纯Al靶和Mg靶交替溅射,系统本底真空度为1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340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43470.6

  • 发明设计人 熊娟;顾豪爽;杨洋;郭飞;

    申请日2013-06-19

  • 分类号C23C14/06;C23C14/34;

  • 代理机构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丁齐旭

  • 地址 43006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54: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23C14/06 授权公告日:20150708 终止日期:20170619 申请日:201306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7-08

    授权

    授权

  • 2013-1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3C14/06 申请日:201306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0-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半导体自旋电子器件材料制备领域,涉及非磁性金属离子掺杂的氮化铝基稀磁半导体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具有室温铁磁性、高居里温度的Mg掺杂AlN基稀磁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稀磁半导体(DMSs)由于兼具了电子的自旋极化和电荷双重特性,且DMSs器件的制备工艺能够很好的与现有半导体技术兼容,因而在磁感应器、光隔离器、半导体激光器、自旋量子计算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DMSs器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需要室温可用的高居里温度稀磁半导体材料。AlN作为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和压电特性,在紫外光学器件、高温大功率光电器件、声表面波器件、光电子器件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制备AlN基DMSs,有望实现大的自旋极化载流子浓度、高居里温度,使AlN优异的光电特性与DMSs的自旋电子特性相结合,已经成为新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

据有关报道,掺杂磁性过渡金属离子在AlN中获得良好的铁磁性,居里温度大多数可以达到室温或室温以上。到目前为止,研究较多是Fe、Co、Ni、Mn等过渡磁性金属掺杂的AlN,而对非磁性离子Mg金属掺杂AlN的研究较少。2006年R.Q.Wu等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计算预测,在富氮气氛下采用Mg取代AlN中的阳离子,有望获得室温铁磁性的AlN结构,参阅Appl. Phys. Lett. 第89卷142051页。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见Mg掺杂AlN铁磁性的实验报道。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小组对过渡、稀土金属掺杂AlN基DMSs开展了广泛研究,采用的主要制备方法有:脉冲激光沉积法、化学气相沉淀法、分子束外延法、磁控溅射法等。

脉冲激光沉积法:2009年,B.S. Kang等人制备出Cr掺杂AlN薄膜,参阅

Phys. Scr.第79卷025701页;

化学气相沉积法:2010年,W.W. Lei等人制备出Y掺杂AlN纳米棒,参阅J. Phys. Chem. C 第114卷15574-15577页;2009年,S.L. Yang等人制备出Co掺杂AlN纳米针,参阅Appl. Phys. A第96卷769-774页;

分子束外延法:2011年,P.R. Ganz等人采用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法制备了Cu掺杂AlN薄膜,参阅J. Cryst. Growth第323卷355-358页;

磁控溅射方法:2007年,X.D. Gao等人采用直流共溅射制备了具有室温铁磁性的Fe掺杂AlN薄膜,参阅Appl. Surf. Sci. 第253卷5431-5435页。

由上述可以看出,脉冲激光沉积和分子束外延成本较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化学气相沉积方法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基片温度高,重复性差,很难沉积均匀掺杂的稀磁半导体薄膜。磁控溅射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沉积速率高、重复性好。目前为止,Mg掺杂AlN基稀磁半导体薄膜材料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控溅射制备室温铁磁性的Mg掺杂AlN基稀磁半导体薄膜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制备工艺稳定性差、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以高纯氮气与氩气为工作气体,采用高纯Al靶和Mg靶通过交替溅射方法获得氮化铝基稀磁半导体薄膜材料。本方法简单易行、成本地、重复性好,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系统,靶材为纯度为99.999%的Al靶(直径为60mm)和99.995%的Mg靶(直径为60mm),双靶交替溅射。系统的本底真空度为10-4-10-5 Pa,溅射AlN时工作气体为高纯氩气与氮气混合气体,流量比3:2,工作气压为0.5-5 Pa,射频功率为50-200 W,衬底温度为300℃,每次溅射10-20 min。溅射镁前,关闭氩气及氮气气阀,使系统回复至本底真空。溅射镁时的工作气体为高纯氩气,氩气流量为10-20 sccm,工作气压为0.5-5 Pa,溅射功率为50-100 W,衬底温度为300℃,每次溅射时间2-10 s。正式溅射前,用100 W入射功率轰击Al靶及Mg靶10-25 min,去除靶材表面杂质及氧化层。预溅射结束后,开始按上述顺序交替溅射4次氮化铝、3次镁,使生成的薄膜总厚度为400--500nm。

经超声清洗后的基片放入真空室后,抽真空至所需真空度,将基片加热至所需温度,通入高纯氩气,调整溅射功率为100W,进行镁及铝金属靶材预溅射10-25min,去除靶材表面杂质及氧化层。预溅射完毕后,开始溅射。本方法通过改变Al靶及Mg靶溅射时间比例来改变Mg的掺杂量。

P型Si(100)基片的超声清洗是分别在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溶液中超声清洗5-15min,再用高纯氮气吹干。

薄膜的晶体结构采用Bruker公司的 D8 Advance转靶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薄膜中个元素的结合态用VG公司的Multilab 2000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薄膜的磁学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在于:采用磁控溅射交替沉积方法制备稀磁半导体AlN薄膜材料,其中镁掺杂量易于控制,制备工艺简单,沉积速率高,重复性好,所制得的样品具有室温铁磁性能,且磁性可通过镁的掺杂量调控。本方法不需要任何后续处理,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产品的XRD衍射谱;

图2是实施例2产品的XRD衍射谱;

图3是实施例1产品中Al元素的XPS能谱;

图4是实施例1产品中Mg元素的XPS能谱;

图5是实施例1的M-H曲线;

图6是实施例2的M-H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P型Si(100)基片分别在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溶液超声清洗10分钟,经高纯氮气吹干后放入真空室,基片距离靶材60mm,靶材为纯度99.999%的Al靶(直径为60mm)和纯度为99.995%的Mg靶(直径为60mm),双靶交替溅射。系统抽真空至2.0×10-4 Pa。溅射氮化铝时工作气体为高纯氩气与氮气混合气体,流量比3:2,工作气压为1.0 Pa,射频功率为200 W,衬底温度为300℃,溅射时间18 min。溅射镁前,关闭氩气及氮气气阀,使系统真空抽至2.0×10-4 Pa。溅射镁时工作气体为高纯氩气,流量为12 sccm,工作气压为0.5 Pa,溅射功率为70 W,衬底温度为300℃,溅射时间10 s。正式溅射前,用100 W入射功率轰击Al靶及Mg靶15 min,去除靶材表面杂质及氧化层。预溅射结束后,开始按上述顺序交替溅射4次氮化铝、3次镁。

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制备的薄膜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氮化铝。由薄膜中Al元素的XPS图谱,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Al元素化学价态为Al3+,Mg元素的掺杂没有影响AlN的结构,由Mg元素的XPS图谱,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Mg元素化学价态为Mg2+。结合XRD图谱,说明Mg原子掺入氮化铝。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得到样品的M-H曲线,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样品形成明显的磁滞回线,室温下具有较强的铁磁性能。

实施例2

将P型Si(100)基片分别在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溶液超声清洗10分钟,经高纯氮气吹干后放入真空室,基片距离靶材60mm,靶材为纯度99.999%的Al靶(直径为60mm)和纯度为99.995%的Mg靶(直径为60mm),双靶交替溅射。系统抽真空至2.0×10-4 Pa。溅射氮化铝时工作气体为高纯氩气与氮气混合气体,流量比3:2,工作气压为1.0 Pa,射频功率为200 W,衬底温度为300℃,溅射时间18 min。溅射镁前,关闭氩气及氮气气阀,使系统真空抽至2.0×10-4 Pa。溅射镁时工作气体为高纯氩气,流量为12 sccm,工作气压为0.5 Pa,溅射功率为70 W,衬底温度为300℃,溅射时间5 s。正式溅射前,用100 W入射功率轰击Al靶及Mg靶15 min,去除靶材表面杂质及氧化层。预溅射结束后,开始按上述顺序交替溅射4次氮化铝、3次镁。

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制备的薄膜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氮化铝,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得到样品的M-H曲线,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样品形成明显的磁滞回线,室温下具有较强的铁磁性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