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医用经内窥镜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

一种医用经内窥镜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经内窥镜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内窥镜探头;光纤传像束,一端与所述内窥镜探头连接;探测装置,与所述光纤传像束另一端连接;计算与成像装置,与所述探测装置连接。本发明扩展了内窥镜的诊断范围,提高了内窥镜的诊断精度和早期诊断能力。本系统可以用于任何具备标准活检通道的内窥镜系统,操作简单、灵活、方便,易于掌握,所以应用前景广泛。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7-01

    授权

    授权

  • 2013-10-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5/00 申请日:201306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光学分子成像技术领域 的一种医用经内窥镜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该系统可应用于胃肠道 肿瘤等腔类组织疾病的临床早期结构和分子特异性成像。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新兴的光学分子影像技术,切伦科夫荧光成像是基于切 伦科夫现象,通过探测某些放射性核素在核衰变过程中产生的可见光 和近红外光进行成像。由于已有大量的核素探针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 理署批准应用于临床上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因此将为光学分子影 像技术临床转化应用面临的分子探针局限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内窥技 术是指由体外将检测仪器经过人体自然腔道送入体内,然后对体内深 层疾病经行检测的技术,为光学分子影像技术临床转化应用面临的光 学信号组织穿透局限性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在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内窥镜用插入部 以及内窥镜系统”,专利申请号200620012071.4,申请日2006-4-5 中提供了一种可容易地向大肠等的体腔内插入内窥镜、公开了不给患 者造成痛苦、可提高内窥镜插入部对体腔内的插入性。但是,这类常 规的内窥镜只能检测脏器内腔组织病变的结构改变,并不能早期检测 病变的功能和分子水平的变化,很难应用于脏器内腔组织疾病,如胃 肠道疾病的早期诊断。

为了检测脏器内腔组织疾病的早期功能和分子水平的变化,研究 人员提出了将内窥技术与分子影像技术相结合,如内窥式光声成像系 统,参见Yi Yuan,“Preclinical photoacoustic imaging endoscope  based on acousto-optic coaxial system using ring transducer,” Optics Letters,35,2266-2268(2010)(袁毅,基于采用环形传感 器的光声同轴系统的预临床光声成像内窥镜,光学快报, 35,2266-2268(2010));内窥式近红外光学三维成像系统,参见 DaqingPiao,“Endoscopic,rapid near-infrared optical  tomography,”Optics Letters,31,2876-2878(2006)(朴大庆, 内窥式快速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光学快报,31,2876-2878(2006));。 此外,韩国电工技术研究院与麦迪米尔公司在其专利申请文件“荧光 内窥镜装置和使用该装置在身体内对组织成像的方法”,专利申请号 02146866.4,申请日2002-10-16中提出了一种荧光内窥镜装置和使 用该装置在身体内对组织成像的方法,可提高疾病检查的精确度。这 类融合分子影像技术的内窥镜能检测病变功能和分子水平的变化,实 现脏器内腔组织疾病的早期诊断,但是由于分子探针的局限性,很难 进行临床转化应用。

为了推进融合分子影像技术的内窥镜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人员 将切伦科夫荧光成像技术与内窥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内窥式切伦科 夫荧光成像系统,参见Sri-RajasekharKothapalli,“Endoscopic  imaging of Cerenkov luminescence,”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 3(6),1215-1225(2012)(Sri-RajasekharKothapalli,内窥式切伦科 夫荧光成像,生物光学快报,3(6),1215-1225(2012));该系统 利用光纤内窥镜和高灵敏CCD相机,采集生物体体表的切伦科夫荧光 信号。然而,该内窥式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并不能提供生物体体表 的白光图像,无法定位病变的准确位置;此外,临床上针对不同的诊 断部位,所使用的内窥镜种类也不相同,因此该内窥式切伦科夫荧光 成像系统不具有通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在软管 内窥镜中使用的医用经内窥镜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通过采集受检 对象表面的白光结构图像和内部靶向目标与探针结合发出的切伦科 夫荧光图像,获得受检对象内部靶向目标的二维位置和分布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用经内窥镜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内窥镜探头,用于采集受检对象表面白光信号和/或受检对象内 部靶向目标与探针结合发出的切伦科夫荧光信号;

光纤传像束,一端与所述内窥镜探头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白光信 号和/或所述切伦科夫荧光信号;

探测装置,与所述光纤传像束另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经光纤传 像束传送的白光信号和/或切伦科夫荧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计算与成像装置,与所述探测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转化后的电 信号进行后续处理,获得受检对象表面的白光结构图像和/或受检对 象内部靶向目标与探针结合发出的切伦科夫荧光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窥镜探头包括微物镜,自聚焦透镜,以及 透明护套,其中,所述微物镜收集受检对象表面白光信号和/或切伦 科夫荧光信号,并形成多束准直的光子光束,所述光子光束经所述自 聚焦透镜聚焦于所述光纤成像束中;所述微物镜与自聚焦透镜设置于 所述透明护套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探测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耦合透镜,成像透 镜,以及面阵探测器,其中,所述耦合透镜将受检对象表面白光信号 和/或切伦科夫荧光信号转化为多路平行光,经过所述成像透镜聚焦 至所述面阵探测器的敏感面,再由所述面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 信号传输至所述计算与成像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与成像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卡,以及与其 连接的计算机,其中,所述面阵探测器与图像采集卡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面阵探测器为CCD相机或CMOS相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窥镜前端设有四个通孔,分别为照明通道, CCD成像装置以及活动检出口,其中,所述内窥镜探头设置于所述活 动检出口。

一种医用经内窥镜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成像的方法,所述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a)采集白光图像,通过医用消化道内窥镜前端设置的照明通 道提供背景照明,然后利用内窥镜探头采集对象表面的白光信号;

(1b)内窥镜探头接收白光信号,通过微物镜形成多束准直的光 子光束,所述光子光束经所述自聚焦透镜聚焦于所述光纤成像束中;

(1c)所述光子光束通过所述光纤成像束传输至所述探测装置;

(1d)所述探测装置中的耦合透镜将所述光子光束转化为多路平 行光,经过所述成像透镜聚焦至所述面阵探测器的敏感面,再由所述 面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所述计算与成像装置,获得 采集对象表面的白光图像;

(2a)采集切伦科夫荧光图像,关闭医用消化道内窥镜前端的照 明通道,然后利用内窥镜探头采集由于对象内靶向探针核素衰变所发 射出来的切伦科夫荧光信号;

(2b)内窥镜探头接收切伦科夫荧光信号,通过微物镜形成多束 准直的光子光束,所述光子光束经所述自聚焦透镜聚焦于所述光纤成 像束中;

(2c)所述光子光束通过所述光纤成像束传输至所述探测装置;

(2d)所述探测装置中的耦合透镜将所述光子光束转化为多路平 行光,经过所述成像透镜聚焦至所述面阵探测器的敏感面,再由所述 面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所述计算与成像装置,获得 采集对象表面的切伦科夫荧光图像。

(3)图像去噪与融合,其中,将步骤(1a)和步骤(2a)所采 集到的表面的白光图像和切伦科夫荧光图像,在计算机上对其图像进 行图像去噪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图像;

(4)获取病变的位置和分布信息,其中,基于步骤(3)得到的 融合图像,可以得到采集对象内靶向探针对应于其表面的二维位置信 息和分布信息。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二重诊断。既可以通过医用内窥镜直接观察到受检对象表面 的病变结构形态变化,又能够获得受检对象内部病变功能和分子水平 的变化,进而获得受检对象内部靶向探针的二维位置信息和分布信 息。因此扩展了内窥镜的诊断范围,提高了内窥镜的诊断精度和早期 诊断能力;

2、通用性强。由于本发明的医用经内窥镜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 统可与普通内窥镜相结合使用,不需要特定的内窥镜载体。该系统可 以用于任何具备标准活检通道的内窥镜系统的切伦科夫荧光成像具 有很强的通用性;

3、操作简单、灵活、方便。内窥镜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操作 者和助手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能在监视器的帮助下进行各种操作, 使各方面的操作者都能配合默契且安全。因而操作起来灵活、方便, 易于掌握。

附图说明

图1为是本发明结构的框架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进一步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配合医用消化道内窥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成像系统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 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医用经内窥镜切伦科夫荧光成 像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内窥镜探头1,用于采集受检对象表面白光信号和/或受检对象 内部靶向目标与探针结合发出的切伦科夫荧光信号;

光纤传像束2,一端与所述内窥镜探头1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白 光信号和/或所述切伦科夫荧光信号;

探测装置3,与所述光纤传像束2另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经光 纤传像束2传送的白光信号和/或切伦科夫荧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计算与成像装置4,与所述探测装置3连接,用于对所述转化后 的电信号进行后续处理,获得受检对象表面的白光结构图像和/或受 检对象内部靶向目标与探针结合发出的切伦科夫荧光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窥镜探头1包括微物镜11,自聚焦透镜 12,以及透明护套13,其中,所述微物镜11收集受检对象表面白光 信号和/或切伦科夫荧光信号,并形成多束准直的光子光束,所述光 子光束经所述自聚焦透镜12聚焦于所述光纤成像束2中;所述微物 镜11与自聚焦透镜12设置于所述透明护套13内。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探测装置3包括依次设置的耦合透镜 31,成像透镜32,以及面阵探测器33,其中,所述耦合透镜31将受 检对象表面白光信号和/或切伦科夫荧光信号转化为多路平行光,经 过所述成像透镜32聚焦至所述面阵探测器33的敏感面,再由所述面 阵探测器33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所述计算与成像装置4。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计算与成像装置4包括图像采集卡 41,以及与其连接的计算机42,其中,所述面阵探测器33与图像采 集卡41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面阵探测器33为CCD相机或CMOS相 机。

图3所示为本发明配合医用消化道内窥镜使用示意图,该消化道 内窥镜6设有四个通孔,分别为照明通道8,摄像头9以及活检通道 7,其中,所述医用经内窥镜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内窥镜探头1设 置于所述活动检出口7。需要说明的是,检测时,所述内窥镜探头1 从所述活动检出口7伸出,到达受检对象附近。

如图4所示,一种医用经内窥镜切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成像的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采集白光图像,通过医用消化道内窥镜前端设置的照明通 道提供背景照明,然后利用内窥镜探头采集对象表面的白光信号;

(1b)内窥镜探头接收白光信号,通过微物镜形成多束准直的光 子光束,所述光子光束经所述自聚焦透镜聚焦于所述光纤成像束中;

(1c)所述光子光束通过所述光纤成像束传输至所述探测装置;

(1d)所述探测装置中的耦合透镜将所述光子光束转化为多路平 行光,经过所述成像透镜聚焦至所述面阵探测器的敏感面,再由所述 面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所述计算与成像装置,获得 采集对象表面的白光图像;

(2a)采集切伦科夫荧光图像,关闭医用消化道内窥镜前端的照 明通道,然后利用内窥镜探头采集由于对象内靶向探针核素衰变所发 射出来的切伦科夫荧光信号;

(2b)内窥镜探头接收切伦科夫荧光信号,通过微物镜形成多束 准直的光子光束,所述光子光束经所述自聚焦透镜聚焦于所述光纤成 像束中;

(2c)所述光子光束通过所述光纤成像束传输至所述探测装置;

(2d)所述探测装置中的耦合透镜将所述光子光束转化为多路平 行光,经过所述成像透镜聚焦至所述面阵探测器的敏感面,再由所述 面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所述计算与成像装置,获得 采集对象表面的切伦科夫荧光图像。

(3)图像去噪与融合,其中,将步骤(1a)和步骤(2a)所采 集到的对象表面的白光图像和切伦科夫荧光图像,在计算机上对其图 像进行图像去噪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图像;

(4)获取病变的位置和分布信息,其中,基于步骤(3)得到的 融合图像,可以得到采集对象内靶向探针对应于其表面的二维位置信 息和分布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1d)中的面阵探测器的曝光时 间设置为0.01秒。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2d)中的面阵探测器的曝光时 间设置为5分钟。

需要说明的是,采集对象内的靶向探针是Na131I核素探针,切伦 科夫荧光便是由探针中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所产生的,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靶向探针也可以是18F-FDG核素探针等。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 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 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