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留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方法

一种留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留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方法,在上区段工作面回采时,在工作面运输顺槽内布置不同角度和深度的炮孔,采用深孔预裂的方法,在基本顶一定区域预先形成弱面,破坏基本顶岩层的完整性,工作面采过后通过顶板压力作用使基本顶悬顶长度按预定位置断裂,缩短采空区侧向基本顶的悬顶长度,降低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进而在下区段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时达到减轻巷道受压的目的,使巷道易于维护。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21F17/00 授权公告日:20150422 终止日期:20160423 申请日:201304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4-22

    授权

    授权

  • 2013-09-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F17/00 申请日:2013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8-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巷道围岩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留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 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采区巷道围岩控制主要有降低围岩应力和提高支护强度两种途径。在降 低围岩应力方面,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无煤柱护巷,把巷 道布置在采空区边缘低应力区内,以达到减轻巷道围岩应力的目的,同时提 高资源回收率;另一种是留设宽煤柱,把巷道布置在原岩应力区内,避开采 空区侧向高支承压力区,由于煤柱留设宽度大,资源浪费严重。

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小煤柱宽度通常为1-5m,巷 道基本上沿采空区边缘掘进,亦属于无煤柱护巷范畴。留小煤柱沿空掘巷目 前已成为煤矿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小煤柱主要是防止漏风、 隔离有害气体、挡矸和防水等作用。但是由于采空区边缘煤体已形成破碎区 和塑性区,承载能力降低,导致留小煤柱沿采空区掘出的巷道在服务期间变 形量较大,维护较为困难,而制约了留小煤柱沿空掘巷的推广。为此本专利 发明一种进一步降低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应力,使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更易维 护的方法。

在公开的文献中可以获得的专利有,公开号为200910073961.4的“一种 控制放顶护巷方法”专利,公开号为201210261392.8的“受采动影响的小煤 柱沿空掘巷巷旁切顶泄压方法”专利。以上两种方法均为能够降低采空区附 近煤体的支承压力,使采空区附近煤体的支承压力变小,使其中的巷道得到 保护。

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①所述的钻孔沿巷道全程布置,虽然能 够降低采空区附近煤体的支承压力,但没有给出科学合理的钻孔布置参数, 且钻孔数量多,工人劳动强度大,材料消耗多,是一种粗略的控制放顶护巷 方法;②200910073961.4号专利由于受工作面端头设备及超前支承压力影响, 所述的实施钻孔位置在超前工作面煤壁5-10m,在现场难以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留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方 法,降低了巷道围岩应力,更易于维护小煤柱沿空掘巷,解决了小煤柱沿空 掘巷在巷道使用期间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和不易维护的技术难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留小煤柱沿空掘巷围 岩控制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在上区段工作面回采时,在工作面前方运输顺槽靠外帮侧顶板沿运 输顺槽轴线方向布置若干组炮孔,炮孔组间距a按如下公式计算:

a=hσt3·n·q

式中:a-炮孔组间距,单位为m;

h-基本顶岩层厚度,单位为m;

σt-基本顶的抗拉强度,单位为MPa;

n-安全系数,取n=6;

q-基本顶上覆岩层载荷,单位为Mpa;

S2、每组炮孔中布置3~4个炮孔,炮孔间距b=3~5m;

S3、炮孔角度:炮孔与顶板仰角β=25~60°,指向采空区方向;炮孔轴 线方向与运输顺槽轴线方向平行;

S4、炮孔的垂直深度由基本顶岩层层位、厚度确定,即:

H=∑h+h

式中,H-炮孔的垂直深度,单位为m;∑h-直接顶厚度,单位为m;h-基 本顶厚度,单位为m;

S5、炮孔长度L按如下公式计算:

L=Hsinβ

S6、炮孔成孔直径75mm;

S7、炮孔实施在超前工作面煤壁20m以外;

S8、装药,工作面推至炮孔处进行装药,炸药为煤矿许用乳化炸药,药 卷直径为60mm,采用双雷管、双导爆索引爆。装药长度不大于炮孔在基本顶 内的深度,并且封泥长度不小于炮孔长度的20%;

S9、起爆顺序,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由内向外分组起爆,每次起爆炮孔个 数不大于3个。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上区段工作面回 采时,在工作面运输顺槽内布置不同角度和深度的炮孔,采用深孔预裂的方 法,在基本顶一定区域预先形成弱面,破坏基本顶岩层的完整性,工作面采 过后通过顶板压力作用使基本顶悬顶长度按预定位置断裂,缩短采空区侧向 基本顶的悬顶长度,降低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进而在下区段留小煤柱沿空 掘巷时达到减轻巷道受压的目的,使巷道易于维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主要优点是:不必在巷道内侧全程布置炮 孔,而是分组布置,在基本顶一定区域预先形成弱面,工作面采过后通过顶 板压力作用使基本顶悬顶长度按预定位置断裂,减少了炮孔施工个数和炸药 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上区段工作面运输顺槽实施炮孔布置图;

图2为图1的I-I剖面图;

图3:图1的II-II剖面图;

图4:图1的III-III剖面图(未实施深孔预裂的情况);

图5:图1的III-III剖面图(实施深孔预裂的情况);

其中:1、液压支架;2、上区段工作面煤壁;3、炮孔;4、上区段运输顺 槽;5、上区段采空区;6、小煤柱;7、下区段留小煤柱沿空掘巷;8、直接 顶;9、基本顶;10、上区段工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共同所示,某矿综采工作面开采15号煤层,煤层采高26m。 直接顶为炭质泥岩,平均厚度4.5m;基本顶为中、细粒砂岩,平均厚度6.8m, 砂岩致密坚硬,抗拉强度8.2MPa,基本顶岩层载荷为202.3kN/m2。实施步骤 如下:

(1)首先计算炮孔组间距a:

a=hσt3·n·q=6.8×8.2×1063×6×202.3×106=10.2m

根据上式计算结果,确定炮孔组间距为10m。

(2)每组炮孔中布置3个炮孔,炮孔间距b=4m。

(3)炮孔与顶板仰角β=40°,指向采空区方向;炮孔轴线方向与运输 顺槽轴线方向平行。

(4)炮孔的垂直深度由基本顶岩层层位、厚度确定。即:

H=∑h+h=4.5+6.8=11.3m

根据上式计算结果,确定炮孔的垂直深度为11.3m。

(5)炮孔长度L根据下式计算:

L=Hsinβ=11.3sin40=17.58m

即炮孔长度取17.58m

(6)炮孔成孔直径75mm。

(7)炮孔实施:上区段工作面回采时在超前工作面煤壁20m以外开始实 施炮孔。

(8)上区段工作面煤壁推至炮孔处进行装药,炸药为煤矿许用三号乳化 炸药,药卷直径为60mm,采用双雷管、双导爆索引爆。雷管为煤矿许用8号 瞬发电雷管,导爆索为煤矿许用导爆索,规格为Φ6.5±0.3mm。装药长度 10.5m,封炮泥长度7.08m。

(9)起爆顺序:沿上区段工作面推进方向由内向外分次起爆,每次起爆 炮孔个数3个。

(10)随着上区段工作面推进,重复执行(6)、(7)、(8)步骤,即炮孔 实施、装药、起爆,沿上区段运输顺槽爆破预裂基本顶岩层的完整性,缩短 采空区侧向基本顶长度,达到降低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的目的,进而改善下 区段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时围岩的应力环境,使巷道更易维护,同时降低巷道 的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 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