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现浇混凝土楼板或楼盖的施工工艺及采用的弹性支撑构件

现浇混凝土楼板或楼盖的施工工艺及采用的弹性支撑构件

摘要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或楼盖的施工工艺:支底部模板→布置上、下双层钢筋→绑扎钢筋形成钢筋网→安装支撑上、下层钢筋网的支撑构件→浇筑混凝土→震捣混凝土→养护→拆模板,支撑构件采用弹性支撑构件;本发明同时提供了施工工艺中采用的弹性支撑构件。本工艺采用弹性支撑构件来支撑上、下两层钢筋网,当施工人员在钢筋网上来回走动时,上层钢筋网会向下压缩并自动恢复原位,避免钢筋弯折成死弯,保证楼板(盖)的质量,对建筑质量起到非常大的提升;弹性支撑构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整体结构使上、下层钢筋网均能够得到有效支撑,保证上、下钢筋网之间的间距以及上、下保护层厚度,施工安装简便快捷,易操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438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惠滨;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75475.X

  • 发明设计人 王惠滨;王凯;

    申请日2013-05-13

  • 分类号E04B5/32;E04G17/00;E04G25/04;

  • 代理机构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马俊荣

  • 地址 255400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鲁石化退休管理中心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28: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9-30

    授权

    授权

  • 2013-09-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B5/32 申请日:201305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8-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或楼盖的施工工艺及采用的弹性支撑构 件,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大多数的建筑结构中,楼板(盖)多采用预应力空心预制板和双层 双向钢筋布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盖)需要 现场施工,即在现场依照设计位置,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然 后经养护、拆模板得到楼板(盖)。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在底板上布置上、 下两层钢筋网,下层钢筋网通过垫块支撑,上层钢筋网通过马凳支撑,但在 现场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会在钢筋网上来回走动,经常造成马凳或者 垫块歪倒的现象,但通常没有人注意或者将其扶起,致使上、下钢筋网不能 得到有效支撑,从而无法满足上、下钢筋网的间距和上、下保护层厚度的设 计要求,当施工人员在上层钢筋网上工作走动或者踩踏时,由于用来支撑上 层钢筋网的马凳属于硬支撑,就会出现钢筋弯折成死弯的情况,钢筋折成死 弯后无法恢复至初始形态,造成楼板(盖)上、下两层钢筋网间距的设计尺 寸的严重改变,从而严重影响现浇混凝土楼板(盖)的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 够保证上下钢筋网之间的间距以及上下保护层厚度、防止上层钢筋出现死弯、 保证现浇混凝土楼板或者楼盖质量的施工工艺;本发明同时提供了施工工艺 中采用的弹性支撑构件。

本发明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或楼盖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支底 部模板→布置上、下双层钢筋→绑扎钢筋形成钢筋网→安装支撑上、下层钢 筋网的支撑构件→浇筑混凝土→震捣混凝土→养护→拆模板,支撑构件采用 弹性支撑构件。

在本楼板(盖)施工工艺中,由于采用弹性支撑构件来支撑上、下两层 钢筋网,当施工人员在钢筋网上来回走动时,上层钢筋网会向下压缩并自动 恢复原位,因此不会出现上层钢筋弯折成死弯的情况,从而保证现浇混凝土 楼板的质量。其中,弹性支撑构件有多种结构形式,本工艺中采用以下两种 优选方案:

方案一:

弹性支撑构件包括支撑架体和压簧一,支撑架体放置在底部模板上,支 撑架体的下部设置下层钢筋槽,下层钢筋网的钢筋置于下层钢筋槽中,支撑 架体的上部设置压簧槽,压簧一装在压簧槽中,压簧一顶部与支撑架体顶部 之间的空间为上层钢筋槽,上层钢筋网的钢筋置于上层钢筋槽中。

通过采用整个支撑架体同时支撑上、下两层钢筋网,解决了原有工艺中 因分别采用马凳、垫块来支撑上、下钢筋网造成的马凳或垫块歪倒以及漏筋 现象,使上、下层钢筋网均能够得到有效支撑,保证了上、下钢筋网之间的 间距以及上、下保护层厚度;通过压簧一实现了上、下层钢筋网之间的弹性 支撑,防止因硬支撑造成的上层钢筋弯折成死弯。

其中,压簧一的上、下两端均设置导钩且通过导钩安装在支撑架体上。 通过导钩,一方面起导向作用,保证压簧一在压簧槽中的纵向移动,另一方 面能够防止压簧一在复位过程中向上弹出。

方案二:

弹性支撑构件为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的上部采用压簧二,下部采用拉簧, 压簧二和拉簧一体加工而成,支撑弹簧放置在底部模板上,下层钢筋网放置 在拉簧上,上、下两层钢筋网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压簧二连接。安装时,将 支撑弹簧放在底部模板上,然后将压簧二绕过下层钢筋网便于压簧二的底部 定位,压簧二上部与上层钢筋网固定。

与方案一相同,由于支撑下层钢筋网的拉簧与上、下两层钢筋网之间的 压簧二采用一体加工,因此能够保证上、下钢筋网之间的间距以及上、下保 护层厚度,并通过压簧二实现了上、下层钢筋网之间的弹性支撑,防止上层 钢筋弯折成死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现浇混凝土楼板或楼盖的施工工艺,通过采用弹性支撑构件来支撑上、 下两层钢筋网,当施工人员在钢筋网上来回走动时,上层钢筋网会向下压缩 并自动恢复原位,从而能够避免钢筋弯折成死弯,有效保证了现浇混凝土楼 板或楼盖的质量,特别是对建筑质量起到非常大的提升;弹性支撑构件结构 设计合理,便于工厂化生产,通过整体结构使上、下层钢筋网均能够得到有 效支撑,保证了上、下钢筋网之间的间距以及上、下保护层厚度,而且施工 安装简便快捷、易操作,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弹性支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层钢筋网;2、压簧一;3、支撑架体;4、下层钢筋网;5、 底部模板;6、上层钢筋槽;7、压簧槽;8、下层钢筋槽;9、导钩;10、压 簧二;11、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本现浇混凝土楼板或楼盖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支底部模板→布 置上、下双层钢筋→绑扎钢筋形成钢筋网→安装支撑上、下层钢筋网的支撑 构件→浇筑混凝土→震捣混凝土→养护→拆模板,支撑构件采用弹性支撑构 件。

在本楼板(盖)施工工艺中,由于采用弹性支撑构件来支撑上、下两层 钢筋网,当施工人员在钢筋网上来回走动时,上层钢筋网1会向下压缩并自 动恢复原位,因此不会出现上层钢筋弯折成死弯的情况,从而保证现浇混凝 土楼板的质量。其中,弹性支撑构件有多种结构形式,本工艺中采用以下两 种优选方案:

实施例一:

弹性支撑构件包括支撑架体3和压簧一2,支撑架体3放置在底部模板5 上,支撑架体3的下部设置下层钢筋槽8,下层钢筋网4的钢筋置于下层钢筋 槽8中,支撑架体3的上部设置压簧槽7,压簧一2装在压簧槽7中,压簧一 2顶部与支撑架体3顶部之间的空间为上层钢筋槽6,上层钢筋网1的钢筋置 于上层钢筋槽6中,压簧一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导钩9且通过导钩9安装 在支撑架体3上,如图1、2所示。

实施例二:

弹性支撑构件为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的上部采用压簧二10,下部采用拉 簧11,压簧二10和拉簧11一体加工而成,支撑弹簧放置在底部模板5上, 下层钢筋网4放置在拉簧11上,上、下两层钢筋网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压簧 二10连接。安装时,将支撑弹簧放在底部模板5上,然后将压簧二10绕过 下层钢筋网4便于压簧二10的底部定位,压簧二10上部与上层钢筋网1固 定,如图3所示。

通过采用由拉簧11和压簧二10一体加工成的支撑弹簧或者整个支撑架 体3来支撑上、下两层钢筋网,解决了原有工艺中因分别采用马凳、垫块来 支撑上、下钢筋网造成的马凳或垫块歪倒以及漏筋现象,使上、下层钢筋网 均能够得到有效支撑,保证了上、下钢筋网之间的间距以及上、下保护层厚 度,又能实现了上、下层钢筋网之间的弹性支撑,防止因硬支撑造成的上层 钢筋弯折成死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