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葡萄栽培方法及用于该栽培方法的专用架

一种葡萄栽培方法及用于该栽培方法的专用架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葡萄栽培方法及用于该栽培方法的专用架,该栽培方法,将葡萄枝条培育成M型生长趋势;该用于葡萄栽培方法的专用架,包括立柱,在立柱距离地面1.4~1.6m处设用于捆绑主蔓的第一拉绳,在立柱上第一拉绳两侧分别设用于捆绑主蔓萌出新梢的第二拉绳,在立柱上第二拉绳一侧分别设用于副梢折断使枝条下垂生长的第三拉绳;第二拉绳离地高度大于第一拉绳,第三拉绳离地高度不小于第二拉绳;该葡萄栽培方法及用于该栽培方法的专用架,新梢水平生长和折枝后先端下垂生长,抑制了葡萄顶端优势,提高葡萄品质;光线直射在叶片上,枝梢间互不交叉,光合作用效果增加,结果枝按距离固定在拉绳上,果穗之间不互相摩擦,葡萄生产品质一致。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2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7/02 授权公告日:20141203 终止日期:20160530 申请日:2013053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2-11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01G17/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530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12-03

    授权

    授权

  • 2013-1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7/02 申请日:201305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0-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葡萄栽培法及用于该栽培方法的专用架。 

背景技术

葡萄是种植业中收益较高的一项产业,但葡萄生产操作是一项劳动强度大、管理费工、技术要求高的产业。传统的管理方法对技术要求高,没有专业技术的管理者难以适应这种复杂的技术操作,常需要多年实践经验的果农才能管理好普通园,这也相应增加了较大的技术投入。 

目前,葡萄种植采用的方法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普通传统篱架式结构,该种架式结构葡萄露天生长,葡萄随架子爬行生长,枝条随意攀行,枝条摘果摘心难于操作;且该种葡萄容易产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会对果实营养成分产生影响;另果实容易发生日灼,种植得到的葡萄品相、颗粒大小及口味均较普通,且产量较低。 

另一种是双十字架式结构,该种架式结构,在葡萄主干长到80公分时摘心,让主干形成的主蔓向两边生长,主蔓上的副梢形成V型结构;该V型结构的棚架结构,葡萄结果位置大概在1米,结果位置较低,不便于人工采摘;且通风性差,光照不均匀,影响葡萄品相及品质;同时,V型结构的葡萄枝条向上生长时,修剪较困难,修剪工作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极大降低工作量,且能提高葡萄品相及品质的葡萄栽培新方法及用于该栽培方法的专用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葡萄栽培方法,具体为: 

(1)葡萄定值当年,春季萌芽后选一个健壮的新梢培育成主干,主干离地高度1.4~1.6m时摘心,当顶端萌发的副梢长到40cm以上时,选取顶端两个生长健壮的副梢摘心,分两组向相反方向绑缚在第一根拉绳上,两边各形成一个主蔓,当主蔓长度为68~72cm时,摘心使枝条成熟越冬;冬季修剪时,在主蔓直径为0.8~1cm处剪截,其余副梢从基部剪除; 

(2)次年春季,在每条主蔓靠近主干附近选留一个新梢,摘去花序,作为下一年结果母枝培养;在主蔓上每隔20cm选留一个新梢,当新梢长到8~10片叶时,将新梢绑梢到第二道拉绳上; 

随后在新梢花穗上部保留3~4片叶片进行第一次剪梢或摘心,即在新梢绑梢的拉绳上面留1~2片叶摘心或剪梢; 

当新梢顶部萌发的副梢生长到5~6片叶时,保留3~4叶摘心; 

在葡萄开花后7~10天,顶部萌发的副梢摘心后上有10~12片功能叶片,之后在其顶端留一个副梢放任生长,其余长出的副梢全抹去; 

待果实进入硬核期时,将顶端留下的副梢从第三道拉绳处折断,使枝条下垂生长,每个枝条有18~20片功能叶片时,剪去生长点; 

(3)冬季修剪时,将(2)中作为下一年结果母枝培养的营养枝在直径为0.8~1cm处剪裁,然后将其绑缚在第一道拉绳上,将当年结果的母枝条回缩到基部,以后每年冬季修剪均如此操作;次年春季,重复步骤(2)的操作。 

第二拉绳成对设置,主蔓长出的新梢绑梢时,位于同侧的两根主蔓上的新梢各自绑在一第二拉绳上,两根主蔓上的新梢绑梢后呈V型生长趋势。 

葡萄种植在凸形畦面上,畦面间沥水沟深50cm以上,沥水沟为梯形结构,沥水沟上宽80cm,下宽60cm,垄四周排水沟深度为80cm以上。 

葡萄架上搭建简易避雨棚或钢架大棚,避雨棚南北朝向,避雨棚的支柱与葡萄立柱合用,宽与葡萄行距一致,棚上覆盖塑料薄膜,雨水顺着薄膜流入沥水沟及排水沟中,切断通过雨水传播病害的传播途径。 

畦面上铺设滴灌管道,夏季雨水多时,在沥水沟上面覆盖地膜,让雨水从覆盖的塑料薄膜上流出园区,防止根系吸收过多的雨水,同时抑制地面水分蒸发,避免土壤水分过多和巨变而引起葡萄裂果及患病。 

该用于葡萄栽培方法的专用架,包括立柱,在立柱距离地面1.4~1.6m处设用于捆绑主蔓的第一拉绳,在立柱上第一拉绳两侧分别设用于捆绑主蔓萌出新梢的第二拉绳,在立柱上第二拉绳一侧分别设用于副梢折断使枝条下垂生长的第三拉绳;第二拉绳离地高度大于第一拉绳,第三拉绳离地高度不小于第二拉绳。 

所述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及第三拉绳均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拉绳到地面距离为1. 8m。 

第三拉绳与第二拉绳间间距为25~30cm。 

所述立柱间间距为4.5m。  

所述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及第三拉绳为钢丝。 

所述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及第三拉绳均由两根钢丝构成。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葡萄栽培方法,与传统篱架栽培方法相比,有如下优势: 

首先,葡萄枝条斜向上伸展后,平铺在上层第二拉绳上,缓和了枝条生长趋势,容易修剪,进而缓和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矛盾,同时采光、通风效果明显好,有利于提高葡萄坐果率和品质,降低病害。 

其次,该栽培方法,在果实上面形成双层枝叶层,果实在斜面双层枝叶保 护下,不容易发生日灼,果实品相、颗粒大小及品质方面均大幅度提高。 

最后,葡萄结果部位在1.6~1.7m之间,结果部位提高了40cm左右,有利于人工进行花穗整形、套袋和打药,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并且节省了架材的费用。 

该葡萄栽培方法,与双十字架式结构栽培方法相比,有以下优势: 

首先,葡萄结果部位在1.6~1.7m之间,提高了70 cm左右,结果部位上抬,葡萄下部的通风透光性可增加35﹪以上,葡萄的色泽均匀度及葡萄的颗粒均匀度均能够有效提高。 

其次,结果部位提高,能够防止病菌通过泥水飞溅到葡萄果实和叶片上,降低了普通病害发生率。 

再其次,与双十字架式结构相比,该葡萄栽培方法,将葡萄整体修剪为“飞鸟折翅式”的结构,新梢经水平生长和折枝后先端下垂生长,缓和了生长势,抑制了葡萄顶端优势,缓解了新梢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提高葡萄品质。 

再其次,光线直接照射在叶片上,枝梢之间互不交叉,光合作用效果相应增加,同时结果枝按距离固定在拉绳上,果穗几乎处于同样的微气候环境中,且果穗之间不会互相摩擦,葡萄生产品质一致,品相好。 

最后,该葡萄栽培方法,工人只需按数字要求定枝绑穗,按规定距离绑枝、剪梢,不必要求技术熟练工人即可操作;同时葡萄枝条向上生长折断,操作简单,不需要大量人力剪枝,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实现修剪,人力将节省40﹪以上;且修剪后的果树结果带、营养带及通风带明显,结果位置一致,便于管理,且园区整齐美观。 

该用于葡萄栽培方法的专用架,不仅便于葡萄种植的管理,且能降低人工剪枝成本,其结构简单,相对于现有架式结构,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葡萄栽培方法的专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葡萄栽培方法的专用架的侧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立柱,2、第一拉绳,3、第二拉绳,4、第三拉绳,5、葡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葡萄栽培方法,具体为: 

(1)葡萄定值当年,春季萌芽后选一个健壮的新梢培育成主干,主干离地高度1.4~1.6m时摘心,当顶端萌发的副梢长到40cm以上时,选取顶端两个生长健壮的副梢摘心,然后选取四个健壮新梢,分两组向相反方向绑缚在第一根拉绳上,两边各形成两个主蔓,当主蔓长度为68~72cm时,摘心使枝条成熟越冬;冬季修剪时,在主蔓直径为0.8~1cm处剪截,其余副梢从基部剪除; 

(2)次年春季,在每条主蔓靠近主干附近选留一个新梢,摘去花序,作为下一年结果母枝培养;在主蔓上每隔20cm选留一个新梢,当新梢长到8~10片叶时,将新梢绑梢到第二道拉绳上; 

随后在新梢花穗上部保留3~4片叶片进行第一次剪梢或摘心,即在新梢绑梢的拉绳上面留1~2片叶摘心或剪梢; 

当新梢顶部萌发的副梢生长到5~6片叶时,保留3~4叶摘心; 

在葡萄开花后7~10天,顶部萌发的副梢摘心后上有10~12片功能叶片,之后在其顶端留一个副梢放任生长,其余长出的副梢全抹去; 

待果实进入硬核期时,将顶端留下的副梢从第三道拉绳处折断,使枝条下垂生长,每个枝条有18~20片功能叶片时,剪去生长点; 

(3)冬季修剪时,将(2)中作为下一年结果母枝培养的营养枝在直径为0.8~1cm处剪裁,然后将其绑缚在第一道拉绳上,将当年结果的母枝条回缩到基部,以后每年冬季修剪均如此操作;次年春季,重复步骤(2)的操作。 

第二拉绳成对设置,主蔓长出的新梢绑梢时,位于同侧的两根主蔓上的新梢各自绑在一第二拉绳上,两根主蔓上的新梢绑梢后呈V型生长趋势。 

葡萄种植在凸形畦面上,畦面间沥水沟深50cm以上,沥水沟为梯形结构,沥水沟上宽80cm,下宽60cm,垄四周排水沟深度为80cm以上。 

葡萄架上搭建简易避雨棚或钢架大棚,避雨棚南北朝向,避雨棚的支柱与葡萄立柱合用,宽与葡萄行距一致,棚上覆盖塑料薄膜,雨水顺着薄膜流入沥水沟及排水沟中,切断通过雨水传播病害的传播途径。 

畦面上铺设滴灌管道,夏季雨水多时,在沥水沟上面覆盖地膜,让雨水从覆盖的塑料薄膜上流出园区,防止根系吸收过多的雨水,同时抑制地面水分蒸发,避免土壤水分过多和巨变而引起葡萄裂果及患病。

如图1及图2所示,该用于葡萄栽培方法的专用架,包括立柱1,在立柱1距离地面1.4~1.6m处设用于捆绑主蔓的第一拉绳2,在立柱1上第一拉绳2两侧分别设用于捆绑主蔓萌出新梢的第二拉绳3,在立柱1上第二拉绳3一侧分别设用于副梢折断使枝条下垂生长的第三拉绳4;第二拉绳3离地高度大于第一拉绳2,第三拉绳4离地高度不小于第二拉绳3,即第三拉绳4与第二拉绳3高度相等(如图2)或第三拉绳4高度大于第二拉绳3,这样的两种专用架结构均能使得葡萄枝条在第三拉绳4处折断后,使得葡萄形成M型结构(“飞鸟折翅式”)的生长趋势,进而保证葡萄的品质和品相。  

第一拉绳2、第二拉绳3及第三拉绳4均平行设置。 

第二拉绳3到地面距离为1. 8m。 

第三拉绳4与第二拉绳3间间距为25~30cm。 

立柱1间间距为4.5m。  

第一拉绳2、第二拉绳3及第三拉绳4为钢丝。 

第一拉绳2、第二拉绳3及第三拉绳4均由两根钢丝构成。 

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