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大型船坞气控式卧倒门水工试验模型

大型船坞气控式卧倒门水工试验模型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船坞气控式卧倒门水工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该卧倒门的固定空气浮舱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实现了对其运动状态的快速、精确测量;卧倒门的底部设置有配重调节装置,由此提高了模型试验精度,节省了时间和试验费用;采用轻质材料填充浮舱的调整技术使得实验方案更加简单易行;在卧倒门的门铰中间位置通过传力钢针、定滑轮、传力绳与测力装置组成上拔力测量装置,使得上拔力的测量过程简单和准确。本发明在确保大型卧倒门正常起卧的前提下,并在操作时间、稳定性等方面达到了最优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436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39401.0

  • 发明设计人 白玉川;慎辰;许栋;

    申请日2013-04-19

  • 分类号E02B1/00;

  • 代理机构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张宏祥

  • 地址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28: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3-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2B 1/00 专利号:ZL2013101394010 申请日:20130419 授权公告日:201507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7-08

    授权

    授权

  • 2013-09-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B1/00 申请日:201304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8-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水利工程试验模型的,特别涉及一种大型修造船坞气控式卧倒门的试验 模型。

背景技术

船坞作为修造船水工建筑物的重要设施,决定着一个国家修造船的能力和工艺水平。 传统大吨位船舶的主要建筑场地是船台,但随着船舶吨位的增大,船台使用受到限制,船 坞因拥有许多优点而逐渐成为修造船的主要设施。2006年国务院《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 划》中明确指出,我国将新建和扩建以30万吨级以上船坞为代表的修造船基地,重点建设 环渤海、长江口、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和渤海湾、长江中下游、闽浙沿海等大型修船基地。

气控式卧倒门是船坞卧倒门的一种新型式,目前在我国东南沿海很多新建造船厂大量 应用。它使用压缩空气控制卧倒门起卧。在卧倒门门体底部装有与门墩相连的水平转轴, 转轴轴线平行于水面,门铰采用闭口或开口两种形式。卧倒门门体可以绕转轴转动,实现 卧倒门的开启与闭合。

气控式卧倒门不同于由卷扬机牵引的卧倒门,它是在门体内适当的位置设置固定浮舱 和压载水舱以及空气操作舱。通过调节压缩空气的出入调节空气操作舱内海水的体积,改 变卧倒门所受到的浮力矩与倾倒力矩,来实现卧倒门的起卧,所以这种型式的卧倒门操作 十分方便。操作时,关闭通向空气操作舱的进气阀,打开放气阀,空气操作舱充水,当充 水至一定量时,作用在卧倒门上的重力矩大于浮力矩,卧倒门就会自动向海侧倾倒,绕转 轴转动直至卧于门坑内,这是卧倒门的开启过程。当需要将卧倒门关闭时,只要关闭出气 阀,打开进气阀,把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压缩空气充入空气操作舱,排出一定量的海水, 卧倒门浮力增加,作用在卧倒门上的浮力矩大于重力矩,卧倒门就会由平卧位置绕转轴转 动至垂直,贴于门墩上,卧倒门关闭。

气控式卧倒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关闭速度快等优点。但是由于卧倒门在水中 的运动状态较为复杂,不仅卧倒门门体的重量、重心位置、固定浮舱、操作舱及压载水舱 的位置对卧倒门运动有重要影响;而且在操作过程中,空气操作舱的进排气的速度也对卧 倒门的运动状态影响较大;此外还有水流、潮位、风浪、水流的阻力及舱室内水和空气的 相互作用等变化因素的影响,所以至今还没有能用来计算气控式卧倒门动力学特性的公式, 对气控卧倒门的动态特性往往要进行模型实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修造船坞气控式卧倒门水工试验模型,尤其具有模型 卧倒门重点控制、浮舱调整控制、卧倒门运动状态监测、上拔力测量的功能。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大型船坞气控式卧倒门水工实验模型,包括空气压缩机、门坑、坞室墙体和卧倒 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坑6的一侧设置有气控式卧倒门,气控式卧倒门的底部设置有门 墩12,门墩12上设置有开口门铰11,气控式卧倒门设置在开口门铰11上;气控式卧倒门 的上部设置有潮汐舱10,潮汐舱10的下面对称地设置有浮舱5、固定空气浮舱17、空气操 作舱18和压力传感器9,空气操作舱18的底部设置有水流出口19;坞室墙体7的外面设 置有空气压缩机1,空气压缩机1的输出端设置有输气管道20,输气管道20上设置有进气 阀2和排气阀3,输气管道20的另一端通过输气软管4与空气操作舱18相连通;

气控式卧倒门的底部还设置有配重调节装置8;

门铰1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传力钢针13,并通过定滑轮14、传力绳15与测力装置16 组成上拔力测量装置;

所述的浮舱5采用泡沫轻质材料进行填充。

所述的配重调节装置8采用预制的钢板或者铁块,并利用螺栓固定在卧倒门的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①通过卧倒门重心微调技术,能够利用配重对卧倒门重心位置进行微调,大大降低了 对模型加工精度的要求,提高了模型试验精度,避免因模型加工偏差而重新制作模型,节 省了时间和试验费用。

②基本轻质材料填充的浮舱调整技术能够起到了调整浮舱体积的效果,代替了较为复 杂的密封盒实现方法,使得实验方案更加容易调整。

③通过在卧倒门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并通过水压力与淹没深度的关系由监控计算机实 时换算出卧倒门角度,实现了卧倒门运动状态的快速、精确测量。

④上拔力测量装置通过定滑轮和传力绳将上拔力传递到水面以上,然后由传统测力装 置进行测量,使测量过程简单、准确。

本发明确保建造出的大型船坞气控式卧倒门能够正常起卧,并在操作时间、稳定性等 方面能达到最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气控式卧倒门水工试验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拔力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本发明附图标记如下:

1———空气压缩机                2———进气阀

3———排气阀                    4———输气软管

5———浮舱                      6———门坑

7———坞室墙体                  8———配重调节装置

9———压力传感器                10———潮汐舱

11———门铰                     12———门墩

13———传力钢针                 14———定滑轮

15———定滑轮                   16———测力装置

17———固定空气浮舱             18———空气操作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门坑6的一侧设置有气控式卧倒门,气控式卧倒门的下面设置有门 墩12,门墩12上设置有开口门铰11,气控式卧倒门设置在开口门铰11上;气控式卧倒门 的上部设置有潮汐舱10,潮汐舱10的作用是保持舱内和舱外的水位一致;潮汐舱10的下 面对称地设置有浮舱5、固定空气浮舱17、空气操作舱18和压力传感器9,空气操作舱18 的底部设置有水流出口19;坞室墙体7的外面设置有空气压缩机1,空气压缩机1的输出 端设置有输气管道20,输气管道20上设置有进气阀2和排气阀3,输气管道20的另一端 通过输气软管4与空气操作舱18相连通;

所述的浮舱5采用泡沫轻质材料进行填充。

气控式卧倒门的底部还设置有配重调节装置8,该配重调节装置8采用预制的钢板或者 铁块,并利用螺栓固定在卧倒门的下方。

门铰1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传力钢针13,并通过定滑轮14、传力绳15与测力装置16 组成上拔力测量装置;

在模型试验中,卧倒门起卧的基本操作过程如下。

①起浮(关门)操作:开启进气阀2,关闭排气阀3,利用小型空气压缩机1给卧倒门 提供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输气软管4进入空气操作舱18,舱内水体由水流出口19排出, 空气操作舱充气,卧倒门起浮,直至关闭位置。

②卧倒(开门)操作:关闭进气阀2,开启排气阀3,舱外水体流入空气操作舱18,舱 内空气通过输气软管4并由排气阀3排出,操作舱充水,卧倒门下卧,直至全开位置。

气控式卧倒门的底部还设置有配重调节装置8。力学相似原理要求模型卧倒门和原型卧 倒门除了几何尺寸对应成比例之外,卧倒门重心的相对位置也必须相同。然而,由于受模 型加工精度等因素影响,由钢板焊接而成的模型卧倒门往往实际重心位置与实验设计有一 定偏差。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做法是重新制作模型,或者接受这个偏差。重新制作模型 需要花费很多额外的时间和费用,而接受重心偏差的存在则往往造成实验数据不可靠等不 良后果。本发明在模型制作时,有意预留卧倒门重心向海侧的偏斜,这样模型制作后,只 须在卧倒门底部增加一定数量的配重,即可将重心精确地调整至设计位置。

气控式卧倒门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浮舱5和压力传感器9。卧倒门的浮舱5为始终密闭的 空气舱,用于增加卧倒门的浮力。实验过程中一般需要设计若干个浮舱方案,以便选出最 优浮舱体积。模型浮舱的调整一般通过在卧倒门中填入预制的密封盒(如铁盒)来实现, 然而由于密封盒制作较为复杂,不便于浮舱5的多组次调整。本发明采用轻质泡沫材料填 充以替代密封盒,同样起到了调整浮舱体积的效果。压力传感器9主要用于对卧倒门运动 状态的监测,卧倒门运动状态(卧倒门转动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是模型实验测量的 基本数据。传统的测量方法是通过录像和判读卧倒门在图像中的位置来实现,较为复杂且 精度较低。本发明通过在卧倒门上安装压力传感器9,并通过水压力与淹没深度的关系由监 控计算机实时换算出卧倒门角度,实现了卧倒门转动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快速、精 确测量。

如图3、图4所示,门铰1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传力钢针13,并通过定滑轮14、传力绳 15与测力装置16组成上拔力测量装置。由于卧倒门门铰位于水下,对于上拔力的测量较为 困难,卧倒门的上拔力往往在实验中被忽略,而实际上,上拔力对于气控式卧倒门的安全 非常重要。本发明通过定滑轮14和传力绳15将上拔力传递到水面以上,然后由传统测力 装置16进行测量,测量过程由此变得简单、准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