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在CGN网络中快速互联网访问的方法

一种在CGN网络中快速互联网访问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CGN网络中快速互联网访问的方法,包括:1)位于一个网络地址翻译设备(CGN)下的第一用户端设备(CPE)接收与其相连接的第一客户端(Host)发送的IPv6数据包;所述IPv6数据包中包括目的地址和源地址,所述源地址包括:IPv6前缀、CGN网络WAN侧IPv4地址、用户端设备CPE的面向运营商侧IPv4地址和客户端ID,所述目的地址包括IPv6前缀;2)所述第一CPE设备将所述目的地址的IPv6前缀与所述源地址的IPv6前缀进行比对,并根据是否相同执行不同的路由,将所述IPv6数据包发往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二客户端。该方法解决了6rd在CGN网络中的快速部署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2409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邮电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41440.9

  • 申请日2012-12-13

  • 分类号H04L29/12(20060101);H04L12/46(20060101);H04L12/749(20130101);

  • 代理机构11405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姚克枫

  • 地址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24: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L29/12 专利号:ZL2012105414409 申请日:20121213 授权公告日:2016033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3-30

    授权

    授权

  • 2013-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29/12 申请日:20121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在CGN网络中快速互联网访问的方法,特别涉及一 种在运营商级网络地址翻译网络中快速部署IPv6接入的方法。

背景技术

IPv6快速部署(IPv6Rapid Deployment,6rd)是一种IPv6-in-IPv4隧道技 术,可以实现利用运营商现在拥有的IPv4-only网络快速部署IPv6接入。

IPv6快速部署主要思路为把运营商获得的IPv6前缀与用户家庭网关的面 向运营商网络侧的IPv4地址组合成为一个代理前缀。

利用该代理前缀内嵌的IPv4地址实现IPv6-in-IPv4数据包在运营商原有 的IPv4-only网络中的路由功能,支持IPv6快速部署的家庭网关可以为家庭用 户提供IPv4/IPv6双协议栈接入。

在IPv6快速部署隧道方案中使用边界路由器(border router,BR)和用户 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家庭网关两个隧道端点完成 IPv6-in-IPv4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

当用户需要访问IPv6地址时,若目的IPv6地址与该用户使用相同的运营 商前缀,则表示两者位于同一个BR域中,此时,所述CPE/家庭网关将该 IPv6数据包封装为内嵌的另一用户端设备面向运营商的IPv4地址,执行封装, 然后路由转发。

如果目的IPv6地址与该用户使用的运营商前缀不同,则表示两者位于不 同的BR域中,则此时,所述用户端设备将该IPv6数据包封装为边界路由器 的IPv4地址,再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边界路由器,边界路由器执行解封装和 路由转发功能。

运营商级网络地址翻译(Carrier-grade NAT,CGN)技术是一种地址翻译 (NetworkAddress Translation,NAT)技术,用于运营商级别的私有IPv4地址 向公网IPv4地址的翻译。主要用于缓解IPv4地址短缺问题。

目前IPv6快速部署解决方案中,存在以下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在这种架构下,当边界路由器使用公网IPv4地址时,用户 端设备CPE面向运营商网络侧的IPv4地址必须使用公网IPv4地址。

当边界路由器BR使用私有IPv4地址时,使用该边界路由器BR提供的 IPv6前缀的所有的用户端设备CPE须使用与该边界路由器BR位于同一网段 的私有IPv4前缀。即,原有的IPv6快速部署方案无法应用于CGN网络中实 现NAT穿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边界路由器和家庭网关的IPv4地址不是 位于同一网段的私有地址而导致的IPv6快速部署方案无法实现NAT穿越的技 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CGN网络中快速互联网访问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CGN网络中快速互联网访问的方法,包括:

1)位于一个网络地址翻译设备(CGN)下的第一用户端设备(CPE)接 收与其相连接的第一客户端(Host)发送的IPv6数据包;

所述IPv6数据包中包括目的地址和源地址,所述源地址包括:IPv6前缀、 CGN网络WAN侧IPv4地址、用户端设备CPE的面向运营商侧IPv4地址和 客户端ID;

2)所述第一CPE设备将所述目的地址的IPv6前缀与所述源地址的IPv6 前缀进行比对,并根据所述目的地址的IPv6前缀与源地址的IPv6前缀是否相 同执行不同的路由,将所述IPv6数据包发往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二客户端。

进一步地,优选的方法包括,步骤2)中,包括:所述第一CPE设备将所 述目的地址的IPv6前缀与所述源地址的IPv6前缀进行比对;

当所述IPv6前缀不一致时,所述第一CPE设备将所述IPv6数据包封装 在IPv6-in-IPv4数据包的IPv4报头内,其中,所述IPv4报头源地址为第一 CPE设备的面向运营商侧IPv4地址,目的地址为边界路由器BR的IPv4地 址;

封装完成后该IPv6-in-IPv4数据包被发往所述CGN中,所述CGN执行 NAT操作,将所述CPE设备面向运营商侧IPv4源地址更改为所述CGN的 WAN端口IPv4地址,并通过IPv4-only网络发送至所述BR设备的IPv4地址, 所述BR设备将收到的IPv6-in-IPv4数据包解压缩后发往至所述IPv6目的地 址对应的第二客户端。

进一步地,优选的方法包括,进一步还包括:IPv6地址的第二客户端将 应答的IPv6数据包发往BR;

所述BR收到该数据包后,根据所述IPv6数据包中的IPv6目的地址中的 CGN设备WAN侧的IPv4地址,将其封装为IPv4数据包,所述IPv4地址作 为IPv4报头目的地址,并且通过运营商的IPv4-only网络发往CGN设备;

所述CGN收到IPv6-in-IPv4数据包后执行NAT功能将所述IPv4数据包 目的地址替换为第一CPE的面向运营商侧IPv4地址并发往第一CPE,所述第 一CPE执行解封装功能后将该数据包发送给对应的第一客户端。

本发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以后,借助于所述IPv6数据包中包含的目的 地址中的IPv6前缀、CGN网络WAN侧IPv4地址、用户端设备CPE的面向 运营商侧IPv4地址信息,执行不同的路由,相比于现有的技术解决了6rd在 CGN网络中的快速部署问题。

也就是说,本发明将现有的6rd技术在地址分配、数据包封装转发方面做 了拓展,使得6rd技术可以穿越NAT网络,从而将原有的6rd技术提升为支 持可穿越NAT提供IPv6接入的服务,6rd的边界路由器可使用公网地址,而 CPE却不再要求必须使用公网地址,私有地址也可以同样接入6rd的边界路 由器,这样使得6rd能穿越更复杂的网络环境向用户提供IPv6的接入。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 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 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 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发明的上述优点更加 明确。其中,

图1是本发明在CGN网络中快速互联网访问的方法的网络环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CGN网络中快速互联网访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二 看不到

图3是本发明在CGN网络中快速互联网访问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在CGN网络中快速互联网访问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网 络拓扑图;

图5是图4实施例所述的在CGN网络中快速互联网访问的方法的中的接 入CPE3设备的主机的IPv6地址格式的示意图;

图6是图4实施例所述的在CGN网络中快速互联网访问的方法的中的接 入CPE1和CPE2的主机的IPv6地址格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 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 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 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

另外,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 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 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或描述的步骤。

本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快速部署机制的CGN网络中IPv6快速部署 改进方案。该改进方案使得原有的快速部署机制能够应用于CGN网络中,在 IPv6快速部署机制上实现了NAT穿越功能,使得快速部署机制与CGN网络 实现兼容,使得位于CGN网络中的用户实现IPv4/IPv6双栈访问的目的。

通过结合附图并参考一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 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清楚本发明的组织和操作方法,以及特征、目的、及其 优点,其中:图1是改进方案的网络环境示意图,如图中所示,CPE2和CPE1 通过CGN设备连接到IPv4网络。

注:不同于CPE3的是,CPE1与CPE2面向运营商侧的IPv4地址为通常 为私有IPv4地址。

如图2所示,所述在CGN网络中快速互联网访问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 骤:

步骤101:位于一个网络地址翻译设备(CGN)下的第一用户端设备(CPE) 接收与其相连接的第一客户端(Host)发送的IPv6数据包;

其中,所述IPv6数据包中包括目的地址和源地址,所述源地址包括:IPv6 前缀、CGN网络WAN侧IPv4地址、用户端设备CPE的面向运营商侧IPv4 地址和客户端ID,所述目的地址包括IPv6前缀;

步骤102:所述第一CPE设备将所述目的地址的IPv6前缀与所述源地址 的IPv6前缀进行比对;

步骤103:根据所述目的地址的IPv6前缀与源地址的IPv6前缀是否相同 执行不同的路由,将所述IPv6数据包发往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二客户端。

也就是说,本发明借助于所述IPv6数据包中包含的目的地址中的IPv6前 缀、CGN网络WAN侧IPv4地址、用户端设备CPE的面向运营商侧IPv4地 址信息,执行不同的路由,相比于现有的技术解决了6rd在CGN网络中的快 速部署问题。

也就是说,本发明将现有的6rd技术在地址分配、数据包封装转发方面做 了拓展,使得6rd技术可以穿越NAT网络,从而将原有的6rd技术提升为支 持可穿越NAT提供IPv6接入的服务,6rd的边界路由器可使用公网地址,而 CPE却不再要求必须使用公网地址,私有地址也同样接入6rd的边界路由器, 这样使得6rd能穿越更复杂的网络环境向用户提供IPv6的接入。

结合图1和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图1中,CPE1与CPE2是位于CGN 网络中的家庭网关,两者面向运营商侧IP均为私有IPv4地址,CPE3是直接 连入IPv4公网的家庭网关设备,其面向运营商侧IP为公有IPv4地址。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GN设备连入公网的WAN端口地 址为38.75.2.3。同时CGN设备作为实现NAT功能的默认网关,LAN端口私 有IPv4为:10.1.2.1。

其中,边界路由器设备为整个IPv6快速部署域提供IPv6前缀(prefix, 本例中为32位)及外部IPv6接入功能。边界路由器的IPv4网络地址为 18.25.3.18。

其中,位于直接连入IPv4网络的用户端设备/家庭网关CPE3后的客户端 地址格式为:

prefix(32bits)+用户端设备WAN侧IPv4地址(32bits)+EUI64(64bits)。 EUI是extended unique identifier的缩写,标识主机身份,这些都是现有技术 存在的,在此不过多进行描述。

其中,位于CGN网络中的用户端设备CPE1/CPE2后的客户端地址格式 为:prefix(32bits)+CGN网络WAN侧IPv4地址(32bits)+用户端设备面向运 营商侧IPv4地址(32bits)+ID(32bits)。

当使用的ID时表示这个IPv6地址是由32位运营商IPv6前缀+32位CGN 的WAN口ipv4地址+32位CPE的IPv4地址+ID组成,也就意味着这个主机 是经过CGN的。

当使用EUI64时表示这个IPv6地址是由32位运营商IPv6前缀+32位CPE 的IPv4地址+64位EUI64组成的,意味着这个主机没有经过CGN。

此处以位于CGN网络中CPE1后的客户端A1访问IPv6站点为例对快速 部署改进方案穿越NAT网络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方法实施例一:

客户端访问6rd域外的IPv6站点ipv6.google.com(见图3中A1v6-E1v6 部分),此时,所述IPv6数据包中包括目的地址和源地址,所述源地址包括: IPv6前缀、CGN网络WAN侧IPv4地址、用户端设备CPE的面向运营商侧 IPv4地址和客户端ID,所述目的地址包括IPv6前缀。

为此,其上行方向包括以下的步骤:

位于网络地址翻译设备CGN设备后面的用户侧设备CPE1收到与其相连 接的客户端host发起的一个IPv6数据包;

其中,该数据包中包括:目的网站ipv6.google.com对应的目的地址,该 目的地址包括一个IPv6前缀,源地址包括:IPv6前缀、CGN网络WAN侧IPv4 地址、用户端设备CPE的面向运营商侧IPv4地址和客户端ID.

所述用户侧设备CPE1将该IPv6数据包目的地址的前缀与所述源地址的 IPv6前缀进行比对;

其中,如果发现两者的IPv6prefix(此处为32位)不一致,则两者不属于 同一个BR域,即需要穿越BR域,此时,所述CPE1将此IPv6数据包封装以 IPv6-in-IPv4方式封装在IPc4数据包内,其中,所述IPv4包头源地址为CPE1 面向运营商侧端口IPv4地址,目的地址BR的IPv4地址。

接着,封装完成后该IPv6-in-IPv4数据包被发往默认的所述网关CGN设 备,并且,所述CGN设备执行相应的NAT功能,将该IPv4中源目的地址更 改为CGN的WAN端口公网IPv4地址,并通过运营商IPv4-only网络发送至 BR的IPv4端口,此时,所述BR将收到的IPv6-in-IPv4数据包解压缩后发往 ipv6.google.com对应的IPv6地址。

其中,在下行方向时,所述ipv6.google.com站点收到服务请求后将应答 的IPv6数据包发往BR,所述BR收到该数据包后使用IPv6目的地址中内嵌 的CGN设备WAN侧的IPv4地址作为IPv4报头目的地址封装该IPv6数据包 并且通过运营商的IPv4-only网络发往CGN设备。

所述CGN收到IPv6-in-IPv4数据包后执行NAT功能将IPv4数据包目的 地址替换为CPE1的面向运营商侧端口IPv4地址发往CPE1,所述CPE1执行 解封装功能后将该数据包发送给客户端A1,从而完成整体的互联网访问。

方法实施例二:

客户端访问处于同一CGN网络中不同CPE后的客户端(见图3中 A1v6-A2v6部分)

为此,其上行方向包括以下的步骤:

位于一个网络地址翻译设备CGN设备后面的用户侧设备CPE1收到与 其相连接的客户端发起的一个IPv6数据包;

所述CPE1将该IPv6数据包目的地址的前缀与运营商提供的IPv6前缀 进行比对,发现IPv6前32位前缀一致,则表示两者都归属于同一个一6RD 域,此时不需要穿越BR设备,接着进而比较所述内嵌的IPv4地址部分,发 现内嵌IPv4地址部分亦一致;则表示两者都归属于同一个CGN网络。

在这个场景之中,目的IPV6地址的构成如下:

32位运营商IPv6前缀+32位CGN WAN口IPv4地址+32位CPE2面向运 营商侧IPv4地址+32位ID,源IPV6地址的构成如下:32位运营商IPv6前缀 +32位CGN WAN口IPv4地址+32位CPE1面向运营商侧IPv4地址+32位ID。

此时,所述CPE1比较后32位字段发现与CPE1WAN端口私有IPv4地 址处于同一网段但不完全一致,由此表示,两者表示处于不同的CPE;

此时,所述家庭网关/用户侧设备CPE1将该IPv6数据包封装成以该32 位字段为目的地址的IPv4数据包发送至与其处于同一CGN网络中CPE2的面 向运营商侧端口即完成所有操作,此时,所述CPE2收到该IPv6-in-IPv4数据 包后,进行解封装后并根据ID发往对应A2客户端的IPv6地址。

其中,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方向包括:

客户端A2发送数据包与客户端A1的上行数据包完全相同。因为两者网 络环境完全对称,所以对于客户端A1的下行方向即是客户端A2的上行方向 过程,从而完成整体的流程。

方法实施例三:

客户端访问直接连入IPv4地址的CPE3后的客户端(见图3中A1v6-A3v6 部分),其中,其上行方向包括以下的步骤:

位于一个网络地址翻译设备CGN设备后面的用户侧设备CPE1收到与其 相连接的客户端发起的一个IPv6数据包;

CPE1将IPv6目的地址的前缀中运营商前缀进行比对,发现32位prefix 一致,此时,表示目的主机处于同一6RD域中,即访问目的主机不需要穿越 BR;

接着,所述CPE1比较内嵌的IPv4地址部分,发现内嵌IPv4地址部分不 一致,即表示两者不属于同一个CGN网络。

此时,所述CPE1需要将此IPv6数据包封装在IPv4包内,IPv4包头源地 址为CPE1的面向运营商侧端口IPv4地址,目的地址为直接连入IPv4网络 的CPE3的面向运营商侧端口的IPv4地址;

封装完成后该IPv6-in-IPv4数据包被发往默认网关CGN设备,所述CGN 设备根据相应的地址之间的差别执行NAT功能,并将该IPv4中源目的地址更 改为CGN的WAN端口公网IPv4地址并通过运营商IPv4-only网络发送至 CPE3的IPv4端口;

其中,所述CPE3将收到的IPv6-in-IPv4数据包解封装之后根据EUI64字 段发往客户端A3的IPv6端口。

其中,在这个场景中的目的IPV6地址的构成如下:32位运营商IPv6前 缀+32位CPE3面向运营商侧IPv4地址+EUI64(64bits)。

其中,在实施例中,下行方向的方法包括:

客户端A3收到连接请求后将应答IPv6数据包发往CPE3,其中,CPE3 将IPv6目的地址的前缀与运营商前缀比对,发现前32位前缀一致,进而比较 内嵌的IPv4地址部分,发现内嵌IPv4地址部分不一致,则CPE3将此IPv6 数据包封装在IPv4报头内,封装规则为IPv4报头源地址为CPE3WAN端口 的公网IPv4地址,目的地址为IPv6目的地址中内嵌的IPv4地址(即为CGN 的WAN端口的IPv4地址)。

并且,封装完成后的IPv6-in-IPv4数据包通过运行商IPv4-only网络发往 CGN设备的WAN端口后,CGN设备执行NAT功能,将IPv4数据包头中的 目的地址替换为CPE1的面向运营商侧端口的IPv4地址后发往CPE1的面向 运营商侧端口。CPE1收到该IPv6-in-IPv4数据包后进行解封装并根据ID不同 从CPE1的LAN端口发送至客户端A1。

方法实施例四:

其中,当两者都在同一个CPE设备中,此时,所述方法包括:

位于一个网络地址翻译设备CGN设备后面的用户侧设备CPE1收到与 其相连接的客户端发起的一个IPv6数据包;

其中,所述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包括:IPv6前缀、CGN网络WAN侧IPv4 地址、用户端设备WAN侧IPv4地址和客户端ID;

其中,所述CPE1比较所述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其中,如果所述IPv6前 缀、CGN网络WAN侧IPv4地址、用户端设备面向运营商侧IPv4地址都相 同;

则所述第一CPE1设备直接将所述IPv6数据包发往相应的第二客户端。

并且,在下行方向中,具体还包括:所述第一CPE1接收第二客户端返回 的应答IPv6数据包;

其中,所述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包括:IPv6前缀、CGN网络WAN侧IPv4 地址、用户端设备面向运营商侧IPv4地址和客户端ID;

如果所述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IPv6前缀、CGN网络WAN侧IPv4地址、 用户端设备面向运营商侧IPv4地址都相同;

则所述第一CPE设备直接将所述IPv6数据包发往相应的第一客户端。

本发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以后,借助于所述IPv6数据包中包含的目的 地址中的IPv6前缀、CGN网络WAN侧IPv4地址、用户端设备CPE的面向 运营商侧IPv4地址信息,执行不同的路由,相比于现有的技术解决了6rd在 CGN网络中的快速部署问题。

也就是说,本发明将现有的6rd技术在地址分配、数据包封装转发方面做 了拓展,使得6rd技术可以穿越NAT网络,从而将原有的6rd技术提升为支 持可穿越NAT提供IPv6接入的服务,6rd的边界路由器可使用公网地址,也 可以使用私网地址而CPE却不再要求必须使用公网地址,私有地址也同样接 入6rd的边界路由器,这样使得6rd能穿越更复杂的网络环境向用户提供IPv6 的接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方法实施例而言,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 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 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 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 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 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 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

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 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 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 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 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 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