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烤烟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

一种烤烟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烤烟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按照本发明的烤烟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在现有的烤房基础上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微带青烟叶大幅减少、桔黄烟比例和上等烟比例都显著提高25个百分点(p>0.05);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明显改善。淀粉转化充分、糖含量显著提高7个百分点,糖碱比稳定在6-8,符合浓香型风格特色的要求,可见高温逼熟烟叶的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烤烟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是一种从高温逼熟烟叶的采收、绑/夹烟、装烤到烘烤设计为整体的精准工艺,其专门针对的是高温逼熟烟叶,具有针对性强、工艺精准、生产操作方便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714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烟草南雄科学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62961.8

  • 申请日2013-05-06

  • 分类号A24B3/1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001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明星

  • 地址 512400 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河南工业开发区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15: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24B3/10 授权公告日:20150408 终止日期:20190506 申请日:2013050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4-08

    授权

    授权

  • 2013-10-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4B3/10 申请日:201305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烤烟烟叶密集烘烤初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烤烟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主要是针对正常发育成熟烟叶的烘烤技术,适当调整后用于一些特殊烟叶的烘烤,但针对性不强。南方烟区烤烟大田成熟过程处于5月下旬至7月15日之间,自6月中旬后开始降雨量明显减少,进入33℃-36℃的高温季节,造成(特别是坡地)上部烟叶表现为同一片叶尖至叶片中部出现已成熟、而中间部至叶柄尚青未能成熟,这种烟叶遵循三段式工艺烤后容易出现青筋、叶尖部挂灰甚至杂色现象,影响烟叶品质。因此,需要针对这种烟叶采用精准的密集烘烤工艺来提高烤后烟叶的质量。高温对蔬菜和粮食作物的影响广泛存在,且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对烤烟影响的研究仅限于探索高温环境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和高温对烟叶叶绿素相关基因的差异化表达上,关于高温逼熟烟叶烘烤精准烘烤工艺未见涉及,因而对改善南方烟区普遍存在高温逼熟烤后烟叶质量,提高烟叶可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门针对高温逼熟烟叶、工艺精准、生产上操作方便,能够提高高温逼熟烟叶品质的烤烟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 

本发明的烤烟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高温逼熟烟叶的采收:以倒二叶(叶序为从下向上数)充分成熟为准,即在倒二叶叶 面充分落黄、基本色为黄色、发皱,成熟斑明显、且黄中透白时,6~8片一次性采收; 

B、绑烟或夹烟再装烤:绑烟:普通1.5m烟竿编烟时,每束烟叶3~4片,上部烟每竿烟重量12~15kg;夹烟:针长12cm的烟夹,上部叶18kg/夹;装烤:用烟竿上烤时,相邻两个烟竿之间中心距离10cm,每烤装420~460竿;用烟夹上烤时,相邻两个烟夹之间距离5cm,每烤装280夹; 

C、烘烤:完成装烟后要关严装烟门及进排气口并及时点火,分三步完成; 

a、变黄阶段,操作原则“中温高湿变黄”,烟叶变化要求:烟叶变黄程度九至十成黄,且叶片凋萎塌架,主脉变软、勾尖卷边; 

具体烘烤操作:烧小火将烤房温度提高到38℃,保持湿球温度37℃,稳温6~8h使叶尖变黄后,以1℃/3h升将干球温度至39~40℃,控制湿球温度38.5~39℃,稳温21h左右,使85%以上烟叶达到黄片青筋,即烟筋和烟筋两边呈青白色、叶基部微带青色,其余均为黄色,同时叶片发软(失水量20%左右),主脉部分发软,之后以1℃/3h将干球温度升至41~42℃,保持湿球温度39℃,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塌架(失水量35%左右)的要求; 

循环风机操作:干球温度41℃以前中速运转,41~42℃高速运转; 

b、定色阶段,操作原则“中温中湿”,烟叶变化要求:干球温度47℃以前使85%以上烟叶充分变黄发软,达到黄片黄筋,干球温度52-55℃稳温到烟叶大卷筒; 

具体烘烤操作:干球温度以1℃/(2~3)h速度升至46-47℃,湿球温度39.5~40.5℃,在46~47℃稳温延长时间,使烟筋实现变黄,部分烟叶达到小卷筒,然后干球温度再以1℃/(1~2)h的速度升温至54~55℃,湿球温度40.5℃,稳温至叶片完成干燥; 

风机操作:干球温度52℃以前高速运转,之后中速运转; 

c、干筋阶段:烟叶变化要求:全部烟叶主脉充分干燥; 

具体烘烤操作:以1℃/1h的速度,干球温度由55℃升温到67~68℃保持稳定,直到烟叶完全干燥,湿球温度稳定在40~43℃至烘烤结束; 

风机操作:停火前中速运转,停火后低速运转,直至全烤烟叶干筋后停机; 

上述所述的风机的转速,低速为720r/min,中速为960r/min,高速为1450r/min。 

按照本发明的烤烟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在现有的烤房基础上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微带青烟叶大幅减少、桔黄烟比例和上等烟比例都显著提高25个百分点(p>0.05);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明显改善。淀粉转化充分、糖含量显著提高7个百分点,糖碱比稳定在6-8,符合浓香型风格特色的要求,可见高温逼熟烟叶的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烤烟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是一种从高温逼熟烟叶的采收、绑/夹烟、装烤到烘烤设计为整体的精准工艺,其专门针对的是高温逼熟烟叶,具有针对性强、工艺精准、生产操作方便的优点,可以将此烤烟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写入密集烤房烤烟烘烤监控仪专家曲线方便烟农选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应理解其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高温逼熟烟叶的采收、绑烟、装烤和烘烤。 

2011年6月下旬,在广东南雄古市旱坡地烟区选取长势均衡高温逼熟烟田100亩,其中50亩烟叶按照本发明的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进行处理。 

第一步:高温逼熟烟叶的采收:在上部倒二叶(叶序为从下向上数)充分成熟为准,即在倒二叶叶面充分落黄、基本色为黄色、发皱,成熟斑明显、且黄中透白时,6~8片一次性采收; 

第二步:夹烟和装烤,用针长12cm的烟夹夹持,上部叶18kg/夹;每层均匀上烤,相邻两个烟夹之间距离5cm左右,每烤装280夹。 

第三步:烘烤:完成装烟后要关严装烟门及进排气口并及时点火,分三阶段完成。 

1、变黄阶段,操作原则“中温高湿变黄” 

烟叶变化要求:烟叶变黄程度九至十成黄,且叶片凋萎塌架,主脉变软、勾尖卷边。 

烘烤操作:装烤后,点火烧小火将烤房温度提高到38℃左右,保持湿球温度37℃,6h后叶尖变黄,以1℃/3h将干球温度升至40℃,控制湿球温度38.5~39℃,稳温21h,整烤90%以上烟叶达到黄片青筋,即烟筋和烟筋两边呈青色、叶基部微带青色,其余均为黄色。叶片发软(失水量20%左右),主脉部分发软。之后以1℃/3h将干球温度升至42℃,保持湿球温度39℃,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塌架(失水量35%左右)的要求。 

循环风机操作:干球温度41℃以前中速(960r/min)运转,41~42℃高速(1450r/min)运转。 

注意事项:烤房湿度达不到要求时,可打开烤房大门或热风室进风门,向地面上泼清水;若烟叶变黄程度不够,要稳温保湿拉长时间,使烟叶完成变黄。 

2、定色阶段,操作原则“中温中湿” 

烟叶变化要求:干球温度47℃以前使85%以上烟叶充分变黄发软,达到黄片黄筋,干球温度52-55℃稳温到烟叶大卷筒。 

烘烤操作:干球温度以1℃/(2~3)h速度升至46-47℃,湿球温度39.5~40.5℃,在46-47℃稳温18h,使烟筋实现变黄,部分烟叶达到小卷筒。然后干球温度以1℃/(1~2)h的速度升温至54~55℃,湿球温度40.5℃,稳温12h以上叶片完成干燥。 

风机操作:干球温度52℃以前高速(1450r/min)运转,之后中速(960r/min)运转。 

注意事项:谨防湿球温度超过41℃或忽高忽低。 

3、干筋阶段 

烟叶变化要求:全部烟叶主脉充分干燥; 

烘烤操作:以1℃/1h的速度,干球温度由55℃升温到67~68℃保持稳定,直到烟叶完全干燥,湿球温度稳定在40~43℃至烘烤结束。 

风机操作:停火前中速(960r/min)运转,停火后低速(720r/min)运转,直至全烤烟叶干筋后停机。 

烘烤总耗时150小时左右。由此得到烤后烟叶。 

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对高温逼熟烟叶烤后烟叶质量的改善作用: 

对照组1:另50亩高温逼熟烟叶由烟农按常规方法采收、绑/夹烟、装烤和密集烘烤,具体步骤如下: 

成熟采收:顶部1~3叶片淡黄或黄绿各半,主脉变白1/2以上,茎叶角度直角,叶片稍弯曲微呈弓型,时有成熟斑,上部4~6片左右一次性采收。 

绑/夹烟、装烤:使用烟竿时1.5m长的烟竿绑烟13kg左右,装烤竿距14~16cm左右,每座烤房装烟350竿左右;使用针长14cm的烟夹时夹烟17kg/夹,烟夹距离7~9cm左右,每烤装240夹左右。 

烟农习惯采用的密集烘烤方法:装烟后干球以1℃/h的速度升温至36℃稳温,使叶尖变黄;然后以1℃/(3~4)h升至38℃稳住(保持干湿差2℃),使烟叶达到8成黄,叶尖发软。干球以1℃/(1~2)h的速度升到40℃稳温,40℃结束时,烟叶的外观性状达到8~9成黄,主脉变软,充分塌架;再以1℃/(1~2)h的速度升至42℃,叶片黄片青筋、烟叶勾尖卷边,部分烟叶小卷筒。以1℃/(1~2)h速度升温到46~47℃(湿球38~39℃)稳住,大部分烟叶全黄并大卷筒,然后以1℃/(1~2)h升温到54~55℃稳住(湿球40~41℃),直到整炉烟叶干片。然后以1℃/1h升温到65~68℃稳住(湿球41~42℃),直到整炉烟叶干筋。整个烘烤过程风机高速运转。 

将本实施例得到的烤后烟叶与烟农常规烘烤(对照组1)烤后烟叶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和表2。其中同一列中表明数据不同大小字母的数值分别表示差异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表1:2011年不同烘烤工艺对高温逼熟烟叶外观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注:颜色:桔黄7-10、柠檬黄6-9、红棕3-7、微带青3-6、青黄1-4、杂色0-3;成熟度:成熟7-10、完熟6-9、尚熟4-7、欠熟0-4、假熟3-5;叶片结构:疏松8-10、稍疏松5-8、稍密3-5、紧密0-3;身份:中等7-10、稍薄4-7、稍厚4-7、薄0-4、稍密0-4;油分:多8-10、有5-8、稍有4-7、少0-3;色度:浓8-10、强6-8、中4-6、弱2-4、淡0-2。外观质量评价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个品质因素按10分制打分,对品质因素各档次赋以不同分值,分值越高,质量越高。大写字母代表1%水平差距,小写字母代表5%水平差距。下表同。 

表2:2011年不同烘烤工艺对高温逼熟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高温逼熟烟叶精准密集烘烤工艺能够显著改善高温逼熟烟叶烤后烟 叶质量。采用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烤后烟叶桔黄度、成熟度、疏松程度、叶面均匀度极显著改善、油份显著增加,叶片厚度虽有所减少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桔黄烟比例增加47.74%、上等烟比例增加19.45%,上中等烟比例达到96.85%,可见实施例1显著改变了对照组烤后烟叶颜色偏淡、多青筋或微带青烟叶、成熟度低、组织紧密的情况。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分别增加了3.53%和3.4%,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虽然总氮变化不大,而烟碱则显著降低了0.79%,因此烟叶整体协调性糖碱比则显著提高2.29%,氮碱比则显著提高0.13%,烟叶化学成分得到改善,符合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要求。 

实施例2: 

2012年6月下旬在韶关实施了本发明的示范推广,在南雄烟区古市镇溪口村3个自然小组紫色土旱坡地选取1000亩高温逼熟烟田进行,其中500亩上部烟叶用本发明的高温逼熟烟叶精准密集烘烤工艺,烤后每个自然小组选1座密集烤房进行各项指标统计;另500亩按照烟农习惯方法处理(对照组2),烤后每个自然小组选1座密集烤房进行各项指标统计。将实施例2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与对照组2进行对比,结果见表3和表4。 

本实施例的高温逼熟烟叶,其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同实施例1,只是1、变黄阶段不同,具体为: 

操作原则“中温高湿变黄” 

烟叶变化要求:烟叶变黄程度九至十成黄,且叶片凋萎塌架,主脉变软、勾尖卷边。 

烘烤操作:装烤后,点火烧小火将烤房温度提高到38℃左右,保持湿球温度37℃,8h后叶尖变黄,以1℃/3h将干球温度升至39℃,控制湿球温度38.5~39℃,稳温21h,整烤85% 以上烟叶达到黄片青筋,即烟筋和烟筋两边呈青色、叶基部微带青色,其余均为黄色。叶片发软(失水量20%左右),主脉部分发软。之后以1℃/3h将干球温度升至41℃,保持湿球温度39℃,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塌架(失水量35%左右)的要求。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照组2的高温逼熟烟叶的采收、编/夹烟、装烤和密集烘烤同对照组1。 

结果表明:大面积的示范推广结果表明,与对照组2相比,实施例2烤后烟叶的成熟度极显著改善,叶片烟叶更加均匀、油份增多、叶片疏松,但差异不显著,而桔黄烟比例则极显著增加28.30%,上等烟比例极显著增加26.77%,中等烟比例则极显著降低13.47%;烟叶总糖和还原糖极显著增加6.99%和6.27%,总烟碱和总氮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则显著降低1.87%,整体协调性糖碱比则显著提高2.67%,符合特色优质烟叶对化学成分的要求。 

实施例3: 

2012年6月上旬在梅州实施了本发明的示范推广,在五华烟区安流镇选3个自然小组沙泥田选取1000亩高温逼熟烟田进行,其中500亩上部烟叶用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处理,烤后每个自然小组选1座密集烤房进行各项指标统计;另500亩按照烟农习惯方法处理(对照组3),烤后每个自然小组选1座密集烤房进行各项指标统计。将实施例3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与对照组3进行对比,结果见表3和表4。 

本实施例的高温逼熟烟叶,其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同实施例1。 

对照组3的高温逼熟烟叶的采收、编/夹烟、装烤和密集烘烤同对照组1。 

结果表明:大面积的示范推广结果表明,与对照组3相比,实施例3烤后烟叶的成熟度极显著改善,叶片烟叶更加均匀、油份增多、叶片疏松,但差异达显著水平,而桔黄烟比例则极显著增加20.32%,上等烟比例极显著增加23.65%,中等烟比例则极显著降低9.77%;烟叶总糖和还原糖极显著增加5.97%和5.83%,总烟碱和总氮有所降低,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烟叶整体协调性糖碱比则显著提高2.68%,符合特色优质烟叶对化学成分的要求。 

两年的大面积高温逼熟烟叶的精准密集烘烤工艺结果表明,其具有针对性强、工艺精准、生产上操作简便,能够明显改善高温逼熟烟叶烤后质量,增加烟农经济效益,在广东产区甚至全国其他产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表3:2012年不同烘烤工艺对高温逼熟烟叶外观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注:颜色:桔黄7-10、柠檬黄6-9、红棕3-7、微带青3-6、青黄1-4、杂色0-3;成熟度:成熟7-10、完熟6-9、尚熟4-7、欠熟0-4、假熟3-5;叶片结构:疏松8-10、稍疏松5-8、稍密3-5、紧密0-3;身份:中等7-10、稍薄4-7、稍厚4-7、薄0-4、稍密0-4;油分:多8-10、有5-8、稍有4-7、少0-3;色度:浓8-10、强6-8、中4-6、弱2-4、淡0-2。外观质量评价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个品质因素按10分制打分,对品质因素各档次赋以不同分值,分值越高,质量越高。 

表4:2012年不同烘烤工艺对高温逼熟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