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轧辊磨损预测功能的用于轧制平坦的轧件的轧机的运行方法

具有轧辊磨损预测功能的用于轧制平坦的轧件的轧机的运行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轧制平坦的轧件(1)的轧机,该轧机具有至少一个带有轧辊(3)的轧机机座(2)。在轧机机座(2)中轧制该平坦的轧件(1)。在轧机机座(2)中轧制平坦的轧件(1)期间,检测平坦的轧件(1)的和/或轧机机座(2)的实际量(I)。从轧机机座(2)的至少一个轧辊(3)的起始状态出发,借助磨损模型(8),根据在相应的轧辊(3)的迄今为止的轧辊运行期间检测到的实际量(I),测定该至少一个轧辊(3)的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V)。从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V)出发,借助磨损模型(8),根据未来要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的未来预期的实际量,为未来的轧辊运行的至少一个位置(P)测定至少一个轧辊(3)的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为轧机的操作员(9)提供未来的轧辊运行的位置(P)、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和/或至少一个从这些值中推导出的信息。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3-0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21B38/00 专利号:ZL2011800414730 登记生效日:20220222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西门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普锐特冶金技术德国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德国慕尼黑 变更后权利人:德国埃尔兰根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10-21

    授权

    授权

  • 2013-06-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B38/00 申请日:201108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5-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轧制平坦的轧件的轧机的运行方法,该轧机具有 至少一个带有轧辊的轧机机座,

-其中,在轧机机座中轧制平坦的轧件,

-其中,在轧机机座中轧制平坦的轧件期间,检测平坦的轧件和 /或轧机机座的实际量,

-其中,从轧机机座的至少一个轧辊的起始状态出发,借助磨损 模型,根据在相应的轧辊的迄今为止的轧辊运行期间检测到的实际 量,测定该至少一个轧辊的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机器代码的电脑程序,该机器代码能够被用于 轧制平坦的轧件的轧机的控制计算机直接执行,并且由控制计算机执行机 器代码使得控制计算机按照这种运行方法运行轧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轧制平坦的轧件的轧机的控制计算机,其中, 该控制计算机这样设计,即,使得控制计算机按照这种运行方法运行轧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轧制平坦的轧件的轧机,该轧机装配有这种控 制计算机。

背景技术

上述内容例如从JP04017920A中是已知的。

在轧制金属时,在轧机机座的轧辊上出现磨损。出现的磨损的程度与 不同的参数有关。例如磨损的程度取决于轧辊的类型(工作辊、支承 辊、……)、轧制的类型(冷轧或热轧)、轧辊在轧机中的布置方式(轧机 的第一、第二、第三轧机机座等等)、轧件的材料(钢、铝、铜、……)、 轧辊的材料(铸铁、铸钢、高性能高速钢、……)等等。

磨损对轧制的平坦的轧件的质量有影响。特别是必须通过相应地对安 装位置进行校正(也可能涉及造型和平整度方面)考虑到磨损,并且尽量 进行补偿。此外还必须定期更换并重新打磨轧辊。

只有当相关的轧辊被从轧机机座上拆下来并且能够被精确地测量时, 才有可能直接测量轧辊的磨损量。在正在进行的轧制过程中,相反地不能 直接测量轧辊磨损量。然而已知的是,检测轧制过程的实际量,并且借助 磨损模型实时地计算出轧辊磨损量。借助磨损模型,取决于轧件的已轧制 的路段、轧制力在这段路段内的变化曲线等等测定相应的轧辊的预期的当 前的磨损量。磨损模型为其它的控制系统提供测定的预期的当前的磨损 量,例如用于相应地对安装进行校正。

还已知的是,在轧机的启动阶段调整磨损模型以适应实际情况。然而, 在正在运行时却无法进行检查或者也不可能对这种调整进行校正。

正如已经提及的那样,必须定期更换轧机机座的轧辊。在现有技术中, 是以保守的方式确定更换时间间隔。轧辊的更换进行得过早而不是过晚, 以确保轧制的轧件符合规定,并且符合要求的规格。然而这种方法导致了 需要相对较频繁地更换轧辊,并且引起与之相联系的轧机停机时间。因此 结果是,轧机工作的生产率降低。特别是在连续机列(Kontistraβen)和铸 坯直接轧制设备、尤其是具有连续运行能力的铸坯直接轧制设备中尤为如 此。

不言而喻地,当然能够延长轧辊更换时间间隔。然而,在这种情况下, 存在轧辊更换之前不久时磨损太大的危险,以至于轧制的轧件不再符合要 求的规格。

另一个问题在于,不能在任意时间点更换或有意义地更换轧辊,而是 只能在两个前后相继的平坦的轧件之间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可靠的方式预测轧机的轧机机座的至 少一个轧辊的未来的磨损量的多种可能性。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轧机的运行方法来实现。运行 方法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2至13的说明对象。

根据本发明设计为,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开头所述类型的运行方法,

-从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出发,借助磨损模型,根据未来要 轧制的平坦的轧件的未来预期的实际量,为未来的轧辊运行的至少 一个位置测定至少一个轧辊的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并且

-为轧机的操作员提供未来的轧辊运行的位置、未来预期的实际 磨损量和/或至少一个从这些值中推导出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最小化配置方式中,例如能够预设未来的轧辊运行的一个 固定位置-例如下一个要轧制的平坦的轧件的末端-,并且能够测定这个位 置上的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可替换地可以预设定义的参考磨损量,并 且测定在未来的轧辊运行的哪个位置上会出现预期的参考磨损量。然而相 反优选地设计为,为未来的轧辊运行的多个位置分别测定至少一个轧辊的 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并且为轧机的操作员提供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 作为未来的轧辊运行的位置的函数,或者提供未来的轧辊运行的位置作为 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的函数。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还设计为,将为其测定了未来预期 的实际磨损量的至少一个位置与参考位置进行比较,和/或将为至少一个位 置测定的、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与参考磨损量进行比较,并且取决于比 较结果决定,是否更换至少一个轧辊,或者是否继续轧制平坦的轧件。

如果调适该磨损模型,则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能更好地起作用。因此, 优选地设计为,

-在拆下至少一个轧辊以后,向校正量测定装置输入至少一个轧 辊的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和表征至少一个轧辊的真实的实际磨 损量的实际数据,

-校正量测定装置借助将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与真实的实 际磨损量进行比较来测定至少一个校正量,并且

-校正量测定装置根据至少一个校正量调适磨损模型,使得在调 适磨损模型之后,在测定预期的当前的和/或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 时考虑该至少一个校正量。

为了这个目的,将来自于至少一个轧辊的磨床车间、表征真实的实际 磨损量的实际数据输入校正量测定装置,和/或自动地进行输入。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校正量测定装置在测定至少一个校正量时,只考 虑在至少一个轧辊的中间位置上的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和真实的实 际磨损量。然而实现了更佳效果的是,校正量测定装置在测定至少一个校 正量时,还额外地考虑至少一个轧辊的中间位置以外的预期的当前的实际 磨损量和真实的实际磨损量-例如作为关于轧制宽度的函数-。

特别是当根据直至拆下至少一个轧辊为止被轧制的平坦的轧件的特 性,决定是否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以何种形式对磨损模型进行调适时,就能 够可靠地对磨损模型进行调适。尤其是当轧制各种不同的材料或者特殊 的、一般很少使用的材料,因此使得调适可能不可靠时,能够停止进行调 适。也能够实现针对特殊材料的调适。

优选地将磨损模型单独地分配给相应的轧辊。

在多种情况下,可以将至少一个轧辊可替换地装入轧机的多个轧机机 座中的其中一个轧机机座中。在这种情况下,在磨损模型中优选地考虑, 在轧机机座中的哪个轧机机座中装入该轧辊。

在多种情况下,在其中装入了至少一个轧辊的轧机机座前方布置轧机 的至少另一个轧机机座。在大部分情况下,在另一个轧机机座中总是装入 了一个同样类型的轧辊。然而在少数情况下,可替换地在该另一个轧机机 座中装入至少两种类型的其中一种类型的另一个轧辊。在这种情况下,在 磨损模型中优选地考虑,在另一个轧机机座中装入哪种类型的另一个轧 辊。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中还设计为,磨损模型在测定预期的当 前的和/或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时考虑轧辊的和/或平坦的轧件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开头所述类型的电脑程序来实现。在这种情 况下,电脑程序这样设计,即,控制计算机实施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运行方 法的所有步骤的运行方法。

该目的还通过用于轧制平坦的轧件的轧机的控制计算机来实现,控制 计算机这样设计,即,控制计算机在运行时实施这种运行方法。

该目的还通过用于轧制平坦的轧件的轧机来实现,该轧机装配有这种 控制计算机。

附图说明

其它优点和细节从以下联系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得出。在原理图中 示出:

图1示意性示出用于轧制平坦的轧件的轧机,

图2示出流程图,

图3和4示出提供给操作员的可能的输出内容,

图5示出流程图,

图6示出提供给操作员的可能的输出内容,

图7和8示出流程图,

图9示意性示出轧辊的使用循环过程,

图10和11示出流程图,和

图12和13示出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用于轧制平坦的轧件1的轧机具有多个轧机机座2。平坦 的轧件1依次经过这些轧机机座2。轧机的每个轧机机座2具有轧辊3。 这些轧辊3至少包括工作辊,经常也包括有其它的轧辊,例如支承辊或者 -除了支承辊之外-还有中间辊。

轧机的所示出的轧机机座2的数量纯粹是示例性的。最少时仅存在一 个唯一的轧机机座2。此外也不强制要求传送带前进方向x总是不变,如 图1中所示。可替换地可能进行逆向的轧制,特别是当轧机仅具有一个唯 一的轧机机座2或者仅两个轧机机座2时。

根据图1所示,在轧机中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是带材。然而可替换地, 该轧件也可以是另一种平坦的轧件1、例如板材或厚钢板。

轧机装配有控制轧机的控制计算机4。控制计算机4通常设计为可用 软件编程的装置。因此,控制计算机4的工作方式是由通过计算机对计算 机连接(未示出)或存储介质6输入控制计算机4的电脑程序5确定的。 在存储介质6中,电脑程序5是以可机器读取的形式-大部分情况下是以 电子形式-存储的。根据图1,存储介质6设计为USB记忆棒。然而,这 种设计方案是纯粹示例性的。存储介质6的任意的其它设计方案是可能的, 例如设计为CD-ROM或者SD存储卡。

控制计算机4利用电脑程序5编程。电脑程序5包括能够由控制计算 机4直接执行的机器代码7。机器代码7的执行确定控制计算机4的工作 方式。由控制计算机4执行机器代码7使得控制计算机4按照一种在下面 联系图2详尽描述的运行方法运行轧机。利用电脑程序5为控制计算机4 编程就使得相应地构造出控制计算机4。

本发明原则上能够用在轧机机座2的所有轧辊3中。特别重要的是应 用到轧机机座2的工作辊中。此外还在下面联系图1中的第三轧机机座2 的上面的工作辊3阐述本发明。然而,这种确定是纯粹任意的。本发明能 够以类似的方式应用到每个轧机机座2的每个其它的轧辊3上。

根据图2,控制计算机4在步骤S1中接收至少一个未来要轧制的平 坦的轧件1的未来预期的实际量。这些实际量例如是轧制程序数据,或者 是已轧制的、并且具有和未来要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类似的特性的平坦的 轧件1的数据。对控制计算机4在步骤S1中接收其未来预期的实际量的 平坦轧件1的轧制也就尚未开始。

下面始终涉及的是轧制程序数据,而不是未来预期的实际量,因为这 根据估计是最经常的情况。

轧制程序数据可以是一个唯一的平坦的轧件1的数据。可替换地可以 是多个平坦的轧件1的轧制程序数据。

接收的轧制程序数据可以是下一个要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的数据。可 替换地可以是在下一个要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之后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 的数据。在后一种情况下,控制计算机4在执行步骤S1之后通常已知所 有之前应该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的轧制程序数据。下面是一个数值算例:

已经完成轧制的是平坦的轧件a,b和c。目前正在轧制的是平坦的 轧件d。在步骤S1中,控制计算机4能够接收平坦的轧件e的轧制程序数 据。可替换地,控制计算机4-例如-能够在步骤S1中接收平坦的轧件g和 h的轧制程序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计算机4通常已知尚未轧制的平 坦的轧件e和f的轧制程序数据。

轧制程序数据一方面包括轧机的应该用来轧制相应的平坦的轧件1 的设置,例如期望的道次压下量。此外,轧制程序数据也还包括平坦的轧 件1的数据、例如其宽度及其温度,以及预期的轧制条件、例如轧制力和 轧制力矩。

在步骤S2中,控制计算机4从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V出发为未 来的轧辊运行的至少一个位置P测定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借助轧辊 3的磨损模型8,根据未来要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的轧制程序数据来实现 测定的步骤S2。

磨损模型8是本身已知的。该磨损模型例如可以是在现有技术中用于 连续地测定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V的那个模型。

“轧辊运行”这个概念对于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都是熟知的。该概念是指 各个不同的平坦的轧件1的已经借助于被观察的轧辊3轧制的-并且在未 来的轧辊运行中-还要进行轧制的各自的长度。可以这样设想轧辊运行的 图像,就好像平坦的轧件1在轧机机座2的其中装入了被观察的轧辊3的 轧制间隙中停止不动,并且相应的轧机机座2在轧制期间沿着平坦的轧件 1运动。在逆向轧制时,当然在每次逆转时相应地转换计数方向,使得已 轧制的长度是时间的单调递增的函数。

在步骤S2的框架内,已经作为前提的是已知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 量V。以后还要探讨对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V的测定。

联系步骤S2,“未来要轧制的平坦的轧件”这个概念还有全部尚未轧 制的平坦的轧件1的意思。以类似的方式,“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这 个概念是指全部已经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下面是一个例子:

假设-纯粹示例性地-平坦的轧件a,b和c是已经轧制过的。就被观 察的轧辊3而言,平坦的轧件d被轧制了30%,还有70%尚未轧制。应该 在平坦的轧件e的末端上测定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在这种情况下, “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这个概念是指在轧制平坦的轧件a,b和c和 30%的平坦的轧件d之后预期的磨损。在步骤S2中,从这种实际磨损量V 出发,首先使用轧件d的轧制程序数据,用于在轧件d的末端上测定未来 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然后从该实际磨损量V′出发,根据平坦的轧件e 的轧制程序数据测定在轧制平坦的轧件e之后的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 V′。

在步骤S3中,控制计算机4为轧机的操作员9-可能是应操作员9的 要求-提供至少一条信息。例如,控制计算机4-见图3-能够为操作员9显 示出,在未来的轧辊运行的某个预先确定的位置P上预期有怎样的未来的 实际磨损量V′。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为控制计算机4固定地预设或者 由操作员9为控制计算机4预设这个预先确定的未来的位置P。可替换地 或者附加地,可以在步骤S3中按照图4所示向操作员9输出一条信息, 指出在未来的轧辊运行的哪个位置P上预期有预先确定的未来的实际磨 损量V′。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为控制计算机4固定地预设预先确定的 未来的实际磨损量V′,或者由操作员9预设。也可以显示其它的、从这些 值中推导出来的信息。例如当下一个要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的末端上超过 某个预设的参考磨损量时,控制计算机4能够发出警报。这在后面会联系 图7和8更详尽地进行阐述。控制计算机4例如也能够测定并输出未来要 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的最大允许宽度。

在步骤S4中,控制计算机4检查,-参照被观察的轧辊3-是否进行轧 辊更换。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在步骤S5中进行轧辊更换。步骤S5在 图2中仅仅用虚线绘出,这是因为,虽然在图2的流程中必须考虑轧辊更 换本身-即拆卸迄今使用的轧辊3并且装入另一个轧辊3-,但是这种工作 不由控制计算机4执行。

在步骤S6中,控制计算机4初始化磨损模型8。此外,控制计算机 4在步骤S6中将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V设置到起始状态,其中,新 的或者重新打磨过的轧辊3的值例如设为零,否则设为相应的、非零的值。

如果不更换轧辊,那么控制计算机4从步骤S4过渡到步骤S7。在步 骤S7中,控制计算机4对轧机进行控制。由此(另外还)使得平坦的轧 件1在轧机的被观察的轧机机座2中进行轧制。

在被观察的轧机机座2中轧制平坦的轧件1期间,检测平坦的轧件1 的和/或轧机机座2的实际量I。例如可以检测轧制力、轧制力矩、在被观 察的轧机机座2的前方和/或后方的带钢张力、正在输入的和/或正在输出 的带材厚度、轧制间隙等等。控制计算机4在步骤S8中接收检测到的实 际量I。控制计算机4在步骤S9中存储实际量I,从而将其提供给后期的 评估工作。

在步骤S10中,控制计算机4测定(新的)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 量V。于是控制计算机4就过渡到步骤S11。在步骤S11中,控制计算机 4检查是否向它提供了新的轧制程序数据。根据步骤S11的检查结果,控 制计算机4返回至步骤S1或步骤S2。

控制计算机4在步骤S10中测定被观察的轧辊3的新的预期的当前 的实际磨损量V。控制计算机4从被观察的轧辊3的已经提供的实际磨损 量V出发,借助磨损模型8测定递增的磨损增量δV以用于相应地执行步 骤S7,并且将递增的磨损增量δV加到已经提供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V上。 结果等于新的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V。

基于所描述的步骤,从被观察的轧辊3的起始状态出发,逐渐地通过 将相应的递增的磨损增量δV'相加来测定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V。因 此,控制计算机4从被观察的轧辊3的起始状态出发测定预期的当前的实 际磨损量V。

递增的磨损增量δV是借助磨损模型8测定的。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 量V′也是借助磨损模型8测定的。为了这两个目的,磨损模型8可以设计 为一体化的磨损模型。也就是说,不管是为了测定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 量V还是为了测定未来的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都可以使用同一个磨损模 型8。可替换地,磨损模型8可以具有两个彼此不同的分模型,其中,一 个分模型用于测定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V,和另一个分模型用于测定 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然而,不管采取两种做法中的哪一种,都借助 磨损模型8根据分别检测到的和由控制计算机4接收到的实际量I测定递 增的磨损增量δV。

只要有需要,控制计算机4就能够为了测定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 V除了实际量I之外还考虑用于正在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的轧制程序数据, 例如正在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的宽度。但是以下规则是有效的,即,检测 到的实际量I优先于从轧制程序中给出的相应的量,并且至少要检测轧制 力。结果,控制计算机4因此根据在被观察的轧辊3的迄今为止的轧辊运 行期间检测到的实际量I测定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V。

图5示出图2所示的步骤S2和S3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根据图5, 控制计算机4不仅为未来的轧辊运行的某个特定的位置P测定被观察的轧 辊3的相应的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而且为某个特定的未来预期的实 际磨损量V′测定未来的轧辊运行的相应的位置P。更确切地说,由根据图 5的控制计算机4在步骤S21中(=图2所示步骤S2的设计方案)为未来 的轧辊运行的多个位置P分别测定被观察的轧辊3的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 量V′。在步骤S22中(=图2所示步骤S3的设计方案),控制计算机4为 轧机的操作员9提供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作为被观察的轧辊3的未来 的轧辊运行的位置P的函数(或者反之亦然)。例如,控制计算机4能够 向操作员9输出相应的表格或者相应的图表-参见图6的示例-。

图7示出图2所示步骤S2和S3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图7的 设计方案可以作为图5的设计方案的代替或者附加得以实现。

根据图7,为控制计算机4预设了预先确定的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 V′。控制计算机4在步骤S31中测定未来的轧辊运行的、对于其而言可以 预期这种未来的实际磨损量V′的那个位置P。将测定的位置P在步骤S32 中与参考位置P*进行比较,例如与下一个要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的末端 进行比较,它的开端此时尚未在轧机中进行轧制。步骤S32的比较可替换 地可以由控制计算机4执行或者由操作员9执行。可以为控制计算机4固 定地预设参考位置P*,或者由操作员9预设该参考位置。对于预先确定 的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而言同样如此。

取决于步骤S32的比较结果,在步骤S33中继续轧制平坦的轧件1, 或者在步骤S34中更换被观察的轧辊3。步骤34本身-当然地-由轧机的操 作员9执行。但是,控制计算机4能够通过输出相应的要求支持或者引发 步骤S34的执行。

根据图8,可替换地可以用步骤S41和S42取代步骤S31和S32。在 这种情况下,为控制计算机4固定地预设未来的轧辊运行的、为其测定未 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的位置P。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计算机4在步骤 S41中测定针对该位置P的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在步骤S42中将测 定的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与参考磨损量V*进行比较。图7的其它实 施方式也能够类似地应用到图8中。

迄今描述的做法已经提供了很好的结果。然而,该做法还能够通过本 发明的以下设计方案得到进一步改进。下面描述的设计方案视需求能够与 前述的设计方案以任意方式组合,并且也能够相互之间以任意方式组合。

正如已经提及的那样,轧机的轧辊3必须定期更换。如果拆下-磨坏 的-轧辊3,则作为已拆卸的轧辊3的代替立即装入另一个-通常是未磨损 的-轧辊3,它是-见图9-前不久从仓库10中提供的。拆下的轧辊3被送入 磨床车间11中进行重新打磨、测量,并且然后被放入仓库10。

根据图9,为每个轧辊3单独地分配它们的各自的磨损模型8(或者 至少是磨损模型8的相应的设定参数)。各个磨损模型8(或者相应的参数) 可以说跟随着相应的轧辊3在其路径上从轧机到磨床车间11中,从那里 到仓库10中,并且从那里返回到轧机中。

正如已经联系图2所阐述的那样,在更换轧辊时初始化磨损模型8(见 图2中的步骤S6)。初始化工作例如可以设计成正如下面联系图10详尽 阐述的那样。

如果从仓库10中取出轧辊3,并且作为另一个轧辊3的代替装入轧 机的轧机机座2中,要装入的轧辊3不必总是被装入同一个轧机机座2中。 -纯粹示例性的-可能性更大的是,将某个特定的轧辊3首先装入第三轧机 机座2中,在拆卸并打磨后进入仓库10中,并且后来装入轧机的第四轧 机机座2中。因此,根据图10优选地,控制计算机4在步骤S51中接收 关于新安装的轧辊3的安装位置的信息。于是,在步骤S52中,控制计算 机4就相应地设定用于新安装的轧辊3的磨损模型8。因此,在磨损模型 8中考虑到,轧辊3被装入哪一个轧机机座2中。

轧机机座2的轧辊3还可以在其材料和表面特性方面属于不同的类 型。通常在某个特定的轧机机座2中总是装入同一种类型的轧辊3。然而, 在有些情况下,类型可以变化。例如在图1的第二轧机机座2中可替换地 可以装入由表面材料“高性能高速钢”(HSS,英语:high speed steel)或者 由表面材料“高铬钢”(HC,英语:high chrome)或者由表面材料“冷硬铸 件”(IC,英语:indefinite chill)制成的轧辊。在实践中证明了,轧辊3 的磨损量也可能与装入布置在直接在前的轧机机座2中的轧辊3是何种类 型有关。因此优选地,控制计算机4在步骤S53中接收关于布置在前方的 轧机机座2的至少一个轧辊3的类型的信息,并且在步骤S54中相应地设 定磨损模型8的参数。因此,在磨损模型8中也能够考虑在布置在前方的 轧机机座2中装入的是何种类型的轧辊3。

此外还有可能的是-并且甚至是通常情况-,在磨床车间11中在重新 打磨拆下的轧辊3之前检测轧辊的真实的实际磨损量VE。然而,在拆下 磨坏了的轧辊3之后也还能够检测相应的实际数据I′。根据真实的实际磨 损量VE能够调适磨损模型8。下面联系图11对其进行详尽阐述。

表征真实的实际磨损量VE的实际数据I′-正如已经提及的那样:通常 被从磨床车间11-优选地自动输入控制计算机4。由于利用电脑程序5对 控制计算机4进行了编程,所以控制计算机(此外还)实现了用于磨损模 型8的校正量测定装置。根据图11,控制计算机4在步骤S61中接收实际 数据I′。它在步骤S62中从中测定真实的实际磨损量VE。

在步骤S63中,控制计算机4将真实的实际磨损量VE与预期的当前 的实际磨损量V进行比较,也就是说与直至拆下轧辊3增长的预期的当前 的实际磨损量V进行比较。控制计算机4根据比较结果为磨损模型8测定 至少一个校正量K。在步骤S64中,控制计算机4根据该至少一个校正量 K调适磨损模型8。因此,在对磨损模型8进行调适以后-即当所属的轧辊 3再次被装入轧机的轧机机座2中时-控制计算机4在测定预期的当前的和 /或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V′时考虑该至少一个校正量K。

根据直至图11的迄今为止的实施方案,始终并且无条件地对磨损模 型8进行调适。然而这并不是强制性必需的。优选地更确切地说只对磨损 模型8进行有限的调适。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计算机4检查是否应该进行 调适。为了这个目的,控制计算机4在步骤S65中测定逻辑量OK的值。 该逻辑量OK的值在步骤S66中被询问。取决于逻辑量OK的值决定是执 行还是跳过步骤S63和S64。作为跳过步骤S63和S64的代替,控制计算 机4还可以向轧机的操作员9或者另一个人发出相应的警告。在这种情况 下,只有当外界有人为控制计算机4预设某个明确的相应指示时,才执行 步骤S63和S64。

控制计算机4优选地根据-当然是从被观察的轧辊3被装入开始-直至 从被观察的轧辊3上拆下来一直被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的特性,测定逻辑 量OK的值。因此例如在轧制特殊材料-例如硅钢-时,可以阻止调适工作。 可替换地或者额外地,可以只有当主要轧制某种预先确定的材料类型-例 如碳素钢-时,或者只有当轧制的材料混合成分在预先确定的百分比以内 (例如至少60%的碳素钢、20%至30%的不锈钢和最多10%的硅钢)时, 才允许进行调适。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磨损模型8内也能够根据被轧制的 材料进行区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依材料而定的调适。

为了调适磨损模型8,即测定至少一个校正量K(图11中的步骤S63), 根据图12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有可能的是,让控制计算机4只考虑被观察 的轧辊3的中间位置上的真实的实际磨损量VE和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 量V。根据图13,可替换地有可能的是,让控制计算机4还额外地考虑被 观察的轧辊3的、在被观察的轧辊3的中间位置以外的至少一个位置上的 至少一个真实的实际磨损量VE和相应的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V。控 制计算机4甚至能够考虑磨损量V,VE作为关于轧制宽度的函数。

对磨损模型8进行的调适不必强制性地由控制计算机4执行。可替换 地也可以对另一个装置进行调适。如果由另一个装置对磨损模型8进行调 适,当然也必须向该另一个装置输入预期的当前的磨损量V。在控制计算 机4进行调适的情况下,就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控制计算机4本身已经测 定预期的当前的磨损量V,也就知晓这种情况。

参与到对预期的当前的和/或未来预期的实际磨损量V,V′的测定之 中的,正如已经提及的那样,至少有轧制力。此外,参与到对相应的实际 磨损量V,V′的测定之中的还有要轧制的轧件长度和轧件宽度。还有轧辊 运行的速度和轧辊直径也可以一起参与到对所述实际磨损量V,V′的测定 之中。在特定情况下-见图2-磨损模型8能够在测定所述的实际磨损量V, V′时也考虑轧辊3的和/或平坦的轧件1的温度。

本发明具有多个优点,特别是在进行调适的情况下,在轧机的全部运 行时间内都保持或者甚至提高对预期的当前的实际磨损量V的预测准确 度。此外可以优化轧制停止时间、即在安装和拆卸轧辊3之间的时间。通 常也能够优化轧制的平坦的轧件1的质量。

以上描述仅用于对本发明加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相反地应该仅 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来确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