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高潜能脑转移中国人肺腺癌细胞株

一种高潜能脑转移中国人肺腺癌细胞株

摘要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微生物动物细胞系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脑转移潜能的中国人肺腺癌细胞株及其用途。本发明采用源自肺腺癌患者化疗十次、放疗一次后产生的胸、腹水为细胞原代培养的材料,通过裸鼠体内外筛选的方法,获得人肺腺癌脑转移细胞株Yang2-脑M,保藏编号:CGMCC No.5405。本发明的脑转移潜能的中国人肺腺癌细胞株具有贴壁生长,多脏器转移、快速生长和代谢旺盛的特性,为理想的人肺腺癌的脑转移研究的细胞模型,可为药物干预、系统研究肺腺癌脑转移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3167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胸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110383689.7

  • 发明设计人 杨顺芳;

    申请日2011-11-2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吴桂琴

  • 地址 200030 上海市长宁区淮海西路24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38: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5/09 授权公告日:20150819 终止日期:20161126 申请日:2011112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8-19

    授权

    授权

  • 2013-1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5/09 申请日:20111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6-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微生物动物细胞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潜能脑转移中国人肺腺 癌细胞株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据报道,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恶性疾病之一,已成为肿瘤疾病中的头号 杀手;虽然目前对肺癌的临床治疗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是肺癌死亡率仍长期居高不下, 而且,肺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非常容易发生骨、脑、肝脏的转移,患者预后 很差,其主要原因在于难以早期诊断和其高转移性。临床实践显示,若干患者首诊时即发 现有多器官转移;因此,转移和复发仍旧是肺癌治疗的难题。尤其是,肺癌转移尤其是靶 向转移(肿瘤细胞向特定器官进行转移)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

目前临床治疗中,中国人肺腺癌脑转移始终是困扰医学界的一道难题,也是肺腺癌治 疗失败及患者致死的关键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增高,癌症诊疗手段的提 高与改善以及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肺癌脑转移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 肺癌(NSCLC)约有1/3因脑转移而失败,尸检报告则高达50%以上,且主要是肺腺癌;即使 术后病理证实为无胸内淋巴结转移的I期NSCLC,术后亦有5%在3个月内出现脑转移症状, 表明术前已有无症状的微小脑转移灶存在。

研究显示,肺癌脑转移瘤倾向于多发。据统计肺癌脑转移瘤中多发者占70%~86%, 单发者仅占14%-30%;其中80%~85%转移灶位于大脑,小脑转移灶占10%~15%,脑干 转移灶仅占2%~3%。研究证实,肺癌脑转移是由于血行转移所致,一旦病人发生脑转移 患者往往表现出头痛严重,呕吐,精神和运动异常,视力和听力异常等症状,切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

目前,国内外有关肿瘤转移模型研究的报道中,尚未见对中国人肺腺癌患者中脑转移 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的报道,究其原因是现有的建株、建模技术在多个环节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从而导致了细胞及其动物模型建立及后期筛选效率低,难以获得理想的高转移肿瘤 细胞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潜能脑转移中国人肺腺癌细胞株。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该细胞株的医用用途。

本发明建立的具有高潜能脑转移的国人肺腺癌细胞株,能对国人肺腺癌转移进行早期 诊断提供参考数据,还可进一步建立相关基因芯片技术,评估探索各种药物包括化学、生物、 免疫、中医药、放射性药物等治疗疗效,为探索诊疗国人肺癌转移提供了技术平台;同时, 进一步分析肺癌转移相关的功能基因组以及多脏器转移的相关基因,可加深对肺癌转移分子 机理的认识,为肺癌转移的早期诊断、评估疗效提供一种有效的分子检测方法。

具体而言,本发明采用源自56岁女性肺腺癌患者化疗十次、放疗一次后产生的胸、 腹水为细胞原代培养的材料,经细胞培养,获得人肺腺癌脑转移细胞株Yang2-脑M(The  Chinese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with Highly Brain Metastases,Yang2-Brain M), 已于2011年10月28日保藏,保藏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保藏中心CGMCC,北京市朝阳 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CGMCC No.5405,分类命名:人肺腺癌脑转移细胞株 Yang2-脑M。

本发明经实验裸鼠动物实验,结果证实,所述肺腺癌细胞株其骨、肺、肾上腺转移率 达100%,同时有80%肾转移、75%肝转移、50%脑转移。

本发明中,采用肺腺癌脑转移的亲代细胞进行实验裸鼠左心室种植试验后,结果显示 实验裸鼠出现好嗜睡、不好动的特征,或癌细胞通过眼管神经转移至眼部进而生长肿瘤; 本发明进一步分离脑转移灶做细胞原代培养,脑转移细胞长出后扩增再进行实验裸鼠左心 室种植,经过三个循环体内种植(脑转移发生、检出;原代培养、扩增)后,获得脑转移 达60%的人肺腺癌脑转移亚株。

与现有技术的肺腺癌细胞具有明显区别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脑转移潜能的人肺腺 癌脑转移细胞株Yang2-脑M具有以下生物学特性:贴壁生长,其具有多脏器转移、快速生 长和代谢旺盛的特性;其中,其骨、肺、肾上腺转移率达100%,同时有80%肾转移、75 %肝转移、50%脑转移;其人肺腺癌脑转移亚株的脑转移率达60%。

本发明通过分离纯化出来的向特定器官进行转移的脑转移细胞系,进行系统地全基因 组芯片和microRNA芯片分析,将基因或microRNA的表达变化与基因组的扩增或缺失相 联系,并结合microRNA的靶标数据库(miRBase),筛选有位于基因组上缺失或扩增区域, 同时有表达变化的microRNA,将上述microRNA的调控靶标(即受所述microRNA调控的 基因)与在各转移细胞中表达发生变化、且位于基因组缺失或扩增区域的基因进行比较, 挑选重叠的基因进行研究,发现关键或起决定作用的与靶向转移相关的基因或microRNA, 深入揭示肺腺癌靶向转移的分子机理,为阻断转移提供候选的分子靶标,可用于肺腺癌病 人的检测,评估其发生转移以及转移部位的风险,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治疗提供依据,明确 分子靶标功能,也为今后分子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脑转移潜能的中国人肺腺癌细胞株Yang2-脑M,是一个理想的人肺 腺癌的脑转移研究的细胞模型,为系统研究肺癌脑转移提供了技术平台,在揭示人肺腺癌 的转移机制和抗转移药物筛选的应用中有广阔的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显示CPA-Yang2亲代细胞。

图2显示了通过眼管神经形成脑转移的情况,其中,左侧为眼球伴肿瘤,右侧为脑, 中间连接部分为眼管神经。

图3显示了micro CT情况,其中,左图为横断面,右图为冠状面。

图4为X ray。

图5显示了Yang2脑转移细胞×100的形态。

图6显示了Yang2脑转移病理HE×100的形态。

图7显示了荧光定量PCR和国人肺腺癌细胞SPC-A-1比较情况。

图8显示了荧光定量PCR和自身亲代人肺腺癌细胞CPA-Yang2比较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国人肺腺癌患者十次化疗,放疗一次后产生的胸、腹水为细胞原代培养的材料,经 细胞培养,获得人肺腺癌脑转移细胞株Yang2-脑M(The Chinese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with Highly Brain Metastases,Yang2-Brain M),已于2011年10月28日保藏,保藏单 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保藏中心CGMCC,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 CGMCC No.5405,分类命名:人肺腺癌脑转移细胞株Yang2-脑M。

其中,所采用的培养基为含10%小牛或胎牛血清RPMI1640或DMEM培养基,pH=7,培 养温度为37℃,5%CO2

经裸鼠左心室注射实验后发现有骨、脑、肝、肾上腺、肺多发转移;取出脑转移灶作 为体外细胞培养和病理检测,经裸鼠体内外筛选三个cycles,获得脑转移率60%以上的亚 株,裸鼠脑转移的特征为嗜睡、少动;脑转移小鼠能存活2个月左右;

荧光定量PCR验证所述的人肺腺癌脑转移细胞株Yang2-脑M,其表达的相关癌转移基 因IL-6、IL-8、VEGFc、VEGFd、SVIL、ESM1、GJB5较CPA-Yang2细胞呈现高表达,证 实该细胞株为高潜能脑转移肺腺癌细胞系,可作为良好的中国人肺腺癌脑转移细胞模型, 可为药物干预、系统研究肺腺癌脑转移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