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一种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制成:茵陈、金钱草、虎杖、郁金、木香、生枳壳。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制成:茵陈、金钱草、虎杖、郁金、木香、生枳壳、水线草、大黄、玉米须。本发明还提供这种中药组合物的应用。本发明优点在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全方配伍符合中药“君臣佐使”原则,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疗效确切,可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用药方便,值得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305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36671.6

  • 发明设计人 王晓素;朱锡祺;朱生樑;

    申请日2013-04-19

  • 分类号A61K36/9066(20060101);A61P1/16(20060101);

  • 代理机构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金重庆

  • 地址 200437 上海市虹口区甘河路11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33: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1-26

    授权

    授权

  • 2013-09-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6 申请日:201304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8-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胆囊炎胆石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现代医学认为胆囊炎多由于细菌及病毒的感染,胆管梗阻或胰液向胆道反流等多种理化因素引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胆囊炎胆石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国专利文献CN101045116A公开了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2~4份,黄芩1~2份,川练子0.6~1.3份,大黄0.6~1.3份,木香0.6~1.3份,泽泻0.6~1.3份,柴胡0.6~1.3份,通过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证明该药能明显抑制炎症的发生,对胆囊炎胆石症模型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另一种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2-4份、金钱草2-4份、虎杖1.5-2份、郁金1-1.5份、木香1-1.5份、生枳壳1-1.5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2.5-3.5份、金钱草2.5-3.5份、虎杖1.7-1.9份、郁金1.1-1.3份、木香1.1-1.3份、生枳壳1.1-1.3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3份、金钱草3份、虎杖1.8份、郁金1.2份、木香1.2份、生枳壳1.2份。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2-4份、金钱草2-4份、虎杖1.5-2份、郁金1-1.5份、木香1-1.5份、生枳壳1-1.5份、水线草2-4份、大黄0.1-0.5份、玉米须2-4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2.5-3.5份、金钱草2.5-3.5份、虎杖1.7-1.9份、郁金1.1-1.3份、木香1.1-1.3份、生枳壳1.1-1.3份、水线草2.5-3.5份、大黄0.2-0.4份、玉米须2.5-3.5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3份、金钱草3份、虎杖1.8份、郁金1.2份、木香1.2份、生枳壳1.2份、水线草3份、大黄0.3份、玉米须3份。

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全方配伍符合中药“君臣佐使”原则,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疗效确切,可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用药方便,值得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中药组合物一,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2-4份、金钱草2-4份、虎杖1.5-2份、郁金1-1.5份、木香1-1.5份、生枳壳1-1.5份。

实施例1 中药组合物一

茵陈2份、金钱草4份、虎杖1.5份、郁金1.5份、木香1份、生枳壳1.5份。

实施例2 中药组合物一

茵陈2.2份、金钱草3.7份、虎杖1.6份、郁金1.4份、木香1.1份、生枳壳1.4份。

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一

茵陈2.4份、金钱草3.5份、虎杖1.7份、郁金1.3份、木香1.2份、生枳壳1.3份。

实施例4 中药组合物一

茵陈2.5份、金钱草3.4份、虎杖1.8份、郁金1.2份、木香1.3份、生枳壳1.2份。

实施例5中药组合物一

茵陈2.6份、金钱草3.2份、虎杖1.9份、郁金1.1份、木香1.4份、生枳壳1.1份。

实施例6中药组合物一

茵陈2.8份、金钱草2.8份、虎杖2份、郁金1份、木香1.5份、生枳壳1份。

实施例7中药组合物一

茵陈3份、金钱草3份、虎杖1.8份、郁金1.2份、木香1.2份、生枳壳1.2份。

实施例8中药组合物一

茵陈3.2份、金钱草2.6份、虎杖1.9份、郁金1.1份、木香1.4份、生枳壳1.1份。

实施例9中药组合物一

茵陈3.4份、金钱草2.5份、虎杖1.7份、郁金1.2份、木香1.5份、生枳壳1.3份。

实施例10中药组合物一

茵陈3.5份、金钱草2.4份、虎杖1.6份、郁金1.3份、木香1.2份、生枳壳1.4份。

实施例11中药组合物一

茵陈3.8份、金钱草2.2份、虎杖1.5份、郁金1.4份、木香1.1份、生枳壳1.5份。

实施例12中药组合物一

茵陈4份、金钱草2份、虎杖1.8份、郁金1.5份、木香1份、生枳壳1.2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中药组合物二,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2-4份、金钱草2-4份、虎杖1.5-2份、郁金1-1.5份、木香1-1.5份、生枳壳1-1.5份、水线草2-4份、大黄0.1-0.5份、玉米须2-4份。

实施例13中药组合物二

茵陈2份、金钱草4份、虎杖1.5份、郁金1.5份、木香1份、生枳壳1.5份、水线草2份、大黄0.5份、玉米须2份。

实施例14 中药组合物二

茵陈2.2份、金钱草3.7份、虎杖1.6份、郁金1.4份、木香1.1份、生枳壳1.4份、水线草2.2份、大黄0.4份、玉米须2.2份。

实施例15中药组合物二

茵陈2.4份、金钱草3.5份、虎杖1.7份、郁金1.3份、木香1.2份、生枳壳1.3份、水线草2.4份、大黄0.3份、玉米须2.4份。

实施例16 中药组合物二

茵陈2.5份、金钱草3.4份、虎杖1.8份、郁金1.2份、木香1.3份、生枳壳1.2份、水线草2.5份、大黄0.2份、玉米须2.5份。

实施例17中药组合物二

茵陈2.6份、金钱草3.2份、虎杖1.9份、郁金1.1份、木香1.4份、生枳壳1.1份、水线草2.6份、大黄0.1份、玉米须2.6份。

实施例18中药组合物二

茵陈2.8份、金钱草2.8份、虎杖2份、郁金1份、木香1.5份、生枳壳1份、水线草2.8份、大黄0.2份、玉米须2.8份。

实施例19中药组合物二

茵陈3份、金钱草3份、虎杖1.8份、郁金1.2份、木香1.2份、生枳壳1.2份、水线草3份、大黄0.3份、玉米须3份。

实施例20中药组合物二

茵陈3.2份、金钱草2.6份、虎杖1.9份、郁金1.1份、木香1.4份、生枳壳1.1份、水线草3.2份、大黄0.4份、玉米须3.2份。

实施例21中药组合物二

茵陈3.4份、金钱草2.5份、虎杖1.7份、郁金1.2份、木香1.5份、生枳壳1.3份、水线草3.4份、大黄0.5份、玉米须3.4份。

实施例22中药组合物二

茵陈3.5份、金钱草2.4份、虎杖1.6份、郁金1.3份、木香1.2份、生枳壳1.4份、水线草3.5份、大黄0.3份、玉米须3.5份。

实施例23中药组合物二

茵陈3.8份、金钱草2.2份、虎杖1.5份、郁金1.4份、木香1.1份、生枳壳1.5份、水线草3.8份、大黄0.2份、玉米须3.8份。

实施例24中药组合物二

茵陈4份、金钱草2份、虎杖1.8份、郁金1.5份、木香1份、生枳壳1.2份、水线草4份、大黄0.3份、玉米须4份。

实施例25中药组合物汤剂的制备

采用中药汤剂常规的制作方法,即取实施例1-24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加水煎煮成汤剂。

实施例26 中药组合物片剂/胶囊的制备

取实施例1-24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加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滤出药汁。再加6-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滤出药汁,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取上清液,浓缩,放冷,加浓缩液2-3倍量酒精,搅拌沉淀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入制药辅料,真空干燥,粉碎制粒,压制成片剂或填充装胶囊。

实施例27 中药组合物颗粒的制备

取实施例1-24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出药汁。再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出药汁,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取上清液,浓缩,放冷,加浓缩液2倍量酒精,搅拌沉淀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适当制药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得颗粒,分装5g/包。

实施例28 中药组合物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1-24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出药汁。再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出药汁,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取上清液,浓缩,放冷,加浓缩液2倍量酒精,搅拌沉淀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适当制药辅料(白糖、蜂蜜、苯甲丙酸或羟苯乙酯等),制成合剂、口服液或糖浆剂。

实施例29中药组合物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2011年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150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诊断。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胆囊炎诊断和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可纳入试验病例。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2)由药物性、或其他疾病等因素所诱发的胁肋胀满疼痛等不适。(3)合并有心、脑、肺、肾等严重疾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5)重症胆囊炎:急性化脓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6)同时服用其他同类药物者。

150例纳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2:2:1比例分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和对照组:

治疗一组60例,脱落1例,共59例,男性30例,女性29例,18-29岁13人,30-49岁27人,50-65岁19人,患者病程<1年11人,1-5年28人,5-10年20人;

治疗二组60例,脱落1例,共59例,男性31例,女性28例,18-29岁12人,30-49岁28人,50-65岁19人,患者病程<1年10人,1-5年30人,5-10年19人;

对照组30例,脱落2例,共2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18-29岁5人,30-49岁13人,50-65岁10人,患者病程<1年4人,1-5年14人,5-10年10人。三组病例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治疗一组口服中药组合物一(参照实施例7和25制备),每天2-4次;治疗二组口服中药组合物二(参照实施例19和25制备),每天2-4次;对照组口服胆宁片(由上海和黄药业生产,主要成分大黄、虎杖、青皮、陈皮、郁金、山楂、白茅根),5粒/次,每天三次。治疗8周。服药期间避免油腻、刺激性饮食,作息规律。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1.3.1临床症状积分评价:治疗前进行一次临床症状积分评价,后每周一次。

1.3.2实验室指标:血尿粪常规、心电图、B超及ALT、血肌酐。治疗前所含项目检查一次,后每四周进行ALT、血肌酐检查,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尿粪常规、心电图及B超。对比治疗前后B超结果,观察结石大小、胆囊壁厚度的改变。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原则》制定。痊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消失,B超检查胆囊大小及壁厚正常;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积分减少2级,B超检查胆囊大小及壁厚明显改善;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积分减少1级,B超检查胆囊大小及壁厚有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B超检查胆囊大小仍增大,壁厚、毛糙。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三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优于对照组(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一组5934(57.6)19(32.2)6(10.2)89.8治疗二组5941(70.0)15(24.8)3(5.2)94.8对照组2815(55.8)7(23.6)6(20.6)79.4

2.2不良反应:三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胆囊炎多由于细菌及病毒的感染,胆管梗阻或胰液向胆道反流等理化因素引起胆囊炎症性病变、胆汁引流不畅、浓缩的胆汁刺激胆囊黏膜,致使分泌增加,腔内压增大,加之胆囊排空延迟,自净作用减弱更加重了囊壁的损害,从而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如此恶性循环。

祖国医学称胆为“奇恒之腑”,具有“满而不实、亦藏亦泻”、以通为顺的特点,认为“他府之所受者,皆至浊之物,而唯胆则受五脏之精汁也”。虽无“胆囊炎”一名,但据其症状,可将其归于祖国医学“胆胀”、“胁痛”范畴。《景岳全书》指出:“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故也。”《灵枢 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本病病位在肝胆,多由外邪内伤致气机不利,肝胆气滞,犯及脾胃,脾胃运化不利,湿浊内生,湿邪内郁,久而化热,湿热蕴结,阻于胁络。本发明研究在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胆热郁结,肝气不疏是该病的重要病机,治疗应以清热利胆、疏肝解郁为主,总结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一和中药组合物二作为治疗本病的经验方剂,方中所含金钱草有消食祛黄,清热利湿的作用。大黄能清热泻火,降腑通肠。茵陈清湿热、退黄疸。上述中药尚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固体物、胆汁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本发明研究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一和中药组合物二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疗效确切,可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用药方便,值得推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