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防治禾谷类作物病害的杀菌剂

一种防治禾谷类作物病害的杀菌剂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禾谷类作物病害的杀菌剂,该杀菌剂有效成分包含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类化合物。该杀菌剂能够有效防治粮食作物的各类病害。试验证明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使用成本低、对植物以及环境使用安全等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297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65067.6

  • 发明设计人 仲汉根;季红进;

    申请日2013-05-07

  • 分类号A01N47/44(20060101);A01P1/00(20060101);A01P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18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夏平;吕鹏涛

  • 地址 224100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王港闸南首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33: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0-2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N47/44 登记生效日:201510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50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5-06

    授权

    授权

  • 2013-09-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47/44 申请日:201305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8-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效成分包含聚六亚甲基双胍在防治禾谷类病害上的应 用。本发明属于农业植物保护领域。本杀菌剂有别于现有的其它杀菌剂。

技术背景

禾谷类作物是粮食作物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水稻、小麦、大麦、玉 米、高粱等。

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主要禾谷类作物,农业病害一直是危害禾谷类 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这些病害通常使用的药剂为甲基托布津、井冈霉素、 三唑酮、多菌灵等常规药剂,由于这些药剂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大面积 推广,长期连续高剂量地使用品种或作用方式单一的化学杀菌剂,容易影响 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抗药性真菌发展等问题。

聚六亚甲基双胍是一种由英国Aveciago公司研制的被公认为21世纪最 安全高效的广谱抗菌剂,无色无味,用量低,广谱低毒,作用速度快,泡沫 量低,并且能后在在物品表面形成一层阳离子持续长时间的抑菌,并且不会 致生成抗菌细菌特性,其安全性得到美国FDA和EPA认可,其对小鼠类的 半致死量LD50>5000mg/kg,属实际无毒级。由于聚六亚甲基双胍作为阳离 子杀菌剂在农业领域应用中,可迅速吸附于细菌细胞表面,快速攻击破坏细 胞质膜,使胞浆成份渗漏,从而达到最佳的杀菌灭毒效果,将致病菌、病毒 斩草除根。现发现聚六亚甲基双胍对禾谷类作物病害具有显著防治效果,该 应用技术有别于现有其它杀菌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防治禾谷类作物病害提供一种微毒级的杀菌剂,实现 禾谷类作物病害绿色、无公害、低残留防治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 的杀菌剂对禾谷类作物病害防治效果明显,具有农药残留量低、施药量少等 特点。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为:一种防治禾谷类作物病害的杀菌剂,包含聚六亚 甲基双胍或其盐类化合物。

该杀菌剂还可进一步包含农药的常规助剂,即该杀菌剂是由有效成分与 农药常规助剂组成,如有效成分质量含量5~95%,助剂质量含量5~95%。本 杀菌剂的剂型可以是农业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如水剂、可湿性粉剂、可 溶性粉剂、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等。

由生产技术及应用技术需要,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可以以其盐的形 式存在,但其作用于防治对象的有效成分仍为聚六亚甲基双胍,其盐的形式 不会影响有效成分的防治效果。适合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盐为聚六亚 甲基双胍盐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硝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聚六亚 甲基双胍磷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硫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聚六 亚甲基双胍醋酸盐中的一种。优选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如下式。

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类化合物或上述的杀菌剂可应用于防治禾谷类作 物病害,特别是水稻病害、小麦病害或玉米病害。发明人发现,聚六亚甲基 双胍或其盐对禾谷类作物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当聚六亚甲基双胍稀 释倍数在1000-5000倍时,对水稻真菌病害(如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 水稻稻曲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细菌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 斑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以及水稻病毒病害(如水稻 条纹叶枯病、水稻矮缩病、黑条矮缩病、黄矮病)均显示出了很高防治效果; 在防治小麦病害时,对小麦真菌病害(如小麦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 麦锈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小 麦细菌病害(如细菌性条斑病),以及小麦病毒病害(如小麦黄矮病毒病、小 麦丛矮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显示出了很好防治效果;在防治玉 米病害时,对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圆斑病、玉 米丝黑穗病等玉米病害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这些新应用防治领域、防治 技术均是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获得的,且有别于现有其它杀菌剂。

本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类化合物或上述的杀菌剂可应用于禾谷类作物 种子浸种或包衣,或作物生长期根部以上喷施以防治病害。如对于本发明的 杀菌剂而言,在防治禾谷类作物病害上的应用方式根据防治病害不同,可以 选择禾谷类作物的种子浸种或种子包衣或在禾谷类作物整个生长期进行兑水 叶面喷雾。

本发明的杀菌剂可以以单剂或混合物的形式使用,使用时通常与其他载 体、表面活性剂等常用助剂一起施用。

合适的添加剂和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它们通常是剂型加工过程中常 用的物质,例如天然的或再生的矿物质,溶剂、分散剂、润湿剂、胶粘剂、 增稠剂、粘合剂或肥料。

应用本发明杀菌剂的优选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植物生长的地 上部分或作为浸种、包衣处理,特别是叶部施用。使用频率和施用量取决于 病原体的生物学和气候生存条件。

本发明的组合物能以不变的形式使用,或者优选地与配置工艺中通常使 用的添加剂一起使用,因此这些化合物能以已知的方式进行配置,例如制成 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剂、微乳剂、可溶性粉剂、乳油、水乳剂等。根据 这些组合物所具有的性质,可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环境情况选择如喷雾、 弥雾、撒播、泼浇等之类的施用方法。

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在单独防治禾谷类作物病害时,积极的 防治效果可以表现为相对于其它杀菌剂更好的效果、施用量或施用次数的降 低,作用效果见效快、持久性更长。

本发明的杀菌作用特点主要表现为:1、本发明的毒性低,属于微毒级农 药,对水稻病害防效显著,符合水稻绿色无公害生产的要求;2、本发明的杀 菌剂对作物安全、防效好。经试验证明,本发明杀菌剂化学性质稳定;3、减 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 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 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实施例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杀菌剂制剂的加工工艺 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一、剂型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20%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水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20%,木质素磺酸盐3.8%,丙二醇2%,黄原胶3%, 苯乙基苯酚甲醛树脂聚乙烯醚4.6%,水补足至100%。

将上述原药、助剂充分混合,在高速搅拌下,将水与之混合,即制得水剂。

实施例2:25%聚六亚甲基双胍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25%,木质素磺酸钙6%,膨润土3%,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 4%,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可湿性粉剂。

依照上述方法,可以制造出25%聚六亚甲基双胍硝酸盐可湿性粉剂、25%聚 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可湿性粉剂、25%聚六亚甲基双胍磷酸盐可湿性粉剂、25% 聚六亚甲基双胍硫酸盐可湿性粉剂、25%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可湿性粉剂、 25%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1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悬浮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15%,木质素磺酸钠7%,黄原胶0.8%,膨润土3%,硅 酸铝镁1%,乙二醇4%,水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和水等各组分按 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 匀过滤即得成品。

实施例4:30%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水乳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30%,N-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壬基酚苯氧乙烯醚3%,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乙二醇3%,聚乙烯醇1%,苯甲酸钠1%,有机硅消 泡剂0.8%,水补足至100%。

在乳化釜中,将活性成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溶剂、助剂在机械搅拌下混 合均匀,然后投入乳化剂和稳定剂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水,在100-12000转/分钟的 转速下搅拌10-30分钟,使之成为均匀乳状的产品。

实施例5:1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微乳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12%,丙酮15%,复硝酚钠0.5%,烷基聚氧乙烯醚和壬 基酚聚氧乙烯醚5%,丙二醇1%,尿素2%,水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在溶剂中完全溶解后,进行搅拌,同时加入 乳化剂、增效助剂和抗冻剂,待上述体系混匀后,再将水慢慢加入上述混合液中, 充分搅拌后即可配成不同含量的微乳剂。

实施例6:20%聚六亚甲基双胍乳油

聚六亚甲基双胍20%,小桐子油甲酯5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5)6%,苯 乙烯基酚聚乙烯醚(602#)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5%,斯潘-601%,十二烷基吡咯 烷酮2.5%,混合均匀得到,20%聚六亚甲基双胍乳油。

实施例7:18%聚六亚甲基双胍可溶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18%,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2%,烷基磺酸盐3%,,硫酸钠0.5%, 白碳黑补足至100%。

将聚六亚甲基双胍和各种助剂混合均匀后,通过混合后进行气流粉碎等工艺制 得该混合物。

实施例8:50%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水分散粒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50%,烷基萘磺酸钠4%,十二烷基磺酸钠3%,硫酸铵 3%,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助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 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制得水分散 粒剂产品。

二、应用实施例(室内活性测定)

(一)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病害的室内活性测定

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等真 菌性病害的室内活性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含药平板中央接一菌碟,菌丝朝下。25℃养至 空白对照菌落不满培养皿2/3以上时,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每个菌落按 十字交叉法测量2次,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的大小。计算药剂对菌体生长率 的抑制,聚六亚甲基双胍盐的处理浓度均以有效成分聚六亚甲基双胍计。

菌丝生长抑制率%=(空白菌落直径-药剂处理菌落直径)/(空白菌落直 径-菌碟直径)*100

表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稻瘟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1)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稻瘟病的菌丝生 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表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纹枯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2)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纹枯病的菌丝生 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表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稻曲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3)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稻曲病的菌丝生 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稻曲病具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表4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恶苗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4)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恶苗病的菌丝生 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恶苗病具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 菌性褐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细菌性病害的室内活性测定。

将病原菌在NA(蛋白胨5g,酵母粉1g,葡萄糖10g,琼脂18g,蒸馏水 1L,PH7.0-7.2)固体培养基上面进行划线,在28摄氏度下培养直到长出单 菌落。挑取NA固体培养基上病原菌单菌落至液体NA培养基中,在30摄氏 度、180rpm恒温摇床振荡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备用。将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别配 置成一定浓度的含毒NB(牛热胨3g,蛋白胨5g,酵母粉1g,葡萄让10g, 1L、PH7.0-7.2)液体培养基,取5ml至试管中,加入40μL分别含有水稻白 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的 NA液体培养基,在30摄氏度、180rpm恒温摇床振荡培养2天,将各个浓 度的菌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OD值(600nm)。并且另外测定药剂浓度的 NB液体培养基OD值,对药剂本身造成的OD值进行校正。校正OD值和防 效的计算公式如下:

校正OD值=含菌OD值-无菌培养基OD值

防效%=(校正后对照培养基菌液OD值-校正含毒培养基OD值)/校正后 对照培养基菌液OD值*100

按照上述方法测定,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抑制活性,见下表4、表5、表6、 表7。

表5.本发明的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抑制室内活性测定

测定结果(表5)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白叶枯病病菌丝 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较好的 防治效果。

表6.本发明的药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抑制室内活性测定

测定结果(表6)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 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表7.本发明的药剂对水稻细菌性褐斑病菌抑制室内活性测定

测定结果(表7)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褐斑病抑 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具有 较好的防治效果。

表8.本发明的药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抑制室内活性测定

测定结果(表8)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抑 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具有 较好的防治效果。

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微生物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 矮缩病、黑条矮缩病、黄矮病等病害的室内活性测定。

采用Gooding方法,选取接种3周以上,分别由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 水稻矮缩病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水稻黄矮病病毒系统侵染水稻上部 叶片,在磷酸缓冲液中匀浆,双层纱布过滤,1000g离心,经2次聚乙二醇 处理,再离心,沉淀用磷酸缓冲液悬浮,分别得到各个病菌的粗提液。

整个试验在4摄氏度下进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60nm波长的吸光 度值,根据公式计算病毒浓度。

病毒浓度(mg/ml)=(A260*稀释倍数)/其中E表示消光系数,即波长为 260nm时,浓度为0.1%(1mg/ml)的悬浮液,在光程为1cm时的光吸收值。

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E0.1%1cm260nm是3.21,水稻矮缩病病毒E0.1%1cm260nm是3.62,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E0.1%1cm260nm是3.16,水稻黄矮病病毒 E0.1%1cm260nm是3.53。

用磷酸缓冲液分别将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水稻矮缩病病毒、黑条矮缩 病病毒、黄矮病病毒稀释至于6*10-3mg/ml,人工接种于撒有金刚砂(500 目)的适龄叶片,接种后用水冲洗接好的叶片。

待叶面收干,剪下,沿叶片中脉对剖,左右半叶分别进入供试化合物溶 液和灭菌水中,分别代表处理组合空白对照组,30分钟后取出来,并置于事 宜温度及光照下保湿培养,3-4天后观察记录发病情况。

选取长势一致的水稻心叶,用毛笔轻轻在左半叶涂施药剂,右半叶涂施 灭菌水作对照,12小时后,待叶片干后,接种病毒。用毛笔蘸取病毒汁液, 浓度为6*10-3mg/ml,人工摩擦接种于撒有金刚砂的叶片上,在液面(全叶) 沿其支脉方向轻轻擦1-2次,叶片下方用手掌或多层滤纸支撑;接种后用流 水(或洗瓶)冲洗接好的叶片,3-4天后即出现病斑,到病斑容易计数时进 行统计。

将本发明药剂与等体积的病毒汁液混合钝化30min,摩擦接种水稻心叶 左半叶,灭菌水与病毒汁液混合接种左半叶,3-4天后记录枯斑数。

选长势一致的水稻心叶,先用毛笔蘸取病毒汁液,全叶接种病毒,接种 后用水冲洗,待叶片干后,在左半叶涂施药剂,左半叶涂施灭菌水做对照, 3-4天后记录枯斑数。

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未涂施药剂半叶平均枯斑数-涂饰药剂半叶平均枯斑数) /未涂施药剂半叶平均枯斑数

其中,未涂施药剂半叶的平均枯斑数和涂施药剂半叶的平均枯斑数都采 用各组三次重复的平均数。

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对水稻各类病毒测试结果如下表(表8、表9、表 10、表11)。

表9.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在500ppm时对条纹叶枯病病毒的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表9)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 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作用效果与国内目前常用的治疗水稻病毒用的 宁南霉素效果相当。

表10.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在500ppm时对水稻矮缩病病毒的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表10)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对水稻矮缩病病毒具有 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作用效果与国内目前常用的治疗水稻病毒用的宁南 霉素效果相当。

表11.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在500ppm时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测定

测定结果(表11)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 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作用效果要高于国内目前常用的治疗水稻病毒 用的盐酸吗啉胍。

表12.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在500ppm时对水稻黄矮病病毒的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表12)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对水稻黄矮病病毒具有 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作用效果要好于对照药剂盐酸吗啉胍。

(二)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病害的室内活性测定

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 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等真菌性病害的室 内活性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含药平板中央接一菌碟,菌丝朝下。25℃养至 空白对照菌落不满培养皿2/3以上时,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每个菌落按 十字交叉法测量2次,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的大小。计算药剂对菌体生长率 的抑制,聚六亚甲基双胍盐的处理浓度均以有效成分聚六亚甲基双胍计。

菌丝生长抑制率%=(空白菌落直径-药剂处理菌落直径)/(空白菌落直 径-菌碟直径)*100

(1)聚六亚甲基双胍对小麦赤霉病室内活性测定

表1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赤霉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13)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赤霉病的菌丝生 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叶锈病的室内活性测定

表14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叶锈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14)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叶锈病的菌丝生 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叶锈病具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白粉病的室内活性测定

表15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白粉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15)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白粉病的菌丝生 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4)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活性测定

表16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纹枯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16)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纹枯病的菌丝生 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纹枯病具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5)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全蚀病的室内活性测定

表17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全蚀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17)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全蚀病的菌丝生 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全蚀病具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6)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散黑穗病室内活性测定

表18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散黑穗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18)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散黑穗病的菌丝 生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散黑穗病具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7)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腥黑穗病的室内活性测定

表19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腥黑穗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19)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腥黑穗病的菌丝 生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腥黑穗病具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8)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根腐病的室内活性测定

表20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根腐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20)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根腐病的菌丝生 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根腐病具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的室内活性测定。

将病原菌在NA(蛋白胨5g,酵母粉1g,葡萄糖10g,琼脂18g,蒸馏水 1L,PH7.0-7.2)固体培养基上面进行划线,在28摄氏度下培养直到长出单 菌落。挑取NA固体培养基上病原菌单菌落至液体NA培养基中,在30摄氏 度、180rpm恒温摇床振荡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备用。将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别配 置成一定浓度的含毒NB(牛热胨3g,蛋白胨5g,酵母粉1g,葡萄让10g, 1L、PH7.0-7.2)液体培养基,取5ml至试管中,加入40μL分别含有小麦白 叶枯病、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小麦细菌性褐斑病、小麦细菌性基腐病病菌的 NA液体培养基,在30摄氏度、180rpm恒温摇床振荡培养2天,将各个浓 度的菌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OD值(600nm)。并且另外测定药剂浓度的 NB液体培养基OD值,对药剂本身造成的OD值进行校正。校正OD值和防 效的计算公式如下:

校正OD值=含菌OD值-无菌培养基OD值

防效%=(校正后对照培养基菌液OD值-校正含毒培养基OD值)/校正后 对照培养基菌液OD值*100

按照上述方法测定,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抑制活性,见下表21。

表21.本发明的药剂对小麦细菌性条斑病抑制室内活性测定

测定结果(表21)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病 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具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微生物引起的小麦黄矮病毒病、小麦 丛矮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病害的室内活性测定。

采用Gooding方法,选取接种3周以上,分别由小麦黄矮病毒病、小麦 丛矮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病毒系统侵染小麦上部叶片,在磷酸缓冲 液中匀浆,双层纱布过滤,1000g离心,经2次聚乙二醇处理,再离心,沉 淀用磷酸缓冲液悬浮,分别得到各个病菌的粗提液。

整个试验在4摄氏度下进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60nm波长的吸光 度值,根据公式计算病毒浓度。

病毒浓度(mg/ml)=(A260*稀释倍数)/其中E表示消光系数,即波长为 260nm时,浓度为0.1%(1mg/ml)的悬浮液,在光程为1cm时的光吸收值。

小麦条纹叶枯病病毒E0.1%1cm260nm是3.32,小麦矮缩病病毒E0.1%1cm260nm是3.53,小麦黑条矮缩病病毒E0.1%1cm260nm是3.75,小麦黄矮病病毒 E0.1%1cm260nm是3.28。

用磷酸缓冲液分别将小麦黄矮病毒病、小麦丛矮病、条纹叶枯病、黑条 矮缩病病毒稀释至于6*10-3mg/ml,人工接种于撒有金刚砂(500目)的适龄 叶片,接种后用水冲洗接好的叶片。

待叶面收干,剪下,沿叶片中脉对剖,左右半叶分别进入供试化合物溶 液和灭菌水中,分别代表处理组合空白对照组,30分钟后取出来,并置于事 宜温度及光照下保湿培养,3-4天后观察记录发病情况。

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心叶,用毛笔轻轻在左半叶涂施药剂,右半叶涂施 灭菌水作对照,12小时后,待叶片干后,接种病毒。用毛笔蘸取病毒汁液, 浓度为6*10-3mg/ml,人工摩擦接种于撒有金刚砂的叶片上,在液面(全叶) 沿其支脉方向轻轻擦1-2次,叶片下方用手掌或多层滤纸支撑;接种后用流 水(或洗瓶)冲洗接好的叶片,3-4天后即出现病斑,到病斑容易计数时进 行统计。

将本发明药剂与等体积的病毒汁液混合钝化30min,摩擦接种小麦心叶 左半叶,灭菌水与病毒汁液混合接种左半叶,3-4天后记录枯斑数。

选长势一致的小麦心叶,先用毛笔蘸取病毒汁液,全叶接种病毒,接种 后用水冲洗,待叶片干后,在左半叶涂施药剂,左半叶涂施灭菌水做对照, 3-4天后记录枯斑数。

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未涂施药剂半叶平均枯斑数-涂饰药剂半叶平均枯斑数) /未涂施药剂半叶平均枯斑数

其中,未涂施药剂半叶的平均枯斑数和涂施药剂半叶的平均枯斑数都采 用各组三次重复的平均数。

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对小麦各类病毒测试结果如下表(表22、表23、 表24、表25)。

表22.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在500ppm时对小麦黄矮病毒病病毒的测定

测定结果(表22)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对小麦黄矮病毒病病毒 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抑制作用,作用效果与国内目前常用的治疗小麦病毒用的 宁南霉素效果相当。

表23.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在500ppm时对小麦丛矮病病毒的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表23)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对小麦丛矮病病毒具有 较好的保护和抑制作用,作用效果与国内目前常用的治疗小麦病毒用的宁南 霉素效果相当。

表24.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在500ppm时对小麦条纹叶枯病病毒的测定

测定结果(表24)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对小麦条纹叶枯病病毒具 有一定的保护和抑制作用,作用效果相当于国内目前常用的治疗小麦病毒用 的盐酸吗啉胍。

表25.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在500ppm时对小麦黑条矮缩病的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表25)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对小麦黑条矮缩病病毒 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抑制作用,作用效果与对照药剂盐酸吗啉胍相当。

(三)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对玉米病害的室内活性测定

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茎腐 病、玉米圆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等病害的室内活性测定。

1、聚六亚甲基双胍对玉米大斑病的室内活性测定

表26聚六亚甲基双胍对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26)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大斑病、小斑病 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大斑 病、小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聚六亚甲基双胍对玉米纹枯病室内活性测定

表27聚六亚甲基双胍对玉米纹枯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27)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纹枯病的菌丝生 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纹枯病具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3、聚六亚甲基双胍对玉米茎腐病的室内活性测定

表28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茎腐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28)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茎腐病的菌丝生 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茎腐病具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4、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圆斑病的室内活性测定

表29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圆斑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20)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圆斑病的菌丝生 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圆斑病具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5、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室内活性测定

表30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丝黑穗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测定结果(表30)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丝黑穗病的菌丝 生长抑制效果明显,表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丝黑穗病具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应用实施例(田间药效试验)

采用平行试验的方法来验证含有聚六亚甲基双胍及其盐的制剂对禾谷类 作物病害的田间试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叶片病斑少于5个,长度小于1cm;

3级: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

5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0-25%;

7级:叶片病斑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0%以上或全叶枯死。

1、聚六亚甲基双胍对水稻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表3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3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稻瘟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表3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14),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纹枯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表3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3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稻曲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4)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表3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3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恶苗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5)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

表34.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34),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条斑 病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6)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白叶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35.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白叶枯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35),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白叶枯病表 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7)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36.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36),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褐斑 病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8)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37.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37),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细菌性基腐 病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9)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38.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38),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条纹叶枯病 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10)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矮缩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39.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矮缩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39),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矮缩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1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40.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40),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黑条矮缩病 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1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黄矮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4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黄矮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4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水稻黄矮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表4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4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以及与上述一些 杀菌剂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表4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4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以及与上述一些 其它杀菌剂复配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表44.聚六亚甲基或其盐双胍对小麦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44),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以及与上述一些 其它杀菌剂复配对小麦锈病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4)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全蚀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表45.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全蚀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45),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全蚀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5)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46.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46),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根腐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6)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47.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47),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纹枯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7)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散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48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散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48),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散黑穗病表 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8)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腥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49.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腥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49),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腥黑穗病表 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9)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黑条矮缩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50.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黑条矮缩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50),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黑条矮缩病 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10)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条纹叶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5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条纹叶枯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5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条纹叶枯病 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1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黄矮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5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黄矮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5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黄矮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1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5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5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细菌性条斑 病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1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丛矮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54.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丛矮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54),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小麦丛矮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大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55.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大斑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55),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大斑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小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56.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小斑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56),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小斑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3)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57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57),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纹枯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4)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茎腐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58.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茎腐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58),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茎腐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5)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圆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59.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圆斑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59),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圆斑病表现 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6)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丝黑穗病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60.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60),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对玉米丝黑穗病表 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含有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作为有效成分的种衣剂制备及应用

1、种衣剂的制备

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构成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15%,黄腐酸5%, 羧甲基纤维素钠0.3%,黄原胶0.3%,磷酸二氢钾3%,消泡剂0.4%,警戒 色为碱性红0.8%,水余量。如上配比的小麦种衣剂其制作工艺流程为:

a、投料: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倒入反应釜内;再加入配好的碱性红 和

黄腐酸,之后加入水和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旋转反应釜,使物料混合 充分;

b、搅拌:通过管道泵将反应釜中的物料送到搅拌罐里,加入消泡剂,搅 拌10min;

c、初磨:搅拌罐内的物料通过送料泵送入25L砂磨机中,进行砂磨, 流出的物料存放在搅拌罐中;

d、高剪乳化:通过管道泵将搅拌罐中物料泵到高剪乳化机中,高剪乳 化机运10min;

e、精磨:高剪乳化机内的物料泵入搅拌罐中,搅拌10min,之后物料送 入50L精磨机中精磨,使90%的颗粒径度≤4μm,即得成品。

2、应用

利用本发明制得的种衣剂于2012年进行水稻浸种试验。使用方法:水稻 拌种按1:20:1000(药:水:种子)的比例进行,人工或机器拌种均可,拌匀 晾干后播种。对禾谷类作物进行浸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 盐酸盐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结果为88.92%,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结果 为85.1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结果为88.21%,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结果 为87.28%;对小麦种传病害、土传病害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结果为87.5%, 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结果为86.2%,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结果为86.9%,对散 黑穗病的防治结果为85.5%,对腥黑穗病的防治结果为87.4%。对玉米病害如 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结果为89.18%,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结果为88.98%,对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结果为90.1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