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摘要

一种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进给辊;支撑轴;支撑部分;驱动轴;行星齿轮单元;以及驱动力传递单元。支撑部分可旋转地支撑进给辊,并且被可枢转移动地支撑于支撑轴。驱动轴在接收到来自马达的驱动力时旋转。行星齿轮单元包括:太阳齿轮,其可与驱动轴一体地旋转;以及行星齿轮,其可绕太阳齿轮摆动移动,同时维持与其啮合接合。传递单元包括输入齿轮,当驱动轴旋转时,输入齿轮可啮合接合行星齿轮。传递单元通过驱动轴、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和输入齿轮将驱动力传递到进给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291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69651.9

  • 发明设计人 内野雄太;

    申请日2012-09-27

  • 分类号B41J13/00;B41J23/02;

  • 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黄刚

  • 地址 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23: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0-21

    授权

    授权

  • 2013-07-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1J13/00 申请日:201209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6-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设有用于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 像的图像形成单元。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被 构造成通过被支撑于可枢转移动的支撑部分的一个端部的进给辊,朝 图像形成单元进给被堆叠在片材供应托盘的堆叠表面上的记录片材。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已提议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诸如喷墨打印机,其通过 被支撑于可枢转移动的支撑部分的一个端部的进给辊,朝着图像形成 单元进给被堆叠在片材供应托盘的堆叠表面上的记录片材,诸如记录 纸片材。在该情况下,也已提议该支撑部分具有被支撑于且可绕驱动 轴枢转移动的另一端部,从马达向该驱动轴传递驱动力,并且被传递 到驱动轴的驱动力被通过下文所述的齿轮机构传递到进给辊。也就是 说,提供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机构,用于将驱动力传 递到进给辊。太阳齿轮适合与驱动轮一体地旋转。行星齿轮适于绕太 阳齿轮可摆动地移动,同时维持接合该太阳齿轮。当行星齿轮在一个 方向上摆动移动时,行星齿轮就与和进给辊联接的齿轮系接合。在该 情况下,仅当驱动轴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行星齿轮才接合该齿轮系。 即使驱动轴在向前和反向方向旋转时,上述构造也能够防止进给辊在 与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

然而,当该齿轮系被设置在支撑部分诸如摆动臂处并且在支撑部 分绕其枢转移动的驱动轴处设置的太阳齿轮旋转以提供行星齿轮和齿 轮系的接合的情况下,复杂的力被施加到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进给辊 的路线。也就是说,在该情况下,当行星齿轮接合齿轮系时,支撑部 分的自重以及从记录片材施加到支撑部分的反作用力影响到驱动力传 递路线,并且因此,驱动力到进给辊的传递状态不稳定。结果,可能 发生进给辊导致的记录片材的倾斜(歪斜)进给。

发明内容

由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 像形成装置被构造成将驱动力通过行星齿轮机构传递到被支撑于可枢 转移动支撑部分的一个端部的进给辊,并且从而进给被放置在片材供 应托盘上的记录片材,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稳定地进给记录片材。

为了获得上述和其它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 括:托盘;图像形成单元;马达;进给辊;支撑轴;支撑部分;驱动 轴;主支撑部分;行星齿轮单元;以及驱动力传递单元。该托盘具有 表面,在该表面上放置记录片材。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记录片材 上形成图像。马达被构造成产生驱动力。进给辊被构造成在接收到驱 动力时旋转以朝着图像形成单元进给被放置在表面上的记录片材。支 撑轴被布置在托盘上方。支撑部分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支撑部 分被构造成在第一端部处可旋转地支撑进给辊、在第二端部处支撑于 支撑轴并且绕支撑轴可枢转移动。驱动轴独立于支撑轴并且被构造成 在接收到来自马达的驱动力时在旋转方向上旋转。主支撑轴被构造成 可旋转地支撑驱动轴。行星齿轮单元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太阳 齿轮被构造成与驱动轴一体地旋转。行星齿轮被构造成被啮合接合该 太阳齿轮,并且被可摆动地绕该太阳齿轮移动,同时维持与太阳齿轮 的啮合接合。驱动力传递单元被设置在支撑部分处并且包括输入齿轮。 输入齿轮被构造成当行星齿轮与驱动轴在旋转方向的旋转移动相伴随 而摆动移动时与行星齿轮啮合接合。驱动力传递单元被构造成将通过 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从驱动轴传递的驱动力传递到进给辊。

优选地,输入齿轮被构造成绕支撑轴旋转。

优选地,主支撑部分包括轴支承部分,该轴支承部分被构造成支 撑该支撑轴。支撑轴平行于驱动轴延伸。

优选地,驱动轴和行星齿轮单元被设置成关于支撑轴与进给辊相 反。驱动轴和行星齿轮单元被设置成沿表面部分地重叠支撑部分。

优选地,支撑部分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被抵接部分。托盘 被构造成被在移动方向上相对于主支撑部分移动。托盘具有抵接部分, 该抵接部分被构造成当托盘在移动方向上移动时抵接该被抵接部分。 抵接部分在移动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进给辊和至少第一部分位于所 述表面的相对于所述表面在与移动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 分。宽度方向包括第一宽度方向和与第一宽度方向相反的第二宽度方 向。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在第一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位于其在第 一宽度方向的下游侧处的第三端部。被抵接部分位于第三端部处。与 托盘在移动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的抵接部分在被抵接部分上的抵接导 致支撑部分的枢转移动。驱动轴从支撑部分在第二宽度方向上延伸。

优选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被定位在支撑部分上方的再输送单 元。该再输送单元包括再输送辊,该再输送辊被构造成将已在图像形 成单元中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单元。驱动轴和 行星齿轮单元被设置成部分地沿表面与再输送辊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优选地,再输送单元进一步包括被构造成驱动再输送辊的再输送 驱动轴。主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再输送辊和再输送驱动轴。 再输送驱动轴从支撑部分在第二宽度方向上且平行于驱动轴延伸。

优选地,驱动力传递单元进一步包括在从输入齿轮朝进给辊的方 向上伸展的皮带。

优选地,支撑轴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支撑部分包括第 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突出部分。第一部分形成有轴孔,支撑轴延伸穿 过该轴孔。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突出部分从第二 部分在轴向方向上突出。突出部分被定位成从支撑轴在轴向方向上间 隔开。

优选地,驱动力传递单元进一步包括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被构 造成与进给辊一体地旋转。进给辊包括第一辊部和第二辊部。传动齿 轮位于所述第一辊部和所述第二辊部之间。

优选地,第一辊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驱动力传递单 元、行星齿轮单元和进给辊在与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准。第一辊 部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在轴向方向上离传动齿轮比第 二端面离传动齿轮远。第二辊部具有与第一辊部的轴线同轴的轴线, 并且具有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三端面在轴向方向上离传动齿轮比 第四端面离传动齿轮远。驱动力传递单元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的第一长 度。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一长度。行 星齿轮单元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的第二长度。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 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二长度。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进给装置,其包括:托盘;进给 辊;支撑部分;支撑轴;马达;驱动力传递单元;行星齿轮单元;以 及主支撑部分。在托盘中放置记录片材。进给辊被构造成进给被放置 在托盘中的记录片材。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进给辊。支撑 轴被构造成可枢转移动地支撑该支撑部分。马达被构造成产生驱动力。 驱动力传递单元被设置在支撑部分处并且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递到进 给辊。行星齿轮单元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太阳齿轮被构造成在 接收到来自马达的驱动力时在第一旋转方向和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 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行星齿轮被构造成绕太阳齿轮部分地轨道移动。 当太阳齿轮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行星齿轮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递 到驱动力传递单元,并且当太阳齿轮在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行星齿 轮被构造成中断驱动力到驱动力传递单元的传递。主支撑部分独立于 支撑部分并且被构造成支撑行星齿轮单元。

优选地,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输入齿轮,输入齿轮被构造成啮合 接合行星齿轮。

优选地,输入齿轮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轴上。

根据仍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进给装置,其包括:主壳体; 托盘;进给辊;支撑部分;支撑轴;驱动力传递单元;驱动轴;以及 行星齿轮单元。托盘被构造成被相对于主壳体移动并且被构造成将记 录片材容纳在托盘中。进给辊被构造成进给容纳在托盘中的记录片材。 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进给辊。支撑轴被构造成可枢转移动 地支撑该支撑部分。驱动力传递单元被设置在支撑部分处并且被构造 成将驱动力传递到进给辊。驱动轴被设置在主壳体处并且被构造成在 第一旋转方向上和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行 星齿轮单元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太阳齿轮被设置在主壳体处并 且被构造成与驱动轴一体地旋转。行星齿轮单元被构造成啮合接合太 阳齿轮并且在维持啮合接合太阳齿轮的同时绕太阳齿轮部分地轨道移 动。当驱动轴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行星齿轮被构造成将驱动力 传递到驱动力传递单元,并且当驱动轴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行 星齿轮被构造成中断驱动力到驱动力传递单元的传递。支撑部分、进 给辊以及驱动力传递单元能够随着托盘相对于主壳体的移动而绕支撑 轴枢转移动。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3是片材供应托盘处于被容纳位置的状态下的图2的主要部分 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该部分中的片材供应臂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5是片材供应托盘被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向外拉的状态下的 图2的主要部分的该部分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图2的主要部分的该部分中的主支撑部分的结构以及 图2中所示的一个随动辊的平面图;

图7A和7B每个均是示出沿图6的A-B-C-D线截取的主支撑部分 的结构和移动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8是示出主支撑部分的结构的透视图,但是省略了其盖。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给装 置)。贯穿本说明,将使用术语“向上”、“向下”、“上”、“下”、“…… 上方”、“……下方”、“在……之下”、“右”、“左”、“前”、“后”等, 其中假设图像形成装置1布置在意图使用该图像形成装置1的取向上。 更具体地,在图1中,上侧将被称为如下的上侧:设置显示单元13(稍 后描述)的一侧将被称为前侧,并且图像形成装置的从前侧观察的右侧 将被称为右侧。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图像形成 装置10具有设有打印机单元11的上部和设有扫描仪单元12的下部。 显示单元13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部处。图像形成装置10为多 功能装置,包括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和复印功能。可省却扫描仪单元 12。图像形成装置10还设有控制单元(未示出)。打印机单元11由控制 单元控制。

打印机单元11具有:片材供应托盘15,其为所要求的托盘;以及 排出托盘18,其位于片材供应托盘15上方。打印机单元11适合在被 放置在片材供应托盘15上的记录片材50(图2)上形成图像。记录片材 50可为记录纸、光面纸、明信片或信纸。如图1所示,打印机单元11 形成有位于打印机单元11的前壁处的开口19。片材供应托盘15被容 纳在打印机单元11的下部中,并且能够通过开口19被从打印机单元 11向外(向前)拉出。更具体地,片材供应托盘15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 方向)上在打印机单元11内的容纳位置和打印机单元11外部的拉出位 置之间移动。片材供应托盘15具有扁平长方体的形状,该长方体形状 具有敞开的顶部。

如图2中所示,片材供应托盘15具有设有上表面(下文中称为堆 叠表面16A,如所要求的表面)的底部16,在上表面上堆叠记录片材50。 片材供应托盘15具有后壁17,后壁17从底部16的后端部在对角方向 上向后上方延伸。由片材进给单元20(稍后描述)进给的记录片材50被 引导至后壁17,从而被指引到对角方向上的后上方的位置。

打印机单元11设有:片材进给单元20;喷墨型记录单元24,其 为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路径切换单元41(稍后描述),这些都被 设置在片材供应托盘15上方。片材进给单元20适合朝着记录单元24 进给来自片材供应托盘15的记录片材50。记录单元24适于将墨滴喷 射到片材进给单元20所进给的记录片材50上,以在记录片材50上形 成图像。顺便提及,不仅喷墨型而且包括电子照相型的各种记录类型 可用于记录单元24。

如图2中所示,片材进给单元20位于片材供应托盘15上方和记 录单元24下方。片材进给单元20具有:片材供应辊25,其为所要求 的进给辊;片材供应臂26,其为所要求的支撑部分;以及轴28,其为 所要求的支撑轴。轴28具有在左右方向(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片 材供应辊25被可旋转地支撑于片材供应臂26的前端部(后端部)并且适 于朝着记录单元24进给被堆叠在片材供应托盘15的堆叠表面16A上 的记录片材50。片材供应臂26被支撑于在片材供应臂26的基端部(前 端部,如所要求的第二端部)处设置的轴28并且能够绕轴28在箭头A 所示的方向上枢转移动。通过该构造,片材供应辊25可移动以接触堆 叠表面16A并且从堆叠表面16A间隔开。因此,片材供应臂26根据堆 叠表面16A上堆叠的记录片材50的数目枢转移动,使得片材供应辊 25通常接触在堆叠表面16A上堆叠的记录片材50的最上面的片材。 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片材供应辊25的驱动机构。

本文中,如图2中所示,在打印机单元11中形成输送路径65。输 送路径65从片材供应托盘15的前端部(后端部)经由记录单元24朝排 出托盘18延伸。输送路径65包括弯曲路径65A和排出路径65B。弯 曲路径65A被限定为从片材供应托盘15的后端部到第一输送辊60。 排出路径65B被限定为从第一输送辊60到排出托盘18。

片材供应辊25将最上部的记录片材50与在堆叠表面16A上堆叠 的其余记录片材50分离,以将最上部的记录片材50供应给弯曲路径 65A,同时最上部的记录片材50接触片材供应辊25。

弯曲路径65A为弯曲通道,其从与片材供应托盘15的后壁17相 邻的上端部的位置延伸至邻近记录单元24的位置。弯曲路径65A具有 大致弓形形状,其中心位于打印机单元11的内部。由片材供应辊25 从片材供应托盘15进给的记录片材50被在输送方向上(即图2中的点 划线所示的方向)沿弯曲路径65A弯曲,并被引导至夹持位置,其中记 录片材50被夹持在第一输送辊60和夹紧辊61之间。弯曲路径65A进 一步被限定在外部引导构件33和内部引导构件34之间。外部引导构 件33和内部引导构件34被布置为以两者之间在大致前后方向上的预 定间隔彼此面对。

顺便提及,外部引导构件33、内部引导构件34以及每个引导构 件31、32、83、84(稍后描述)每个均在与图2中的片材表面垂直的方向 (即,左右方向)上延伸。

排出路径65B为线性通道,该通道从其中记录片材50被夹持在第 一输送辊60和夹紧辊61之间的夹持位置延伸至排出托盘18。记录片 材50在排出路径65B中在输送方向(即图2中的点划线所示的方向)上 被引导。

排出路径65B被进一步限定在记录单元24和台板42之间在设有 记录单元24的位置处。记录单元24和台板42被布置为以两者之间在 垂直方向上的预定间隔彼此面对。排出路径65B还被限定在上引导构 件84和下引导构件83之间的未设置记录单元24的位置处。上引导构 件83和下引导构件842被布置为以两者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预定间隔 彼此面对。

在打印机单元11中,分支位置36被设置在输送方向上在记录单 元24的下游侧以及第二输送辊62(稍后描述)的下游侧。当在记录片材 50的分别两侧上形成图像时,在排出路径65B中输送的记录片材50 在分支位置36的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位置以Z形变向(向后移动),以 被朝着反转输送路径67(稍后描述)输送。

记录单元24位于片材供应托盘15上方。记录单元24具有记录头, 记录头能够在左右方向(即垂直于图2中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上往复移 动。台板42位于记录单元24下方。台板42适合水平地支撑记录片材 50。在记录头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期间,记录单元24的记录头将从 墨盒(未示出)供应的墨以墨液滴形式通过喷嘴39喷射到被输送到台板 42上的记录片材50上。结果,在记录片材50上形成图像。

通过第一输送辊60和夹紧辊61将记录片材50输送至台板42, 其中通过记录单元24形成图像。然后,通过第二输送辊62和正齿轮 辊63进一步输送记录片材50。如图2中所示,在第二输送辊62和正 齿轮辊63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设置第三输送辊45和正齿轮辊46。 此外,第三输送辊45和正齿轮辊46被设置在分支位置36的在输送方 向上的下游。

如下文所述,驱动第三输送辊45,使其在正向旋转方向上和反向 旋转方向上旋转。

例如,一方面,当在记录片材50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图像时,第三 输送辊45在正向旋转方向上旋转。结果,记录片材50被夹持在第三 输送辊45和正齿轮辊46之间以被输送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被 排出至排出托盘18。

另一方面,当在记录片材50的两表面上均形成图像时,在将记录 片材50的后端部夹持在第三输送辊45和正齿轮辊46之间时,第三输 送辊45停止在正向旋转方向上旋转,以开始在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 结果,记录片材50在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输送,即与将记录片 材50从第一输送辊60朝第三输送辊45引导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 记录片材50通过路径切换单元41被朝着反转输送路径67(稍后描述) 输送。

[路径切换单元的结构]

如图2中所示,路径切换单元41被定位在排出路径65B中在第二 输送辊62和分支位置36之间。路径切换单元41设有辅助辊47、48、 挡板部分49以及轴87。轴87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支撑于打印机 单元11的框架。挡板部分49被支撑于轴87并且能够绕轴87枢转移 动。挡板部分49具有支撑于轴87的后端部以及被比后端部更靠近排 出托盘18定位的前端部49A。辅助辊47、48被可旋转地支撑于挡板 部分49。辅助辊47、48能够接触记录片材50的记录表面,由此形成 为与正齿轮辊63、46的形状类似的正齿轮状的形状。

挡板部分49可绕轴87在排出位置(图2中的虚线所示)和反转位置 (图2中的实线所示)之间枢转移动。在排出位置中,挡板部分49位于 下引导构件83上方。在反转位置中,前端部49A在分散部分36的前 下方。

当挡板部分49处于排出位置时,已被输送过记录单元24的记录 片材50被进一步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输送。当挡板部分49处于反转 位置时,第三输送辊45在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使得其后端部被夹持 在第三输送辊45和正齿轮辊46之间的记录片材50被向后移动且被输 送至反转输送路径67。

挡板部分49由于其自重通常处于反转位置。然而,挡板部分49 由于在排出路径65B中输送的记录片材50而升高,所以挡板部分49 被枢转移动至排出位置。此外,当记录片材50的后端部被输送过辅助 辊47时,挡板部分49由于其自重而从排出位置枢转移动至反转位置。 顺便提及,挡板部分49可由马达枢转移动。

反转输送路径67在分支位置36处从排出路径65B分支。反转输 送路径67位于记录单元24下方和片材进给单元20上方。反转输送路 径67在位于记录单元24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会和位置37处接合弯 曲路径65A。

在记录片材50的后端部被输送过辅助辊47以及挡板部分49枢转 移动到反转位置后,第三输送辊45在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结果,记 录片材50就被在反转输送路径67中朝着会和位置37输送,如图2中 的双点划线所示。此外,反转输送路径67被限定在第一引导构件31 和位于第一引导构件31上方的第二引导构件32之间。

在反转输送路径67处设有:第四输送辊68,其为所要求的再输 送辊;再输送驱动轴68A(稍后描述,图7A、7B);齿轮68B(稍后描述, 图7A、7B);随动辊69。也就是说,反转输送路径67和设置在反转输 送路径67处的各种组件诸如第四输送辊68、再输送驱动轴68A、齿轮 68B以及随动辊69组成再输送单元。

第四输送辊68在反转输送路径67处位于随动辊69下方且面对随 动辊69。第四输送辊68适于将一个表面上已形成图像的记录片材50 朝记录单元24输送,用于在记录片材50的另一表面上形成图像。更 具体地,已被第三输送辊45输送到反转输送路径67的记录片材50被 夹持在第四输送辊68和随动辊69之间,并且被第四输送辊68沿反转 输送路径67朝会和位置37输送。然后,记录片材50通过会和位置37 被再次输送到排出路径65B。结果,能够在记录片材50的两个表面上 形成图像。

[片材进给单元的支撑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主框架14,该主壳体14为所要求的主壳体, 主支撑部分70被装配(固定)到主框架14。本文中,主框架14是指被与 以下组件一体地装配至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一部分:台板42、第一引导 构件31、第二引导构件32、下引导构件83、上引导构件84等。主支 撑部分70由树脂形成。如图3中所示,片材供应臂26被可枢转移动 地支撑于主支撑部分70。主支撑部分70被独立于片材供应臂26地设 置。主支撑部分70在平面图中为大致的矩形并且在左右方向上拉长。 主支撑部分7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基本与片材供应托盘15在左右方 向上的长度相同。顺便提及,主支撑部分70具有上壁,其组成一部分 第一引导构件31。此外,包括一对右辊部和左辊部的第四输送辊68被 可旋转地支撑于主支撑部分70的上壁。

片材供应托盘15具有左侧壁,作为所要求的抵接部分的凸轮表面 15A被设置在左侧壁处。凸轮表面15A具有在片材供应托盘15插入打 印机单元11和从打印机单元11向外拉的方向(即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处 不同的高度。

如图4中所示,片材供应臂26设有臂部分26D(所要求的第一部 分)、延伸部分26A(所要求的第二部分)、杆部分26B(所要求的第二部 分,所要求的第三端部)以及突出部分26E。臂部分26D、延伸部分26A、 杆部分26B以及突出部分26E彼此为一体并且由树脂形成。

臂部分26D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臂部分26D具有:后端部,包括 一对右辊部和左辊部(所要求的第一辊部和所要求的第二辊部)的片材 供应辊25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后端部;以及前端部,其形成有轴孔26C, 轴28通过该轴孔26C延伸。轴孔26C用作片材供应臂26的枢转移动 的中心。

延伸部分26A从臂部分26D的前端部向左朝片材供应托盘15的 左端部延伸。延伸部分26A具有左端部,杆部分26B从左端部平行于 臂部分26D(即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杆部分26B能够与臂部分26D一体地枢转移动。杆部分26B具有 后端部,作为所要求的被抵接部分的帽件27被配合于该后端部。杆部 分26B的后端部可通过帽件27抵接在凸轮表面15A上。帽件27被设 置以便于杆部分26B与凸轮表面15A的平滑滑动移动。

突出部分26E从杆部分26B的前端部向左突出并且与轴孔26C同 轴。突出部分26E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在主支撑部分70的左侧壁中形成 的U形槽口。突出部分26E设置成与轴28在左右方向(即轴28的轴向 方向)上分隔开。

当片材供应托盘15位于容纳位置时,如上所述以及参考图2,容 纳在片材供应托盘15中的记录片材50能够被朝记录单元24进给。此 时,如图3中所示,帽件27不接触凸轮表面15A。因此,如上所述, 片材供应辊25通常能够接触在堆叠表面16A上堆叠的最上面的记录片 材50。

当片材供应托盘15被从被容纳位置向外拉出例如用以向片材供 应托盘15补充记录片材50时,帽件27向上行进到凸轮表面15A上方。 结果,杆部分26B能够绕突出部分26E枢转移动,以使杆部分26B的 后端部向上移动。与杆部分26B的枢转移动相结合,臂部分26D绕轴 28枢转移动,使得臂部分26D的后端部向上移动。因此,片材供应辊 25从堆叠表面16A或在堆叠表面16A上堆叠的最上面的记录片材50 间隔开。因此,片材供应托盘15能够被容易地从打印机单元11向外 拉出。

[片材进给单元的驱动机构]

如图7中所示,在主支撑部分70处设置作为所要求的行星齿轮单 元的行星齿轮机构80(摆式齿轮机构)和驱动轴81A(图6)。驱动轴81A 被可旋转地支撑于主支撑部分70。行星齿轮机构80包括:太阳齿轮 81、行星齿轮82以及杆85。太阳齿轮81可与驱动轴81A一体地旋转。 杆85能够绕驱动轴81A枢转移动。行星齿轮82被可旋转地装配至杆 85并且能够与太阳齿轮81啮合接合。由于行星齿轮82被可旋转地装 配至杆85,所以行星齿轮82能够绕太阳齿轮81摆动移动同时维持与 太阳齿轮81的啮合接合。换句话说,行星齿轮82能够绕太阳齿轮81 部分地轨道移动同时维持与太阳齿轮81的啮合接合。

此外,行星齿轮机构80被在主支撑部分70的上端面处设置的盖 71覆盖。因此,行星齿轮机构80并不影响记录片材50的输送。

作为所要求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的驱动力传递机构被设置在片材供 应臂26处,更具体地,在臂部分26D处。驱动力传递机构适于将驱动 力传递到片材供应辊25,并且包括:输入齿轮89、有齿定时带轮91、 作为所要求的传动齿轮的有齿定时带轮92以及作为所要求的皮带的有 齿定时皮带93。

输入齿轮89被可旋转地支撑到轴28并且能够绕轴28的轴线旋 转。也就是说,输入齿轮89被可旋转地安装在轴28上。输入齿轮89 被设置在片材供应臂26的臂部分26D的前端部处。输入齿轮89可啮 合接合行星齿轮82。此外,输入齿轮89啮合接合可与有齿定时带轮 91一体地旋转的齿轮(未示出)。有齿定时带轮92能够与片材供应辊25 一体地旋转,并且位于片材供给辊25的所述对右辊部和左辊部之间。 附带地,有齿定时皮带92和片材供应辊25的所述对右辊部和左辊部 彼此同轴。有齿定时皮带93绕有齿定时带轮91和有齿定时带轮92伸 展。也就是说,有齿定时带轮93在从输入齿轮89到片材供应辊25的 方向上伸展。

当太阳齿轮82在图7A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行星齿轮82 绕太阳齿轮81在与太阳齿轮81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即在逆时针 方向上摆动移动。结果,如图7A中所示,行星齿轮82被朝输入齿轮 89移动并且与输入齿轮89啮合接合。结合太阳齿轮81的逆时针旋转, 片材供应辊25能够在图7A中的顺时针方向上即在记录片材50的进给 方向上通过行星齿轮82、输入齿轮89、有齿定时带轮91、有齿定时皮 带93以及有齿定时带轮92旋转。

更具体地,当该驱动轴81A被驱动以在图7A中的逆时针方向上 旋转从而使太阳齿轮8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被装配到杆85的行 星齿轮82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同时绕太阳齿轮81在逆时针方向上 摆动移动,使得行星齿轮82朝输入齿轮89移动并且与输入齿轮89啮 合接合,由此将驱动力从驱动轴81A传递到输入齿轮89。然后,传递 到输入齿轮89的驱动力通过有齿定时带轮91、有齿定时皮带93以及 有齿定时带轮92传递到片材供应辊25。结果,片材供应辊25在进给 方向上旋转。

当太阳齿轮81在图7B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行星齿轮82 绕太阳齿轮81在与太阳齿轮81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摆动移动, 即在顺时针方向上。结果,如图7B所示,行星齿轮82移动背离输入 齿轮89以从输入齿轮89脱离。因此,片材供应辊25的旋转停止。

也就是说,当驱动轴81A被驱动以在图7B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 转从而使太阳齿轮8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被装配至杆85的行星 齿轮82绕太阳齿轮81在顺时针方向上摆动移动同时在逆时针方向上 旋转,使得行星齿轮82移动背离输入齿轮89并且脱离输入齿轮89, 由此中断驱动力从驱动轴81A到输入齿轮89的传递。结果,驱动力未 被传递到片材供应辊25,由此片材供应辊25的旋转中止。

此外,如图7A和7B所示,主支撑部分70可旋转地支撑再输送 驱动轴68A。再输送驱动轴68A适于通过与再输送驱动轴68A一体地 旋转的齿轮68B驱动(旋转)第四输送辊68。

如图8中所示,主支撑部分70设有:多个支承部分72,其为所 要求的轴支承部分;多个支承部分76;以及多个支承部分78。每个支 承部分72均用于支撑轴28,并且轴28能够相对于支承部分72旋转。 每个支承部分76均用于支撑再输送驱动轴68A,并且再输送驱动轴68A 能够相对于支承部分76旋转。每个支承部分78均用于支撑驱动轴81A, 并且驱动轴81A能够相对于支承部分78旋转。

片材供应臂26的臂部分26D和轴28被定位在主支撑部分70的在 左右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驱动轴81A和再输送驱动轴 68A从主支撑部分7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右地且彼此平行地 延伸,并且从主支撑部分70的右侧壁向右突出。驱动轴81A和再输送 驱动轴68A平行于轴28延伸并且独立于轴28。

驱动轴81A具有右端部,齿轮81C设置在该右端部处。再输送驱 动轴68A具有右端部,齿轮68C设置在该右端部处。适于产生驱动力 的马达95(图6)设置在打印机单元11中。驱动力被从马达传递到齿轮 81C和齿轮68C以旋转驱动轴81A和再输送驱动轴68A,从而如上所 述地旋转片材供应辊25和第四输送辊68。更具体地,马达95能够在 第一方向上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当马达95在第一方 向上旋转时,驱动轴81A和太阳齿轮8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当马达 95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时,驱动轴81A和太阳齿轮81在顺时针方向上 旋转。

驱动轴81A和行星齿轮机构80位于轴28前方。换句话说,驱动 轴81A和行星齿轮机构80关于轴28与片材供应辊25相反地设置。此 外,驱动轴81A和行星齿轮机构80布置成沿堆叠表面16A在前后方向 (图7A、7B)上部分地重叠轴28、片材供应臂26和第四输送辊68。

此外,片材供应辊25和行星齿轮机构80、包括输入齿轮89、有 齿定时带轮91、有齿定时带轮92和有齿定时皮带93的驱动力传递机 构在前后方向上对准。此外,片材供应辊25的右辊部的外(右)端面(所 要求的第一端面)和片材供应辊25的左辊部的外(左)端面(所要求的第 三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驱动力传递机构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所要求 的第一长度),并且还大于行星齿轮机构80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所要 求的第二长度)。

[操作优点和变型]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行星齿轮机构 80和驱动轴81A独立于轴28设置,片材供应臂26能够绕轴28枢转 移动。因此,该构造能够抑制驱动力相对于片材供应辊25的不稳定传 递,因此防止在片材供应辊25进给记录片材50时发生歪斜进给。结 果,能够稳定地进给记录片材50。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太阳齿轮81和行星齿轮82不设置在可枢 转移动的片材供应臂26处,而是设置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框架 14相固定的主支撑部分70处。在太阳齿轮81和行星齿轮82被设置在 片材供应臂26中的情况下,需要用于与片材供应臂26的枢转移动相 结合的行星齿轮机构80的摆动移动的空间。因此,与后者构造相比, 根据本实施例的构造能够缩小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尺寸。

此外,输入齿轮89能够绕轴28旋转。当行星齿轮82朝着和背离 输入齿轮89移动时被施加到输入齿轮89的力不可能作用在使片材供 应臂26枢转移动的方向上。因此,该构造能够避免与行星齿轮82相 对于输入齿轮89的接触和分离移动相伴随的在片材供应辊25和记录 片材50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变化。

此外,轴28和驱动轴81A分别通过支承部分72和支承部分78 支撑于主支撑部分70,并且布置成彼此平行。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 轴28和驱动轴81A之间的位置关系。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驱动力 相对于片材供应辊25的不稳定传递。因此,能够更稳定地进给记录片 材50。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驱动轴81A和行星 齿轮机构80设置成关于轴28与片材供应辊25相反。换句话说,驱动 轴81A和行星齿轮机构80位于轴28前方。此外,驱动轴81A和行星 齿轮机构80被设置在沿堆叠表面16A与片材供应臂26部分地重叠的 位置处。此外,驱动轴81A和行星齿轮机构80被设置在沿堆叠表面 16A与第四输送辊68部分地重叠的位置处。因而,还能够降低图像形 成装置10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用于使片材供应臂 26枢转移动的机构,诸如杆部分B,被设置在片材供应臂26(臂部分 26D)的左侧处,而用于使片材供应辊25和第四输送辊68旋转的机构, 诸如驱动轴81A和再输送驱动轴68A,被设置在片材供应臂26(臂部分 26D)的右侧。因而,该两个机构被分别地布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和 另一侧处,这导致进一步降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尺寸。

另外,驱动轴81A和再输送驱动轴68A两者均延伸到主支撑部分 70的右侧。对驱动驱动轴81A和再输送驱动轴68A的驱动系统的简化 导致进一步降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尺寸。

此外,能构思各种变型。

例如,驱动力可仅通过齿轮从输入齿轮89传递到片材供应辊25。 然而,根据上述实施例,驱动力通过有齿定时皮带93从输入齿轮89 传递到片材供应辊25。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得臂部分26D在与从输入 齿轮89到片材供应辊25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比前一构造小。 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降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尺寸。此外,输入齿 轮89不必绕轴28的轴线旋转。输入齿轮89可被支撑到轴28以外的 轴。

虽然已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 人员应明白,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改变和变 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