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工作模式最优波位选择方法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工作模式最优波位选择方法

摘要

本发明针对扫描工作模式下,波位的选取仅能通过手动选择、波位选择结果非参数最优结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工作模式最优波位选择方法。步骤一、根据距离向测绘区域、等效后向散射系数最大值、模糊比最大值参数的限制,以及可选用的i组条带宽度,分别进行条带工作模式波位设计,得出i组不同条带宽度的波位,并将其并集作为扫描工作模式的待选波位集合;步骤二、初始波位选择;步骤三、波位树的构建;步骤四、波位树的遍历;步骤五、选取最优波位组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986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480438.5

  • 发明设计人 丁泽刚;龙腾;曾涛;尹伟;杨文付;

    申请日2012-11-22

  • 分类号G01S7/02;G01S13/90;

  • 代理机构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高燕燕

  •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18: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S7/02 授权公告日:20140730 终止日期:20141122 申请日:2012112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7-30

    授权

    授权

  • 2014-06-25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1S7/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1122

    著录事项变更

  • 2013-04-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S7/02 申请日:201211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工作模式最优波位选择方法,属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全天时、全天候的高分辨率的微波遥感成像雷达,可安装 在飞机、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平台上。在环境监测、海洋观测、资源勘探、农作物估产、 测绘和军事等方面的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发挥其他遥感手段难以发挥的作用。

扫描工作模式是SAR的基础工作模式之一,主要用于距离向宽测绘带成像。当SAR工作 在扫描模式时,天线在一个波束指向上发射脉冲并接收相应回波,形成当前子条带的回波数 据块,然后跳转到另一波束指向,继续发射并接收回波,获取新子条带的回波数据块。不断 重复此过程便可获得相互平行的子条带的回波数据块,然后经过成像处理和拼接,就可以获 得较宽的测绘带结果。

在进行扫描工作模式的波位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的条带模式的波位设计,得出几组不 同测绘带宽度的波位设计结果,然后在从中选取能够完全覆盖测绘区域的波位。目前,上述 选择过程是利用斑马图手动进行的,选择过程中不能直观的比较不同选择方式的性能参数优 劣,选择的结果依赖于操作人员的个人判断,因此波位选择的最终结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并不一定是性能参数最优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扫描工作模式下,波位的选取仅能通过 手动选择、波位选择结果非参数最优结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工作模式最优 波位选择方法。

本发明方法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工作模式最优波位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距离向测绘区域、等效后向散射系数(NESZ)最大值、模糊比最大值参数 的限制,以及可选用的i组条带宽度{w1 w2...wi},分别进行条带工作模式波位设计,得出 i组不同条带宽度的波位x11x12...x1n1,···,xi1xi2...xini,并将其并集 x11x12···x1n1···xi1xi2···xini作为扫描工作模式的待选波位集合;

步骤二、初始波位选择:在所述的待选波位集合x11x12···x1n1···xi1xi2···xini中选取波 位覆盖区域包含距离向测绘区域近端的波位集合y1y2...ynroot,作为扫描工作模式波位选 择的待选起始波位;其余波位的集合z1z2...znchild作为待选后续波位;

步骤三、波位树的构建:从起始波位集合y1y2...ynroot中依次选取元素yk,k=1,2…nroot作 为根节点,分别构建nroot个波位树,其中子节点与父节点波位含有重合的覆盖区域;

步骤四、波位树的遍历:对于已构建的nroot个波位树依次进行遍历,在波位树的各个支 路中找出能够满足测绘带覆盖要求的波位组合,即该支路的根节点波位的近端下视角小于要 求覆盖区域的近端下视角、叶节点波位的远端下视角大于要求覆盖区域的远端下视角,并分 别计算对应波位的NESZ、方位向模糊度、距离向模糊度;

步骤五、选取最优波位组合:从步骤四的遍历结果中,选取参数最优的波位组合,作为 扫描工作模式的波位设计结果。

步骤三中构建波位树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将待选后续波位z1z2...znchild分为互补的两 个集合yk1yk2...yknkz1z2...znchild,其中yk1yk2...yknk作为根节点yk的子节点集 合,z1z2...znchild作为新的待选后续波位集合,将z1z2...znchild中波位覆盖区域与根节 点yk波位覆盖区域有重叠的元素集合作为yk1yk2...yknk,剩余元素集合作为 z1z2...znchild,然后依照上述原则从新的待选后续波位集合z1z2...znchild中分别选取 子节点yk1yk2...yknk的子节点,并产生新的待选后续波位集合,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待选 后续波位集合为空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方法摆脱了手动选择扫描工作模式的限制,能够利用程序对覆盖测绘区域的所有波位 组合进行遍历,从中选取参数最优的波位组合。

附图说明

图1条带模式波位设计结果;

图2以X1为根节点建立的波位树;

图3以X2为根节点建立的波位树;

图4为满足覆盖要求的波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卫星运行在椭圆轨道上,轨道的各参数具体如下所示:

地球半径:6371.004km

轨道高度:800km

入射角范围:20°~40°

下视角:30°

条带模式分辨率:25m

条带宽度:135km/105km

地球自转角速度:7.292115×10-5rad/s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工作模式最优波位选择方法选择该卫星扫描 工作模式的最优波位并仿真,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根据距离向测绘区域、NESZ、模糊度等参数的限制,以及可选用的i组条带宽 度{w1 w2...wi},分别进行条带工作模式波位设计,得出i组不同条带宽度的波位设计结果 x11x12...x1n1,···,xi1xi2...xini,并将其并集x11x12···x1n1···xi1xi2···xini作为扫描工作模 式的待选波位集合。根据轨道高度800km、入射角范围20°~40°可以确定距离向测绘带区域, NESZ小于-19dB,模糊度小于-20dB,根据上述条件分别进行条带宽度135km与105km的条带工 作模式波位设计,得到的波位如图1所示。条带宽度135km的波位集合为{x2 x3 x5 x8},条带 宽度105km的波位集合为{x1 x4 x6 x7},扫描工作模式的待选波位集合为{x1 x2 x3 x4 x5 x6 x7 x8}。

步骤二,初始波位选择。在待选波位集合x11x12···x1n1···xi1xi2···xini中选取波位覆盖 区域包含距离向测绘区域近端的波位集合y1y2...ynroot,作为扫描工作模式波位选择的待 选起始波位;其余波位的集合z1z2...znchild作为待选后续波位。根据覆盖特性,可以选定 初始波位集合为{x1 x2},待选后续波位集合为{x3 x4 x5 x6 x7 x8}。

步骤三,波位树的构建。从起始波位集合y1y2...ynroot中依次选取元素yk(k=1,2…nroot) 作为根节点,分别构建nroot个波位树。具体的做法是,根据波位覆盖区域是否与根节点yk波 位覆盖区域有重叠,将后续波位集合z1z2...znchild分为互补的两个集合,有覆盖区域重叠 的波位集合yk1yk2...yknk作为根节点yk的子节点,无覆盖区域重叠的波位集合 z1z2...znchild作为新的待选后续波位集合。然后依照上述原则从新的待选后续波位集合 z1z2...znchild中分别选取子节点yk1yk2...yknk的子节点,并产生新的待选后续波位集 合,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待选后续波位集合为空集。

以起始波位为x1为例,在待选后续波位集合{x3 x4 x5 x6 x7 x8}中,与x1波位有覆盖区域重叠 的波位集合为{x3 x4},以上述两个波位作为根节点x1的子节点;与x1波位无覆盖区域重叠的波 位集合为{x5 x6 x7 x8},以上述四个波位作为新的待选后续波位集合。对于波位集合{x3 x4},待 选后续波位集合{x5 x6 x7 x8}中与x3波位有覆盖区域重合的为波位{x5 x6},与x4波位有重合的为 {x5 x6},故而x3与x4的子节点均为{x5 x6},新的待选后续波位集合为{x7 x8}。对于波位集合 {x5 x6},待选后续波位集合{x7 x8}中与x5波位有覆盖区域重合的为波位{x7 x8},与x6波位有重 合的为波位{x7},故而x5子节点集合为{x7 x8}、x6的子节点集合为{x7},新的待选后续波位集 合为空集。以x1为根节点的波位树建立完毕,建立的波位树如图2所示。同理可以建立以x2为 起始波位的波位树,如图3所示。

步骤四,波位树的遍历。对于已构建的nroot个波位树依次进行遍历,找出能够满足测绘 带覆盖要求的波位组合,并分别计算其相应的参数,如NESZ、方位向模糊度、距离向模糊度 等。

分别遍历以x1为根节点和以x2为根节点建立的波位树,得到满足测绘带覆盖要求的十二 组波位组合,分别为:1、{x1,x3,x5,x7},2、{x1,x3,x5,x8},3、{x1,x3,x6,x7},4、{x1,x4,x5,x7}, 5、{x1,x4,x5,x8},6、{x1,x4,x6,x7},7、{x2,x3,x5,x7},8、{x2,x3,x5,x8},9、{x2,x3,x6,x7}, 10、{x2,x4,x5,x7},11、{x2,x4,x5,x8},12、{x2,x4,x6,x7}。

计算以上十二组波位组合的等效后向散射系数,方位向模糊比和距离向模糊比等参数。 表1为各项性能指标的平均值。

表1 各项参数平均值列表

波位号 重叠宽度(km) AASR(dB) RASR(dB) NESZ中心(dB) 1 16587.5 -22.2275 -30.44 -28.8425 2 16712.5 -22.4125 -31.15 -29.4 3 20687.5 -21.2125 -32.48 -30.0225 4 4712.5 -22.6975 -30.9075 -29.235 5 4587.5 -22.5125 -30.1975 -28.6775 6 8687.5 -21.4975 -32.2375 -29.8575 7 16587.5 -23.6375 -27.5125 -28.34 8 18400 -22.375 -26.8775 -28.1925 9 20687.5 -22.6225 -29.5525 -29.52

10 6116.667 -23.4433 -26.3167 -28.4933 11 6283.333 -23.69 -27.2633 -29.2367 12 11583.33 -22.09 -29.0367 -30.0667

步骤五,选取最优波位组合。从步骤四的遍历结果中,选取性能指标最优的波位组合, 作为扫描工作模式的波位设计结果。

参考表1各项参数结果,本实例依照重叠率最小的标准选取第四组波位作为最佳组合。 各项工程对波位要求不同,具体标准可按实际情况确定。

以上所述的具体描述,对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 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 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