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防治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防治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麻黄90-110份、板蓝根55-70份、大青叶50-65份、贯众50-65份、独活20-35份、柴胡25-40份、前胡20-40份、桔梗40-60份、川芎20-40份、蟾酥1-4份、甘草15-25份。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能有效防治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标本兼治、治愈率高,且投药方便,不产生抗药性,无药物残留;能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肾功能及免疫能力,降低死亡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肉鸡产业向安全、卫生、经济、环保型发展的进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912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12027.5

  • 发明设计人 鲁改儒;安胜英;刘观忠;仝军;

    申请日2013-04-02

  • 分类号A61K36/855;A61K36/704;A61K36/484;A61P11/00;A61P31/14;A61K35/56;

  • 代理机构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陆林生

  • 地址 073000 河北省保定市灵雨寺街289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18: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55 专利号:ZL2013101120275 申请日:20130402 授权公告日:201406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6-04

    授权

    授权

  • 2013-08-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55 申请日:201304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7-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治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畜禽病毒性疾病是严重危害畜牧生产的一类传染病,它不仅可以造成畜禽大批死亡,畜禽生产性能降低,畜产品质量下降而直接影响人民的经济收入和对外贸易,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病还威胁着人类健康。我国兽医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人们对绿色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具有来源广泛、疗效显著、无残留、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的中药作为化学药物的替代品用于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兽医在禽病的诊断及防治中的应用,近百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人们在长期防病治病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中药学理论,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研究将不断的深入,中药在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 virus, IBV ) 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养鸡业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呼吸道上皮细胞为IBV 原发的和主要的增殖部位,但部分毒株也可以在感染鸡的肾脏、输卵管和肠道等组织器官的上皮细胞中复制和增殖,造成感染鸡发生肾炎或产蛋母鸡的产蛋量下降以及蛋品质的下降,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IB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和广泛的组织嗜性,给防治带来很大麻烦。药物是防治禽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主要手段,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目前对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是进行免疫预防、西药治疗等手段。由于病毒血清型较多,交叉保护率低,一种疫苗不可能在所有的养鸡地区均收到良好的免疫效果。西药主要是针对细菌性因素和病毒感染后控制细菌的感染,多为抗生素类和抗病毒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菌和产生抗生素的药残,使其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我国的传统中兽医学博大精深,治疗疾病讲究整体且标本兼治。中药由于其高效、低药物残留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动物疫病的防治中来,大量研究表明,用中药治疗病毒性疾病有其独特的疗效,因此研究利用中药来防治病毒性疾病成为当今中兽医学界的热点。虽然中药用于IB的防治已有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已经报道的方剂中多以散剂为主,投药不方便,且影响疗效,对禽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研制出集对症治疗、抗毒、抑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高效、无毒、便于生产于一体的新型防治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能有效防治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标本兼治、治愈率高,且投药方便,不产生抗药性,无药物残留;能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肾功能及免疫能力,降低死亡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肉鸡产业向安全、卫生、经济、环保型发展的进程。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治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麻黄90-110份、板蓝根55-70份、大青叶50-65份、贯众50-65份、独活20-35份、柴胡25-40份、前胡20-40份、桔梗40-60份、川芎20-40份、蟾酥1-4份、甘草15-25份。

优选的,其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麻黄95-102份、板蓝根60-65份、大青叶55-60份、贯众55-60份、独活25-30份、柴胡30-40份、前胡25-35份、桔梗45-55份、川芎25-30份、蟾酥2-3份、甘草20-25份。

更优选的,其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麻黄100份、板蓝根60份、大青叶60份、贯众60份、独活30份、柴胡30份、前胡30份、桔梗50份、川芎30份、蟾酥2份、甘草2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按重量配比称取中药原料,加入中药原料10-20倍重量的水浸泡20-40min,煎煮20-40min,倒出药液;加入中药原料10-15倍重量的水再煎煮20-40min,两次药液合并,浓缩、离心后定容至生药浓度为1g/mL。

预防用法用量:将中药制剂用水稀释至质量浓度为0.2%-0.3%,按照鸡的正常饮水量一日两次饮用,连用12天。

治疗用法用量:将中药制剂用水稀释至质量浓度为0.4%-0.6%,按照鸡的正常饮水量一日两次饮用,连用6天。

此组方中,麻黄:归肺、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板蓝根:归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大青叶:入肝、脾二经,清热,解毒,主治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贯众:《中华本草》中记载,入肝、肾二经,有清热、解毒,主风热感冒之功效;独活:入肾、膀胱经,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柴胡:归肝、胆经,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前胡:归肺经, 散风清热,降气化痰;桔梗: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川芎:归肝经、胆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蟾酥:归心经,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甘草: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本发明根据中兽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拟定中药组方,然后用饲养试验研究中药组方对人工感染的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进行治疗和预防保护性试验,观察防治效果,研究中药组方对肉鸡肾功能的影响,并通过检测机体的免疫机能、抗氧化机能揭示其机理,旨在为临床防治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临床剂量和防治机理实验如下:

1、剂量的筛选

为了进一步明确中药组方临床疗效的稳定性和临床剂量,进行临床剂量的筛选试验。

将240只1日龄健康肉仔鸡随机分成8组,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低剂量预防组、中剂量预防组、高剂量预防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每组30只。

本实验中,中药制剂按照下述组方制备:麻黄100g、板蓝根60g、大青叶60g、贯众60g、独活30g、柴胡30g、前胡30g、桔梗50g、川芎30g、蟾酥2g、甘草20g,加入中药原料10倍重量的水浸泡20min,煎煮20min,倒出药液;加入中药原料10倍重量的水再煎煮20min,两次药液合并,浓缩、离心后定容至生药浓度为1g/mL。

预防组1日龄雏鸡常规饲养预饲3d后(第4d),中药预防组将中药制剂按给药浓度0.1%、0.2%和0.3%投放到各对应组饮水中,分上、下午2次给药,连续饮用12d。复方中药组用药第7d和感染对照组同时每只鸡鼻腔接种(滴鼻)IBV毒株0.3ml攻毒,正常对照组不攻毒,不喂药,滴鼻0.3ml生理盐水,观察10d,统计发病数、死亡数和存活数。

治疗组常规饲养至10d的雏鸡每只鸡鼻腔接种(滴鼻)IBV毒株0.3ml攻毒,攻毒后48 h,分别在饮水中投放0.2%、0.4%和0.6%的药物,每天上、下午各1次,连用6d;观察10d,统计发病数、死亡数和存活数。

将攻毒鸡只隔离在密闭健康环境中饲养。饲养环境中人工调节室温,每日均给予保持低温环境10-15℃ 2-4h,其他时间保持房间的室温18-20℃左右,并利用频繁室内洒水使室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上。

结果表明:感染对照组死亡率为66.7%,低剂量预防组、中剂量预防组、高剂量预防组感染IBV后存活率分别为83.33%、93.33%、93.33%,明显高于感染对照组的30.00%,差异显著(P<0.05)。这充分说明试验中所用中药制剂对IBV病有明显的预防效果。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攻毒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存活率相同,上述结果表明中剂量组为预防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最佳剂量。

使用给药浓度为0.3%、0.2%、0.1%和0.6%、0.4%和0.2%的中药制剂防治人工感染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均可降低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通过防治效果比较,对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最低有效剂量为0.2%,而治疗最低有效剂量为0.4%。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考虑到中药制剂组方的调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将预防添加剂量确定为0.2%-0.3%,治疗添加剂量确定为0.4%-0.6%。

中药制剂预防效果对鸡的保护率比对照组高2.8倍,达到了明显的预防效果。治疗效果对鸡的保护率比感染对照组提高2.7倍,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中药制剂防治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机理

将90只1日龄健康肉仔鸡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中药制剂治疗组,每组30只。

中药制剂治疗组常规饲养至10d的雏鸡和感染对照组同时每只鸡鼻腔接种(滴鼻)IBV毒株0.3ml攻毒,中药制剂治疗组于攻毒后48 h,在饮水中投放0.4%的中药制剂,2次/日,每天上、下午各1次,连续用药6d。将攻毒鸡只隔离在密闭健康环境中饲养。饲养环境中人工调节室温,每日均给予保持低温环境10-15℃ 2-4h,其他时间保持房间的室温18-20℃左右,并频繁室内洒水使室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上。正常对照组不攻毒,不喂药,滴鼻0.3ml生理盐水。

攻毒后,感染对照组于24h后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病鸡表现精神沉郁, 张口呼吸, 甩头, 食欲减退或废绝, 排白色稀粪, 48h后开始出现鸡只倒地死亡,到96h后鸡不死亡。 而中药制剂治疗组,36h后出现临床症状,但其症状较攻毒组轻。中药对IBV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存活率为93.33%,明显高于感染对照组的33.33%。差异显著(P<0.05)。

中药制剂对肉鸡血清中IBV抗体(IBV-Ab)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攻毒后0-14天与感染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到21d以后,中药制剂治疗组与感染对照组抗体水平差异显著(P<0.05),中药制剂治疗组抗体水平为2.48ng/ml,而感染对照组仅为0.95ng/ml。

IBV感染肉鸡可使血清中肌酐(CR)水平升高,在攻毒前其含量为192.45,而攻毒后第7d其含量升高到260.65 umol/ml。而中药制剂对肉鸡血清中肌酐具有一定的影响,治疗组第七天肌酐含量明显下降,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并且中药制剂治疗组在停药后肌酐水平也处于较低水平。

中药制剂可显著降低感染IBV肉鸡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中药治疗组感染第7d后其血清BUN含量为2.15mmol/ml,而同期感染对照组BUN 含量为3.89 mmol/ml,其差异显著(P<0.05)。

肉鸡感染IBV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而中药制剂治疗组SOD活性增加,中药治疗组感染第7d后,SOD活性为110.67 U/ml,而攻毒组SOD活性仅为63.27 U/ml,差异显著(P<0.05)。

肉鸡感染IBV后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而中药制剂治疗组GSH-PX活性增加,治疗组感染第7d后,GSH-PX活性为368.67酶活力单位,而攻毒感染组GSH-PX活性仅为298.45酶活力单位,差异显著(P<0.05)。

肉鸡感染IBV后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而中药制剂治疗组MDA含量降低,中药制剂治疗组感染第7d后,MDA含量为3.76 nmol/ml,而感染对照组MDA含量4.35 nmol/ml,差异显著(P<0.05)。

结果表明:肉鸡感染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后机体死亡率较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而丙二醛(MDA)、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升高,表明其肾脏损伤与氧自由基含量增多有关。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显著降低病鸡死亡率,显著降低MDA、CR、BUN含量,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且显著提高SOD、GSH-PX的活性,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降低氧自由基的对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损伤,同时还可提高肉鸡IBV抗体水平(P<0.05),从而对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具有较高的防治功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能有效防治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标本兼治、治愈率高,且投药方便,不产生抗药性,无药物残留。

2.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能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肾功能及免疫能力,降低死亡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肉鸡产业向安全、卫生、经济、环保型发展的进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麻黄100g、板蓝根60g、大青叶60g、贯众60g、独活30g、柴胡30g、前胡30g、桔梗50g、川芎30g、蟾酥2g、甘草20g,加入中药原料10倍重量的水浸泡20min,煎煮20min,倒出药液;加入中药原料10倍重量的水再煎煮20min,两次药液合并,浓缩、离心后定容至生药浓度为1g/mL。

实施例2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麻黄90 g、板蓝根63 g、大青叶50 g、贯众58 g、独活20 g、柴胡28 g、前胡20 g、桔梗52 g、川芎30 g、蟾酥3 g、甘草15 g,加入中药原料17倍重量的水浸泡20min,煎煮40min,倒出药液;加入中药原料15倍重量的水再煎煮40min,两次药液合并,浓缩、离心后定容至生药浓度为1g/mL。

实施例3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麻黄102g、板蓝根70 g、大青叶65 g、贯众60 g、独活25 g、柴胡33 g、前胡40 g、桔梗60 g、川芎20 g、蟾酥4 g、甘草20 g,加入中药原料13倍重量的水浸泡25min,煎煮35min,倒出药液;加入中药原料13倍重量的水再煎煮35min,两次药液合并,浓缩、离心后定容至生药浓度为1g/mL。

实施例4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麻黄110 g、板蓝根55 g、大青叶55 g、贯众55g、独活35 g、柴胡30 g、前胡30 g、桔梗40 g、川芎40 g、蟾酥3g、甘草25 g,加入中药原料20倍重量的水浸泡30min,煎煮30min,倒出药液;加入中药原料12倍重量的水再煎煮25min,两次药液合并,浓缩、离心后定容至生药浓度为1g/mL。

实施例5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麻黄95 g、板蓝根65g、大青叶60 g、贯众65 g、独活30 g、柴胡25 g、前胡25 g、桔梗55 g、川芎25 g、蟾酥2g、甘草17g,加入中药原料15倍重量的水浸泡35min,煎煮25min,倒出药液;加入中药原料11倍重量的水再煎煮20min,两次药液合并,浓缩、离心后定容至生药浓度为1g/mL。

实施例6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麻黄97 g、板蓝根60g、大青叶52 g、贯众50 g、独活31 g、柴胡40g、前胡35 g、桔梗45 g、川芎34 g、蟾酥1 g、甘草22 g,加入中药原料10倍重量的水浸泡40min,煎煮20min,倒出药液;加入中药原料14倍重量的水再煎煮40min,两次药液合并,浓缩、离心后定容至生药浓度为1g/mL。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