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肿瘤肠梗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肿瘤肠梗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肿瘤肠梗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丁香30-90份、肉桂10-30份、生大黄10-40份、冰片6-12份、芒硝20-40份。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外敷本发明的药物,具有健脾温中、行气降逆、消积导滞、泻热通便、消肿止痛、软坚散结、逐瘀通经的功效,可以松解肠粘连、增加胃肠蠕动、改善肠道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而减少细菌移位、促进炎症水肿消退,并可抑制肠杆菌生长,最终达到促进排气、排便、消炎消肿、减轻腹胀腹痛、恢复胃肠功能的作用,经临床证明本发明临床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经济、安全,患者顺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912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通良春中医医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080065.7

  • 发明设计人 刘西强;朱婉华;顾冬梅;

    申请日2013-03-14

  • 分类号A61K36/708(20060101);A61P1/00(20060101);A61K31/045(20060101);A61K33/04(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滑春生

  •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东路6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18: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9-10

    授权

    授权

  • 2013-08-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708 申请日:201303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7-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肿瘤肠梗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肠梗阻属于中医学“肠结”等范畴,其发生机制为正虚湿瘀毒蕴结,腑气不通,使脾胃升降失常,胃失和降,脾失升清而表现为痛、呕、胀、闭症状。治疗以“通”为用,但不应局限于“通”。现有治疗肿瘤肠梗阻的外敷方配伍单一:有些用生大黄、芒硝,而没有配合丁香、肉桂;有些用丁香,而没有合理配伍通下药;有些用丁香,而不用肉桂。因此现有方法不能很好的协调攻与补之间的关系,临床适用范围较窄,临床疗效也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肿瘤肠梗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肿瘤肠梗阻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丁香30-90份、肉桂10-30份、生大黄10-40份、冰片6-12份、芒硝20-40份。

所述的丁香60份、肉桂20份、生大黄30份、冰片8份、芒硝30份。

一种制备所述的治疗肿瘤肠梗阻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组分;

(2)、将各组分混合,研成细粉,即得;

所述细粉的粒度大小为60~200目。

各组分的描述如下:

 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效,治疗呃逆、脘腹冷痛、腰膝酸冷、阳痿、阴疽等。现代药理研究,丁香可刺激肠壁、促进胃肠蠕动、排出肠内异常蓄留气体,同时有抗菌、消炎、驱虫等作用。

肉桂:辛温,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主治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宫冷不孕、痛经、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或频数、短气喘促、浮肿尿少、戴阳、格阳、面赤足冷、口舌糜破、脘腹冷痛、食减便溏、寒湿痹痛、阴疽流注、痈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等。现代研究证明肉桂有健胃作用,亦能直接对胃黏膜有缓和的刺激作用,使分泌增加,胃蠕动增强.能促进肠运动,使肠管兴奋。桂皮油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效果较好,外敷可治胃痛、胃肠胀气绞痛,对真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芒硝:辛苦微咸湿,归胃、大肠经,有泻热通便、清热消肿、润下软坚之功效,能通化一切瘀滞,治疗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口赤障翳、丹毒、痈肿等。芒硝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钠及少量氯化物、硫酸钙等。芒硝外敷腹部,药物受热后通过皮肤缓慢吸收,使药物由表及里,直达肠道外。因芒硝自身吸收水分及渗透压等特性,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消除肠壁水肿,同时外用芒硝可使胃窦、结肠近端肌间神经丛SP 的分布明显增加,从而增强胃肠壁内神经元的兴奋性,促进胃肠蠕动,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现象和吞噬功能,加强机体的抗感染作用;芒硝外用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微循环,加快淋巴细胞生成,从而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加快炎症的吸收和消散,有镇痛作用,最终达到排气排便,消除腹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目的。

生大黄:苦寒,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治疗实热便秘、食积气滞、肠痈腹痛、泻痢不爽、目赤咽肿,上消化道出血等。现代研究表明它所含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内容物容易排出,从而达到泻下通便作用。同时大黄具有解除括约肌痉挛、抗凝、抗血栓、改善胃肠黏膜血流灌注、保护胃肠黏膜、抑制细菌生长、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抑制巨噬细胞过度激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抗超氧阴离子、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另外对MDA 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具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之功效,治疗热病神昏、痰热内闭、小儿惊风、目赤肿痛、疮疡肿痛等。现代研究表明冰片具有抗炎、抗菌、镇静和镇痛等作用。本处加入少量冰片,重点用其辛散挥发之性,有助于带动药力透达肌肤和相应穴位,提高药效。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外敷本发明的药物,具有健脾温中、行气降逆、消积导滞、泻热通便、消肿止痛、软坚散结、逐瘀通经的功效,可以松解肠粘连、增加胃肠蠕动、改善肠道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而减少细菌移位、促进炎症水肿消退,并可抑制肠杆菌生长,最终达到促进排气、排便、消炎消肿、减轻腹胀腹痛、恢复胃肠功能的作用,经临床证明本发明临床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经济、安全,患者顺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在我们治疗肠梗阻的经验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成,近期治疗8例肿瘤肠梗阻患者,7例成功,有1例患者为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三月余才到医院救治,失去治疗时机而失败。

病例1:

患者张某某,女,46岁,福建人,于2011年5月28日因“右上腹隐痛不适一年余,加重一月”就诊。患者2010年2月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于当地医院查CT发现肝部肿瘤,于2010年2月6日行“肝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中分化肝细胞癌。术后仍感右上腹隐痛不适,服用中药调理治疗无效,自觉疼痛较前加重,神疲乏力,恶心呕吐,纳少,夜寐不安遂来就诊。2011年6月1日,经过几日治疗症状未有明显缓解,大便四日未解,清洁灌肠只见淡黄色液体,未见粪便,腹胀难忍,舌红苔黄,脉弦细。嘱予以中药外敷神阙穴,方法如下:

(1)称取丁香60g、肉桂20g、生大黄30g、冰片8g、芒硝30g,将其混合,研成细粉(粒度为60~200目);(2)取药粉与适量大蒜(药粉与大蒜的混合比例为3:1)同捣,利用大蒜汁把药粉制成药饼,药饼直径约为15cm,将药饼敷于患者神阙穴;(3)取食盐1000g装入布袋内,并用微薄炉加热,把加热后的食盐袋放在已敷的药饼上,待食盐袋冷却后继续加热使用。

患者外敷药后,上午排除少许大便,但仍觉大便干结难解,医嘱继续予以本法外敷,大便逐渐通畅,日一行,肠梗阻治愈。

病例2:

患者刘某某,男,50岁,山东平度人,因“胸痛半年伴干咳1月余”由门诊拟“左肺癌多发转移”于2012年11月02日收入院。

患者于2012年5月份始出现胸痛,偶有胸闷,心慌,2012年9月11日患者至平度市人民医院查胸部CT:1.符合左中心型肺癌并纵膈淋巴结转移CT表现,2.右肺大泡3.肝囊肿4.肝脏异常强化灶,后行支气管镜:小细胞癌,瘤细胞成份少,细胞学:小细胞未分化癌细胞,后查全身骨显像:多发骨转移瘤征象(T4-5,L1.5,右侧第3.9.后肋,右侧骶髂,髂骨,双侧髋臼、右侧股骨近端),诊断为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拒绝行放化疗,予以中药,盐酸曲马多0.1q12h,去甲斑蝥素10mgtid治疗,效果不佳,1月前始出现阵发性干咳,无痰,今为求中医药治疗,特来我院求诊,刻下:神疲乏力,干咳无痰,胸痛胸闷,后背及腰骶疼痛,甚则影响夜间睡眠,纳少,时有恶心,大便3-5日一行,质干难解,小便尚调。舌质衬紫,苔薄微黄,脉弦。有吸烟史十余年,约20支/日,已戒一月。入院诊断左肺癌伴多发转移,进行相关治疗。  

2012年11月3 日,患者入院第二天,神疲乏力,干咳无痰,胸痛胸闷,后背及腰骶疼痛,甚则影响夜间睡眠,纳少,时有恶心。舌质衬紫,苔薄微黄,脉弦。查X线:左侧肺癌,不全性肠梗阻。

2012年11月4日患者诉腹胀痛,无矢气,大便今日未解,小便尚调。舌质衬紫,苔薄微黄,脉弦。患者于今中午13:00感腹胀不适,且大便未解,今予以0.9%氯化钠500ml清洁灌肠缓解腹胀,但效果不明显,故加乳果糖口服液10mltid润肠通便,服后仍未有大便排除,夜间19:00感腹胀难忍,予以中药外敷神阙穴,制备方法如下:取丁香30g、肉桂10g、生大黄10g、冰片6g、芒硝20g,将其混合,研成细粉,使用方法同病例1。夜间排出大便,腹胀腹痛明显缓解。后几日继续中药外敷,肠梗阻得到治愈,患者腹胀腹痛消失。 

病例3:

患者朱某某,女,66岁,张家港人,因“腹痛半年余”由门诊拟“肠癌肝转移”于2012年11月17日收入院。

患者2012年4月出现右侧腹痛,至张家港市中医院查CT示:1、右侧髂窝处占位性病变,考虑低位结肠、肝区癌可能大,伴周围淋巴结稍大2、肝右叶结节转移不排除。进一步查肠镜示:升结肠溃疡型Ca伴不全梗阻,结肠多发息肉,病理:腺癌。于2012年5月13日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引流+切口引流术”,术后病理:(右半结肠)中分化腺癌,溃疡型,癌肿浸润肠壁全层,至基层外纤维脂肪组织中,并形成癌结节,大网膜见转移性癌结节,(右肝)转移性腺癌。术后行FORFIRI方案化疗3次,因副反应大而停止化疗,改服中药调理,腹痛时作,2012年10月18日查CT示:1、升结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改变2、肝右前叶外侧转移结节切除术后改变,右前叶门静脉旁结节转移,较前增大,肝右叶后下段新见一结节转移灶3、脂肪肝4、双侧肾脏小结石、左肾囊肿,两侧肾上腺结节较前相仿,转移不排除5、左肺下叶肺大泡、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舌段条片状影较前相仿,考虑纤维化改变6、少量盆腔积液。2012年10月27日患者至本院就诊,予中药治疗,近几日出现大便不畅,查X片提示肠梗阻,今来诊,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刻下:神疲乏力,腹痛、腹胀,大便干结难行,矢气少,小便调,夜寐一般,舌尖红,苔白腻,脉细弱。体格检查上腹部可扪及肠型,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约4次/分。入院诊断为:肠癌肝转移术后化疗后、肠梗阻。

经过两天的相关治疗,患者仍感神疲乏力,腹痛、腹胀,大便干结难行,矢气少,小便调,夜寐一般,舌尖红,苔白腻,脉细弱。遂于2012年11月19日予以中药外敷,取丁香90g、肉桂30g、生大黄40g、冰片12g、芒硝40g,将其混合,研成细粉,使用方法同病例1,11月20日患者诉腹胀较前好转,但大便仍干结难解,有矢气。继续外敷治疗,21日患者诉腹胀疼痛感较入院时明显好转,纳食增加,矢气多。查X线:立位腹部平片未见异常,患者症情好转,予以出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