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方法及装置

一种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方法及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方法及装置,方法为:第一小蜂窝基站接收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发送的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分别检测终端通过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根据上述检测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切换至第二小蜂窝,使终端通过第二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无须对现有小蜂窝密集组网架构进行大规模改造,即可实现终端的小区内切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847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45553.6

  • 发明设计人 向炜;谢灏;

    申请日2012-12-14

  • 分类号H04W36/06;H04W36/30;

  • 代理机构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郭红丽

  • 地址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科学城神州路1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13: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09

    授权

    授权

  • 2013-04-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36/06 申请日:20121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 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多采用宏蜂窝架构组网技术。在宏蜂窝架构组网技术中, 一个小区采用一个基站,所有信道的空口资源覆盖小区内的所有范围,即在采 用宏蜂窝架构组网技术的小区内,任意位置均可以使用任意一个信道的空口资 源。

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宏蜂窝架构组网技术中信道分布示意图,若采 用宏蜂窝架构组网技术的小区内,包含f0,f1,f2,f3四个信道,在上述小区 覆盖范围内,均可以使用f0,f1,f2,f3四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信道。在采用 宏蜂窝架构组网技术中的小区内,假设终端通过f0信道接入核心网。当终端 通过f0信道向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门限值时,则需要将 终端由f0信道切换至信号质量更好的信道上,即进行小区内切换,以保证终 端正常进行数据业务。

在采用宏蜂窝架构组网技术的小区内,进行小区内切换的方法为:当基站 检测到终端通过f0信道向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门限值时, 则基站检测终端通过上述f0,f1,f2,f3每一个信道向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 信号强度;根据检测结果,基站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信道(如 f1)作为目标信道,将终端由f0信道切换至f1信道,使终端通过f1信道接入 核心网。

目前,在通信系统中,小蜂窝密集组网技术采用载波复用技术,以其方便 快捷,网络资源利用率高,以及传输信号质量优良的特性得到了广泛应用。在 采用小蜂窝密集组网技术下的一个小区内包含多个小蜂窝,每一个小蜂窝对应 一个基站。一个小区内的所有小蜂窝基站拥有一个公共信道,终端通过该公共 信道发送的传输信号均为同步状态,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对应一个专用信道。由 于不同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不同,因此,某些专用信道的空口资源不能覆盖 整个小区。

参阅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小蜂窝密集组网技术中信道分布示意图。设在 小区覆盖范围内,包含6个小蜂窝,即包含6个小蜂窝基站,6个小蜂窝基站 的公共信道为f0,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为f1,第二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 道为f2,第三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为f3,第四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为f2, 第五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为f3,第六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为f2。设终端通 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f1接入核心网,当终端由第一小蜂窝移动至第 二小蜂窝处时,由于专用信道f1覆盖范围的局限性使终端通过专用信道f1向 第一小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将会变弱,当上述信号强度低于一 定值时,将引起终端掉话。而在现有技术中,无法从第一小蜂窝基站切换至第 二小蜂窝基站。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在采用小蜂窝密集技术下的小区中,当终端由一 个小蜂窝移动至另一个小蜂窝时,终端发送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减弱,由于目 前无法进行小区内切换,最终将导致终端发生掉话。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方法及装置,用以 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小蜂窝密集组网下存在的无法进行小区内切换,终端发送 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减弱以致掉话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方法,包括:

接收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发送的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后,将终端由第一小 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并

通知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检测所述终端通过所述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 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根据检测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 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并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 站切换至选择的第二小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 信道接入核心网;

接收所述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基于第一小蜂窝基站的通知发送的切换 完成消息,确定所述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已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切换至 第二小蜂窝基站。

一种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低 于预设门限值后,向第一小蜂窝基站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通知第一小蜂窝 基站将终端由所述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其中,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 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

获取第一小蜂窝基站将所述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 共信道的信息后,分别检测所述终端通过所述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 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作为 第二小蜂窝基站;

将所述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切换至选择的第二小蜂窝基站,使所述终端 通过所述第二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

一种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装置,包括:

切换单元,用于接收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发送的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后, 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并通知小蜂窝基站协同 处理器检测所述终端通过所述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 的信号强度,以及根据检测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 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并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切换至选择的第二小蜂 窝基站;其中,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基于第一小蜂窝基站的通 知发送的切换完成消息,确定所述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已将终端由第一小蜂 窝基站切换至第二小蜂窝基站。

一种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确定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发送的传输信号 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门限值后,向第一小蜂窝基站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通 知第一小蜂窝基站将终端由所述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其中,所述终端通 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

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小蜂窝基站将所述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 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的信息后,分别检测所述终端通过所述公共信道向每一个 小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 小蜂窝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

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切换至选择的第二小蜂窝基 站,使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

本发明实施例中,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确定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 专用信道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门限值后,通知第一小蜂窝基站 将终端由上述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获取第一小蜂 窝基站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的信息后,分别检 测终端通过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小蜂窝 基站协同处理器根据上述检测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 窝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切换 至第二小蜂窝,使终端通过第二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采用本发 明技术方案,无须对现有小蜂窝密集组网架构进行大规模改造,即可实现终端 的小区内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宏蜂窝组网下的信道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信道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详细流程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详细流程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蜂窝基站协同控制器控制终端在各个小蜂窝基站 间切换的小区内切换详细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应用场景下的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 详细流程图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应用场景下的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 详细流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小蜂窝密集组网下存在的无法进行小区内切换, 终端发送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减弱以致掉话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小 蜂窝基站确定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 度低于预设门限值后,将终端由上述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小蜂窝基站协 同处理器获取第一小蜂窝基站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 共信道的信息后,分别检测终端通过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 信号的信号强度;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将上述检测结果进行排序,选择信号 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小蜂窝基站协同 处理器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切换至选择的第二小蜂窝,使终端通过第二小蜂窝 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无须对现有小蜂窝密集组 网架构进行大规模改造,即可实现终端的小区内切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装置包 括切换单元30和接收单元31,其中,

切换单元30,用于接收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发送的第一切换请求消息 后,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并通知小蜂窝基站 协同处理器检测所述终端通过所述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 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根据检测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 蜂窝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并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切换至选择的第二 小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

接收单元31,用于接收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基于第一小蜂窝基站的通知 发送的切换完成消息,确定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已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 切换至第二小蜂窝基站。

其中,上述切换单元30,进一步用于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 切换至公共信道后,向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发送切换成功消息,通知小蜂窝 基站协同处理器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

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切换装置包 括发送单元40,检测单元41、选择单元42和切换单元43,其中,

发送单元40,用于确定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发送的传输信 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门限值后,向第一小蜂窝基站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 通知第一小蜂窝基站将终端由上述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其中,终端通过 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

检测单元41,用于获取第一小蜂窝基站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 道切换至公共信道的信息后,分别检测终端通过上述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 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

选择单元42,用于根据上述检测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 的小蜂窝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

切换单元43,用于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切换至选择的第二小蜂窝基 站,使终端通过第二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

其中,上述发送单元40,具体用于检测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 道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获取该传输信号的信噪比;当上述传输信号的 信噪比低于预设门限值后,通知第一小蜂窝基站将终端切换由上述专用信道至 公共信道;

上述选择单元42,具体用于根据终端通过上述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 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对所有小蜂窝基站进行排序;根据上述排序结 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

上述切换单元43,具体用于向第二小蜂窝基站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接 收到第二小蜂窝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后,指示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 切换至第二小蜂窝基站,使终端通过第二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蜂窝密集组网下 小区内切换详细流程如下:

步骤500:接收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发送的第一切换请求消息后,将终 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并通知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 器检测终端通过所述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 度,以及根据检测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作为 第二小蜂窝基站,并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切换至选择的第二小蜂窝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向小 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发送切换成功消息,通知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所述终端 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

由于在采用小蜂窝密集组网技术下的小区内,所有小蜂窝基站的公共信道 为同步状态,即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后,在同 一时刻小区内所有小蜂窝基站均能接收到终端通过该公共信道发送的传输信 号。因此,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能够分别检测终端通过上述公共信道向每一 个小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

步骤510:接收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基于第一小蜂窝基站的通知发送的 切换完成消息,确定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已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切换至 第二小蜂窝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切换至第二小蜂窝基站后,该 终端通过第二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

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蜂窝密集组网下小区内切换详细流程 如下:

步骤600:确定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 号强度低于预设门限值后,向第一小蜂窝基站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通知第 一小蜂窝基站将终端由上述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

更详细地,检测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 号强度,获取该传输信号的信噪比;当上述传输信号的信噪比低于预设门限值 后,通知第一小蜂窝基站将终端切换由上述专用信道至公共信道。

步骤610:获取第一小蜂窝基站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 至公共信道的信息后,分别检测终端通过所述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 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

步骤620:根据上述检测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 窝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

具体为:

根据终端通过上述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 强度,对所有小蜂窝基站进行排序;根据上述排序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 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

步骤630: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切换至选择的第二小蜂窝基站,使终 端通过第二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

具体为:

向第二小蜂窝基站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接收到第二小蜂窝基站发送的 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后,指示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切换至第二小蜂窝基站。

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由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控制不同小 蜂窝基站之间的内切换时,小蜂窝密集组网下小区内切换详细流程如下:

步骤700: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确定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 道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门限值后,向第一小蜂窝基站发送第一 切换请求消息,通知第一小蜂窝基站将终端由上述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

在小蜂窝密集组网技术中,每一个小区均需要配置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 管理多个小蜂窝基站,该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检测终端通过任意一个小蜂窝 的专用信道或者公共信道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保证终端的通信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后,通 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向第一小蜂窝基站发送传输信号。当小蜂窝基站 协同处理器检测到上述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门限值时,则表示终端通 过上述专用信道发送的传输信号的质量差,将造成终端掉话等问题。此时,小 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向第一小蜂窝基站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消息,第一小蜂窝基 站根据上述切换请求消息将终端由上述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

在小蜂窝密集组网技术中,上述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可以由传输信号的信 噪比来衡量,即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检测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 道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获取该传输信号的信噪比;当上述传输信号的 信噪比低于预设门限值后,通知第一小蜂窝基站将终端由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 信道。

步骤710: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获取第一小蜂窝基站将终端由第一小蜂 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的信息后,分别检测终端通过上述公共信道 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 后,第一小蜂窝基站向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发送切换成功消息,通知小蜂窝 基站协同处理器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由于在采 用小蜂窝密集组网技术下的小区内,所有小蜂窝基站的公共信道为同步状态, 即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后,在同一时刻小区内 所有小蜂窝基站均能接收到终端通过该公共信道发送的传输信号。因此,小蜂 窝基站协同处理器能够分别检测终端通过上述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 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

步骤720: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根据上述检测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 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

具体为:

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获取终端通过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送 的传输信号后,即可根据上述获取的结果,从该结果中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 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

较佳的,小蜂窝基站处理器获取终端通过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 送的传输信号后,根据终端通过上述公共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 信号的信号强度,对所有小蜂窝基站进行排序,即按照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由 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的顺序对上述小蜂窝基站进行排序。根据上述排序结果, 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作为第二小蜂窝基站。

步骤730: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基站切换至第二小 蜂窝基站,使终端通过第二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

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向第二小蜂窝基站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息,第二小 蜂窝基站确认上述切换请求消息后,向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发送切换请求确 认消息,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向终端发送切换执行消息,将终端由第一小蜂 窝基站切换至第二小蜂窝基站,并通过第二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 网。切换完成后,第二小蜂窝基站向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发送切换成功消息。 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向第一小蜂窝基站发送切换消息,通知第一小蜂窝基站 完成由第一小蜂窝基站向第二小蜂窝基站的切换。

特殊的,当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向第二小蜂窝基站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消 息后,第二小蜂窝基站并没有响应上述第二切换请求消息时,则小蜂窝基站协 同处理器由上述排序结果中选择除第二小蜂窝基站以外的信号强度最强的传 输信号对应的基站作为第三小蜂窝基站。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将终端由第一 小蜂窝基站切换至第三小蜂窝基站,使终端通过第三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 入核心网。

本发明实施例中,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作为终 端切换的目标小蜂窝基站,将终端切换至上述目标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中, 从而保证了终端进行小区内切换后获取较好的通信质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场景,详细介绍在通信系统中,小蜂窝 密集组网技术下小区内切换的详细流程。

实施例一

在GSM通信制式中,设一个小区内的两个小蜂窝分别为小蜂窝A(对应 小蜂窝基站A)和小蜂窝B(对应小蜂窝基站B),小蜂窝A和小蜂窝B的公 共载波(即公共信道)为C0,小蜂窝A的专用载频(即专用信道)为C1,小 蜂窝B的专用载频(即专用信道)为C2。当终端进行语音业务过程中,由小 蜂窝A移动至小蜂窝B时,参阅图8所示,小蜂窝密集组网技术下小区内切 换详细流程为:

步骤800: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确定终端通过小蜂窝基站A的专用载频 C1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门限值后,通知小蜂窝基站A将终端 切换至公共载频C0。

当终端在小蜂窝A内进行语音业务时,终端通过小蜂窝基站A的专用载 频C1接入核心网。

当终端切换至公共载频C0后,向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发送切换成功消 息。并且,在上述公共载频C0中,小蜂窝密集组网下的小区内的所有小蜂窝 基站均为终端提供服务。

步骤810: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获取终端由专用载频C1切换至公共载 频C0的切换完成消息后,分别检测终端通过上述公共载频C0向每一个小蜂 窝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

步骤820: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根据上述检测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 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B作为切换目标小蜂窝基站。

步骤830: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将终端由小蜂窝基站A切换至小蜂窝基 站B,使终端通过小蜂窝基站B的专用载频C2接入核心网。

实施例二

在WCDMA通信制式中,设一个小区内的两个小蜂窝分别为小蜂窝A和 小蜂窝B,小蜂窝A和小蜂窝B的公共扰码组1(即公共信道),小蜂窝A对 应扰码组2(即专用信道),小蜂窝B对应扰码组3(即专用信道)。参阅图9 所示,小蜂窝密集组网技术下小区内切换详细流程为:

步骤900: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确定终端通过小蜂窝基站A的扰码组2 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门限值后,通知小蜂窝基站A将终端切换 至公共扰码组1。

当终端在小蜂窝A内进行通信业务时,终端通过小蜂窝基站A的扰码组2 接入核心网。

步骤910: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获取终端由扰码组2切换至公共扰码组 1的切换完成消息后,分别检测终端通过上述公共扰码组1向每一个小蜂窝基 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

步骤920: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根据上述检测结果,选择信号强度最强 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B作为切换目标小蜂窝基站。

步骤930: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将终端由小蜂窝基站A切换至小蜂窝基 站B,使终端通过小蜂窝基站B的扰码组3接入核心网。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小蜂窝基站确定终端通过第一小蜂窝基 站的专用信道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门限值后,将终端由上述专 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获取第一小蜂窝基站将终端由 第一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切换至公共信道的信息后,分别检测终端通过公共 信道向每一个小蜂窝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强度;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 将上述检测结果进行排序,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小蜂窝基站作 为第二小蜂窝基站;小蜂窝基站协同处理器将终端由第一小蜂窝切换至第二小 蜂窝,使终端通过第二小蜂窝基站的专用信道接入核心网。采用本发明技术方 案,当终端发生位置更新时,无须增加新的额外消耗来保证终端的通话质量, 并且无须对现有小蜂窝密集组网架构进行大规模改造,即可实现终端的小区内 切换。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 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 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 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 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 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 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 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 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 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 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 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 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 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 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 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 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 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 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 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 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