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石蒜花葶抗倒伏调控剂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石蒜花葶抗倒伏调控剂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蒜花葶调控剂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的调控剂为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和助剂葡萄糖,其中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的质量比为1.5~2.0:1.0~1.5的混合物(指100%纯度的质量比),优选比例为1.5:1.2。待石蒜花葶抽出5~10cm长时,把调控剂按每2.5~3.5g兑水10L充分溶解混匀后,对石蒜花葶喷雾即可。且调控剂兑水后要现兑现用;喷雾后要保障16h内不淋雨水或洒水,如果16h内已淋雨水,需重新喷雾;喷雾时间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本调控剂生产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调控效果显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904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长沙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091821.6

  • 发明设计人 郭兆武;邹亚楠;李嘉欣;

    申请日2013-03-21

  • 分类号A01N43/54;A01P21/00;A01N3/02;A01G7/06;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0114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南路96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08: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5-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N43/54 授权公告日:20140611 终止日期:20150321 申请日:2013032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6-11

    授权

    授权

  • 2013-08-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43/54 申请日:201303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7-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实用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种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植物花葶抗倒伏调控剂的研发与生产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又名老鸦蒜、龙爪花等,系石蒜科石蒜属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它是提取贵重生物制药原料石蒜碱(lycorine)、加兰他敏(galanthamine)、石蒜胺碱(lycora-mine)等的药用植物,也是一种花大且艳的良好园林花卉植物。石蒜碱、加兰他敏、石蒜胺碱具有抗癌、消炎、抗阿米巴痢疾药效,仅高纯度加兰他敏目前国际市场价90~100美元/克。国内工厂提取生物碱和用作园林绿化都是靠采挖野生石蒜,因长年大量采挖,野生资源濒临枯竭,产地山丘被挖得千疮百孔,环境破坏严重。 

目前,国内对石蒜的研究报导甚少,且多局限在形态、生理和引种繁殖上,栽培措施仅为单一的肥水管理。因此,在国内至今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石蒜生产基地。国外多为其生物碱的药理研究、生产鲜(切)花等。国外在石蒜生物碱与淀粉的提取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多,而且较为深入。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在石蒜的人工栽培与繁殖方面已形成规模,如我国台湾省就有上10家石蒜鲜(切)花生产基地,且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为雄厚,已形成产业。 

我国石蒜种质资源丰富,石蒜科石蒜属(Lycoris Herb)植物全世界分布20余种,主产我国,少数在日本、缅甸、朝鲜和我国台湾,我国有15种,占绝对优势,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我省九嶷山地区石蒜种质资源经初步考查,有4个种以上,而且数量较大。但在科学研究、生产利用及产业化方面已落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我们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以加快我国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石蒜人工栽培生产鲜切花,其花葶生长速度快,易倒伏甚至导致折断,严重影响了其鲜切花的品质、产量与保鲜,而且没有良好的解决途径。要解决这一问题,喷施石蒜花葶抗倒伏调控剂是其较有效的措施之一,且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调控效果显著。但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石蒜花葶抗倒伏调控剂,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调控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上述石蒜花葶抗倒伏调控剂的较佳的应用方法。 

石蒜人工栽培生产鲜切花,其花葶生长速度快,易倒伏甚至导致折断,严重影响了其鲜切花的质量、产量与保鲜,而且没有良好的解决途径。要解决这一问题,喷施石蒜花葶抗倒伏调控剂是其较有效的措施之一,且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调控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的调控剂为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和助剂葡糖糖组成,其中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的质量比为1.5~2.0:1.0~1.5。

调控剂中的葡糖糖主要用作助剂,起制剂填充及稳定的作用,可以根据生产应用进行加入。发明人研究发现加入助剂葡糖糖与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的质量比1.0~2.0: 1.5~2.0:1.0~1.5为优选的比例。 

以上三者的最优选的质量比为1.5:1.2:1.5。 

调控剂按每4.0~5.0g兑水10L,其中助剂葡糖糖与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的质量比为1.0~2.0: 1.5~2.0:1.0~1.5。 

本发明选用植物花葶抗倒伏调控剂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和助剂葡糖糖,采用特别是将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采用了适宜浓度的配伍,配制成商用调控剂,对石蒜的花葶进行调控,提高其叶绿素合成速率,增强光合作用,抑制代谢消耗,提高纤维素等形成速率,解决了石蒜人工栽培生产鲜切花,其花葶生长速度快,易倒伏甚至导致折断,严重影响其鲜切花的品质、产量与保鲜的问题。 

本调控剂生产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调控效果显著。 

石蒜花葶调控剂配方为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和葡糖糖按上述质量比的比率混匀,塑料袋密封包装,阴凉干燥避光处保存,保质期1年。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和葡糖糖纯含量百分比没有特殊要求,其杂质在不影响其稳定性的前提下,配伍时达到配方所要求的净含量即可。以下是其调控效果的比较试验。 

本发明的石蒜花葶抗倒伏调控剂目前未见同类产品的报道。本发明是发明人多年研究工作所得出的试验结果,并在较长时间的生产中已得到验证,效果较佳。且本发明的配方还具有技术含量较高,剂型较稳定,原料来源丰富,操作简便,如开发成商品,价格便宜。在生产中使用简单方便,调控效果显著,使用成本低,是一种良好的石蒜花葶调控剂。石蒜花葶调控剂配方可进行工厂化生产,其开发利用不但将在市场上增加一种新型花葶调控剂,还将为石蒜人工栽培花葶生长速度快,易倒伏甚至导致折断,严重影响其鲜切花的品质、产量与保鲜的问题提供一条解决的途径。 

本发明的应用方法为:在石蒜花葶生长到5~10cm长时,把已混合好的调控剂按每4.0~5.0g兑水10L(10kg)用喷雾器对石蒜花葶喷雾即可,兑水后要现兑现用;兑水后要放入塑料盆或塑料桶中使用,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助剂葡糖糖与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的质量比为1.0~2.0: 1.5~2.0:1.0~1.5。 

喷雾后要保障16h内不淋雨水或洒水,如果16h内已淋雨水,需重新喷雾;喷雾时间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 

以下是发明人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不断地通过实验挑选及选用适合本发明石蒜人工栽培花葶抗倒伏调控的相应调控剂配方的原料及其相关的配比所做的调控效果的比较试验。 

单剂试验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试验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母株系本基地留种,试验材料为其自然繁殖而来的植株及鳞茎。试验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为: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1-对氯苯基-2- (1,2,4-三唑-1-基) -4,4-二甲-3-戊醇。

1.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长沙理工大学九嶷山试验基地进行。从九嶷山试验基地采挖石蒜鳞茎种球,用株行距分别为10cm、20cm的密度再种植在其试验基地中等肥力水平的平整土块中,常规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待石蒜花葶生长到5~10cm长时开始喷药处理,以后不再喷药。7d后进行测定,测定花葶伸长率与倒伏率(倒伏根数包括折断的根数)。倒伏率的试验模拟自然大风与暴雨,用自来水加压加粗水喷头2m距离斜向洒水。花葶伸长率=﹝(处理第7d时花葶的长度-喷药前花葶的长度)÷喷药前花葶的长度﹞×100%;倒伏率=100支鲜切花花葶的倒伏根数。

每一种药品设置从低到高4种浓度梯度——每10L水中分别加入100%纯品质量比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0g、1.5g、2.0g、2.5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0.5g、1.0g、1.5g、2.0g;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0.5g、1.0g、1.5g、2.0g;1-对氯苯基-2- (1,2,4-三唑-1-基) -4,4-二甲-3-戊醇:0.5g、1.0g、1.5g、2.0g。 

试验设置17个处理(包括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6m2/重复)。喷药部位为花葶,喷药后16h以内不洒水。各处理的喷药浓度及处理设置情况如下(以下各处理所取的克数均指100%纯品质量溶解在10L水中的量,即浓度):处理1:1.0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处理2:1.5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处理3:2.0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处理4:2.5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处理5:0.5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处理6:1.0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处理7:1.5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处理8:2.0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处理9:0.5g 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处理10:1.0g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处理11:1.5g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处理12:2.0g 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处理13:0.5g 1-对氯苯基-2- (1,2,4-三唑-1-基) -4,4-二甲-3-戊醇;处理14:1.0g 1-对氯苯基-2- (1,2,4-三唑-1-基) -4,4-二甲-3-戊醇;处理15:1.5g 1-对氯苯基-2- (1,2,4-三唑-1-基) -4,4-二甲-3-戊醇;处理16:2.0g 1-对氯苯基-2- (1,2,4-三唑-1-基) -4,4-二甲-3-戊醇;对照(CK):用自来水喷雾。 

1.2统计分析 

对试验数据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

处理7d后进行测定,其化学调控效果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花葶调控剂对石蒜的调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对花葶伸长率与倒伏率的综合考虑,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的处理2与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的处理7优于其他处理。评判标准是,按鲜切花的等级,花葶较长,等级较高,即为其品质较好的标准之一;花葶倒伏率越低,也是其品质较好的标准之一。所以,喷药后既不要显著影响其花葶的正常伸长,但要显著降低其倒伏率,而处理2与处理7在这两个方面的综合要优于其他处理,即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与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的适当浓度的调控效果较好。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1-对氯苯基-2- (1,2,4-三唑-1-基) -4,4-二甲-3-戊醇的倒伏率均较低,但对花葶伸长抑制较大,均达显著水平以上,所以,二者均不可取。 

表1.处理7d后的化学调控效果(单位:%)

处理花葶伸长率倒伏率处理1615.67±12.83a39.44±6.15b处理2 620.83±14.37a31.28±3.57c处理3604.53±9.76a35.48±4.50bc处理4591.38±12.68a34.29±3.91bc处理5587.86±11.20ab41.27±5.13b处理6569.73±15.24b36.61±4.20bc处理7542.89±8.64b25.19±1.57d处理8507.19±15.47c25.85±3.28d处理9328.18±6.74e35.17±2.88bc处理10304.85±10.15f30.14±4.23c处理11257.95±7.08g27.28±1.82cd处理12219.18±13.60h25.20±3.41d处理13354.29±15.99d36.24±2.81bc处理14326.47±9.73e30.51±3.09c处理15308.76±14.22f28.90±3.52cd处理16249.85±15.62g24.82±2.42dCK627.34±12.86a51.08±4.19a

注:小写字母为0.05水平,同一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下同。

配伍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试验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母株系本基地留种,试验材料为其自然繁殖而来的植株及鳞茎。试验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为: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与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

试验方法

试验在长沙理工大学九嶷山试验基地进行。从九嶷山试验基地采挖石蒜鳞茎种球,用株行距分别为10cm、20cm的密度再种植在其试验基地中等肥力水平的平整土块中,常规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待石蒜花葶生长到5~10cm长时开始喷药处理,以后不再喷药。7d后进行测定,测定花葶伸长率与倒伏率(倒伏根数包括折断的根数)。倒伏率的试验模拟自然大风与暴雨,用自来水加压加粗水喷头2m距离斜向洒水。花葶伸长率=﹝(处理第7d时花葶的长度-喷药前花葶的长度)÷喷药前花葶的长度﹞×100%;倒伏率=100支鲜切花花葶的倒伏根数。

以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与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的4个浓度梯度进行配伍试验,以确定它们是否具有协同效应。 

每一种药品设置从低到高3种浓度梯度——每10L水中加入100%纯品质量比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与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 

试验设置10个处理(包括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6m2/重复)。喷药部位为花葶,喷药后16h以内不洒水。各处理的喷药浓度及配伍情况如下(以下各处理所取的克数均指100%纯品质量溶解在10L水中的量,即浓度): 

处理1:1.0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0.8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处理2:1.5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2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处理3:2.0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6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处理4:1.0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2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处理5:1.5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6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处理6:2.0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0.8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处理7:1.0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6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处理8:1.5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0.8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处理9:2.0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2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对照(CK):用自来水喷雾。

2.2统计分析 

对试验数据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

处理7d后的化学调控效果见表2。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7d后,不同配伍的调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对花葶伸长率与倒伏率的综合考虑,处理2优于其他处理。说明处理2的调控协同效果最佳,即1.5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2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的调控达到了其一高一低的效果,即在不显著影响其花葶正常伸长的情况下(一高),显著降低了倒伏率(一低)。而且其双剂效果比其单剂效果(表1)显著要好。 

表2.处理7d后的化学调控效果(单位:%)

处理花葶伸长率倒伏率处理1628.54±6.54b37.61±3.42b处理2 639.84±5.19b23.18±3.20d 处理3530.97±7.14cd27.62±2.41c处理4527.61±4.87cd28.57±0.73c处理5512.97±6.18cd27.53±2.81c处理6632.54±4.83b28.50±0.94c处理7485.09±7.38d25.31±1.49cd处理8619.49±11.34b27.26±2.81c处理9562.85±4.57c25.73±1.08cdCK657.74±11.95a50.62±3.79a

3.助剂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试验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母株系本基地留种,试验材料为其自然繁殖而来的植株及鳞茎。试验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为: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与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另加助剂葡糖糖。

3.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长沙理工大学九嶷山试验基地进行。从九嶷山试验基地采挖石蒜鳞茎种球,用株行距分别为10cm、20cm的密度再种植在其试验基地中等肥力水平的平整土块中,常规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待石蒜花葶生长到5~10cm长时开始喷药处理,以后不再喷药。7d后进行测定,测定花葶伸长率与倒伏率(倒伏根数包括折断的根数)。倒伏率的试验模拟自然大风与暴雨,用自来水加压加粗水喷头2m距离斜向洒水。花葶伸长率=﹝(处理第7d时花葶的长度-喷药前花葶的长度)÷喷药前花葶的长度﹞×100%;倒伏率=100支鲜切花花葶的倒伏根数。

以助剂葡糖糖,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与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进行配伍试验,以确定保存1年后助剂葡糖糖是否具有稳定作用。 

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葡糖糖三者按以下处理1~4混合(以下重量g均为100%纯品质量),塑料袋密封包装,阴凉避光处保存1年后,打开包装,分别溶解在10L水中,对花葶进行喷雾处理。 

试验设置4个处理(包括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6m2/重复)。葡糖糖从低到高设置3种浓度梯度。喷药部位为花葶,喷药后16h以内不洒水。各处理的喷药浓度及配伍情况如下(以下各处理所取的克数均指100%纯品质量溶解在10L水中的质量,即浓度): 

处理1:1.0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0.8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1.0g葡糖糖;处理2: 2.0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6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2.0g葡糖糖;处理3: 1.5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2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1.5g葡糖糖;处理4:1.5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2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对照(CK):用自来水喷雾。

3.2统计分析 

对试验数据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

处理7d后的化学调控效果见表3。试验结果表明,在喷药7d后,不同处理的药剂存1年后比现配现用(表2)的调控效果只有略微下降,这说明助剂葡糖糖具有稳定作用;不同处理相比之下,处理3的花葶伸长率与倒伏率均优于其他处理,说明处理3的调控协同效果最佳,即1.5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2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1.5g葡糖糖的调控协同效应最佳,较其他处理好。 

表3.处理7d后的化学调控效果(单位:%)

处理花葶伸长率倒伏率处理1620.94±6.14a32.84±1.57c处理2 594.29±4.91b29.30±3.84cd处理3618.71±4.17a26.62±1.83d处理4604.16±4.38ab41.93±2.50bCK624.39±8.34a64.38±2.81a

试验结果表明,与不加助剂葡糖糖的处理4比较,处理1~3的1.0~2.0g助剂葡糖糖对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与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的保存均有利;不加助剂葡糖糖(处理4),其调控效果显著变差。所以,需加助剂葡糖糖,其保质期为1年。调控剂中的葡糖糖主要用作助剂,起制剂填充及稳定的作用。

以上试验表明,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与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均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主要是促进石蒜花葶表皮细胞叶绿素的形成,增强光合作用,快速其细胞内容物的充实,加速细胞壁纤维素等的形成,提高机械组织的韧性,增强抗倒伏的能力;而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具有促进细胞内容物的充实,减小细胞间隙,抑制细胞内GA等激素的过度增长,提高组织的致密度。但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其作用结果可能完全不同,高浓度与低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结果可能完全相反,所以,1.5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2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1.5g葡糖糖兑水10L对石蒜花葶喷雾的调控效果较好,其中的葡糖糖主要用作助剂,起制剂填充及稳定的作用。本调控剂对石蒜产品具有提高品质的作用,对土壤也无残留,是一种较好的石蒜花葶抗倒伏调控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把石蒜花葶调控剂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葡糖糖的净含量按1.5~2.0:1.0~1.5:1.0~2.0的比例混匀,优选1.5:1.2:1.5,塑料袋密封包装,阴凉干燥避光处保存,保存1年。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和葡糖糖的纯含量百分比没有特殊要求,其杂质在不影响其稳定性的前提下,配伍时达到配方所要求的净含量即可。 

使用方法:待石蒜花葶生长到5~10cm长时,把已混合好的调控剂按每4.0~5.0g(指100%纯度的质量)兑水10L(10kg)用喷雾器对石蒜花葶喷雾即可,兑水后要现兑现用。喷雾后要保障16h内不淋雨水或洒水,如果16h内已淋雨水,需重新喷雾。喷雾时间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 

实施例1 

1.0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0.8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1.0g葡糖糖(2.8g混剂兑水10.0kg)的调控效果:

试验在长沙理工大学九嶷山试验基地进行。从九嶷山试验基地采挖石蒜鳞茎种球,用株行距分别为10cm、20cm的密度再种植在其试验基地中等肥力水平的平整土块中,待石蒜花葶生长到5~10cm长时开始喷药处理,以后不再喷药,常规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处理7d后进行测定,测定花葶伸长率与倒伏率(倒伏根数包括折断的根数)。倒伏率的试验模拟自然大风与暴雨,用自来水加压加粗水喷头2m距离斜向洒水。花葶伸长率=﹝(处理第7d时花葶的长度-喷药前花葶的长度)÷喷药前花葶的长度﹞×100%;倒伏率=100支鲜切花花葶的倒伏根数。

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葡糖糖三者按以下处理1.0:0.8:1.0混合(三试剂均按100%纯品质量计),塑料袋密封包装,阴凉避光处保存1年后,打开包装,溶解在10L水中,对花葶喷雾处理。 

喷调控剂7d后花葶伸长率为620.94%,只比对照624.39%少伸长3.45%;花葶倒伏率为32.84%,比对照64.38%少倒伏31.54%。 

实施例2 

2.0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6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2.0g葡糖糖(5.6g混剂兑水10.0kg)的调控效果:

试验在长沙理工大学九嶷山试验基地进行。从九嶷山试验基地采挖石蒜鳞茎种球,用株行距分别为10cm、20cm的密度再种植在其试验基地中等肥力水平的平整土块中,待石蒜花葶生长到5~10cm长时开始喷药处理,以后不再喷药,常规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处理7d后进行测定,测定花葶伸长率与倒伏率(倒伏根数包括折断的根数)。倒伏率的试验模拟自然大风与暴雨,用自来水加压加粗水喷头2m距离斜向洒水。花葶伸长率=﹝(处理第7d时花葶的长度-喷药前花葶的长度)÷喷药前花葶的长度﹞×100%;倒伏率=100支鲜切花花葶的倒伏根数。

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葡糖糖三者按以下处理2.0:1.6:2.0混合(三试剂均按100%纯品质量计),塑料袋密封包装,阴凉避光处保存1年后,打开包装,溶解在10L水中,对花葶喷雾处理。 

喷调控剂7d后花葶伸长率为594.29%,只比对照624.39%少伸长30.10%;花葶倒伏率为29.30%,比对照64.38%少倒伏35.08%。 

实施例3 

1.5g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1.2g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1.5g葡糖糖(4.2g混剂兑水10.0kg)的调控效果:

试验在长沙理工大学九嶷山试验基地进行。从九嶷山试验基地采挖石蒜鳞茎种球,用株行距分别为10cm、20cm的密度再种植在其试验基地中等肥力水平的平整土块中,待石蒜花葶生长到5~10cm长时开始喷药处理,以后不再喷药,常规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处理7d后进行测定,测定花葶伸长率与倒伏率(倒伏根数包括折断的根数)。倒伏率的试验模拟自然大风与暴雨,用自来水加压加粗水喷头2m距离斜向洒水。花葶伸长率=﹝(处理第7d时花葶的长度-喷药前花葶的长度)÷喷药前花葶的长度﹞×100%;倒伏率=100支鲜切花花葶的倒伏根数。

2-(4-硫代氯苯基)盐酸三乙胺、α-环丙基-α-(对甲氧苯基)-5-嘧啶甲醇、葡糖糖三者按以下处理1.5:1.2:1.5混合(三试剂均按100%纯品质量计),塑料袋密封包装,阴凉避光处保存1年后,打开包装,溶解在10L水中,对花葶喷雾处理。 

喷调控剂7d后花葶伸长率为618.71%,只比对照624.39%少伸长5.68%;花葶倒伏率为26.62%,比对照64.38%少倒伏37.7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