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小尺寸鳍形结构的制造方法

小尺寸鳍形结构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尺寸鳍形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依次形成第一掩模层和第二掩模层;刻蚀第一掩模层和第二掩模层形成硬掩模图形,其中第二掩模层图形比第一掩模层图形宽;去除第二掩模层图形;以第一掩模层图形为掩模,干法刻蚀衬底,形成鳍形结构。依照本发明的小尺寸鳍形结构制造方法,先制备较大尺寸的硬掩模,而后通过湿法腐蚀制备出宽度可控的、小尺寸硬掩模,最终利用在体硅晶圆的刻蚀上,从而得到所需的小尺寸鳍形结构,提高了器件的电学性能以及集成度,并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830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110261527.6

  • 发明设计人 杨涛;赵超;李俊峰;卢一泓;

    申请日2011-09-0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蓝智辉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陈红

  •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57: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2-09

    授权

    授权

  • 2013-04-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1/308 申请日:2011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 小尺寸鳍形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特征尺寸持续向着22/15nm的等级不断缩小,栅极宽度减 小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平面型晶体管已不能满足要求。 首先,为了消除短沟道效应,需要向沟道中重掺杂P、B,使得器件阈值 电压上升,还降低了沟道中载流子迁移率,造成器件响应速度下降,且 离子注入工艺控制较难,容易造成阈值电压波动过大等不良结果。其次, 传统的SiGe PMOS硅应变技术也面临瓶颈,在22nm制程节点中,源漏两极 掺杂的Ge元素含量已经占到40%左右,难以再为沟道提供更高程度的应 变。第三,栅氧化物厚度发展也凸显瓶颈,厚度的减薄速度已经难以跟 上栅极宽度缩小的步伐。

2011年5月英特尔宣布22纳米技术节点将采用3维鳍型栅 (FinFET)的器件结构取代之前平面的2维平面栅器件结构,以满足随 器件尺寸缩小而带来的漏电,高功耗等问题。由于2维平面栅在22 纳米技术节点以前一直可以维持摩尔定律的推进,因此3维鳍型栅器 件是否有必要引入,以及在哪一个技术节点引入都是人们一直关注的 问题。在10多年前,3维鳍型栅器件的原型及制作工艺的研究就已展 开。3维鳍型栅器件结构见英特尔发表的示意图1,体硅衬底1上形 成有的氧化物层2,选择性外延生长、刻蚀衬底再填充氧化物或者采 用硅纳米线技术形成多个突出于衬底1而垂直分布的相互平行的鳍 (fin)形或翅形结构3,超薄的栅氧化物层4形成在鳍形结构3上并 包围了沟道区,栅极5形成在氧化物层2而覆盖栅氧化物层4且包围 沟道区、横跨多个鳍形结构3,对栅极5两侧的鳍形结构3掺杂使其 形成源漏区3A/3B,而被栅极5、栅氧化层4覆盖的鳍形结构3的部 分区域成为沟道区3C,其中源漏区3A/3B以及沟道区3C需要足够薄 以增强栅的控制能力。

该器件结构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在相应体硅晶圆衬底上形成鳍型的 单晶栅条,此栅条将作为器件的源漏区。然而现有的集成电路工艺中, 难以在体衬底上通过已知的沉积、刻蚀等常规工艺来制造小尺寸的鳍 形结构,而硅纳米管等新技术工艺复杂、成本高昂,难以用于大规模 生产,且工艺均匀性有待提高。

为此,急需一种能高效低成本地制作小尺寸鳍形结构的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小尺寸鳍形结构的制造方法, 以便高效低成本地制作小尺寸鳍形结构,提高器件性能的同时还能有 效降低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尺寸鳍形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衬底上依次形成第一掩模层和第二掩模层;刻蚀第一掩模层和第二 掩模层形成硬掩模图形,其中第二掩模层图形比第一掩模层图形宽; 去除第二掩模层图形;以第一掩模层图形为掩模,干法刻蚀衬底,形 成鳍形结构。

其中,先干法刻蚀形成硬掩模图形且使得第二掩模层图形与第一 掩模层图形等宽,然后湿法腐蚀第一掩模层图形使得第二掩模层图形 比第一掩模层图形宽。

其中,第一掩模层和/或第二掩模层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氮氧 化硅。

湿法腐蚀的腐蚀液包括DHF、BOE、热磷酸、H2O2

衬底包括单晶硅、SOI、单晶锗、GeOI、SiGe、SiC、InSb、GaAs、 GaN。

其中,衬底晶向依照载流子迁移率控制而不同。

其中,第一掩模层图形和/或鳍形结构的宽度小于等于100

依照本发明的小尺寸鳍形结构制造方法,先制备较大尺寸的硬掩 模,而后通过湿法腐蚀制备出宽度可控的、小尺寸硬掩模,最终利用 在体硅晶圆的刻蚀上,从而得到所需的小尺寸鳍形结构,提高了器件 的电学性能以及集成度,并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所述目的,以及在此未列出的其他目的,在本申请独立权 利要求的范围内得以满足。本发明的实施例限定在独立权利要求中, 具体特征限定在其从属权利要求中。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中: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的鳍形栅器件的示意图;

图2至图7依次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方法各步骤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示意性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 案的特征及其技术效果,公开了一种小尺寸鳍形结构的制造方法。需 要指出的是,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2,在衬底10上形成由第一掩模层21和第二掩模层22 构成的硬掩模材料层20,形成方法例如是LPCVD、PECVD等常规沉积方 法。衬底10依照器件电学性能需要而可采用各种衬底材料,例如包括 单晶硅、绝缘体上硅(SOI)、单晶锗、绝缘体上锗(GeOI),或者 SiGe、SiC、InSb、GaAs、GaN等其他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或者为外延 晶片。衬底10的晶向依照载流子迁移率控制的需要而可以是(100)、 (110)或(111),或者是在底层衬底上通过选择性外延生长(SEG) 形成的具有不同晶向的多个顶部衬底区域。第一掩模层21和第二掩模 层22可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用于稍后刻蚀的硬掩模层, 两者材质不同,例如氧化硅21在下而氮化硅22在上,也可倒置为氮化 硅21在下而氧化硅22在上,或者还可以采用能使得稍后刻蚀时速率不 同的特别是下层刻蚀快于中层、中层快于上层的三层结构。第一掩模 层21厚度a为400~1000并优选600第二掩模层22厚度b为100~ 400并优选200

其次参照图3,刻蚀形成上下等宽的垂直硬掩模图形。在第二掩 模层22上涂敷光刻胶(未示出)并曝光显影形成光刻胶图形,以光刻 胶图形为掩模,采用例如等离子体刻蚀的干法刻蚀,依次刻蚀第二掩 模层22以及第一掩模层21直至露出衬底10,形成硬掩模图形,硬掩模 图形的线条宽度例如为200~400并优选300其中,等离子体刻蚀 气体可包括含卤素气体,例如为碳氟基气体(CxHyFz)、NF3、SF6等 含氟气体,以及Cl2、Br2、HBr、HCl等其他含卤素气体,还可以包括 氧气、臭氧、氮氧化物等氧化剂。值得注意的是,顶层的第二掩模层 22在等离子体刻蚀中并未完全除去,而是保留有一定的剩余厚度,例 如为大于等于100并优选150刻蚀完成之后采用去离子水等湿法清 洗或通入氧气、氟化气体等干法清洗,完全去除刻蚀产物。

再次参照图4,选择性刻蚀形成上宽下窄的硬掩模图形。依照第 一和第二掩模层材质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刻蚀液来对第一掩模层层选 择性地湿法刻蚀,形成上宽下窄的硬掩模图形。当第一掩模层21为氧 化硅时,采用例如为稀释氢氟酸(DHF,例如HF∶H2O=1∶100)或缓释 刻蚀液(BOE,NH4F与HF混合物,两者之比例如为2∶1至4∶1)的HF基 化学液,刻蚀温度例如为25℃,由于DHF对于氮化硅的第二掩模层22 腐蚀速率很慢而对于氧化硅的第一掩模层21腐蚀速率较快,因此第一 掩模层图形21的线条会横向缩进,形成如图4所示的类似于螺帽或T型 的上宽下窄的结构。当第一掩模层21为氮化硅时,可采用不与氧化硅 的第二掩模层22反应的热磷酸(H3PO4∶H2O=85∶15,工艺温度可举证为 160℃)来侧蚀第一掩模层21,也同样形成图4所示结构。同理地,当 掩模层21或22使用氮氧化物时,可采用HF与H2O2混合物来腐蚀。图4中 第二掩模层22的线条宽度仍保持为接近或等于图3中的硬掩模图形宽 度,例如为200~400并优选300但是第一掩模层图形21的线条宽 度c小于第二掩模层图形22的线条宽度,例如小于等于100并优选为 50换言之,第二掩模层22具有超出第一掩模层21的悬出部分,左 右各125悬出部分的宽度或者第一掩模层图形21的剩余的线条宽度 c可通过调整腐蚀液配比以及温度来控制横向腐蚀速率而得到,从而 控制最终刻蚀衬底形成鳍形结构的宽度。

上述的SiO2/Si3N4(SiON)双叠层的硬掩模结构,如果只用一层 SiO2硬掩模,那么在湿法横向腐蚀SiO2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顶层Si3N4(SiON)保护,单层的SiO2硬掩模顶部和侧面将被同时腐蚀,从而无 法有效控制SiO2硬掩模的形状和横向宽度。因此,本发明有鉴于此, 采用双层硬掩模来控制横向宽度,从而形成最终的小尺寸鳍形结构。

然后参照图5,去除顶层的第二掩模层。使用湿法腐蚀工艺去除 掉硬掩模图形顶部残存的第二掩模层图形22,在衬底10上仅留下第一 掩模层图形21。例如采用热磷酸(H3PO4∶H2O=85∶15,工艺温度可举证 为160℃)腐蚀氮化硅的第二掩模层22;当第二掩模层22为氧化硅时, 采用HF基化学液,例如为稀释氢氟酸(DHF,例如HF∶H2O=1∶100)或 缓释刻蚀液(BOE,NH4F与HF混合物,两者之比例如为2∶1至4∶1)的HF 基化学液,刻蚀温度例如为25℃)来腐蚀去除。湿法腐蚀工艺完成后 对晶圆进行清洗并干燥。

接着参照图6,刻蚀衬底形成鳍形结构。采用与刻蚀硬掩模图形 相同或类似的干法刻蚀工艺,例如等离子体刻蚀,以留下的第一掩模 层图形21为掩模对衬底刻蚀,直至到达所需的深度,例如200~1000未被第一掩模层图形21阻挡的衬底10将被刻蚀去除而位于第一掩模 层图形21下的衬底10得以保留而形成图6所示的多条鳍形结构,其中 鳍形结构宽度与第一掩模层图形剩余的宽度c相等,例如均为小于等 于100并优选50

最后参照图7,去除剩余的第一掩模层图形21。依照第一掩模层 21材料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湿法刻蚀液腐蚀去除剩余的第一掩模层图 形21,留下图7所示的多条鳍形结构。例如,当第一掩模层21为氧化 硅时采用HF基刻蚀液,当其采用氮化硅时采用热磷酸,当其采用氮氧 化硅时采用HF与双氧水混合物。

后续的器件制造可以包括在鳍形结构上沉积栅介质层和栅极材 料层、对栅极两侧的鳍形结构源漏离子注入、沉积绝缘层并刻蚀形成 接触孔、沉积接触金属等等,从而完成鳍形栅器件的制造。这些工艺 为本领域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依照本发明的小尺寸鳍形结构制造方法,先制备较大尺寸的硬掩 模,而后通过湿法腐蚀制备出宽度可控的、小尺寸硬掩模,最终利用 在体硅晶圆的刻蚀上,从而得到所需的小尺寸鳍形结构,提高了器件 的电学性能以及集成度,并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

尽管已参照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知晓无需脱离本发明范围而对器件结构做出各种合适的改变 和等价方式。此外,由所公开的教导可做出许多可能适于特定情形或 材料的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不在于限定在 作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而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所公开 的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将包括落入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