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减轻食道癌放疗副反应的中药药剂

一种减轻食道癌放疗副反应的中药药剂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减轻食道癌放疗副反应的中药药剂,其特征在于:其药物组成按其重量比为:黄芩8~12g,黄连8~12g,半夏8~12g,瓜蒌8~12g,生地14~18g,丹参10~15g,桔梗10~15g,党参14~18g,麦冬14~18g,白术10~15g,甘草10~15g,蜈蚣3-5g。具有以下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益气生津、调和脾胃、消肿散结。经临床使用表明,能有效地起到减轻放射治疗产生的副反应,使患者顺利进行放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108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曹锋;

    申请/专利号CN201310062737.1

  • 申请日2013-02-28

  • 分类号A61K36/8968;A61P1/00;A61P35/00;A61K35/64;

  • 代理机构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姚德昌

  • 地址 271200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新甫路27号新泰市人民医院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42: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68 授权公告日:20180525 终止日期:20190228 申请日:201302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5-25

    授权

    授权

  • 2015-09-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8 申请日:201302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5-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减轻食道癌放疗副反应的中药药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居民的癌症死亡已占据全部死因的第1位,而我国则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且发病时多数处于晚期,故放射治疗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单纯放射治疗副反应显著,有些患者往往被迫中断放射治疗而降低治疗效果。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减轻食管癌放疗副反应的技术以对症治疗、局部用药为主,陈述如下:服用止痛剂;小剂量频服抗生素、地塞米松等保护食管粘膜;应用祛痰、促消化药物;提高食欲,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保持受照射区颈部皮肤干燥,避免摩擦;出现中度以上骨髓抑制(指白细胞下降),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这些方法效果不佳,不能较好地减轻放射治疗的副反应,患者往往因此被迫中断放射治疗而降低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中医药,从整体入手对因治疗,促进正常组织的修复,减少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损害,起到增能增效,减轻毒副反应的效果,保证放射治疗顺利完成。

高能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其周围正常组织也受到损伤,影响治疗的进行。食道癌放疗副反应,在中医学诊断为上焦热毒郁结证,症见身热乏力,口渴,喜冷饮,口干舌燥,咽喉肿痛,舌质红或有裂纹,苔黄,脉浮数或虚弱。

基于以上原理,本发明的药物组成按其重量比为:

黄芩8~12g   黄连8~12g   半夏8~12g    瓜蒌8~12g   

生地14~18g  丹参10~15g    桔梗10~15g   党参14~18g    

麦冬14~18g    白术10~15g    甘草10~15g     蜈蚣3-5g(研末冲服)

以上除蜈蚣以外的十一味草药,以水1500ml煮取800ml,滤出药液,同法再煎一次,合二为一;将上述二次合并的汤液分三次温服;蜈蚣研末分三份倒入汤液中冲服。

本方剂治疗机理: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益气生津、调和脾胃、消肿散结。

从现代药理研究,结合中医药学,将各药物分析如下: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本品今黄芩甙、汉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苯甲酸、淀粉等。体外抗菌试验证明,有广谱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及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动物试验证明,本品可清热、镇静、利尿、降压、利胆和保护肝脏。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本品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有广谱抑菌作用。小檗碱可加强白血球的吞噬能力,有利胆、扩张末梢血管、降压及解热作用。

生地:为玄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甘、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本品含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生物碱、脂肪酸、甲种维生素类物质。动物试验证明,对衰弱的心脏有较显著的兴奋作用,并有止血作用。地黄汁可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有降血糖与抗放射损伤作用。又能抑制多种真菌的生长。

丹参:苦,微寒。祛瘀消肿,养血安神。本品含丹参酮甲、丹参酮乙、丹参酮丙,还含维生素E。有镇静、安神作用,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并有广谱抗菌作用。

麦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的块根。甘、微苦,微寒。养阴益胃,润肺清心。麦冬含多种甾体皂甙、维生素素A、粘液质等。动物实验证明,其同生地可阻止血管内瘢痕的形成。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根。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党参根含皂苷、微量生物碱、17种氨基酸、14种无机元素。党参煎剂能显著延长环磷酰胺对小鼠皮下移植的Lewis肺癌及其肺转移灶荷瘤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遏制肿瘤的发展;具有反突变作用,可预防肿瘤的发生;具有化疗增效作用。此外,本品还有调节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降血压、升高血糖等作用。

瓜蒌:为葫芦科植物瓜蒌或双边瓜蒌的干燥成熟果实。甘,寒。归肺、胃、大肠经。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蒌果实含三萜皂苷、有机酸及其盐类、树脂、糖类及色素等。本品煎剂对腹水癌、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杀死小鼠腹水癌细胞。此外,尚有祛痰、抗菌、抗溃疡、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耐缺氧能力、降血脂、降血压、泻下等作用。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本品含有半夏蛋白、多糖、生物总碱等,均具有抗肿瘤作用。此外本品尚有镇咳、祛痰、镇静、止吐、抑制胃酸分泌、降血压、降脂、抗炎、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苦、甘,温。补脾益气。本品含苍术醇、苍术酮等。实验证明,白术有降低血糖、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有保肝作用。

桔梗:为桔梗科桔梗属植物桔梗的根。苦、辛,平。归肺、胃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胸满胁痛,小便癃闭。本品含皂苷、皂苷元、次皂苷、甾醇类等物质。药理作用表明,桔梗具有祛痰、镇咳、抗炎、抗溃疡作用。此外,还有调节血糖、镇静、抗水肿和利尿作用。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甘草,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本品含甘草甜素,为甘草酸的钙、钾盐和甘草的甜味成分。甘草酸水解后产生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此外,尚含有甘草甙和天冬酰胺、甘露醇等。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及类皮质激素作用。能缓解胃平滑肌痉挛、抑制组织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对溃疡面还有保护作用。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的粘膜,减轻刺激,有助于止咳,可作为保护性的祛痰药。

蜈蚣:为大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辛,温,有毒。归肝经。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本品对动物移植性肿瘤S180小鼠肉瘤、艾氏腹水癌等有抑制作用,对人体肝癌细胞、胃癌细胞、子宫颈癌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还有镇静、抗惊厥、抗凝、抗菌等作用。

本方剂中:

黄芩、黄连清热泻火而解毒,两药合用为君。生地甘寒而润,清热凉血滋阴;丹参清心安神,活血散淤,防止热与血结,瘀热相搏而蓄血发斑;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二药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白术苦、甘温,补脾益气,合党参健脾益气,调和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以上诸药凉血散瘀、益气养阴、调和脾胃、扶正固本,为臣药。半夏、瓜蒌宽胸化痰,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三药共起化痰、利咽之功效,为佐药。甘草有清解阴经毒热的功效,可消痈肿而利咽喉,助党参、白术顾护脾胃,并调和诸药,为佐使之用;蜈蚣有消肿、攻毒、散结之功效,亦为佐使之用。

从中医理论分析,放射治疗祛邪之时,其“热毒”造成机体损伤,伤阴耗气,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影响气血生化之源,使患者出现热毒炽盛,气阴两伤的症候。因此我们自行创制的纯中药制剂“清热通幽汤”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益气生津、调和脾胃、消肿散结为基本治疗原则。方中黄芩、黄连具清热解毒之功,从现代药理研究来看,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生地清热凉血,并能滋肾阴,具“以水克火”之功,从现代药理研究来看,还具有抗放射损伤的作用。丹参活血散淤,并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能减轻放疗副反应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党参、麦冬两药组方能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动物实验证明,麦冬同生地能阻止血管内瘢痕的生成,从而防止放疗中血管闭塞萎陷。党参、白术、甘草均具有补脾益气的功能,改善食欲,增加胃液分泌,减少疲劳。半夏、瓜蒌宽胸化痰,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三药共起化痰、利咽之功效。瓜蒌具有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耐缺氧能力,能够增加放疗敏感性。甘草具有较强的解毒作用及类皮质激素作用,从而发挥抗炎抗变态反应的功能,且止咳祛痰,通利咽喉。蜈蚣有消肿、攻毒、散结之功效,减轻食管梗阻症状,且直接具有抗癌作用。诸药合用,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益气生津、调和脾胃、消肿散结作用。因此能有效地起到减轻放射治疗产生的副反应,使患者顺利进行放射治疗从而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减轻食道癌放疗副反应的中药药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成按其重量比为:

黄芩8~12g   黄连8~12g   半夏8~12g    瓜蒌8~12g   

生地14~18g  丹参10~15g    桔梗10~15g   党参14~18g    

麦冬14~18g    白术10~15g    甘草10~15g     蜈蚣3-5g (研末冲服)

以上除蜈蚣以外的十一味草药,以水1500ml煮取800ml,滤出药液,同法再煎一次,合二为一;将上述二次合并的汤液分三次温服;蜈蚣研末分三份倒入汤液中冲服。

临床研究资料

1、病例选择标准

①所有病例均经组织或细胞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②预计可存活3个月以上。③无肝肾及造血机能障碍;无严重并发症。④初治或停用其它抗癌治疗4周以上,患者或家属已签署放疗同意书。

2、临床资料:共有80例患者纳入研究计划,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中药组)40例,对照组(单纯放疗组)4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55岁。

3、放射治疗方法

在直线加速器下(6MV-X线)行普通放射治疗。按照国际统一的治疗原则进行设野,并按时修改放疗计划,常规分割,5次/周。

4、按照WHO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设立观察指标(具体如下)

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

5、统计学方法:两组间不良反应的比较采用X2检验。

6、结果:

治疗组全部顺利完成放疗计划;对照组中有6名患者因不能耐受放疗副反应而中断治疗,间歇时间为1周~2周。

具体情况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两组不良反应对比观察中,治疗组的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患者能耐受放疗不良反应,完成放疗计划。

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赵德海,男,58岁,因“吞咽困难1个月”于2011年01月02日收住我院。经胸部CT、纤维内窥镜及取活检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食道鳞癌(颈段)。在直线加速器下(6MV-X线)行普能放射治疗,先前后两野照射,后斜野照射,常规分割。总剂量为6000 cGy。照射开始后服用中药。放射治疗顺利完成,中间无间断,肿块消失。放射副反应表现为Ⅰ级颈部皮肤反应、白细胞数值≥4.0×109/L,轻度声嘶,无吞咽困难及口干。现健康生存。

病例2,患者马仲平,男,46岁,因“咽部疼痛7天”2011年05月12日收住我科。经胸部CT、纤维内窥镜及取活检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食道鳞癌(胸上段)。在直线加速器下(6MV-X线)行普通放射治疗,先以面颈联合野照射,后缩野照射,常规分割。直线加速器下(6MV-X线)行普能放射治疗,先前后两野照射,后斜野照射,常规分割。总剂量为6000 cGy。照射开始后服用中药。放射治疗顺利完成,中间无间断,肿块消失。放射副反应表现为Ⅰ级颈部皮肤反应、白细胞数值≥4.0×109/L,轻度口干,无吞咽困难。现健康生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