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外敷剂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外敷剂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外敷剂。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癥瘕”范畴,治疗多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为此,本发明选择中药地锦草、藏红花、泽兰、显子草、紫参、干姜、丁香、艾叶、鬼箭羽、五名异、天王七、荔枝核、山海棠,将上药用布包好放在水中浸泡0.5h,再放锅内蒸透,放于下腹部,温度适中,每次30min。经我院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到97.3%,明显于对照组,且无副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109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海霞;

    申请/专利号CN201310067225.4

  • 发明设计人 李海霞;

    申请日2013-02-20

  • 分类号A61K36/9068;A61P15/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启阳路187号临沂市妇保健院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42: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4-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9068 授权公告日:20141119 终止日期:20150220 申请日:201302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11-19

    授权

    授权

  • 2014-06-11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906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220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6-1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68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515 申请日:2013022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6-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申请日:201302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5-22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 症的中药外敷剂。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 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 为大小不等紫蓝色实性结节。而出现不孕、子宫异常出血、进行性 痛经。但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 楚,多主张手术、假孕、假绝经治疗。以暂时性使异位病灶消失, 但是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较高;手术疗法因治疗费用昂贵,创伤大, 难以患者被接受。使用中药外敷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治疗,药 外敷,通过局部的渗透作用使癥消瘀散、血脉通畅,无副作用,简 单易行,患者容易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外敷剂。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癥瘕”范畴,治疗多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为主,中药外敷剂治疗能改善子宫微循环,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 分泌和出血,吸收和消散异位的子宫内膜及结节粘连,修复因组织 纤维化而引起的瘢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子宫内膜异 位症的中药外敷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地锦草10-20份、藏 红花5-15份、泽兰8-13份、显子草6-10份、紫参5-10份、 干姜7-10份、丁香9-15份、艾叶3-5份、鬼箭羽11-16份、 五名异9-13份、天王七8-11份、荔枝核6-9份、山海棠4-7 份。

优选的,地锦草15份、藏红花10份、泽兰11份、显子草8份、 紫参7份、干姜8份、丁香12份、艾叶4份、鬼箭羽13份、五名 异11份、天王七9份、荔枝核14份、山海棠5份。

制备方法  将以上中药用布包好放在水中浸泡0.5h,再放锅内 蒸透备用。

方中:地锦草、藏红花、泽兰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显子草、紫参补虚健脾,清热解毒,活血调经;干姜、丁香温中散 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鬼箭羽破血 通经;五名异去瘀止痛,消肿生肌;天王七理气活血,健脾胃,消 炎;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山海棠行气止血,活血祛瘀。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共15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符合子 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多表现为有下腹痛、痛经、性交不适等。 检查扪及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或宫旁有不活动的囊性包块。影像学 检查可确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 75例。治疗组年龄22~49岁,平均35.8岁;病程0.5~10.0年, 平均4.5年;痛经52例,性交痛36例,肛门坠胀感50例,月经不 调35例,不孕症11例,卵巢囊肿38例,巧克力囊肿切除术后多发 13例,合并子宫肌腺瘤18例;对照组年龄21~46岁,平均34.5 岁;病程0.8~12.0年,平均5.0年;痛经55例,性交痛40例, 肛门坠胀感53例,月经不调33例,不孕症12例,卵巢囊肿35例, 巧克力囊肿切除术后多发15例,合并子宫肌腺瘤16例。两组年龄、 病程、临床症状,体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痛经诊断标准:(1)渐进性痛经;(2)经期少腹、 腰骶不适,进行性加剧;(3)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4) 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触到痛性结节;(5)附件粘连包块 伴包膜结节感,输卵管通畅;(6)月经前后附件包块大小有明显变化。 凡有以上(1)~(3)项中1项和(4)~(6)项中1项,即可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3、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本发明所述外敷剂,即取地锦草15g、 藏红花10g、泽兰11g、显子草8g、紫参7g、干姜8g、丁香12g、 艾叶12g、鬼箭羽13g、五名异11g、天王七9g、荔枝核14g、山海 棠5g,将上药用布包好放在水中浸泡0.5h,再放锅内蒸透,待温度 适中后,放于下腹部,每次30min,每日1次,每剂用2~3天,再 用时蒸透,经期停用;对照组:用三苯氧胺(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 公司生产),月经第5天开始,每次10mg,每日2次,连服20天, 两组均为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4、疗效标准  参照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 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疗效标 准。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显效: 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 略缩小;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痊愈+显效+有 效计为总有效。

5、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 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6、治疗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呕吐 的9例,出现水肿(尤其是眼脸和面部)、腰痛的11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称取地锦草15g、藏红花10g、泽兰11g、显子草8g、 紫参7g、干姜8g、丁香12g、艾叶12g、鬼箭羽13g、五名异11g、 天王七9g、荔枝核14g、山海棠5g。将上药用布包好放在水中浸泡 0.5h,再放锅内蒸透,放于下腹部,温度适中,每次30min,每日1 次,每剂用2~3天,再用时蒸透,经期停用。

实施例二:称取地锦草20g、藏红花5g、泽兰8g、显子草13g、 紫参5g、干姜10g、丁香15g、艾叶9g、鬼箭羽11g、五名异13g、 天王七8g、荔枝核13g、山海棠4g。将上药用布包好放在水中浸泡 0.5h,再放锅内蒸透,放于下腹部,温度适中,每次30min,每日1 次,每剂用2~3天,再用时蒸透,经期停用。

实施例三:称取地锦草10g、藏红花15g、泽兰13g、显子草6g、 紫参10g、干姜7g、丁香9g、艾叶14g、鬼箭羽16g、五名异9g、 天王七11g、荔枝核15g、山海棠7g。将上药用布包好放在水中浸泡 0.5h,再放锅内蒸透,放于下腹部,温度适中,每次30min,每日1 次,每剂用2~3天,再用时蒸透,经期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