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OTSU阈值的SAR图像海陆分割方法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OTSU阈值的SAR图像海陆分割方法

摘要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OTSU阈值的SAR图像海陆分割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OTSU阈值的海陆分割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变换的噪声平滑特性抑制SAR图像中的斑噪;进而采用一种非监督、最优化阈值的OTSU阈值方法粗略分割出陆地区域,并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特性,将各尺度下的检测结果进行合并;最后通过自动化的后续处理和边缘跟踪得到最终的海岸线检测结果。与现有海陆分割方法相比,该方法综合利用了小波变换的斑噪抑制、多尺度分析功能和OTSU阈值算法的自适应、非监督、鲁棒性强的特性,在自动化程度、普适性、实现简易程度以及关于高分辨率SAR图像的适用性方面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6879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36981.2

  • 发明设计人 顾丹丹;许小剑;张秀玲;

    申请日2012-12-12

  • 分类号G06T7/00(20060101);G06T1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51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杨学明

  • 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37: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2-10

    授权

    授权

  • 2013-04-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T7/00 申请日:201212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SAR图像海洋目标监视系统的海陆分割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小 波变换和OTSU阈值的SAR图像海陆分割方法。

背景技术

海陆分割是SAR图像海洋目标监视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如图1(a)所示(参见文献[1]G. Margarit,J.Barba-Milanes,and A.Tabasco,“Operational ship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rocessing,”Remote Sens.,Vol.1,No.3,Aug.2009,pp.375-392.),通过 该方式屏蔽陆地区域,可将目标搜索范围锁定于海洋区域,大大减少舰船检测算法应用于陆 地区域产生的虚警,降低系统的整体计算负担。

传统上,通常利用地形图文件中的信息来标记海岸线,屏蔽陆地区域(参见文献[2]D.J. Crisp,“The state-of-the-art in ship detection i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ry,”Intell.,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Div,Inf.Sci.,Lab.,Def.,Sci.Technol.Org,Edinburgh,S.A., Australia,May,2004.)。但是如图1(b)所示(参见文献[1]),当地形图绘制不精确、分辨率较 低,或缺少精确的卫星成像位置信息时,基于地形图文件的方法通常会误标记或漏标记部分 海岸线。根据海面与陆地的SAR图像特性差异,而提出的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自动海陆分 割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满足海洋目标监视系统的应用需求。图1(b) 中的黑色曲线即为自动海陆分割方法得到的精确海岸线,白色曲线为采用传统方式标记的海 岸线。

现有技术一的技术方案:

文献[3](J.Lee,I.Jurkevich,“Coastlin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in SAR images,”IEEE Tra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Vol.28,No.4,July 1990,pp.662-668.)利用Sigma滤波、 Sobel边缘检测子、均值滤波、直方图计算、阈值检测、Robert算子、边沿跟踪等一系列基 本图像处理技术,解决SAR图像中的海陆分割问题,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大部分海岸线。该 方法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现有技术一的缺点为:

尽管文献[3]中方法通过现有较成熟的基本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海岸线检测,但其仍然 存在以下缺点:

(1)过多地采用基于窗口的图像处理技术,如Sigma滤波、Sobel算子、均值滤波、Robert 算子,它们的性能均依赖于窗口尺寸的大小。这就意味着算法实现过程中在参数设置方面需 要较多的人工干预,以得到较精确的检测结果,故算法的鲁棒性有限。

(2)多次阈值处理和边缘跟踪对算法性能具有很大影响,而两者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 经验参数。

(3)该方法的基本实现流程较复杂。

现有技术二的技术方案为:

文献[4](A.Niedermeier,E.Romaneeβen,and S.Lehner,“Detection of coastline in SAR  images using wavelet methods,”IEEE Trans.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Vol.38,No.5, Sep.2000,pp.2270-2281.)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活动轮廓模型的海岸线检测方法,其基 本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利用小波边缘检测(参见文献[5]S.Mallat and S.Zhong, “Characterization of signals from multiscale edges,”IEEE Trans.Pattern Anal.Machine Intell., Vol.14,July 1992,pp.710-732.)得到大于特定阈值的所有边缘;然后,通过块跟踪算法粗略 分割出海陆边界区域;在此基础上,根据边缘长度和能量进行局部边缘选择,去除干扰边缘, 进而通过扩展各小波尺度上的结果,得到位置相对精确但不连续的海陆边界线;最后,采用 活动轮廓模型方法进行边缘跟踪和连接,得到连续的海岸线。

现有技术二的缺点:

文献[4]中方法的主要缺点如下:

(1)小波边缘检测算法对局部边缘等细节信息十分敏感,尽管其在像素分辨率为十几米 的SAR图像的海面区域所产生的虚警边缘较少,但是随着图像分辨的提高,海面散射强度非 均匀性会明显增强,因而对于像素分辨率为几米(如3米)的高分辨率SAR图像,会产生较 多的虚警,从而对后续处理带来不利影响。

(2)所采用的块跟踪、边缘选择和尺度扩展方法均为基于窗口处理的技术;所选用的活 动轮廓模型为Snake模型,这意味在参数设置方面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以得到有效的检测结 果,从而影响算法的普适性。

(3)所采用的块跟踪、活动轮廓模型方法均为基于迭代处理的技术,尤其后者的处理时 间较长,从而影响海岸线检测方法的整体时间性能。

此外,文献[6](瞿继双,王超,“一种基于多阈值的形态学提取遥感图像海岸线特征方法,”.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Vol.8,No.7,2003,pp.805-809.)和[7](K.H.Huang,J.Zhang,“A coastline  detection method using SAR images based on the local statistical active contour model,”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Vol.15,No.4,2011,pp.737-742.)分别提出了基于多阈值和形态学处理的海 岸线检测方法和基于局部统计活动轮廓模型的海岸线检测方法,但是两者亦均存在多参数 化、普适性差等方面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OTSU阈值(参见文献 [8]N.Otsu,”A tlreshold selection method from gray-level histograms,”IEEE Trans.on Sys.,Man, and Cybe.,Vol.9,No.1,Jan.1979,pp.62-66.)的海陆分割方法,综合利用了小波变换的斑噪 抑制、多尺度分析功能和OTSU阈值算法的自适应、非监督、鲁棒性强的特性,从而克服了 现有海陆分割算法多参数化、普适性差、实现过程繁琐、对于高分辨SAR图像适用性有限方 面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OTSU阈值的SAR图 像海陆分割方法,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通过对数运算将“乘性”斑噪转化为“加性”:

f(x,r)=log(I(x,r))=log(σ(x,r)·n(x,r))=log(σ(x,r))+log(n(x,r))(1)

式中,I(·)表示幅度或强度SAR图像数据,x,r分别代表方位和距离采样;σ(·)为纹理 分量,表征观测区域的散射特征变化,其在大尺度上较清晰可见;n为斑噪分量,其对应于 小尺度上的信息;

步骤2:设置小波变换次数N,出于时间效率和定位精度方面的考虑,通常取N≤5;采 用一种非下采样的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即:二维静态小波变换,将图像变换至二维小波域; 在尺度2i(i=1,…,N)上,对应存在四个与原图像等尺寸的小波分量,其中的低通分量Ai(x,r) 为原图像在尺度2i上的低频近似,其包含主要的轮廓信息,且斑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 尺度越大斑噪抑制程度越大,但同时边缘信息保留能力越受影响;

步骤3:对尺度2i(i=1,…,N)上的低通分量的Ai(·)取模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首先关 于各低通分量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得到A′i(·),然后,进一步将A′i(·)按照如下方式归一化至 0~255之间:

Ainorm(x,r)=255·(Ai(x,r)-Aimin)Aimax-Aimin---(2)

式中,表示归一化的低通分量,分别为A′i(·)的最大和最小值;

步骤4:以归一化的小波变换低通分量为输入,通过使陆地区域和海域的幅度值类间方 差最大化,确定OTSU最优阈值k*

δB2(k)=w0(μ0-μT)2+w1(μ1-μT)2=[μTw(k)-μ(k)]2w(k)[1-w(k)]---(3)

k*=ArgMax1<k<LδB2(k)---(4)

式中,w0和w1分别表示某像素属于海域和陆地区域的概率;μ0和μ1分别为海域和陆地 区域的类内均值;w(k),μ(k)(k=1,2,…,255)分别表示图像灰度直方图关于第k个灰度级的 零阶、一阶累积矩,μT对应于最大灰度级下的一阶累积矩;然后,利用OTSU最优阈值对 各尺度上归一化的低通分量进行二值化,从而得到N组检测结果;

步骤5:为了综合利用各尺度上的检测结果,通过“或”运算将各检测结果进行合并,从 而得到初始海陆分割结果;

步骤6:通过形态学处理、聚类等后续处理去除虚警、填充内部小漏洞,获取连通的陆 地区域;

步骤7:通过边缘跟踪算子得到封闭的海陆边界线,即最终的海岸线检测结果,并将其 与原图像叠加显示。

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首先关于各低通分量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得到A′i(·)时,当原图像 不包含强散射特征时,采用该归一化方法可能会放大噪声,此时应关于其各自标准差的α倍 归一化。

其中,所述的当原图像不包含强散射特征时,具体如舰船目标。

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相比与Sigma滤波,Gamma滤波等基于窗口处理的噪声平滑方法,本发明所提出的海 陆分割方法利用小波变换的噪声平滑特性抑制SAR图像中的斑噪;进而采用一种非监督、 最优化阈值的OTSU阈值方法粗略分割出陆地区域,并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特性,将 各尺度下的检测结果进行合并;最后通过自动化地后续处理和边缘跟踪得到最终的海岸线检 测结果。与现有海陆分割方法相比,该方法在自动化程度、普适性、实现简易程度以及关于 高分辨率SAR图像的适用性方面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海陆分割技术应用和对比示意图;(a)海陆分割技术在海洋目标监视系统中的应 用示意图,白色曲线标记出的强散射区域为陆地区域,灰色环形曲线标记的区域为候选目标; (b)传统方法与自动海陆分割方法所得到的海岸线对比示意图,白色曲线是传统方法的结果, 黑色曲线为自动海陆分割方法得到的精确结果;白色纹理区域表示传统方法漏标记的区域, 黑色纹理区域为传统方法误标记的区域;

图2为文献[3]中海岸线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3为文献[4]中海岸线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4为基于小波变换和OTSU阈值的海陆分割方法流程图;

图5为原图像示意图;

图6为各尺度上的小波变换低通分量;

图7为本发明所提出的海陆分割方法的结果,(a)初始海陆分割结果(b)最终海陆分割 结果(c)海岸线检测结果与原图像的叠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所提出的基于小波变换和OTSU阈值的海陆分割方法的基本流程如图4所示,具体 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4中框1所示,通过对数运算将“乘性”斑噪转化为“加性”。

f(x,r)=log(I(x,r))=log(σ(x,r)·n(x,r))=log(σ(x,r))+log(n(x,r))     (1)

式中,I(·)表示幅度或强度SAR图像数据,x,r分别代表方位和距离采样;σ(·)为纹理 分量,表征观测区域的散射特征变化,其在大尺度上较清晰可见;n为斑噪分量,其对应于 小尺度上的信息。

步骤2:如图4中框2a和2b所示,设置小波变换次数N,出于时间效率和定位精度方 面的考虑,通常取N≤5;采用一种非下采样的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即:二维静态小波变换(Two  Dimensional-Stationary Wavelet Transform,2D-SWT),将图像变换至二维小波域。在尺度2i(i=1,…,N)上,对应存在四个与原图像等尺寸的小波分量,其中的低通分量Ai(x,r)为原图 像在尺度2i上的低频近似,其包含主要的轮廓信息,且斑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尺度越 大斑噪抑制程度越大,但同时边缘信息保留能力越受影响。另外,选用的小波函数类型为具 有短支撑、单零矩等特点的Harr小波,以尽可能精确地保留边缘的位置信息。

步骤3:如图4中框3a和3b所示,对尺度2i(i=1,…,N)上的低通分量的Ai(·)取模值, 并进行归一化处理。首先关于各低通分量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得到A′i(·),注意:当原图像不 包含强散射特征(如舰船)时,采用该归一化方法可能会放大噪声,此时应关于其各自标准 差的α倍归一化,通常取α=3(参见文献[9]M.Tello,et al,“Edge Enhanc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the Wavelet Transform for Automatic Edge Detection in SAR Images,”IEEE Trans.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Vol.49,No.1,Jan.,2011,pp.222-235.);然后,进一步将A′i(·) 按照如下方式归一化至0~255之间。

Ainorm(x,r)=255·(Ai(x,r)-Aimin)Aimax-Aimin---(2)

式中,表示归一化的低通分量,分别为A′i(·)的最大和最小值。

步骤4:首先如图4中框4a所示,以归一化的小波变换低通分量为输入,通过使陆地区 域和海域的幅度值类间方差最大化,确定OTSU最优阈值k*

δB2(k)=w0(μ0-μT)2+w1(μ1-μT)2=[μTw(k)-μ(k)]2w(k)[1-w(k)]---(3)

k*=ArgMax1<k<LδB2(k)---(4)

式中,w0和w1分别表示某像素属于海域和陆地区域的概率;μ0和μ1分别为海域和陆地区域 的类内均值;w(k),μ(k)(k=1,2,…,255)分别表示图像灰度直方图关于第k个灰度级的零阶、 一阶累积矩,μT对应于最大灰度级下的一阶累积矩;然后,利用OTSU最优阈值对各尺度 上归一化的低通分量进行二值化,从而得到N组检测结果,如图4中框4b所示,其中“1” 表示候选陆地区域;“0”为候选海域。

步骤5:如图4中框5所示,为了综合利用各尺度上的检测结果,通过“或”运算将各检 测结果进行合并,从而得到初始海陆分割结果。

步骤6:如图4中框6所示,通过形态学处理、聚类等后续处理去除虚警、填充内部小 漏洞,获取连通的陆地区域。

步骤7:如图4中框7所示,通过边缘跟踪算子得到封闭的海陆边界线,即最终的海岸线 检测结果,并将其与原图像叠加显示。

由上述可知,该方法综合利用了小波变换的斑噪抑制功能和多尺度特性;另外,所选用 的OTSU阈值算法是一种非监督、快速、最优化阈值算法。因此,相比现有的海陆分割方法, 本方法在自动化程度、鲁棒性以及实现简易程度方面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以下通过一个举例给出本项发明所提出的基于小波变换和OTSU阈值的海陆分割方法 的具体应用过程。

假设通过某传感器获取了一幅如图5所示尺寸为986*660,像素分辨率为3m的SAR图 像,其中包含一大块陆地区域,地势的起伏变化导致该区域散射强度局部不均匀性较强。另 外,该图像中的海岸线形状曲折变化程度较大。现利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海陆分割。

假设按照技术要求,设置小波变化次数为N=4,按照步骤2可得到在尺度2i(i=1,…,4) 上的小波变换低通分量。由于该图像未包含舰船等强散射特征,因此根据步骤3中的方法对 它们关于其各自标准差的3倍归一化,所得结果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与原图像相比,各 低通分量中的斑噪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海陆对比度明显增强,因而便于采用后续的自 适应OTSU阈值算法进行海陆分割。

图7则示出了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的阶段性处理结果,其中图7(a)为对N组OTSU阈值 检测结果进行合并,所得到的初始海陆分割结果;图7(b)为采用形态学处理、聚类等去除虚 警、填充漏洞得到的最终海陆分割结果;为了便于判断分割精度,采用一种边缘跟踪算子提 取海岸线,并将其叠加在原图像之上,如图7(c)所示。可见,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自适 应、精确、有效地定位高分辨率SAR图像中的海岸线,很少涉及经验参数设置。

本发明还可通过以下替代方案完成发明目的:

(1)从某方面改进现有OTSU阈值算法或其它阈值方法;

(2)采用其它类型的小波变换(如二维离散小波变换)以及与小波变换类似的方法(如非下 采样的二维Converlet变换),替换2D-SWT;

(3)后续处理部分的局部改动,例如增加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海岸线跟踪和连接。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