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大跨度不对称矩形空间扭曲管桁架的吊装方法

大跨度不对称矩形空间扭曲管桁架的吊装方法

摘要

一种大跨度不对称矩形空间扭曲管桁架的吊装方法,依照下列步骤完成:①建立空间扭曲桁架吊装段的空间实体模型;②找出桁架施工图中扭曲状态下的空间重心位置;③以重心与水平面垂线上的某点为中心向桁架上弦绑扎点划直线确保此直线与垂线间夹角控制在30~60度间;④根据已确定的吊点位置分析桁架各绑扎点在起吊过程中受力状态中的最大值,从而确定各桁架吊点钢丝绳的型号及长度;⑤将受力最小的两吊点采用同等型号的手拉葫芦;⑥在桁架由拼装状态下起吊至安装状态进行三维测量并配合手拉葫芦进行微调。该方法可将一种不对称矩形空间扭曲管桁架在高空安装时一次就位,并且使整个安装工作简单、实用,且可大大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535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460439.3

  • 发明设计人 张伟;兰小龙;

    申请日2012-11-14

  • 分类号E04G21/14;

  • 代理机构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董一宁

  • 地址 300300 天津市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西二道8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04: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5-18

    授权

    授权

  • 2013-04-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G21/14 申请日:20121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钢结构建筑的安装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大跨度不对称矩形空间扭曲 管桁架的吊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及施工技术的发展,在场馆类建筑中设计师越来越多的发挥他们的想 象力,使许多以前无法实现的概念性的东西变成现实,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凤 凰国际传媒中心等建筑。此类建筑充分发挥了设计师的丰富想象力,将平面的、空间的、 规则的与不规则的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了建筑物完美的视觉效果。但同时,此类建筑 也给结构安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大跨度不对称矩形空间扭曲管桁架的吊装,由于其结构及形状的不规则性,在结构 吊装时一台吊车往往无法满足其安装要求,通常采用双机抬吊法,并在高空就位时进行 反复的牵引、调整,因此,给高空安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且费时、费力。所以在不 对称空间扭曲桁架吊装时就需要有一种更简单、更经济、更实用的吊装方法以满足实际 施工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不对称矩形空间扭曲管桁架的吊装方法,该方 法可将一种不对称矩形空间扭曲管桁架在高空安装时一次就位,并且使整个安装工作简 单、实用,且可大大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如上构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跨度不对称矩形空间扭曲管桁架的吊装方 法,其特征在于:依照下列步骤完成:

①建立空间扭曲桁架吊装段的空间实体模型;

②找出桁架施工图中扭曲状态下的空间重心位置;

③以重心与水平面垂线上的某点为中心向桁架上弦绑扎点划直线确保此直线与 垂线间夹角控制在30~60度间;

④根据已确定的吊点位置分析桁架各绑扎点即桁架吊点在起吊过程中各点受力状 态中的最大值,从而确定各桁架吊点钢丝绳的型号及长度;

⑤根据分析结果,将受力最小的两吊点采用同等型号的手拉葫芦代替钢丝绳;

⑥在桁架由拼装状态下起吊至安装状态采用地面全站仪进行三维测量并配合手拉 葫芦进行微调;

⑦完成大跨度空间扭曲管桁架吊装段的一次就位安装工作。

本发明可将一种不对称矩形空间扭曲管桁架在高空安装时一次就位,并且使整个安 装工作简单、实用,且可大大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空间扭曲桁架吊装段的空间实体模型图;

图2是吊装状态下重心位置的主视图;

图3是吊装状态下重心位置的侧视图;

图4是吊点与吊装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5是吊点与吊装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6是吊装状态下地面测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大跨度不对称矩形空间扭曲管桁架的吊装方法,依照下列步骤完成:

①建立空间扭曲桁架吊装段的空间实体模型,如图1所示;

②找出桁架施工图中扭曲状态下的空间重心位置,如图2、3所示;

③以重心与水平面垂线1上的某点为中心向桁架上弦绑扎点划直线确保此直线与 垂线间夹角控制在30~60度间,如图4、5所示;

④根据已确定的吊点位置分析桁架各绑扎点即桁架吊点在起吊过程中各点受力状 态中的最大值,从而确定各桁架吊点钢丝绳2的型号及长度;

⑤根据分析结果,将受力最小的两吊点采用同等型号的手拉葫芦3代替钢丝绳;

⑥在桁架由拼装状态下起吊至安装状态采用地面全站仪4进行三维测量并配合手拉 葫芦进行微调,如图6所示;

⑦完成大跨度空间扭曲管桁架吊装段的一次就位安装工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