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及药物疝气带

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及药物疝气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包含七荔枝核、莱菔子、陈皮、木香、山药、丁香、藿香、肉桂、金银花、荷叶、桑叶、甘草,并公开了药物和药物疝气带的制备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069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正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90968.5

  •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日2012-12-29

  • 分类号A61K36/8945(20060101);A61P29/00(20060101);A61M3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1200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经济开发区团山东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49: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5-0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45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415 申请日:2012122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05-14

    授权

    授权

  • 2014-05-07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45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415 申请日:2012122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05-07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94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1229

    著录事项变更

  • 2013-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45 申请日:201212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03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及药物疝气 带。

背景技术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 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 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 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疝气的形成和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多是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 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腹腔内产 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 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 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疝气的症状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婴儿多系母亲在换尿布 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或健康门诊时发现的。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的 上升,最常见的原因是哭泣,其他的还有咳嗽、排便、排尿等。较年长的小孩可令其站 立,腹部用力也可诱发肿块的出现,肿块可能只见于腹股沟区,有些则会到达阴囊或阴 唇。当病儿安静或睡眠时,则忽隐忽现。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 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退回去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其 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 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之外,有些小孩会有便秘、食 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些可能会变得易哭、不安等。阴囊疝气太大则会引起行动的 不便。

中医则认为,疝气的发病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肝气郁滞忧思、愤怒、情 志不舒、气机不畅、气窜于少腹而发病。2、寒湿内停久坐寒湿之地,或雨淋受寒;致 使寒湿之邪侵袭肝经,而发病。3、中气下陷强力举重,房劳过度、伤于正气,致使气 虚下陷患于少腹,或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人肝肾亏虚、筋脉松弛、或因脾胃虚弱、 中气下陷、升提失职而发病。中药已经在风疝气用药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中药副作 用小,疗效确切,适用于长期用药,适应了疝气容易复发的特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行之有效、己被大多数人证实能起良好效果的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 及药物疝气带。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组 合物及药物疝气带。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它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七叶莲40-60 份、两面针15-25份、荔枝核40-60份、莱菔子10-20份、陈皮15-25份、木香10-20 份、山药10-20份、丁香10-20份、藿香15-25份、肉桂15-25份、金银花30-50份、荷 叶15-25份、桑叶15-25份、甘草15-25份。

上述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它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七叶莲50 份、两面针20份、荔枝核50份、莱菔子15份、陈皮20份、木香15份、山药15份、 丁香15份、藿香20份、肉桂20份、金银花40份、荷叶20份、桑叶20份、甘草20 份。

上述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取七叶莲、两面针、 荔枝核、莱菔子、陈皮、木香、山药、丁香、藿香、肉桂、金银花、荷叶、桑叶、甘草 药材合并,烘干、粉碎过20目筛。

一种药物疝气带,包括腰带、环状带、束紧带和药袋,所述腰带上部左右两侧分别 与所述环状带和束紧带相连;腰带表面设置有网孔,所述药袋设置在腰带内侧的口袋内, 口袋与所述腰带连为一体,药袋与腰带为活动连接,环状带两侧设有连接扣,连接扣上 连接束紧带,束紧带的另一端固定在腰带底部,药袋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疝气的 中药组合物。

有益效果:

1、中医学认为中医认为,疝气病是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老年人体质虚弱、中气 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入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畅滞留,腹腔内产生负压, 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 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也就是说导致疝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畅,从中医理论看, 本方中七叶莲、两面针、荔枝核、莱菔子、陈皮、木香、山药、丁香行气止痛为君,藿 香、肉桂、金银花、荷叶、桑叶消肿散结为臣,甘草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合, 共奏行气止痛,消肿散结作用,用于治疗疝气。

2、本发明处方设计合理,配伍严谨,经长期的临床验证,疗效确切。

3、本发明组成为中药材,七叶莲为五加科植物鹅掌藤的茎叶,两面针为芸香科植 物光叶花椒的根,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 其余均为药典品种,无毒副作用,价格便宜。

附图说明

图1为药物疝气带,1为环状带、2为网孔,3为腰带,4为束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 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 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1、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取七叶莲40g、两面针25g、荔枝核40g、莱菔子20g、陈皮15g、木香 20g、山药10g、丁香20g、藿香15g、肉桂25g、金银花30g、荷叶25g、桑叶15g、甘 草25g药材合并,烘干、粉碎过20目筛。

实施例2:取七叶莲60g、两面针15g、荔枝核60g、莱菔子10g、陈皮25g、木香 10g、山药20g、丁香10g、藿香25g、肉桂15g、金银花50g、荷叶15g、桑叶25g、甘 草15g药材合并,烘干、粉碎过20目筛。

实施例3:取七叶莲50g、两面针20g、荔枝核50g、莱菔子15g、陈皮20g、木香 15g、山药15g、丁香15g、藿香20g、肉桂20g、金银花40g、荷叶20g、桑叶20g、甘 草20g药材合并,烘干、粉碎过20目筛。

实施例4:药物疝气带的制备:取七叶莲60g、两面针15g、荔枝核60g、莱菔子10g、 陈皮25g、木香10g、山药20g、丁香10g、藿香25g、肉桂15g、金银花50g、荷叶15g、 桑叶25g、甘草15g药材合并,烘干、粉碎过20目筛,另取棉布制备疝气带,包括腰带 3、环状带1、束紧带4和药袋,所述腰带3上部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环状带1和束紧带 4相连;腰带3上设置有网孔2,所述药袋设置在所述腰带3内侧的口袋内,口袋与所 述腰带3连为一体,药袋与腰带3为活动连接,环状带1两侧设有连接扣,连接扣上连 接束紧带4,束紧带4的另一端固定在腰带3底部,药袋装上述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

2.本发明治疗疝气的临床研究

2.1按上述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药物疝气带。

2.2共收治疝气患者50例,年龄2-56岁,平均年龄47岁,均为门诊患者;其中腹 股沟疝气患者24例、腹壁疝患者7例、脐疝患者12例、切口疝患者7例。

2.3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3)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4)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

2.4临床观察结果:使用本发明药物疝气带,治疗一个月,观察结果显示痊愈32 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5例,有效率90%,表明本发明药物疝气带对于各种 类型的疝气具有显著的疗效,没有观察到任何临床不良反应,表明本发明药物疝气带临 床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